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可申请国家公派留学

发布时间:2017-10-31 编辑:1025

  30日,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拔计划。国家留学基金委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新的举措

  具本科招生资格院校

  纳入交流项目选拔范围

  问:请介绍2015年选拔计划,与今年相比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按照《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实施出国留学资助计划,到2015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规模达到2.5万人”的规划,明年计划选拔各类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25000人。主要举措有:

  一是有关项目选派规模继续扩大,如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增加1000人至8000人,其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000人,联合培养博士生5000人。

  二是将进一步采取措施,支持非通用语种人才的海外培养。

  三是继续加强管理,在对博士生学业进展进行年度审核的同时,依托派出单位加强对访问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本科生等的管理。

  四是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选拔范围扩大至所有具有本科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博士生、硕士生将面向在外留学人员选拔。

  五是完善了访问学者外语合格标准。

  六是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及地方合作项目被录取人员的资格有效期将从两年缩短为一年。

  七是被录取人员即使经批准同意放弃资格,2年内亦不得再次申请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以进一步提高派出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

  八是拟以成班形式,全额资助教师出国研修,重点在提高教学法、双语教学等方面,期限为3-6个月。

  选拔方式

  个人申请、单位推荐

  专家评审、择优录取

  问:录取人员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择优录取”的方式进行选拔。评审方式主要包括材料审核、通讯评审、会议评审及面试。专家主要从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拟留学单位和留学专业、国外导师或合作者的水平,出国留学的必要性及国内单位推荐意见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录取人员。

  申请人应有学成回国为祖国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须身心健康、有较强的工作业务能力、学习科研能力和交流能力。有关项目的具体选派办法、申请条件、外语要求和申请程序等,请于11月上旬登录国家留学网(http://www.csc.edu.cn/)进行查询。

  问: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须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

  答: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实行“签约派出,违约赔偿”的管理办法。留学人员须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订《资助出国留学协议书》并办理公证、交存保证金后派出。留学人员有按期回国服务的义务,服务期为两年。学生回国后如再次出国进行更高学位学习,服务期顺延。据新华社

  今年预计资助总人数达4.8万余人

  2014年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工作情况截至目前,已录取各类留学人员20400人,全年预计录取23000余人。已资助46000余人在85个国家学习,全年预计资助总人数48000余人。

  设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项目,支持优秀青年人才赴国际组织实习。今年7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协议,首次有计划地向教科文组织选送青年研习人员,培养和储备能够胜任国际组织工作的青年人才。实施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今年,经专家评审将支持22家单位的26个项目,规模为126人。

  对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进行年度审核,根据学业进展决定是否继续资助或终止学业,保障选派的质量和效益。访问学者、本科生须每三个月,联合培养博士生须每学期向国内单位提交研修、学习报告并同时提交驻外使领馆。据新华社

  出国留学

  怎样才能不“坑爹”?

  一方面是斥资百万送子“留洋”耗尽半生积蓄却“一事无成”,另一面是留学中介宣讲会的喧嚣和美、澳、欧高校越来越多的黄脸庞。留学那些事儿究竟怎么看待?怎样的留学才能不“坑爹”?

  面对求职大军,留学归国的学子再次面临尴尬。出国留学花费不菲,一些人毕业后却“一职难求”。

  不少“海归”失望:就业竞争激烈,工作选择和收入优势不如以前。

  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生董梓民从爱丁堡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回国后奔波于广州各大招聘会。留学经历让他信心满满,而现实“非常骨感”:用人单位给出的薪资并未显示出他的“海归”优势。留学一年学费50万到100万元人民币,董梓民说,“本以为可能会比国内毕业生多拿一倍左右的月薪,事实上薪金也只能持平在5000元。”

  学费、中介、签证、寄宿、交通、购物……这些成本需要留学生父母“掏腰包”。

  董梓民算了这样一笔账:英国硕士学制短,一年学费20万元左右,美国、澳洲2至3年制硕士学费在50万至80万元;租房或寄宿人家每月4000元至6000元不等,一年多大概要10万元;饮食及其他费用10万元;留学中介费1万至3万元不等;寒暑假往返机票1万至3万元,英国或者周边国家地区旅行3万至5万元……

  随着中西方交往更加密切,出国留学会更普遍。怎样才能避免留学斥资百万送子“留洋”耗尽半生积蓄却依然“一事无成”的“坑爹”尴尬境地呢?

  同样是“海归”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副教授高雪莲认为,“海归”薪水逐渐与同等学历的国内毕业生持平的情况已很常见。西方文化产品在中国大量出现,增加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对西方高等教育的盲目崇拜让一些学生和家长陷入一种“集体出国无意识”。

  接触了数以千计留学生的方艾林认为,选择留学更多是去接受不同的教育,了解不同的文化,而非功利性的“镀金”。因此,留学前一定要全方位评估学生自己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当然也有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这样才能保证“不亏本”。

最新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