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4 11:25:24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通用15篇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

  一、出题情况:

  本次检测共有十一道大题,试卷内容涵盖丰富,字词句段都有涉猎,试卷出题注重识字、写字、词句积累,很好地体现了学段特点,试卷题型多样,题量和难度较为适中。

  二、试卷分析:

  本次成绩虽然较为理想,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能够及时总结这半学期语文教学方面的经验教训,做好下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特将本次试卷分析如下: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第三题比一比,再组词;第四题快乐加减;第五题我能把诗句补充完整;第六题把括号里不合适的字划去;第七题连一连;这几道题正确率很高,大部分同学做的很好,能听明白题的要求,并能按要求正确工整的书写到卷面上。

  但有个别同学在此处失分,但失分不多。

  第二题按要求填写。这道题重点考察学生笔顺掌握情况。“闭”的笔顺错的较少,但“送”的第八笔是()。学生错的较多。虽然一再强调,“送”先写里边,最后写走之儿,可有同学,不知走之儿是三笔,或者粗心。因此,这个小题丢分较多。

  第九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这道题中难点在第一小题,数句子,只有十个同学数对。失分一分。因为文中有叹号,学生不清楚是一句。还有,就是太粗心。只要是一句一句标出的同学,就能数对。还是训练太少。照样子,写词语。有“一片片”,可同学写成“红彤彤”“亮晶晶”,做错了。一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太差。只有反复强调,才会少出现这样的错误。

  第十题看图写话。这是一个难点。不过,我对孩子们的答案较为满意。因为同学们平时写日记,所以学生写得还不错。

  三、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的能力。

  2、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做事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要督促学生熟读、熟背课文。

  5、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本次测试,让每个孩子都尝到了成功的快乐,也给教师教学指明了方向,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结构,抓住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在练好基本功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繁琐的作业中,大量的题海中解脱出来,给足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做自己喜欢的事,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2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教学资源是丰富多彩的,自然、历史、地理、人文、科学,涵盖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中,我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隐性教育资源等,并且能把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和提升,着眼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导,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挖掘,着眼于对认知过程的内在逻辑的呈现,使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产生直接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获得认知和感悟。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同时还得养成良好习惯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正确了解祖国,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等活动,不断修炼自己,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下面是我总结出的几条小经验:

  1、拓宽教学的天地。让学生了解社会,仅仅在课堂上拿着书来读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真的走近,亲临去体会。所以在教学中,我打破了教学场地的限制,除了在教室教学外,还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以外的场所去进行教学活动。强化“知”、“行”统一,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创设很多教学情境,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有时,我会组织辩论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碰撞思想的火花。有时,我会组织故事会,让学生讲述自己收集的资料,……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会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用听歌曲、情感朗诵、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境表演”。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

  3、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祖国,我为你自豪”这个单元教育学生爱祖国;要求学生知道祖国的变化,关心祖国的发展变化;我布置学生与爸爸妈妈一起,通过上网、看报、走出家门等方式,了解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升华爱国情怀。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是学习的主人,而且要相信他们的能力。要布置好预习作业和课后拓展的作业。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决不能将品德与社会课上成老师一言谈的说教课,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要让学生在我们教师的引领下了解社会,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3

  新课程实施改革的出发点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目的在于倡导“以人为本,德育第一”的素质教育。小学语文实施课改十年来,广大教师投身课改,融入课改,传播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也多了思考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个性得到张扬,能力有了发展。课改使小学语文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可谓好评如潮,褒扬众多。但如果我们冷静面对,认真思考,还有些值得好好反思的问题。

  首先,课堂教学与考试内容的问题。课堂是课改的主战场。小学语文课改的目的之一是让小学生“减负”,摆脱“题海战术”。可是,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今天,考试排名压力是教师一块很大的心病,要命的是:考试往往不是考学生的能力,而是考学生的熟练程度。在此情况下,为避免学生考不好引起家长埋怨、学校领导不满和社会误解,不少教师在“课改”的背后,仍偷偷地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快教完书上的内容,然后大量做练习题,陷入“题海战术”里。一方面,教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一天到晚泡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时间。另一方面,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变成了学习机器。说实话,这的确对考试很有用。但对学生,不仅增加了学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也是一种折磨。

