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3 16:01:04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美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比如,六年级“纸工饰物”这一课中,我结合现在的天气情况,说说青蛙是因为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学生制做好了以后,我让学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请他们发挥想像力。问他们如何做到这一点?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并且将好几种方案都列了出来,然后我再让他们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案制作出来。小青蛙做好后,我们又可以做其他要冬眠的动物了。这些作业,所花的时间不多,但都是跟现实有关的事物,在学习的同时也帮他们解开了心中的迷雾,所以学生很感兴趣,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最后,我叫他们都带领动物去冬眠,童趣一点的语言原来以为六年级学生难以接受,但我的顾虑却是多余的了,一堂课,既轻松快乐又严谨地完成了。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2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上提示学习要求是画出圆形的蛋糕,然后用剪刀剪开,再排列、组合成新的画面。上这一节课之前,我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目标,力求做到目标突出,重点明确。能让学生在一节课中学有所或,提高课堂效率。

  我直接用生日的时候吃什么进行课题引入,让学生明白这节课就是学习与蛋糕有关的.知识。知道了课题,然后就去一步步做。从蛋糕的样式到装饰蛋糕,到装饰后把蛋糕用剪刀剪或者用手撕,把它们拼贴在有颜色的纸上,知识的传授、语言的运用,尽力做到贴近学生。再有颜色的纸上还可以进行装饰,这样使画面更生动。

  一节课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就是把最基本的要素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动手。整体看来,这节课的效率不错,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不错,大多都是画好蛋糕用剪刀剪下来,然后拼贴装饰。所以,也算是完成了教学目标。

  我发现,一节完整的课需要教师课后付出很多努力,从教学环节的设置到教学目标的运用,从理论到实践,从课本到课堂,每一环节都要精心准备,不能遗漏。

  这节课也让我明白,高校课堂的形成,是建立在教师和学生互相配合的前提下,发挥双方的最大值。

  上完这节课,我对低年级美术课堂又重拾信心,找到了感觉。我相信,在这条路上,我会慢慢的走下去。<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3

  1、教学思想的创新

  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优劣,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情景设置法、小组合作法、讨论试验法等等),展现了小学美术设计、运用的创新教学思想。教学不以灌输知识为重,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实验活动和创设情景,找寻方法步骤,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想象力。这一案例正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课改理念,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精神,是新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2、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的灵活性,是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具体化。传统的教学形式完全是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接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重视;探究能力与想象能力经常被忽视。而小学生有着好动、好幻想的特点,其内心世界和情感都是极其丰富的,本案例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形式:情景导入→实验创作→自我找寻方法→进入具体创作;营造一个宽松,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完成的,充分体现了教师较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节课的课堂气氛是十分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也是相应和相互统一的。

  3、教学评价的个性化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往往只看学生作品的优劣,而对于学生的作业过程并不很关心。学生学习的评价也完全是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的美术作业的肯定与否来进行的。因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情感的发展,在作业展评中让学生互评的形式互相欣赏、交流、评价,把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从中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交流展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团结合作的学习精神,体现出人际间的交流与关怀、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4

  这一节课是小学美术(湘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4课内容,本课融折纸、剪切、图案、色彩于一体,属于立体造型的范围。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动手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过程中,增强空间观念,在制作作品中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活动中获得相关技能和知识。教学设置思路如下:观察分析—自主探究—方法指导—评析交流。在教学实施中可先让学生探究作品的制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讲讲镂空蝴蝶的制作步骤,然后再具体分步骤探究,探讨制作步骤的先后顺序是很重要的。最后是评析作业,交流经验和拓展环节。

  这一课的学习中,我个人感觉在围绕重难点确立教学方法上有突破,通过我制作的作品,为学生的观察、欣赏、制作提供了参考。感觉所设计的教学措施有实效,如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很快就掌握到用几何图形概括外型的方法,通过示范让学生体会到蝴蝶细节描绘、装饰效果的`表现方法,还有剪制蝴蝶的方法,并且在后来的作业中许多学生都运用到了这些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是很好突破了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绘画制作上有收获。

  本课涉及的教学内容特别杂,知识点多,跨度大。包括蝴蝶的外形、色彩、纹样、特点、立方体的制作、蝴蝶与卡纸颜色的搭配,还有镂空剪制蝴蝶的方法,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蝴蝶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上课一开始的范品展示就勾起了大家创作的欲望。

