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时间:2020-08-29 19:04:11 励志电影 我要投稿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电影。下面是小编推荐给大家的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一

  看之前已经知道这部电影,因为老爸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女儿身上而备受争议,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仔细一想,在这个连爸爸的弟弟都会说“我不同意,但我不敢说”、侄儿都被更有“话语权”的叔叔决定命运的印度小村落,这种被父亲决定命运的女儿不觉得还挺真实的吗?——更别说这还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再况且,实事求是地说,第一个和男权决裂的人,真的不需要借助任何外力吗?

  一个普通人要成功都已经不容易了,哪一个人生赢家的成长道路没有一个狠心的教练/父母?——更何况这只是一个印度落后村庄的小女孩。还记得那个14岁嫁人的小姑娘说的话吗:至少你们的爸爸把你们当女儿看,把你们当自己的后嗣来继承自己的梦想,而不是一种赚取彩礼的商品。还记得影片最后喊出“印度必胜”的小姑娘吗?她喊的其实不是“印度必胜”,而是“女孩也能把胜利带给印度”。还记得影片最后讲到的吉他和巴比塔激励了上千名印度女孩学习摔跤,拒绝被结婚生子的数据吗?难道这一切不比讨论是不是父亲扼杀了女儿想成为别人眼中”合格”的女人的资格更有意义吗?

  谁说女人必须要带头巾?谁说女人必须要像个“女人”?ok now you tell me what a girl is supposed to look like? 如果这个问题问我问巴比塔,问吉塔,我们会说:I'm a girl. So a girl can look like whatever I look like. 再说一句我一直觉得特别真理的话:if you think feminist is a too powerful word, then maybe it's your own problem to solve.

  先说吉塔是怎么走上摔跤这条道路的。大家可能都忽略了这一点:爸爸什么时候开始认为吉塔和巴比塔是天生的摔跤手?是因为看到吉塔和巴比塔把男生打的落花流水。——这里起码包含了两个意思:1、吉塔和巴比塔在摔跤这项运动上体现出了动作天赋;2、吉塔和巴比塔在征服对手的过程中(后来两个人盛情重演了一遍殴打过程)感受到了快感。另一种佐证是两人听了小新娘说“我羡慕你们不用14岁就被嫁给一个不认识的男人”的时候简直茅塞顿开、立刻表示认同,马上就开始自发地去练习摔跤。可以说吉塔和巴比塔她内心其实是认可摔跤和爸爸的决定的,只不过迫于世俗的眼光,而在全村男权至上的嘲讽眼光下低下了头,

  再说吉塔的成长道路。吉塔是先依靠父亲的力量,先和男权决裂。还记得父亲是怎么说服母亲、自建摔跤场、强行忽视全村人的嘲笑、说服摔跤比赛的主办方、后来还自制摔跤垫的吗?吉塔在这个过程中和男人摔跤,打赢了一个又一个,输了之后更加激发了求胜欲;到后来进去了高等学府,再和父权决裂,认为国家级教练的战术更适合自己。

  虽然后来又重回了爸爸的技术指导。我在看的时候,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把“爸爸的技术指导”放在这么重的位置,看完之后明白了,其实这里才是最女权的地方:因为这是吉塔在更高的层面上反对男权、进而反对父权。

  吉塔从小就听父亲的,到这一天听信更权威的指导,反对父权。到最后又选择听从父亲,因为爸爸的战术更实用;到最后世界大赛父亲的缺席,吉塔完成的其实是甄别、和有益于自身发展的建议,已经超脱了男权、父权、甚至所谓的专家级教练的权威,只选适合自己的,因为这个女孩知道:什么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

  叛逆、到反对父权、再到自立,这才是吉塔身上女权符号完整的成长之路,也再一次重申了这个电影的主题,也批判了伪女权:现阶段,想摆脱男权的桎梏,如果你需要依靠父权的力量,你就去依靠父权的力量;如果你需要依靠权威的力量,你就去依靠权威的力量;如果你需要依靠真理的力量,你就去证明你所深信的是真理,依靠真理的力量。同时和父权、男权决裂是不现实的,所以那么多广告会借爸爸的口说:我不想你匆匆嫁人,因为你值得专属于你的爱。这听起来更真实,更可能实现;相反一个对抗全世界保卫自己爱情纯洁的女人固然像个英雄,可总让人不自觉看到她迫于世俗而放弃的先兆。

