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名人语录句子

时间:2025-01-07 10:05:06 诗琳 名人经典语录 我要投稿

曾国藩名人语录句子280句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句子吧,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句子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曾国藩名人语录句子280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国藩名人语录句子280句

  1、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2、凡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3、人有毁我诮我者,改之固益其德,安之亦养其量。

  4、防身当若御虏,一跌则全军败没。爱身当如处子,一失则万事瓦裂。涉世甚艰,畜德宜豫。布人以恩,而外扬之,则弃,教人以善而外扬之,则仇。

  5、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

  6、既爱其才,宜略其小节。

  7、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8、能够俭朴简约的人可以不求人。

  9、完全没有静字功夫,想要做到心的凝定,能达到吗?

  10、在清早用单子开出当天应了结的事,当天必须了结它。

  11、君子不依恃千万人的阿谀颂扬,而畏惧一二个有识者的暗自讥笑。

  12、精神要常常保持在治事上有剩余,这样才能体气充沛而心思不散漫。

  13、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金。——《曾国藩书信》。

  14、国家名器,不可滥予。权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荣辱予夺系焉。——《曾国藩书信》。

  15、人才何常,褒之则若甘雨之兴苗,贬之则若严霜之凋物。——《曾国藩书信》。

  16、人材以陶冶而成,不可眼孔太高,动谓无人可用。——《曾国藩书信》。

  17、不苛求于全材,宜因量以器使。——《曾国藩书信》。

  18、治民之才,不外公、明、勤三字。——《曾国藩书信》。

  19、军事非权不威,非势不行。——《曾国藩书信》。

  20、凡兵勇与百姓交涉者,总宜伸民气而抑兵勇,所以感召天和者在此,即所以要获名誉者在此,望阁下实心行之,幸勿视为老生常谈也。——《曾国藩书信》。

  21、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国藩书信》。

  22、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曾国藩家书》

  23、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俱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士字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曾国藩家书》

  24、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矣。——《曾国藩家书》

  25、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但有志气,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曾国藩家书》

  26、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曾国藩家书》

  27、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福不多享,故总以俭字为主,少用仆俾埠,少花银钱,自然惜福矣。势不多使,则少管闲事,少断是非,无感者亦无怕者,自然悠久矣。——《曾国藩家书》

  28、居家之道,推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曾国藩家书》

  29、我家气运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为持盈保泰之道。——《曾国藩家书》

  30、商贸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国藩家书》

  31、凡他人所束手无策、计无复之者,得祖父善为调停,旋乾转坤,无不立即解危。——《曾国藩家书》

  32、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家书》。

  33、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曾国藩日记》。

  34、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曾国藩自箴联》。

  35、好胜人者,必无胜人处,能胜人,自不居胜。——《曾国藩日记》。

  36、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 ——曾国藩

  37、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曾国藩

  38、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曾国藩

  39、尖酸语称快一时,当之者终身怨恨。——曾国藩

  40、得意而喜,失意而怒,便被顺逆差遣,何曾作得主。马牛为人穿着鼻孔,要行则行,要止则止,不知世上一切差遣得我者,皆是穿我鼻孔者也。自朝至暮,自少至老,其不为马牛者几何?哀哉!——曾国藩

  41、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曾国藩

  42、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曾国藩

  43、两君子无争,相让故也。一君子一小人无争,有容故也。争者两小人也,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曾国藩

  44、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曾国藩

  45、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

  46、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一言而解人之纷,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但因以为利,则市道矣。——曾国藩

  47、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曾国藩

  48、不可轻率评讥古人。——曾国藩

  49、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曾国藩

  50、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万不可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曾国藩

  51、久利之事勿为,众争之地勿往。

  52、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励志咬牙,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忝然自馁也。予当此百端拂逆之时,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仍不外悔字诀、硬字诀而已。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迟缓,迟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

  53、谦而又谦,方是载福之道。

  54、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55、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得,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子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曾国藩

  56、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而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炫彼夺,而大不可。——曾国藩

  57、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曾国藩

  58、习字临《千字文》亦可,但须有恒。每日临帖一百字,万万无间断,则数年必成书家矣。

  59、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60、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很晚才起床)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61、危急之际,莫靠他人,专靠自己,乃是稳着。