  对于接下来的整个制作流程同学们都非常认真。学生们的制作过程也很顺利,包括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颜色的对称、剪裁的保留部分等等),只是40分钟的课程过于仓促,一半的同学还都是半成品。所以到展示部分就稍欠加一些。再就是教案的设计比较传统化,仍然是老师讲后学生练习,缺乏新意。

  根据美术课程的标准,在今后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应该进一步的运用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从整体把握教材的角度,设计出具有开放性、趣味性、实效性、新颖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途径包括先进的多媒体电教手段等等,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创造思维,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5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已不再是从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渗透到了美术教学中,在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而美术课堂就好比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美术课要想上好,其实还真不是那么容易。不论是课前的精心准备,还是教学中课堂的情景创设、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教师下功夫来思考、推敲。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学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6

  美术课程作为当今教研教改中的一枝新绿,只有经过夏的不断修剪、培植与浇灌,才能达到秋的成熟。因此,我们对每节实验课都要认真总结,积极反思,积累经验,发现不足,为进一步的实验工作铺平道路,打下根基。针对本节课,我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深切体验:

  第一,“大艺术”的教学理念给予课堂更丰富、更深层次的人文主题。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日益走向综合,建立起了多门艺术学科的沟通与交融的“大艺术”的教学理念。这无疑对学生的情感陶冶、智能提高、人格成长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这一理念指引着我在课堂中充分挖掘教学内容里蕴藏的'各种人文主题,力求使课堂向深与广两方面不断拓开。

  本节课中,对绘画、文学、音乐、舞蹈的欣赏和音、视频等新教学手段的运用始终贯穿全堂课;各种深入浅出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健康常识构成了丰富的课堂资源,教师也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有米之饮”。学生相应地从视觉、听觉与精神、意义上全方位、立体地由表及里、由外而内地对春天进行感受认识,对春意进行理解和内化。

  第二,“生态式”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更加灵活生动,更具愉悦性与创造性。艺术与游戏有着内在联系,艺术与生活也密不可分。想象和自由创造是艺术和游戏的共同本性。本节课中设计开展了大量自然生动的具有游戏倾向的艺术活动,潜移默化地养成了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使学生通过艺术的学习形象生动地理解了生活与知识。

  整节课有思想感情到口头表达,再到肢体表现然后至书面表达,层层递进,把书面世界、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融会起来。

  “生态式”的课堂,达到了深、美、淳的效果,师生皆受益良多.

  第三,“人为本”的教学观点,使课堂更具兼容性与开放性,更关注人格的健全发展。强调艺术学习的个性化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艺术课程中的重要体现,艺术教育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教师注意了充分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体验、探索并积极实践,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我安排组织这节课结构的主要依据。在感受与欣赏过程中,我把自然规律与学生心理规律结合起来。由感受春的气候变化到动植物的变化、由静到动的变化、由具体春景感受到抽象春天艺术的体验、由感受到表现创造的激发,循序渐进、合情合理地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堂。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课堂的最大资源,我把他们加以最充分的利用。课堂中,我教给学生自主放松的金钥匙,让他们尽情打开思维的大门,打开个性的窗口,在课堂中大展拳脚,释放天性。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学生之间的热烈探讨,还有学生内心对话的激发,使他们在课堂中一次次讲出了精彩的言语,展现出了独特的表演才能,迸发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

  以人为本,使这堂艺术课不仅愉悦了每个学生,与发展了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最大的益处,这才是一堂成功的艺术课的最终目的。

  正如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春意,领会到春的本质一样,作为教师的我同样认为,这堂课也是我进行艺术课程实验工作的春天,在这里我播下了尝试的种子:人文性、终合性、创造性、愉悦性能在这里互相滋长,相映生辉;个性化、情感化、知识化让我们脱离了传统课堂的束缚;师生在这里都得到了精神上的放松,获得知识上、能力上、心灵上的进步,更坚定了我进一步积极探索改革的信心。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7

  小学生学美术,很多人认为只要学会画几个人,画几只动物,涂涂颜色就行了,其实不然。如果学生不喜欢学或学得很累,就会以致于一见上美术课就头痛,甚至在美术课无聊地打发着时间,美术教学就很难顺利地进行下去。在课前和课后,我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既能学习美术基础知识,又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造就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气氛。