  其次,教学方式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给课改提供了科学、有效的解决之道。可是,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自主”方面犯了“随意性”的毛病。上课时让学生自己看书,一看到底,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表面上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是传统教学“放羊式”的翻板。有的教师为了合作而合作,大大小小的问题都让学生合作讨论,给人感觉学生很“忙”,课堂异常“活跃”。我们不禁要问,有的问题很浅显,答案直白得一眼就能看出来,还需要合作探究吗?如果个人效率比集体学习还高,为什么非要合作不可?我还看到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合作,把一句完整优美的语句拆开让三个学生合作读,这样怎么能培养出学生的语感呢?还有,小学课改惯用的一种教学模式是“表扬式”,学生谁回答对了,教师就让大家边鼓掌边叫:“好,好,你真棒!”想以此来激励学生。这对一、二年级学生很管用,但对六年级学生管用吗?

  也许有人会说,课改是一个创新的活动与过程,是教育领域中一场深刻的变革,出现一些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何必去吹毛求疵、以偏概全呢!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课改,特别是小学语文课改,我并非否定,也绝无贬低的意思。但如果一味笼统地拍手称快,未免就过头。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4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大方面,结合我校音乐课教学设备和学生的音乐基础,实际上现阶段我们主要以歌唱课为主。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指导学生熟读歌词。

  在进行完歌曲范唱以后,可指导学生用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进行朗诵歌词,要注意咬字、吐字的准确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圆。同时根据歌词的内容向学生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绪。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现如“亲切地”、“欢快地”、“深情地”、“热烈地”、“庄严地”等等歌曲情绪,可让学生结合歌词含义,在歌唱时力求处理的恰到好处。

  三、读谱训练。

  在识谱时先给学生标准音,即歌曲的调号。当学生按标准音唱有一定的困难时可进行音阶训练。由于学生音域窄,确实难以达到标准音时可以适当降调,并鼓励学生要经常练习音阶,达到拓宽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词。

  这一步是前四步的综合训练。首先教师应泛唱二至三遍让学生视听,对于较长或难度较大的乐句可以先分小节教唱在连接起来唱,以至圆满完成全部教唱。在学生对本歌曲没有完全学会之前不能让学生练唱,因为学生自己识谱能力有限,一旦个别乐句唱错,则难以纠正。

  此外,根据不同年龄段所掌握方法的区别,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

  1、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但动感极强,于是我采用“律动教学法”,即将每节所学歌曲以律动的形式来进行,这样即省时又省力,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识谱能力较差,我采用“听唱教学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听力,在反复视听的过程中来完成教学任务,效果不错。

  五、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针对本校特点,配合新课程改革,在学习音乐教材的同时运用数码钢琴进行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在音乐欣赏课上,有些乐曲可以利用学校现有的乐器,结合新课程标准上的要求,给学生示范演奏,改变以往放录音让学生单纯欣赏的教学方法,使学

  生在欣赏的同时,既开拓了视野,有提高审美能力。

  2、在音乐理论知识的教学方面,为避免单纯学理论的枯燥,利用情境联想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例如音符实值的学习,通过模仿动物叫声的长短来辨别不同的音符,这样一来,学生会比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不同教学设备,欣赏大型的交响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感受音乐。

  4、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体会,真切的希望能有更多的学生来喜爱音乐,热爱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5

  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而想要做好这项工作不是几天能做到的。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安全”这两字展开教育活动。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到不慌张、沉着稳定的情绪,用自己平时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尽快想办法处理好。 始终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祥和的环境。在平时教育中事事以安全为主,才能真正体会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永远是悬在我们教师头上的“高压线”,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这是我在这次学习中最大的体会与收获。

  可能因为平时我们从来都是规规矩矩地从事教学工作,因而也比较容易忽视依法执教的重要性。通常当学生违反纪律,不听从老师的教导时,我们也对他们实施了一些小小的惩罚时,在平常我们都认为我们的这些行为是理所当然的。对学生实施了小小的惩罚,做老师的我们也不会感到内疚,或担心。在经过这次的学习之后我才明白,往往我们老师对学生的一些不经意的动作,会留下很多的隐患。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常学习《教育法》、《教师法》,并且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行为意识决定着学生的生命安全。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知识的丰富,行为习惯的养成,安全技能的素养是学生安全的保证。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明确要求学生在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上下楼秩序,不拥挤、不凑热闹,特别是上下楼梯靠右行,听从值班教师指挥,不拥挤打闹等。教育和训练学生在上下楼梯不捡掉在地上的物品、不攀肩而行、不高声喧哗、不搞恶作剧如尖叫、乱喊、开玩笑等,不快跑、乱窜和不参与拥挤,发现拥挤苗头及时撤离,提高自我防范踩踏事故的能力。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6