  62、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63、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64、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65、术字亦有不可少处,但必不得已而后用。专意利人而用,谓之圣贤。可不必用而用,专意利己而用,谓之奸雄。

  66、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67、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最滑,爬起来站稳都难。

  68、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69、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曾国藩 《曾国藩家书》

  70、富贵气太重,亦非佳象耳。——曾国藩

  71、"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曾国藩"

  7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群聚守口,独居守心——曾国藩

  73、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曾国藩

  74、水道曲折,立岸者见而操舟者迷。棋势胜负,对奕者惑而傍观者审。非智有明暗,盖静可以观动也。人能不为利害所汩,则事物至前,如数一二,故君子养心以静也。——曾国藩

  75、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76、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曾国藩

  77、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曾国藩

  78、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 ——曾国藩

  79、君子事来而心始见,事去而心随空。 ——曾国藩

  80、君子与小人斗,小人必胜。在君子惟有守正以俟命而已。固不可惧祸而误入小人之党,亦不可恃为君子而有与小人角胜之心。 —— 曾国藩

  81、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 曾国藩

  82、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8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则决不甘心为下流;有识则知道学问没有止境,不敢以一得就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看天,都是无识之人。有恒心则绝无不成功的事。这三条缺一不可。

  8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至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至败。

  85、做人之道,以刚介为自己之基,以敬恕为养性之本。

  86、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曾国藩名句

  87、天涯怀友月千里;灯下读书鸡一鸣。——曾国藩名言

  88、"坚忍有恒"四字,最为办事要着,勿畏难中辍,勿滋生弊窦,勿遗人口实。照此进行,何患不达目的?

  89、想到三十多年前,自己本是荷叶塘乡下一个农家子弟,如今贵为中候,权绾两江,节制四省,名重五岳,这固然与自己的努力息息相关,却也是源于皇家,借助它得到了一些之后,又去背叛它,良心何在呢。失败了,遗臭万年,就算成功了,过去自己所说的那些忠诚敬上的话,都成了欺天瞒地的谎言假话。

  90、家门太盛,有福不可享尽。

  91、凡蒋相无钟, 圣贤豪杰亦无钟, 只要人肯立志, 都可以做得到的。

  92、既不俗为小人,即不勉为君子。欲又不能,志不立故也。——曾国藩

  93、为学从切实际出发,自不落空。——曾国藩

  94、古之为师者,以诚教,弟子亦以诚学。今之为师弟子者,交相欺而已矣。欲胜名而饵利,不亦惑乎?

  95、莫谓己无善,善人之善即是善。莫谓己无恶,谈人恶即是恶。——曾国藩

  96、事得手且莫急,便要渐渐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仓促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和平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以后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高昂于定之中耳。

  97、银钱则量力扶助,服务则勉力策划。

  98、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敷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99、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行以绳人 …… 为子孙做繁华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利便者,其后受惠 ……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100、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突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101、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102、称人之善,我有一善,又何妒焉?称人一恶,我有一恶,又何毁焉?

  103、事前加慎,事后不悔。

  104、短不可护,护则终短。长不可矝,矝则不长。尤人不如尤己,如圆不如好方。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多言者老氏所戒,欲纳者仲尼所臧。妄动有悔,何如静而勿动?太刚则折,何如柔而勿刚。吾见进而不己者败,未见退而自足者亡。为善则游君子之域,为恶则入小人之乡。

  105、舍掉性命报效国家,戒慎恐惧修炼德行。

  106、趋赶时尚的人,博取的是无识的欢喜,损失的是道德学问上的真实。

  107、至作文,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心常用则活,不用则窒,如泉在地,不凿汲则不得甘醴,如玉在璞,不切磋则不成令器。——《曾国藩书信》。

  108、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曾国藩书信》。

  109、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曾国藩书信》。

  110、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曾国藩书信》。

  111、一张一弛,循环以消息之,则学可进而体亦强矣。——《曾国藩家书》

  112、凡诸弟及吾妻子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曾国落家书》

  113、如能救焚拯溺,何难嘘枯回生。——《曾国藩家书》

  114、见得年纪已大,功名无成,遂有懒惰之意,此万万不可。——《曾国藩家书》

  115、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之也。故日:"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曾国藩书信》。

