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1-04 10:21:26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热门】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热门】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

  作为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何能让他们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持续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都需要老师不厌其烦地说,透过一学期来的培养,我班学生基本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方面,首先汉语拼音知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光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透过学儿歌、“摘苹果”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个性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一年级上学期是好处识字的关键期,不仅仅要求对课文资料熟悉,同时加强了课外阅读。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反复多次和汉字见面,并透过一段时光后又对多篇课文进行阅读训练,使学生逐渐认识汉字,然后以适当的方法强化刺激,到达识字的目的。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学生的字写得好坏美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他的语文水平。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读帖、描红,既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又从习惯方面的要求学生。个性是习惯方面的要求,如怎样握笔,写字姿势,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这影响了学生的写字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学生写好字的同时,我更注重学生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在读书的训练上我采用了当天阅读最认真的小朋友就能够当隔天的小老师进行带读的办法,或者是小组读、合作读、擂台读等多种形式的手段来提高孩子们对课文进行多次阅读的兴趣。课前我要求每一天学生需预习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开始阶段,教师不需要过早给学生加以引导提示,让学生先行感知课文,那么这第一次的感受能训练学生的理解潜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错误,经过之后的共同讨论、共同订正、理解课文,都能够解决。先学后教,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有利于课文的感知和学习。课后要求不定时复习,巩固原有知识,承上启下帮忙新知识的掌握。关注差异,并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帮忙家长解决辅导上的难题,也同时认清自我教学上各个方面的不足。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愿意读了,课文中的、课外的故事也愿意读了,不仅仅增加了他们识字量,而且认识的词语也越来越多。组词训练不再是单调的了,总听到“我还有”“我还会别的”这样的话,课堂生动多了,有更多学生愿意展示自我。

  要在评价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想学爱学主动学了,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次在作业中我发现有孩子已经在写日记了,由开始的一两句变成了一版、两版,于是我适时的对这个孩子进行表扬,并要她自我读出来,之后谁写了日记都进行点名表扬,鼓励。慢慢地写日记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写的越来越好。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2

  本文是一篇科普题材的课文,全文围绕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一中心来安排材料,文章语言科学性较强,本课让学生对科学的认知体系有了了解,让同学们知道科学中也存在许多未知,科学的海洋是辽阔和有趣的。

  本文最精妙的地方在于遣词造句的科学严谨,这两个水的来源都用了比较模糊的词语“也许”“可能”来推断,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地踏上火星,所有的这些都是据理推测,并没有绝对的把握。再写火星上留不住水的原因:火星本身的缺陷导致了这个结果——火星比地球小得多,对物体的吸引力也小得多。使得火星表面的水“集体大逃亡”。“大逃亡”这个比拟放在这里也很贴切,使得原本严肃的科普短文多了一些随和、温暖。这一点从课题“孪生兄弟”上也可以看出。这些都让这一类的说明文多了一定的可读性,文章也更生动有趣了。

  除此之外,课后第2题中也提示我们有两个很明显的地方体现了课文语言的特色——非常形象生动,一处是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的行为说成是“家常便饭”,还有一处是把大量的火星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说成是“集体大逃亡”,非常形象,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学生通过朗读后不难理解这两处的含义,为了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的特色,我让学生通过比较来加深体会。比如把“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这一句改成“太阳系内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学生通过朗读便能很快地体会到课文语言的形象性、情趣性。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3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帮助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又是低幼儿认知衔接的桥梁和纽带。如果说语言文字是中国人类文化的摇篮,那么汉语拼音就是摇动那篮框的妈妈的手,逐步地使孩子认识祖国的文字。但拼音学习枯燥乏味,如何让学前班的孩子能有趣而投入的学习汉语拼音,如何让抽象的拼音形象化呢?