  在《两只小狮子》这一课的教学中,看着学生童趣盎燃的表演,听着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感受到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童话”般的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激发想象、释放才智的平台,充分发挥自主式、参与式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于创新,为学生创造了思维、想象、表达的宽松环境。如让学生思考:看到懒狮子这样,你想对它说些什么?在学生思考的同时,教师予以点拨、诱导,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想象。

  在教学活动中,我创设情境以伙伴的身份来到学生中间活动、表演,完全舍弃了“师道尊严”。课堂上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间平等对话。

  上完这节“童话课”,我深切地领悟到,要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必须从学生这一主体出发,在课堂上为他们栽下一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为他们创设一个挥洒自我的乐园,从而实现“我喜欢学”。

  同时,也让我感到情境教学,对于低年级学生犹如“灵秀之泉”,滋润着他们的心田,对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性、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都有积极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资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能动性,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教完了课文,反思整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自己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满意之处有以下两点:

  一、歌曲引入,了解人物,创设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的老人是谁,让学生了解多少就说多少。

  2、让学生读着课文,清晰地感觉爷爷用行动实践着他说的话,你看,81岁高龄的他“额头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选了一棵茁壮的柏树苗,小心地移入树坑,又挥锹填了几锹土…。。”那份认真,那份执着,让人感到不仅仅是在栽树,而是在播下一个心愿,在精心地描绘美好的未来。

  二、让学生抓关键词句进行品读

  1、我们一起来读“只见他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着树坑,额头上已经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让学生抓住“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仍不肯休息”进行理解和体会,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2、“他站在几步之外仔细看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树苗扶正。”让学生抓住“仔细”“连声”等词进行品读,这样学生不但了解文中的内容,还走进了万象更新的春天。

  三、不足之处

  这篇课文难度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还不够丰富,探索不够深入,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够透彻,我将它做为一个新的起点,不断改进,更上一层楼。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7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根据以上教学理念,以数学实验活动为载体,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平台。

  一、源于自然的导入。

  将知识同化到学生原有的知识当中。本节课以学生回忆圆的有关知识为切入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用手摸圆形物品的周长感受圆的周长,使学生产生学习圆的周长的需要。

  二、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为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创造时间、空间,让小组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它的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揭示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动手实验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研究历史。

  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进而介绍祖冲之的研究成果,近代关于圆周率的研究成果。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圆周率的研究史,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帮助教师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五、不足之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

  圆的周长的概念教学不扎实,没有强调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而是习惯的叙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课上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介绍圆周率是语言重复浪费时间,导致准备的练习没有做,只是让学生做了书上的例题等等,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8

  教师们!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 ,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忙,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仅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仅有24小时,每一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仅有8小时,并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潜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