  116、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清·曾国藩

  117、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曾国藩

  118、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曾国藩

  11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120、闻过而不改,谓之丧心。思过而不改,谓之失体。

  121、须先立坚卓之志。 ——曾国藩

  122、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

  123、人有求于我,如不能应,当直告以故。切莫含糊,致误乃事。

  124、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25、万里神通,渡海遥分功德水;六朝都会,环山长护吉祥云。

  126、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127、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

  128、世间极占地位的,是读书一着。然读书占地位,在人品上,不在势位上。

  129、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130、处事当务详慎,不可尽兴燥脾。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尽兴便放肆。一燥脾便刻薄,其始无害人之心,而其事必至于害人。初若不至杀身,终至杀身而有余也。 ——曾国藩

  131、乱世之名,以少取为贵。 ——曾国藩

  132、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语录

  133、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34、闻谤而怒者,谗之隙也。见誉而起者,佞之媒也。绝隙去媒,谗佞远矣。——曾国藩

  135、一毫善行皆可为,勿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

  136、凡仁心之发,必一鼓作气,尽吾力之所能为。稍有转念,则疑心生,私心亦生。疑心生则计较多,而出纳吝矣;私心生则好恶偏,则轻重乖发。

  137、古之学者为己,其终至于成物。今之学者为物,其终至于丧己。(古代学习的人为了完善自我而学习,最终成为知名人物;今天学习的人为了知为知名人物而学习,最终丧失了自己)

  138、故意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

  139、一身精力,具乎两目。

  140、克己之学——反省本身。

  141、放开手,使开胆,不复瞻前顾后。

  142、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143、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144、为学贵在起初要有决定不移的志向,中途要有勇猛精进的心态,最后还要有坚贞永固的定力。

  145、坚定志向,劳苦心思,勤勉努力,无论大事小事,必定有所成就。

  146、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端,自然随之。——《曾国藩书信》。

  147、居心不循天理,则畏天怒;作事不顺人情,则畏人言。——《曾国藩书信》。

  148、营中无事,以勤操为第一要义。操队伍则临阵不至散乱,操枪炮则临阵不至早放。——《曾国藩书信》。

  149、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日长傲,日多言。——《曾国藩家书》

  150、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曾国藩家书》

  151、凡亲族邻里来家,无不恭敬款按,有急必周济之,有讼必排解之,有喜必庆贺之,有疾必问,有丧必用。——《曾国藩家书》

  152、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曾国藩家书》

  153、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其后必无好处。——《曾国藩家书》

  154、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日记》。

  155、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曾国藩家书》。

  156、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曾国藩

  157、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曾国藩

  158、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曾国藩

  159、盛怒极喜时,性情改常。遇有所行,须一商之有识者。不然,悔随之矣。

  160、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搏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161、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笑,乃有进步也。——曾国藩

  162、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粒耳。

  163、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身,忧以终身。

  164、荆楚九歌,客中聊作枌榆社;江山六代,劫后重闻雅颂声。

  165、大笔横飞,颠张醉素;名山高卧,鹤骨松心。

  166、入孝出忠,光大门第;亲师取友,教育后昆。

  167、期服去官,有犹子能行古礼;儒仕为侠,如先生岂是今人。

  168、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169、恭而无礼,遇君子固所深恶,即小人亦未尝不非笑之,枉自卑诌耳。 ——曾国藩

  170、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曾国藩

  171、委罪掠功,此小人事;掩罪夸功,此众人事;让美归功,此君子事;分怨共过,此盛德事。 ——曾国藩

  172、凡成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73、那些告诫子弟的谆谆家教,都会成为后世训子的反面教材,一生抱负,千秋名节,绝对不允许曾国藩生出丝毫的不臣之念,而且他出身翰林,长期埋首于经史子籍,吟诗作赋,也认为著书立说才是心中真正向往的帝王之业,带兵打仗安营扎寨,本是不得已才为的事,又岂能当作立身之本呢。

  174、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75、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176、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斋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

  177、名节之于人,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士无名节,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敷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节难保。

  178、省事是清心之法,念书是省事之法。

  179、从人可羞,独断专行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80、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纷歧日千里?