  本节课是一节汉语拼音的总复习课,学生刚学完拼音,但又不能熟练拼读音节,这时学生最易厌烦、随意,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拼音情趣盎然地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我把整节复习课的内容用学生喜爱的方式──故事串编在一起,“孙悟空漫游拼音王国”展开,学生果然兴趣大增,小眼睛发亮。并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复习,拼读音节,巩固已认识的字,拼读儿歌等内容以不同的游戏活动形式穿插于故事之中,如:声母、韵母、整体认读的分类采用摘桃子,拼读音节采用小兔过河,巩固熟字用找朋友,孩子乐学,拼读兴趣大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因为孩子们有了学习劲头,所以相对于一年级最头疼的课堂常规问题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随着故事情节发展,随机提醒孩子们一些习惯的养成,如“孙悟空喜欢坐得端正的孩子”“我们读得响亮一些,让粗心的猪八戒也听得明白”……整节课我觉得孩子们课堂常规也较好,也避免了常规说教。

  回想整堂课,不难发现有许多欠缺之处:

  1、三拼音学生读得拗口,主要问题出在我的教学指导上,无明确强化该怎样拼读,学生只知道“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对于几个难点拼读的,在课堂学习中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加以指导。

  2、总担心孩子的课堂习惯问题,在公开课上束缚手脚,不敢让学生个性展示,个别拼读太少,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重复再现的太少,有蜻蜓点水的味道,现在回想起来,其实只要略施技巧,孩子又何怕重复,于永正老师教学一首《草》不就是让孩子们反复但又充满情趣地背了好多遍吗?背给妈妈听,背给哥哥听,背给奶奶听……我在教学中也完全可以如姚校长所说,读给孙悟空听,读给猪八戒听,读给唐僧听……学生定会拼读得更有劲、有趣。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4

  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中介绍的颐和园的景点的形象美,让学生在接近仿真情境中学习,在做课前准备时,我搜集了许多颐和园图片,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制作课件时我考虑到课文介绍的景物较多,如果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问题“你最想在哪里摄影留念?”来学习的话,课件的出示就不好掌握,经过再三考虑,我最终决定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来学习。从教学的效果来看,这样的方法虽然使得教学流程清晰,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是活动的积极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基础,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课文语言优美,应引导学生多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颐和园的美。文章段落中长廊的美、长;站在万寿山脚下看到了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和美;登上万寿山顶看到昆明湖的静、美。我指导学生抓住了重点语句读,做到了整体感知到局部的重点朗读。

  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组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获取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使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我不失时机地,点播这美丽画卷的创造者,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们的伟大,受到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5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 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2、注重实践,多方面实践感悟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学语文。

  “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直以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使孩子们深切地感受到:语文离他们很近很近。这样,孩子们便会更加自信、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在生活中识字”的教学实验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大街上、电视上、车厢里…… 到处都成了孩子们识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眼里有资源,心里有教育,课程资源就无处不在。

  (四)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

  1、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写的是“南国风光”,如何让学生去体验作者热爱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过图片、录像资料展示美丽榕树,而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美丽的家乡介绍给大家。孩子们充满着自豪感,饱含着对家乡无比的热爱之情赞美着……这样,孩子们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将自己深深地感动。

  2、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

  3、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

  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反思二:新课程需要什么教学语言

  1、教师语言之大忌

  一忌病语。教师使用不规范的语言,会导致学生用语混乱,思维混乱,遗害无穷。

  二忌冷语。有的教师对学生的一些言行举止看不惯,觉得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对学生讽刺、挖苦、嘲弄,什么“小聪明”、“大美人”等。这样会使学生受到不应有的刺激,使稚嫩的童心受到伤害。

  三忌脏语。有的老师不能正确对待有缺点或缺欠的同学,对他们使用鄙视、侮辱性的语言,什么“丑小丫”、“笨猪猡”、“榆木疙瘩”等。这样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卑的种子,给学生造成相当严重的心理负担。

  四忌咒语。有的老师会对班里的个别学生使用揭短和盲目定论式的语言,如“天生的坏”、“从小就熊”、“神经病”、“傻子”、“没出息”、“没救”等。这类语言会在学生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有的学生会千方百计报复老师、报复同学、报复社会;有的则会失去做人的信心,自甘沉沦,破罐子破摔。

  五忌浮语。有的教师对学生喜欢用浮夸、吹嘘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这会使学生爱虚荣、爱吹擂,不能踏踏实实地为人、学习、做事。

  六忌烦语。个别教师说话讲课总是啰嗦重复,唠唠叨叨;或东山一犁,西沟一耙,废话连篇,离题太远。这样会使学生滋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

  2、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语言?