  置,完成大队部的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此刻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就应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我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我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就应首先思考清楚的!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我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我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我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读《给教师的建议 》,我想对自我及教师们说一句:读书,能使你的知识变得更丰富,若干年以后,“教科书在你眼里看来就浅易得像识字课本一样了”。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9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必须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到达既定的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资料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小学数学的教学资料绝大多数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资料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进取性,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帮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想买一本标价是11元的书,你准备怎样付钱?想怎样简便地把钱付清又不用营业员找钱,你有好办法吗?然后请代表说说看。”这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日常买东西付款的方法再现,让他们议一议,说一说初步建立十进制的体会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有位名人以往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本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当学生弄清周长的含义后,我首先出示了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让学生自我动脑求出圆的周长,学生发现仅有把铁丝剪断、拉直就能够测量圆的周长,即“化曲为直”的计算方法;之后我又让学生计算手中硬纸片圆的周长,他们有的沿圆的一周贴上透明胶带,有的用绕线的方法,还有的把圆滚动一周又能够测出圆的周长;然后指着黑板上画的圆,问:“你们能求出它的周长吗?”“有”,我启发说:“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就发现了,我相信同学们经过研究后必须也会成为当代的祖冲之。”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纷纷投入到探索研究之中。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以往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所以,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资料编制一些生动趣味的故事,借助多媒体经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进取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孙悟空拿着一把米尺问猪八戒:“你能用这量出我的金箍棒多长吗?”猪八戒拿起米尺边量边数:一米、二米、三米……量到第四米时,猪八戒犯难了,剩下的不足一米怎样表示呢?此时教师暂关机,利用常规教学手段,指名一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让其他同学人人动手,用直尺量一量桌面的长度,都会遇到猪八戒遇到的问题:不够一米或不够一尺的长度该怎样表示?使学生认识到生活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怎样办?以引起急于解决的悬念,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进行推测和猜想,让学生经过实践自我去拓展数的范围。此时教师认真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广泛讨论自我的见解,同时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看法,保护、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讨论之后,教师边评价小结边开机,画面上出现孙悟空指着猪八戒的脑袋说:这就要用到分数。你想明白什么

  叫分数吗?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更多机会表现自我,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乐。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0

  上个星期去了邹城凫山小学观摩济宁市小学数学优质课,深受启发。回来后,打算将学到的内容用到自己的课堂,进行尝试。

  初步尝试,把自己的课堂录音,回家反复听。感觉问题还是很多的。这一单元也是《认识时间》,王伟老师讲的是一年级的内容,与一年级的内容联系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由特殊的时间整时到一般的几时几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建立一时,一分的时间观念,能读出钟面上的几时几分。

  在落实1时=60分时同学们掌握的较好,可是孩子在读几时几分的时候就出现了错误,例如6时35分、6时40分、6时45分都能很好的读出来,可是在读5时50分,55分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出现了错误,他们认为是5时50分,55分,主要就是因为时针接近5,也就是在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这一块内容没有落实好,孩子没有观察出来时针的变化,最后只好说看时针走过了5,走到6了吗,没有走到6,那就是不到6时,就是6时55分。这一块的内容还有4、5个学生很难理解,与我们学校的其他老师商量,怎么办呢?采取“小老师”的方法,1对1帮扶,如果你教的学生会了,奖励小红花一枚。没想到效果还真是不错。

  第二天,趁热打铁考核学生对几时几分的了解,之后换了一种讲法就是如果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6,才是,6时,如果分针没有走到12,那就没有到6时,那就是5时55分。

  虽然只是自己平时的一堂课,但是暴露了很多问题。课堂上的一些口头禅“那么”、“明白了吗?”。再者就是普通话上,有些地方平翘舌不分,以后打算每天朗读一段,注意平翘舌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学学表扬学生,当他回答问题后,及时肯定他,表扬他。在教学过程中,学着使用“真是棒极了”“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等教学语言,使整个教学过程真正的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1

  5月14日,我去XXX小学聆听了X老师的作文报告会。X老师的报告精彩纷呈,用幽默有趣的语言讲述高屋建瓴道理,指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指导教师如何上好作文课。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学生不是不会写作文,而是不敢表达自己的心声。我们的作文教学过多的关注写作文的技巧,而忽视了言由心声。我们应该让学生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永远不能用大人的思想去衡量孩子的思想,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世界。一旦固定在大人的思维模式里,孩子只能迎合大人的思想,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鼓励他们多表达,把自己真实的情绪和对事物真实的看法表达出来,写自己想说的话,也许学生就不怕写作文了。

  作文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与人交流。如果写了文章没有人读或欣赏,就没有写的动力。我们要把学生好的文章选出来,在课堂上范读,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写的好的地方。其他学生整体写的不好,可以范读他们写的精彩的句子,给他们写作的信心。无法在大的平台发表,我们可以借助班级这个平台,把好的作文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把做好的手抄报带回家,让家长感受学生的成长,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最好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作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升华,所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要结合学生实际,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2

  一年级小朋友课堂自制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光也比较短,所以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持续新鲜感,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

