《高能少年团》主题曲《骄傲的少年》歌词

时间:2022-04-01 10:34:21 励志歌曲 我要投稿

《高能少年团》主题曲《骄傲的少年》歌词

  由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以及王大陆共同领衔的2017青春励志成长节目《高能少年团》于4月1日登陆浙江卫视,第一期首播、重播收视率,全网点击率三项空降冠军 。如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主题曲《骄傲的少年》歌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能少年团》主题曲《骄傲的少年》歌词

  《高能少年团》主题曲《骄傲的少年》歌词

  王俊凯:在一开始 当初我还是

  一个天真而又爱哭的孩子

  刘昊然:十年之后 终于才明白

  只要全力以赴就无所谓失败

  王大陆:转眼间 一切都已改变

  新的起点新的世界就在眼前

  张一山:受过伤 也流过了眼泪

  为了梦想疯狂这一次又怎样

  合:奔跑吧 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

  燃烧吧 骄傲的热血胜利的歌我要再唱一遍

  董子健:世界之大 总想要去飞

  就算满身伤痕也不曾后悔

  王俊凯:无人喝彩 依然在期待

  雨后的彩虹它是那样的精彩

  张一山/王大陆:转眼间 一切都已改变

  新的起点新的'世界就在眼前

  刘昊然/董子健:受过伤 也流过了眼泪

  为了梦想疯狂这一次又怎样

  合:奔跑吧 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

  燃烧吧 骄傲的热血胜利的歌我要再唱一遍

  合:如今我整装待发充满正能量

  学会坚强的面对生命的真相

  成功和失败不是用结果去衡量

  挫折和磨难只会让我变得更强

  经受过屈辱和嘲笑那又怎样

  胜利的使命仍然背负在我身上

  年轻的旋律多么自由而奔放

  放飞你的心 勇敢大声唱

  合:奔跑吧 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

  燃烧吧 骄傲的热血胜利的歌我要再唱一遍

  奔跑吧 骄傲的少年年轻的心里面是坚定的信念

  燃烧吧 骄傲的热血胜利的歌我要再唱一遍

  《高能少年团》简介

  《高能少年团》是浙江卫视联合厚海文化、北文传媒、北京文化共同出品的大型偶像对抗挑战真人秀节目,节目五位固定主持是王俊凯、刘昊然、董子健、张一山、王大陆(按年龄由小到大排)。

  节目将以“成长十二课”为主题,通过一次次贴近生活的课程,让少年团在学习、历练的过程中,得到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锻炼。

  节目于2017年4月1日起每周六晚20:30在浙江卫视首播。

  节目形式

  节目背景

  作为一档青春励志真人秀,《高能少年团》制作的目的在于真实完整地呈现少年人可以经历的人生曲折,并且在实践中进行温柔的尝试,从而达到极强的实践教育意义。《高能少年团》用真实还原的成长过程,从少年们的阳光成长,和年轻人的行动力中,来达到寻回少年自然与单纯的目的。节目从生活各个方面展现少年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烦恼、挫折、坎坷与困惑,这些在与对梦想执着追求的碰撞中,将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火花,为更多“中国少年”的成长积蓄力量,提供借鉴意义。

  节目制作

  高能少年团古装造型(20张)

  每期节目的录制场景分为室内特殊场景和户外场景,不同于传统演播室的构造,《高能少年团》室内部分根据当期主题搭建多个不同主题场景的闯关式房间进行游戏,整体形成“高能少年训练营”的概念。户外场地视每集主题而定,可以是相对封闭的大型场馆,也可以是类似于海边、悬崖等意料之外的地方。每期节目完成在“高能少年训练营”的挑战后,少年团的成员们会乘坐“高能战车”前往最终任务目的地。

  在常驻MC全员年轻化的基础上,《高能少年团》的制作也在严谨的基础上,更大胆地“放飞自我”,少年们可谓“上天下海无所不能”,不单单只局限于以往真人秀的全户外模式,而采用多场景切换模式,融合趣味竞技和烧脑挑战于一体,而前期曝光的W线索,更是让观众对节目对抗模式充满了期待。

  节目特色

  《高能少年团》选择让这些少年偶像同台挑战“不可能的任务”,除了想用高能游戏凸显挑战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打造“少年高能”的概念,同样也是想消除大众对青年人的固有诟病,用创新的节目模式和五位少年们努力拼搏的表现,向社会展现90后少年敢闯敢拼的青春正能量风采。

  五位少年在节目中需要接受与众不同的“多维度考验”。户内外多主题闯关、空降来宾、能人奇才,种种令人意向不到的“与天战、与地战、与人战”任务将让少年们尽情展现天性、释放潜能,还原出90后少年最真实的风采。

【《高能少年团》主题曲《骄傲的少年》歌词】相关文章:

街舞少年10-10

少年的励志文章11-18

十八岁的天空主题曲歌词11-26

青少年的形体训练11-05

嘿,少年的励志文章11-08

有关少年爱国的名言03-23

学习青少年礼仪常识,做个文明青少年10-13

美德少年的推荐词01-15

电影《悟空传》主题曲《齐天》歌词09-03

《中华少年》教学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