  对学生所听:

  1 、孩子们对这些问题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2、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3、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4、“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对学生所言:

  1 、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很佩服你的勇气。

  2、 你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帮帮他,再补充。

  对学生所读 :

  1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

  3、默读,要讲究速度。现在我请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请思考……

  对学生所问:

  1 、你们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

  2、有一个问题,是我要请教大家的,谁能帮我解决。

  对学生所写:

  1 、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本很整洁,书写也端正。我为你们高兴。

  2、用自己的笔写自己心里的话,这一点很重要。我们班×同学做得比较好,他的作文虽然也有缺点,却给人一种真诚的感受。

  3、“没有老底子,就没有新文章”,有积累才能够表达。我们有些同学作文中的词语是丰富的,看得出他们课外有较大的阅读量。

  4、××同学从生活中积累写作材料的本领很大,即使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他也能留心观察,作为原始材料积累起来,他的写作材料总是那么新鲜、独到。

  三、语文课堂的问题意识--学生没问题,教师有问题。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不积极理睬,教师有问题;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 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 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 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 了。

  四、怎样激活我们的语文课堂

  1、自主的教学模式

  在语文课上,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开展课堂讨论。语文课堂组织形式本身也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是很常见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也是无拘无束的。教师应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因此,语文课堂气氛往往轻松活跃,学生的参与意识很强。

  以下是课堂实录的片段: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是那么生机昂然,鸟儿是那么生机勃勃,如果请同学们再这两者之间选择其一的话,你会选择“树”还是“鸟”?

  请你作出决定。

  (生选择 XX )

  师:选择“树”学请齐读 7 、 8 自然段)

  师:选鸟的同学请齐读第 12 、 13 自然段。

  (生齐读)

  师:其实你们不知不觉的已经进行了第一次较量。觉得过瘾吗?待会儿要进行第 2 回合的较量,看看大榕树和鸟儿谁更有魅力,喜欢“树”和“鸟“的界限要分明一点:”鸟“往那边去,”树“朝这边来。

  (交换位置集中)

  师:现在请“树“和”鸟“仔细品味一下描写自己的段落,找出形容自己的词语,分别写到黑板上。

  (生朗读,交流后,争先恐后的上台写词语)

  师:现在“树“和”鸟儿们“把写自己特点的词都写在黑板上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里面有些词不太合适,不合适的要修改,重复的要删去。

  (生思考交流后上台修改)

  师:刚才我们只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写上去,现在我们能不能把这些词语组织起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介绍一下自己?

  (生准备,小组讨论交流)

  师:请“树”先来,可以吗?

  生:大榕树枝叶繁茂,颜色明亮,有数不清的枝桠,没有大榕树,小鸟不能生存。

  师:如果这样介绍可能会更好一点:“我们枝叶…….”(师把“我们”念成重音,暗示学生角色变化)。

  生:我是一棵南国的大榕树,我有数不清的枝桠,枝叶是那样的繁茂。我颜色明亮,每一片树叶都在闪耀,好象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我生命力特强,没有我,我们可爱的朋友——小鸟就不能生存。

  师:鸟儿们。你们上来吧!

  两女生:(甲)我聪明伶俐,(乙)我活泼可爱。(合)我们羽毛美丽。没有我们可爱的小鸟,榕树就没有这么旺盛的生命力。

  两男生:我们是南国的小鸟,我们的羽毛色泽明亮,我们的歌声婉转动听,我们聪明伶俐,我们活泼可爱,没有我们的身影,大家就不会去看榕树。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去看大榕树,是冲着他们去的。(面向“树“组同学)你们同意吗?