  小学美术教科书上,每一课都只有几张插图,其他的内容就比较少,所以我们上一堂课就需要很多的准备。在备课中,我力争以充实的内容来吸引学生,通过听听、说说、玩玩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

  六年级的美术课有一部分是关于“戏曲人物”方面的训练,我们南方的孩子,普遍对京剧感到陌生、遥远。在进行授课时,学生会对京剧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觉得陌生而枯燥。我给他们讲了杨门穆桂英这位女将的故事,及时放了一段穆桂英挂帅的京剧影片给他们看,并把讲台变成舞台,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模仿着京剧英雄人物的动作,一个个表演得非常认真,积极性高涨。我当场示范了一幅“武生”的戏曲人物图,故意弄得比较幼稚,让他们也勇敢地进入了创造领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这样的课安排得当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提高了他们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8

  本学期我担任一至三年级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每周18课时,虽然很辛苦,但是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与进步,我也就觉得欣慰和满足了。下面我针对一节课的教学作一下反思:

  《变脸的太阳》一课是一年级(上册)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美术课,这节课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兴趣出发,以快乐为主旨,让学生从听歌曲活动入手,观察太阳一天及四季大小与颜色的变化、听故事,再到感受画面的美,最后用自己的手创造出色彩艳丽、形象独特的太阳。整个过程都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感知中发现太阳的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在活泼快乐的气氛中学习新知。下面就从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贴近学生心灵式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下的教材呈现出的是一种更为“儿童”的文化,促进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世界。教材的内容具有“童心”、“童趣”,学习内容更贴近儿童生活。作为教师,想真正走进儿童美术,就要有一颗“童心”,而且一年级学生正是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尤为重要。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习的趣味性,让“乐学”理念充满课堂,将有趣的、学生喜欢的听歌曲活动融入导入环节。首先我播放一首《种太阳》的歌曲让学生来听,然后再由他们说说想种怎样的太阳,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始终贯穿整个导入环节,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美术活动,从而自然导入了本节课学习内容。在尝试环节我又让学生来听一听、看一看,探究太阳的形状与色彩,找一找、学一学,这一系列突出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活动更贴近一年级孩子充满好奇又用于探索的心理特点,如此一来,不仅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会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同时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

  二、从观察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只有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发展,只有发现了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所以本节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从他们观察、记忆日常生活中肉眼可见的太阳,欣赏科学家在太空拍摄的太阳,并将二者进行对比,启发学生在色彩上进行大胆表现,再通过讲故事、欣赏作品、教师示范,进一步启发学生在太阳的造型上进行创新,这一系列观察活动,都是在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探究来完成的。学生眼中不仅闪烁着欣喜的光芒,还充满了智慧。通过观察学生们发现太阳的脸型、五官、光芒、色彩等都可以发生变化,这些新知的呈现都是通过学生体验来完成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不仅如此,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一直都在不停地从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就连最难的如何使画面构图饱满,也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集体完成而发现的,为今后的美术造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兴趣也很高,学习新知的同时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三、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儿童是富于幻想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从开头的歌曲《种太阳》,到欣赏绘画作品《太阳神鸟》、《太阳》,使学生通过对作品造型及色彩的欣赏,感受在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完美结合下产生的美,注重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大胆绘画,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总的来说,这节课的效果还是不错的。通过让学生观察、体验、探究等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有些地方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背景创作不够丰富。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画的背景内容都比较简单,很少有平时生活的场景,整体感觉比较单一。

  二、加强美术课作业的讲评,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化,主动吸收学生参与,通过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教师创造性的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一旦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创造性的时候,学习过程便充满美的魅力,成为学生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的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9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满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 你喜欢哪些颜色 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学生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 学生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调配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断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学生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很丰富多彩的,过程中设计的环节不是很多,没有多少悬念,是靠着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自己的`绘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图案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是非常广泛的,因而,教与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装饰方法是很实用的。而没有比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在课堂中我学习运用一些有亲和力的语言、动作来活跃课堂的气氛,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课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在第一次上课时,虽然学生都能按照教师的意图进行学习,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我总感觉课堂上少了些什么。课后反思发现,问题源于教师本身,一是教师的课堂气氛调控没有到位,教师的语言、神态均缺乏激励性。二是教师没有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因此课堂气氛就比较紧张、沉闷,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够主动,似乎在给教师“牵”着走。在继续进行教学时,我运用了如:举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声送给善于表达的他、你的理解连老师都自叹不如(竖起大拇指)、让我们更关注还没有发言的同学……等激励性的语言和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因此整个教学过程是在友好的、积极的氛围中进行,特别是听音乐画情感这一环节,学生的热情更是达到了极至,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尽情发泄着自己的情感。从他们的脸上和作业中都流露出对学习的喜悦之情。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0