  这部电影也一样,且不说在印度的一个封建传统(甚至迷信生男偏方的)小村庄,依靠女性自己的力量去独立、和男权决裂有多么的难以实现,但说一个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在嫁人生子的选择外多出“别的选择”,这有多难。各位从一开始14岁同学嫁作新娘,和中间获得全国冠军时趴在窗子上看吉塔的得胜归来的印度女性歆羨的眼神、包括最后说要学习吉塔和巴比塔的同村小姑娘、还有全村聚集在一起看奥运的人激动的眼神,都能看出来。在这个意义下,我觉得爸爸和女儿们都是女权英雄,还是“忠于理想、立足现实”的女权英雄主义——他们都顶住了世俗的压力(全村的嘲笑),专注于自己坚信的事业(摔跤),不受性别的束缚(女人也能打赢男人),这本身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我只想问,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符合女权主义的?女权不是天天叫嚷着我要和男权决裂,我要和父权决裂,而是在任何时候都听从自己的内心,否认任何基于性别的刻板印象,相信自己:我能做到任何男人也能做到的事,甚至比他们做的更好。这难道不比这份事业是如何开始的、这份事业到底是如何执行的,更有意义吗?

  任何权利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奋斗得来的。人权的获得要通过和兽权的决裂,女权要经过和男权的决裂、和父权的决裂,这都是很正常的。强悍如武则天也是先和男权决裂,再依靠夫权和父权决裂,吉塔的情况比唐朝的武则天好不了多少,天朝女性亦然。女权不是你天天去喊男女平等,女权主义不是你去挑选适婚男性,而是从一开始就认定自己只会做自己,而不用别人眼中“女性应有的样子”去定义自己。

  所以,如果你问我《摔跤吧!爸爸》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女权主义电影嘛?我会说是的,她还是一部practical 女权主义电影。who want to win this fight? We all do. Who want to be rightful to fight? Girls.

  最后,祝天下所有女性,都能自由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二

  伍尔夫在《三个几尼》里面说过:“作为女人,我没有祖国;作为女人,我不要祖国;作为女人,我的祖国是整个世界。”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伍尔夫当然不是无政府主义者,只不过她深感现代民族主义以国家机器的形式对妇女的压迫,名为解放妇女,实际上在没有还给妇女她们应得的权利(选举权,受教育权,财产继承权)的时候,就要求她们为国家尽义务(服兵役,服劳役)。

  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中,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的关系一直都是这样扭曲而复杂的。戴锦华有一篇演讲说,我们女人碎裂了。没错,哪有什么【我们女人】,每个人都是个体,每一个人的经验都是特殊经验而不是普遍经验。欧美白人中产阶级妇女的诉求,和印度低种姓妇女的诉求,绝不应该也不可能被混为一谈。

  电影里就是一个集中体现现代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扭曲复杂又难以一言以蔽之的关系。

  父亲的梦想是让印度国歌奏响在会场上。这是他个人的目标,显然和金钱,社会地位,成就等等都没有直接关系,纯粹是民族主义的执念。当他个人达成这个目标失败以后,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生了一个儿子,他同样会以严苛的方法去训练他。

  中国人对这个梦想的执念,该有多深的体会啊!从刘长春到许海峰,现代竞技体育始终是与国家尊严和荣誉联系在一起的,对曾经饱受殖民者欺凌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尤是如此。很多国家并不是体育大国(论及国民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却重视选手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想尽各种办法训练、刺激运动员在赛场上为国争光。

  为国争光有什么问题?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在电影中,女性只有当拥有为国争光的可能性的时候,她们才是有价值的。很多女孩和即她一样,不愿意早早嫁人,但她们或许无意献身竞技体育。万一她们想成为专业的学者、艺术家,能否得到和吉塔同样的.待遇,赢得来自政策的支持?