  181、和字能过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曾国藩家书》

  182、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曾国藩家书》

  183、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84、家中无论老少男妇,总的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劳则不佚,谦者不傲,万善皆从此生矣。

  185、事涉刻薄者,即所持甚正,亦不可自我开端。——曾国藩

  186、一身精神,具乎两目。——曾国藩

  187、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188、终身让人道,从不失寸步。

  189、遇疾恶太严之人,不可轻意在他前道人短处,此便是浇油入火,其害与助恶一般。

  190、文涵万古江山气;道续千年丝竹声。

  191、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

  192、凡人言及非人非理事,我虽不与谋,若从旁附和一句,便自有罪。故处此有三道,以至诚感悟之,上也。去其太甚,次也。漠然不置是非于其间,又其次也。

  193、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194、这颗心狭猛急躁又清高狷介,绝对不是承载厚福的表现,应当努力转到宽大温暖畅和方向去。

  195、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

  196、人才不遭遇困厄则不能激发潜力,不心存戒惧深怀忧虑则不能发达。

  197、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端,自然随之。——《曾国藩书信》。

  198、不贪财,不失信,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曾国藩书信》。

  199、天下之事理人才,为吾辈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弗存一自是之见。——《曾国藩书信》。

  200、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曾国藩书信》。

  201、遇小敌时,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了事;遇大敌时,全靠根株培得稳,柱梁立得固,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气势之盛。倘使根株不稳,柱梁不固,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一瓦落而众椽随之,败如山崩,溃如河决,人多而反以为累矣。——《曾国藩书信》。

  202、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曾国藩家书》

  203、心以收剑而细,气以收敛而静。——《曾国藩家书》

  204、每日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诀。——《曾国藩家书》

  205、用工不可拘苦,须探讨些趣味出来。——《曾国藩家书》

  206、读书,不可不多;用功,不可不勤。——《曾国藩家书》

  207、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曾国藩家书》

  208、凡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曾国藩家书》

  209、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曾国藩家书》

  210、清则易柔,惟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曾国藩家书》。

  211、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曾国藩日记》。

  212、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曾国藩

  213、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214、须有宁拙毋巧之意,而后可以持久。——曾国藩

  215、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曾国藩

  216、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人心只往恶边想,此是私而该底念头,自家便是个小人。古人责人,每于有过中求无过。此是长厚心,盛德事。学者熟思,自有滋味。——曾国藩

  217、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218、今人计较摆布人,费心心思,却何曾害得人?只是自坏了心术,自损了元气。——曾国藩

  219、凡与人晋接周旋,若无真意,则不足以感人;然徒有真意而无文饰以将之,则真意亦无所托之以出,《礼》所称无文不行。

  220、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当,又要简捷。 ——曾国藩

  221、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之责。

  222、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做事。做人一定要像人,做官不可像官。

  223、读书如譬若掘井,掘数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见泉。读书总以背熟经书,常讲史鉴为要,每日有常,自有进境,万不可厌常喜新,此书未完,勿换彼书耳。

  224、谚云吃一暂长一智,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馁也。

  225、只是一个见小,便使百事不成,亦致百行尽堕。——曾国藩

  226、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227、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228、处利则要人做君子,我做小人;处名则要人做小人,我做君子。斯惑之甚也。圣贤处利让利,处名让名,故澹然恬然,不与世作。

  229、嘲戏人自事恶事,尤不可入一二壮语,入壮语则戏者皆真,每令人恨。若规人过失,不可入一二戏语,入戏语则真者毕戏。每令人玩,失规人之旨矣。

  230、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231、荷气竹风宜永日;花光楼影倒晴天。

  232、天下事当于大处著眼,小处下手。

  233、世事变化反复,往往出乎意想之外。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饱历事故,焉知局中之艰难哉!

  234、待人以诚,待人以恕——"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人之不可无良友也!","凡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将,俱要好师、好友、好榜样。","吾辈总以诚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以为人共谅。"

  235、去山中贼易,去心中贼难。

  236、气为心害,养心当先制气。诸葛长青:制怒,制怒,怒火烧心,后果严重!