  美术就像空气一样存在于生活中,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美术。童装本身就是和美术相关的素材,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美术教学的内容,尽量在课堂上贴近于生活,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展现每个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本课先由观察入手,找到衣服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但是款式是不同的。再由学生去得出结论,只要简单地改变服装的配饰,就可以使一件衣服不同了。最后,老师让学生去改变自己的衣服,学生就有兴趣去做了。

  列·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制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呈模仿和抄袭。”美术活动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美术活动课从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结果等方面都体现出学生地位的自主性或他们的“自治自由”;换句话说,在美术活动课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他们充分发挥了作为审美主体应有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现实生活中的服装也是如此,并不是童装的样式都是凭空设计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对原有的款式进行着改变得到的。同时,小学生的水平也很难完整地设计出一套完整的衣服。所以,培养再设计的能力也很重要。要会对旧的衣服进行欣赏,评价,更要会改变旧的款式。让艺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这样的设计才是全面的,现实的,贴近小学生认识的。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1

  画得像不像,而在于画的过程以及闪光的点子。每个孩子对待同一个主题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们都有创造的欲望。如果教师要把他个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给学生,或者拿着一些“范作”让孩子去借鉴甚至是临摹,那孩子的思维一定会被局限与“范作”或教师的思维中,从而哪来的想象和创造?现代教育中有一个教育观点:“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孩子;“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创造精神。教师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在教学的时候通过正确的引导,激发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画,孩子们才能创作出意想不到的优秀作品。即使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儿童个性的体现。只要画面中有儿童自己的想法,就应该适当地表扬。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儿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传统的儿童画教学总是按照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进行。这样画面是工整了,但也从另一方面局限了一部分孩子们的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一些胆子比较大,喜欢创新的孩子敢于突破绘画程式,大胆尝试、实践,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们的思维潜能;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介绍一些国内、外儿童运用的比较优秀的创作形式来让一些喜欢思考的孩子进行选择,如:在背景的处理上突破传统的用油画棒平涂的形式,而用点、曲线、小色块来取代,处理完的背景活泼、生动;对于主体物的处理可以用渐变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涂色,这样,儿童的作品才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结果。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2

  《百变团花》课后反思

  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有着工具简单、制作简便和便于少儿接受的特点,对启发少儿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学生通过剪团花,探究折叠中的小窍门和巧妙的花纹设计能剪出奇妙的图案来,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从而对学习美术保持一定的兴趣和热情,并且能体会到祖国优秀的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者是二年级学生,通过小学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折纸和剪纸的技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小组内的探究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合理评价设计,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教学方法: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为了解决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创设疑问、探索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拆折老师分发的范例。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到基本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学生掌握了剪折团花的技巧,接着我又在“百变团花”的“变”上下功夫。通过启发、引导及示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是一种很好的寻求知识的途径。

  问题与不足

  1、教学中没有十分注意学生的参与面,有些基础较弱的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中。

  2、应注意语言的儿童化,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3、在讲解团花的制作过程之前,应该让学生到前边演示一下学生所理解的制作过程。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3

  保守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同学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只很难培养出同学的发明精神,而且会泯灭同学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同学的发展。

  新课改倡议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同学对艺术的感受、表示和发明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立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同学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同学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同学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同学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资料和方法,让同学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方二年级的《色彩的情感联想》一课,虽然同学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调配和变化规律却不了解,而且因为同学第一次接触水粉颜料,可以说对每一种物品和色彩都充溢了好奇,于是我在教学中充沛让同学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让同学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颜色?你喜欢哪些颜色?教室里挂了很多漂亮的装饰物,有绿色的.叶子,红色的国旗,黄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还有各种颜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教室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我又让同学观察外面自然界中还有哪些颜色,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这些美丽的颜色能不能用颜料调出来呢?同学齐声回答:能。我没有急于出示答案,而是让同学自身动手调配颜色,同学的积极性特别高,不时地向同伴和老师展示自身的新发现,同学在自主实践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并久久回味。看到同学这样快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同学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同学探索的自由,要让同学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同学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干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4