  这就是民族主义和女性主义最根本的矛盾。很多时候就如影片所展现的一样,民族主义的利益诉求(国家尊严)需要女性突破现有的限制以获得某种国家需要的技能,这个时候,国家就会把加诸女性身上原有的限制放松一些。但民族主义的目的,绝不在于促进性别平等或是帮助女性独立。晚清的时候中国启蒙知识分子主张女性受教育,放足,一战期间欧洲号召大量女性走出家门,二战期间日本的女子挺身队,等等等等。

  电影是温情的故事。吉塔和爸爸最终实现了和解。因为爸爸观察到吉塔和巴比塔的天赋在前,训练她们在后,而且是有条件有时间限制的,并不是牺牲女儿的人生。两个女儿都和爸爸实现了和解,她们追求的是梦想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绝不是爸爸的梦想。但吉塔要是无意摔跤始终无法和爸爸达成和解呢?爸爸会不会因为女儿没有能力实现他未竟的事业而对女儿失望、甚至粗暴决定她的命运?这是我不敢想也不愿意想的部分。

  爸爸绝对不是粗暴的父权制家长,绝不,他是充分了解女儿的潜能的。光是为了女儿忍受别人的嘲笑和非议这一点,就已经超过绝大多数的父亲。他是希望女儿有自己的人生的。而且,我觉得在人生的关键转折点,爸爸给吉塔的教育都非常重要且必要,他一直教导女儿独立,教导女儿要面对自己的恐惧,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能放弃。像是把她扔进水里不救她,都是希望她凭自己的力量过上有尊严的人生。身为男性,他最清楚,在制度远远称不上完善的情况下,女性要想体面地生存,应该战胜自己懦弱和畏惧的本能,获得男性的尊敬。吉塔巴比塔,还有很多受他们鼓舞而立志学习摔跤的女孩子,无论她们能不能获得奖牌为国争光,学习防身术保护自己,都是绝对必要的。此外,吉塔的胜利无疑会加大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会有更多同样具有天赋的女孩因此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当然电影并没有美化印度,这是出品人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一面,他不像我们有些人想的是【哎哟拍电影批评我们国家不好的事情会损害我们的国际形象】,而是想着怎么利用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技能改进社会,唤起公众的意识。敢于挑战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人,永远能够赢得我的尊敬。

  影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镜头,是吉塔获得全国冠军以后衣锦还乡,坐在卡车上,众人簇拥欢呼。这时,很多妇女从楼上默默地看着吉塔。那一瞬间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她们在想些什么?她们是不是在为自己哀叹,为什么没有拥有吉塔的爸爸那样意志坚强的爸爸? 什么时候,女孩的命运是由她们自己决定,而不是由血缘爸爸还有国家爸爸决定呢?在我们同情印度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国的男女平等排名,还在印度后面。

  今天刚好看到王小波的《我是哪一种女权主义者》,结尾深以为然。

  王小波说,一个女孩子来到人世间,应该像男孩一样,有权利寻求她所要的一切。假如她得到的正是她所要的,那就是最好的——假如我是她的父亲,我也别无所求了。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三

  说实话,看到影片开始阶段爸爸为了实现自己的世界冠军的梦想、强行要两个女儿去学摔跤时,我体内浸淫了十多二十年的人权思想立马冒了出来:作为爸爸,你有考虑过女儿们的感受吗,你尊重了她们的意愿吗?还是,你仅仅将她们当成了任由自己操控的傀儡和奴隶?她们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不能有自己的意愿、不能自由做出抉择。

  但是,这个念头刚起来,我便想起了我自己。

  我出生在一个苏北小城,那里的人们视读书为改变自己命运、实现鲤鱼跳龙门的唯一途径。所以,我和我的同伴们小时候直至青春期都没有学过任何才艺,家长们老师们对我们的唯一要求就是好好学习。

  作为一名学霸,在我上大学以前,我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不妥,因为成绩好,一直以来我收获的都是他人艳羡的目光。可是,等我走出小城、来到北京上大学时,一切就都不一样了。不会唱歌、不会跳舞、普通话也不够标准、体育也不行,除了长得还算是美女、字也写得还可以外,简直一无是处。在融入集体生活的时候,有一种从明星人物沦落为壁花小姐的失落感。与此伴生的,是浓浓的自卑感。