  教学iuü资料我多采用了故事的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习拼音字母无非是要孩子多读、多记,有些特殊规则如i标上声调要去点,ü遇y要去两点,若采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可能只会事倍功半。但小朋友对听故事的兴趣个性浓厚,所以我便把那些讲授起来枯燥乏味的知识结合故事的方式来表达,学生上课听得津津有味,而且记得个性快。有时个别学生对知识点回忆不起来时,只要提醒他一下故事大概,他就能记起枯燥的知识点来。

  iuü教学结合故事讲课还有个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各项知识点的特点把故事连起来,让学生觉得有完整性而且听起来搞笑味性。根据i,y,yi的特点,我把故事表达为:小i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头上戴着蝴蝶结。当她一戴上声调帽子的时候,就把蝴蝶结遮住了,她头上的点就没有了。星期天,小i一早醒来就吵着要妈妈带她去游乐场玩。小i的妈妈是大y。大y妈妈把小i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就牵着手出门了(yi)。一路上,大家都和他们打招呼。(大y和小i在一齐,还是读做i)。游乐场的人可真多,大y妈妈怕小i妹妹走丢了,紧紧地牵着她的手,他们靠得可紧了。u,w,wu能够让学生在我的故事基础上进行改编。学生兴趣浓厚,而且把很多难用语言表达的东西很自然地就传达给了学生。至于ü见y要去两点,我又巧妙地这样表达:小ü的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没人带小ü出去玩,怎样办呢?小ü急得大哭起来。大y妈妈看见了,就赶紧来安慰他,大y妈妈答应小ü带他去玩。小ü一听,可开心了,赶紧擦掉了眼泪,和大y妈妈一齐出去玩了。(yu)并及时提醒儿歌:小ü见大y,擦掉眼泪笑嘻嘻。

  故事教学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有必须的吸引力,但也要注意故事与教学知识点的紧密结合。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3

  这一学期已经过去,本学期对于我来说,是引发我的思考最多的一个学期。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关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几节专家的课例与讲座,给了我很深的触动,他们的课使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家风范”,什么是真正的“以学生为本”,什么是真正的“重过程轻结果、重方法轻知识的教学”……他们的讲座更有一种使人茅塞顿开的感觉,是你感觉到原来数学课是可以这样来上的,或者说应该这样来上。“如果一个教过20年学的教师不反思,那他就像是教过一年的教师的20次经验的重复。”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现针对于自己听课的感受,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反思本学期自己的教学工作。

  一、本学期的“成功之处”

  冀教版教材上几乎是没有什么内容,可是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却有涉及大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冀教版教材对于我们这些没有教过人教版教材的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对教材的把握上,有很多的不足。

  为了弥补这些不足之处,我从这三点入手:第一点,备好教材。本学期在讲新课之前,我提前翻阅同步或其他资料把一些题成梯度的形式穿插在教学中,这样就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充实了教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第二点,备好学生。这是我要做的第二件事,预设这节课哪里学生不会出现问题,哪里他们最不容易理解,哪里学习起来会特别的轻松等等,把自己想象成学生尽量站在他们的角度来设计一节课。第三点,备好方法。我觉得方法是关键,教师采用符合每一节课教学的方法是这节课成功前提的条件。学生不喜欢你的教学方法,不喜欢你所任教的学科。那我们做的前两项工作就等于白费劲。通过我的努力,发现学生渐渐爱上我的课,喜欢我的数学课,这是本学期我最欣慰的地方。

  二、本学期的“不足之处”

  由于本学期时间较短,在教学上显得比较仓促。如:第四单元《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应该在复习的时候,在加强这一方面的复习更好。在本学期采用每天课前5分钟进行计算题的竞赛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但也由于为了赶课而没有坚持到最后。这需要有安排有计划的实行,这一点完成的不好!

  三、下学期的努力方向

  第一,要制定好个人的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好时间。

  第二,充实自己多研究一些优秀数学教师的课例。

  第三,多向老教师学习请教不懂的问题,做到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取长补短,进一步的完善自己。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4