  众“树“:不同意;

  两女生:我们是南国之树-----榕树,我们枝叶繁茂,能让鸟儿筑窝栖息;我们枝叶繁茂,能为鸟儿挡风遮雨。我们是鸟儿生存的基础,如果没有我们大榕树,小鸟就不能生存,我们就是鸟的天堂。

  师:多有诗意的表述!榕树就是充满诗意地生活在这个空间里。老师想请教一下,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刚才鸟儿说,没有他们

  可爱的身影,人们就不会去看我们,您也说人们去看我们是冲着“鸟“去的,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本生也是很美丽的,是充满艺术感的。

  换位整合

  师:请你们考虑一下,在这篇文章中树和鸟是什么关系?

  生;我认为树和鸟应该和睦相处,就像花和绿叶一样,有了绿叶陪村,花才显得更美。

  生:我赞成刚才着位同学的话。我认为榕树和鸟是朋友关系,而且关系非常密切。

  生:大榕树是鸟儿生存的基础,鸟儿在大榕树上栖息为大榕树增色添彩,使他富有生命力。我认为鸟和榕树是相互依赖的。

  师:你不但善于倾听,而且善于思考。

  生:我认为鸟和树是形影不离的,就一定会有鸟窝,一定有鸟儿,如果没有鸟儿的话,树就没有生命力。

  生:树和鸟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没有鸟,树很快就会衰老;如果没有大榕树,鸟儿也唱不出动听的歌。

  师:可以说树因鸟而年轻,鸟因树而可爱!

  生:如果说大榕树是一幅美丽的画,那么有了小鸟,这画才更完美。

  生:我觉得要是把大榕树比做一个人的躯体话,那么鸟儿就是这个人的灵魂。

  师:树和鸟都真心地感谢你,你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同学们。树和鸟密不可分,还留着这条线干吗?(师将黑板上划分树和鸟的线擦去)我们应该互相欣赏。

  师:有了这个认识,“树“读写鸟的部分,感觉可能会更好;同样,”鸟“读写”树的部分,也会更有新意。

  (“树”齐读写鸟的自然段,“鸟”读写树的自然段)

  师: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鸟儿的确非常活泼可爱,歌声也那么清脆动听。我认为有了鸟儿,大树才会更有情趣。

  生:我认为大榕树枝叶繁茂,给我们鸟儿带来了生存的空间。大榕树养育着我们呵护着我们,我们应该感谢大榕树。

  生:我认为这些鸟儿的确是羽毛美丽,歌生动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想,如果它们是在为榕树塑造灵魂的话,塑造的应该是活泼的天真浪漫的孩子灵魂。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来到一棵十分美丽、茂盛的大榕树下面。听鸟儿欢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生:鸟儿可爱,大榕树美丽。宛如一幅漂亮的风景画。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让这幅美景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生:但愿我也有这个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欢写景的文章,一开始没在意这棵大榕树,现在觉得这大榕树就是我们鸟儿真正的家园,我们不能没有大榕树!

  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而刚才,你们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真不错!互相欣赏本生就是一种和谐的美!!

  2、有趣的作业形式

  五花八门的教学内容和名目繁多的作业任务也兼顾到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理想,并常以自主活动的方式进行。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写出报告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3、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面向生活的教学内容在面向生活的宗旨下,美国语文教学的内容多向社会生活各方面拓展,教材选文以“时文”为主,报纸、杂志及各种单行本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料,甚至路标、图表、时间表、新闻栏目等也被选入教材中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成为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新的语文教学应用全人类文化的神韵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神奇美丽,充分享受徜徉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新的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新的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6