  因此,当我儿子要学才艺时,我给他硬性规定了两个科目,一个是钢琴,一个是画画。学钢琴是为了让他有人前可以展示的才艺,可以避免我当年出现过的自卑处境;学画画是为了让他人后有自我情感释放表达的途径。

  其实,最初要学钢琴学画画都是他自己要求的。因为幼儿园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学钢琴,所以他也想学,当时我还硬给他延迟了半年。我对他说:“学钢琴贵在坚持,你自己要想清楚,一旦你真的学了,我是不会同意你半途而废的。”在这半年时间里,他一直在表示他已经想清楚了、下定决心了。

  随着曲目弹奏的困难度的加深,他果然后悔了。他打算放弃,但是我没同意。这个时候我扮演了一个恶妈妈的角色,逼着他坚持练琴。

  事实上,这个时候我自己的思想已经有了一些改变。在海淀这个地方,每个孩子都是多才多艺的,而且所学的还不止一门两门的才艺,简直是通才。不会钢琴?OK,没关系,咱们足球篮球乒乓球好啊。不会球类棋类?OK,没关系,咱们会跳舞会唱歌啊。不会游泳?哦,那压根儿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我并不指望我儿子将来依靠钢琴去人前展现自己。

  但是,这个时候,我之所以选择扮演恶妈妈的角色,是因为我要让他学会坚持、学会不放弃。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对自己来说是困难的,就轻易选择放弃。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学不学才艺的斗争了,而是塑造一个孩子的品性的战争。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会有反复的时候。没有丝毫自夸得说,我儿子还是有一些画画天赋的,并且他自己非常非常喜欢画画。结果呢,大概学习画画两年多的时候,他对画画也有了厌倦。这个时候,我再次扮演了恶妈妈的角色,逼着孩子坚持,大概过了两个月,他又自觉地去画画了,并且恢复了最初的热爱,甚至每当有事请假不能去上课时他还深感遗憾。

  事实上,孩子,尤其是心智还未发展成熟的未成年儿童,在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自己想要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选择这个将来会有什么作用……甚至,有时候,连作为成年人的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真心爱我们、为我们着想、并且有能力为我们做出决定的人拉我们一把,推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这个过程,也许并不温柔,相反,却带有蛮横的霸道色彩。但是,若干年后,回首往事时,你也许会真心的感激那个人,感激他当时忽略了你的自由意志、逼迫你做了你当时不愿意的选择。

  就像《摔跤吧!爸爸》里面,同龄的小新娘对俩姐妹说,她倒是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爸爸,一个为她考虑的爸爸,一个可以给她未来提供另一种选择的爸爸,而不是让她生下来就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伍、只知相夫教子的爸爸。

  俩姐妹就在那一刻顿悟。

  在给孩子报艺术班时,我曾经看过很多人的言论。总体来说,长大后的发言者们几乎无人怨恨父母当年逼迫自己牺牲玩乐时间去苦逼地练琴,相反,除了感谢父母当年逼迫之恩的,便是怨恨父母当年为什么没有逼自己一把。

  我想,电影院里的大多数观众都在小新娘说出“求而不得”之语时释然了吧。

  不仅仅在学艺这件事情上,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即便是心智已经足够成熟,但是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并且,难免会犯糊涂。是自己跌倒后再爬起来,在失败中摸索?还是有一个人能够扶我们一把、让我们免于摔跤?你会感激谁?

  为什么在少女的世界里,霸道总裁款总是特别流行?是因为那颗粉色的心还没有长大,希望有一个“为自己好”“爱自己”的人帮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当我们不再憧憬霸道总裁时,是我们的那颗心已经被真实的生活打磨坚硬;我们已经知道,那个每当我们需要时便踏着五彩祥云出现的人只是一个美丽的希冀;我们已经明白,生活的黑暗还需要自己去面对,并不是时时刻刻都会有人替你将黑暗挡在你看不见的地方。而那个“为我们好”的人更是错过就不再来的珍宝。

  


【摔跤吧爸爸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慨06-03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02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1-13

观看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06

优秀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03

摔跤吧爸爸感人观后感06-03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40006-02

观摔跤吧爸爸观后感06-02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