  1.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有机整合信息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需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我先出示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具有对称特征的图形的一半如:蜻蜓、蝴蝶、树叶、脸谱等,让学生猜一猜我画的是什么?学生十分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顿时活跃起来。随后我提出:你想将它们拼出来吗?学生通过亲自找出两半完全相同的图片来拼的过程,进一步感知对称图形的特征。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将蜻蜓、蝴蝶、树叶、脸谱这些图形一幅幅的沿着对称轴展开,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对称图形对折后是可以完全重合的。这正是别的技术无法取带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学生大胆的想象有了验证的机会。本课例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漂亮画面,除了直观演示以外,更是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完好地整合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画图软件的应用足以体现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力求在增强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真实生动的课堂,落实先进的教学理念。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一是学生感兴趣和“能学”,二是学习有用或“要学”。本课中我设计的数学活动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猜图、拼图、剪纸、折纸、画线等学生比较熟悉而又十分感兴趣,学生表现出“我能学”,选取的学习材料都是学生见过的、熟知的,蜻蜓、树叶、蝴蝶、衣服、长方形、正方形等,让学生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作用,学生表现出“我要学”。

  3.转变了教师角色,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

  全课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活动,并且在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坚持发挥好组织、引导、合作的作用,充分给予了学生施展才能的空间,学生甜美地拼、大胆地剪、小心地折,流畅地表达思想,高兴地展示作品,既表现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又反映了学习方式的多样,人人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发展。

  4.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

  通过作品展示,语言激励,颁发奖牌,小组内交换意见各种方式的评价,以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5.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火热的数学情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这些轴对称图形来源于生活,它们很美。它们装扮环境、美化生活。教师在课尾让学生从一幅幅生活中的图片感受到美,培养了学生的美感。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5

  新的学期开始了,教了六年级再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看着这些宝贝的可爱样,非常喜欢,但也夹有一丝丝担心。因为这些孩子没有一点体育常识,一切要从零开始,体育课中队型很乱,孩子们记不住前后左右是谁,没有集合概念。所以,加强上课时学生的站队和常规培养与训练,对今后体育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尤其是开学的前两周。

  开学初,我一直在琢磨着怎样上好一年级的体育课,因为我认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对本学科的正确概念是很关键的,他关系到学生在学校的各项纪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非常重要。通过开学这几天来的上课,我发现我们的小同学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也许是我提前作好了思想准备,查阅了一些低年级教学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所以上起来还是感觉比较轻松。在此,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年级集合常规训练的简单而有效的好方法吧。

  1、方向感:孩子们刚入学对校园环境很陌生也很好奇,而且今年由于学校的校安工程缘故,学生的活动场地相对减少,安全责任就更重。因此,第一节体育室外课时,我就带领孩子们认识校园,特别是体育课将要用到的场地,并在我们上课的地方让孩子分清东西南北。例如:利用游戏,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设置不同标记,做认识方向游戏。

  2、同步感:新生入学后班主任首先要给孩子们编号教室的座位顺序。那么,体育课站队时就要与班主任同步进行,就按教室内学生的8小组座位号来站队,这极大的减少了孩子的记位负担,避免了位置混淆,也方便老师管理,可谓“双利”。

  3、纵横感:孩子们在站队时能分清竖排,却弄不懂什么叫横排和纵排,千万不要给孩子们急于灌输横纵的概念,记住前后左右就可以,但一定要让孩子认识老师的集合手势,所以我就结合前面的方向感,通过游戏:“你在我面前”即:我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方向,让孩子看我的手势8小组集合站队。

  4、口令感:站队时教师不停地喊向右看——齐、向前——看呼喊口令,学生往往对口令不感兴趣。可以让学生同你一起喊口令!如:预令教师喊,动令学生喊,边动边喊,向前看——由教师喊,齐——由学生喊。齐呼口号时学生精神饱满、声音洪亮,动作整齐协调,达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既让孩子没有了说闲话的机会,还集中了注意力,增强了学习兴趣。

  5兴趣感:教师在上课时,时常称呼一组、二组、、、、、、孩子对“组”没有理解能力。所以我就把8个小组命名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名字,例如:喜洋洋组、奥特曼组等等,有时也分成不同类型的水果队,如:西瓜队、苹果队等等。这样子站队速度极快!

  在进行一年级初入学阶段教学时,想要让什么都不懂的孩子顺利步入学习轨道,尽快养成好的常规习惯,就要做到“爱心、耐心、细心、还要动脑筋”,做到这些的课一定会达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会有很多的快乐。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06-26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05-12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1-18

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12-04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优秀10-11

关于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1-20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总结11-07

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范文11-04

小学教师的反思教学随笔11-01

【荐】小学教师教学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