  为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直已来我们班实行的是捆绑式评分,即:一人表现好,全组加分,一个表现不好,全组扣分。因此,部分经常违反纪律或经常不写作业的同学在一次一次给小组扣分以后,受到了小组同学的批评与排挤。在每次扣分后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怎么又给我们组扣分了,你就不能不扣分吗,这个周的作业一定要写啊,千万别再给我们组扣分了,老师,**同学经常给我们组扣分,我们组不想要他了……一段时间来,确实调动了部分学生遵守纪律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我欣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了学生现在只会埋怨、推卸、告状,甚至有点看热闹的心态,这不是我想要的,偏离我教育的初忠。于是在一次学生告状后,我对他说:“有没有什么方法帮助他呢?”慢慢地学生不再告状,互帮的劲头足了。这才是我所想要的。

  学而无止境,我想不但是对学生来说,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时时刻刻学习、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教学中的误区,及时改正,实现教学目的。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7

  《作家的小老师》是一篇意味深长的文章,很值得一读,读了这篇文章,我收益颇丰。

  我们大人应该向孩子学习。这也是这篇文章直接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一眼能够看到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与孩子也接触多年了,其实像这样的事,在我们的身边时有发生,但因为我们老师不怎么注意,不用笔记下这个美好时刻,有着类似的感受,也就随时的推移而消失了,向孩子学习的事也没有成为成人的一项自我任务。

  从这一点上也反映出大人对孩子缺少一种尊重,也太把自己当作大人了。萧伯纳代表着成人,代表著名人,往往成人、名人是非常在乎自己的,虽然也喜欢孩子与孩子一起玩耍,但真正的尊重是缺少的。我们老师其实对待孩子大多如此。

  这篇文章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小姑娘回答萧伯纳的那句话,那句话就是童言,孩子是天真的,孩子是最有创造力的,孩子是无畏的……我进而想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会怎么向她妈妈说今天的事?她会直接把她的回话告诉其妈妈吗?如果直接告诉妈妈,妈妈会作出什么反映呢?我想大多数的母亲肯定会批评孩子不懂礼貌,名人效应不是今天的产物,明星不是今天的产物,爱名人名星不只是属于年轻人,青年老年群体中大有人在,所以其母亲自然会把其上升到道德上来对待孩子。因为绝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要注意这一些。因此,想到这儿,我个人认为,这位小姑娘回到家中,也会主动地说今天她和大作家萧伯纳在一起玩。

  萧伯纳的感悟也给我许多启发。萧伯纳从这件事上收获到“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也许编者的意图也就是把这句话传给孩子,让孩子明白“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是多么的重要!但思来想去,感觉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别忘记大家都是“人”。也就是说,我们向孩子学习什么?——孩子其实也是人!想到这里,感觉到这一课好像对小孩子学习意义不大,好像是对我们成人进行道德教育。

  到底怎么引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把起点定位在哪儿?我觉得我们老师不要掩盖自己应该接受这篇文章的教育,也就是直接告诉孩子这篇文章对老师非常有用,自己应该向学习。这给予学生的一种暗示,即你们长大后,也要重新学习这一课,这样孩子就能够顺理成章地理解课文,明白“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行相待,永远谦虚。”

  其实孩子也是师,因为孩子的天真,本身就是师之最美的地方。孩子其实也是人!孩子其实也是师!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8

  深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我校近两年教学工作的重点,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学生的有效学习与高效学习。

  当前,“高效课堂”的学习实施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我的课堂教学离高效课堂还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为何,也为能早日实现高效课堂现做以下反思:

  一、充分认识儿童心理,搞好组织教学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活泼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讲话、做小动作的状况不断,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一年级小学生的组织教学的研究,着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当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时候学会用事先约定好的一些口令儿歌组织教学。还要认识到在一年级课堂里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抓好纪律的关键。关注了细节,才能引导学生认真学习。