  美术课程被公认为是对创造力的培养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本课的设计,是让学生对人的脸进行大胆地想象、夸张,设计表现一张“有趣的脸”。通过这样一种富有挑战与创意的学习活动,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表现独特个性的空间,在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用联想、夸张的手法表现人脸。难点是把人脸表现得生动、有趣。我的设计如下:

  1.猜猜、看看,激趣导入。

  (1)教师用暗色布包裹好装饰盘,让学生上讲台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提高学生的关注力,激发学习兴趣。

  (2)看一看、说一说花瓶(盘)上的图案,初步感受“有趣的脸”的图案。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有趣的脸》。

  (这一环节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有趣的脸与一般的脸的.不同。)

  2.欣赏范作,启发想象。

  (1)出示课件,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式表现的“有趣的脸”,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开启学生的想象空间。)

  (2)出示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感受同龄人的大胆想象与创造,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自我表现的信心。)

  3.讨论探究,开拓思路。

  (1)用小镜子看一看自己的脸,了解人脸部的基本特征。

  (2)提问:怎样把脸画得有趣、好玩?

  (3)引导学生做做“鬼脸”,再用小镜子看一看,启发学生想象。

  (4)思考:结合人物的脸部特征、个性等,用联想、夸张的手法构思有趣的脸。

  4.学生练习,创作体验。

  (1)作业要求:想象、创作一张“有趣的脸”。

  (2)提示:练习中要敢想敢画,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学生互评。

  (1)让部分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2)指导学生互评作品,感受同学作品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这节课我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动了脑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由于时间紧学生制作的作业大部分没有完成,因此没有进行交流评比。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15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依不同性别或能力,混合编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相互扶持,彼此指导,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美术课程标准》中这样要求“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体验、观察、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美术课程改革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美术创作活动提倡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首先,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点难度,问题应用一定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作性。第二,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第三,每个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质量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基础。第四、注意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第五、小组研讨的民主性、超越性是保证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关键。

  合作学习需要改变传统的整齐、标准化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美术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表现风格多样的教学景观。座位排放是合作学习的教室物理环境,教师可根据各种美术创作活动的需要来合理设置座位。积极的相互依赖是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差异,构建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群体,在生生互动中进行“帮扶”学习、互帮互学。合理的合作环境的营造,能使合作学习运作更加流畅、和谐、默契,合作的成果也会因此而水涨船高。

  我所在的学校实施的是大班额教学,学生人数在50———60入之间,应该说大班制不利于合作学习的组织。我在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经常采用四人一组的方式,即以上下两桌为单位,只要上桌的两位同学向后一转,即可运作,即节约时间,又方便灵活,还可以使每一位组员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空里全员参与。例如:我在上一年级《奇妙的'撕纸添画》时,把上下两桌合为一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发给每组一张白纸:让孩子们把彩色纸随意撕后贴在白纸上,然后进行添画创作。并且告诉他们:每一张作品都应该有一个小故事。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分工合作,一边创作一边编故事,他们有的创作了《快乐的好朋友》,有的创作了《森林里真热闹》,有的创作了《有趣的海底世界》……最后,让组长把自己组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把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并且每一个任务都服从于小组即定的目标。个体与共同体的一致努力,让每个孩子都分享到了个人与集体成功的快乐。

  总之,创作中的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敢于创新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健康心理得以发展;学生增强了交往,掌握了初步的社交能力;有效地激活了师生的创作激情,形成了愉快教学的良好氛围。

  对学生而言,未知的领域是无限广阔的。当学生对美术创作有了探索的欲望和探究的能力时,仅靠课内是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的。此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把探究的领域扩展到课外生活中。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是教材内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新课程的美术创作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精选)07-06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5-12

小学美术的教学反思11-13

【必备】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7-05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热)07-06

[推荐]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7-06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精华]07-06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精品]07-06

【推荐】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