  237、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 ——曾国藩

  238、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曾国藩

  239、我在军中多年,难道没有一点可取,只因一个傲字,百无一成,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

  240、务虚名,不行驾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241、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先静之,再思之,五六分把握即做之。

  242、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

  243、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244、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245、学者能高众也,毋以胜人,行标俗也,毋以绳人,免矣。

  246、学莫贵于自得,得非外也,故曰自得。——曾国藩

  247、养生以少愤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248、今天所说之话,嫡勿因小好坏而变。

  249、好自制不行与共财,困惑者不行与共事。

  250、只要人肯发愤,都可做获得。

  251、人必诚,然后业可大可久。

  252、立身之道,内刚外柔;肥家之道,上逊下顺。不和不可以接物,不严不可以驭下。

  253、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254、以俭朴来养护廉洁,性格耿直且能忍耐。

  255、就我的所见所知多教育几个人,以别人的长处来批评我的短处。

  256、人才不遭遇困厄则不能激发潜力,不心存戒惧深怀忧虑则不能发达。

  257、用兵之道,全军为上,保城池次之。——《曾国藩书信》。

  258、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迟则百处懈矣。——《曾国藩家书》

  259、步步前进,日日不止,自有到期,不必计算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曾国藩家书》

  260、名望所在,是非于是乎出,赏罚于是乎分。——《曾国藩家书》

  261、至于兄弟之际,吾亦惟爱之以德,不欲爱之以姑息。教之以勤使,劝之以习劳守朴,爱兄弟以德也;丰衣美食,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姑息爱之,使兄弟惰肢体,长骄气,将来丧德亏行。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吾不敢也。——《曾国藩家书》

  262、凡事当有远谋,有深识。坚忍于一时,则保全必多;一时之不忍,而终身惨乎!——《曾国藩家书》。

  263、傲人不如者必浅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曾国藩日记》。

  264、衣冠之族,以清白遗世为本,务要恬穆省事,凡贪戾刻薄之夫,皆不宜与之相接。——曾国藩

  265、甜酸苦竦宜尝遍,是非好恶总由人。出死入生宁不易,各宜努力去修身。——曾国藩

  266、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

  267、闻人之善而疑,闻人之恶而信,其人生平必有恶而无善。故不知世间复有作善之人也,若夫造作全傅会以诬善良,鬼神必殛之。

  268、人之处于患难,只有一个处置。尽人谋之后,却须泰然处之。 ——曾国藩

  269、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曾国藩

  270、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271、人有过喜谈之,存一恕心者少。己有过恶,闻之漫无悔心者多。若以恕己之心恕人,是谓大公,以责人之心责己,是谓大勇。

  272、纶綍褒崇迈古今,生而旗常,殁而俎豆;忠诚浩气塞天地,下为河岳,上为日星。

  273、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曾国藩

  274、圣贤领要之语曰:"人性惟危,道心惟微。"危者,嗜欲之心,如堤之束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复收也。微者,理义之心,如帷之映灯,见之难而晦之易也。

  275、语人之短不曰直,济人之恶不曰义。 ——曾国藩

  276、择友乃人生每一要义。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贤否,不可不慎也。

  277、"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历史常以惊人的相似重复上演过去的一幕幕悲喜剧,达到事业顶峰的曾国藩同样不得不面临中国古代历史的盲点与困局。

  278、处毁誉要识有量,今之学者反有向上底,见世所誉而趋之,见世所毁而避之,只誉我而喜,闻毁我而怒,只是量不广,真善真恶在我,毁誉与我分毫无干。——曾国藩

  279、上智安行乎善而天所晞避;中人觊福虑祸,故强为善而不敢为恶,下愚憨不畏祸,故肆为恶而无所忌惮。

  280、失意事来,治之以忍,方不为失意所苦。快苦衷来,处之以淡,方不为快心所惑。

【曾国藩名人语录句子】相关文章:

曾国藩名人语录句子 40句精选08-25

曾国藩名人语录大全11-01

曾国藩名人句子60句09-30

曾国藩名人语录汇总(精选60句)11-15

曾国藩名人名句语录70句精选09-16

曾国藩名人座右铭语录大全50句精选09-04

曾国藩名人语录大全60句11-11

曾国藩名人语录汇总(精选80句)12-09

曾国藩名人格言句子30句精选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