  二、把握教学目标、灵活运用教材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落实高效教学的关键。就每一堂课而言,要针对本堂课的特点,针对学生的'学情实际,设计切合实际课时目标,让学生一课一得。加强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的学习,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三、课堂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这期间的教学,我很少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媒体,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是很轻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这些环节都能很好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还要充分利用好前半节课,教学内容不可安排的过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通过各种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四、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的,一年级的孩子也不例外,最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就会有更好的表现。但我在课堂中却常常忽略对学生的表扬和鼓励。因此以后还我还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受到感染。当学生回答正确完整,即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励,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如果谁上课坐的端正,发言最积极,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老师就发小奖品给他,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要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最后教学后要多做反思,每上完一个单元都要对该单元进行一次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从不自觉学习转变到自觉学习上来,学生学习才能有所进步,一年级的语文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总之,要想创建高效课堂,必须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吸引学生上好每一堂,教师要勤学多思,在教学中驾驭好课堂,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9

  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太严肃,遇到问题时,只用一些强制性措施去约束管理学生,因此课堂缺乏生气。在听评课活动中,我学到几位优秀老师在教学和管理课堂中的好方法,并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进行整改,在期末总复习阶段学生们表现良好,基础知识巩固得很扎实。今后要学会运用教学方法和策略去管理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部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待提高。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在新的学期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写话教学蜻蜓点水,没有一个系统的指导,总是写一篇就讲一篇,没有写作的指导方法。在讲析写话时,一味的贪大求全,结果讲不到位,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下学期要加强习作的片段训练和写作能力的某一方面专项指导。还要积累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

  1.重视养成教育,严格规范课堂标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要具体明确,让学生有努力的方向。(例如:课堂常规、听课、回答问题、评价他人、小组合作、作业、考试等方面都要提出详细具体的要求,学生才知道怎样做。)

  3.备课时要抓住重难点找方法进行突破,识字学习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学,关注词句的训练及阅读理解训练,结合学段和课标,及时调整教学方向。

  4.关注课后作业,及时了解学情,查漏补缺。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育改革也是紧跟步伐,可是教育还是落后与时代的发展。农村教育更是如此,教师知识陈旧,教育硬件落后,根本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求。那么,如何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呢?如何向课堂要质量呢?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们每一位教师的心中。经过当地教育局组织的专家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专家型教师的讲解中,我懂得了怎样上好一堂语文课,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课教得轻松愉快、生动有趣且教学效果好。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只要经过反复揣摩、精心准备以及多方借鉴,上好一堂语文课并不是什么难事,可要想上好一个学年中的每一堂语文课却不容易了。对于有着十几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由于其本身的学历、经历、经验、领略事物的侧重点的不同,对每一篇所要教给学生的课文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这样的教师可能对某一篇,甚至好些篇课文理解透彻,却不一定对所有的课文都理解透彻。如此,这些教师本身就吃不透的课文又怎能指望可以准确、透彻地讲授给学生听呢?而且,农村小学教学设备落后,基本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有的学校甚至连最常用的教学用具,如幻灯、录音机、挂图等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授课文时又怎能达到使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程度呢?这就需要我们多动脑筋了,从而才能使我们可以利用仅有的一点自制教具、简陋的教室、破旧的桌椅,让视野狭窄的乡村小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专家教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新的理念和教法,我认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学生参与,把学生参与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就需要将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等学习方式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参与课堂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个体学习应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基本形式。在实际教学中,越是重要的问题,教师就越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读读、想想、说说、圈圈点点、画画写写。比如,在《生日礼物》的推荐欣赏与评价活动中,教师可先提出学习的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交流,之后再进行推荐。在欣赏后进行评价时,教师应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而且,实现有效的互动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具有思考性、探究性、趣味性以及能够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和讨论性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在教学《懂事》时,教师可以设计情节表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人物,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理解文本的内容。在学生表演之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而不是简单判断好与坏,简单地予以更正。此外,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进行相互评价,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而要想做到这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没有负担地进行学习。

  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情感调动,使教师、学生、教材协调、融洽起来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说明学生只有和教师关系融洽才能积极主动学习。由此可见,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前提。而且,无数的教育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就越好,农村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是课堂情感的主导,让学生入情入境,强化感受,并指导学生品词析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使学生带着炽热的感情有声有色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一步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样,学生既能具体形象地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又能深刻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举而数得,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三顾茅庐》的教学流程中,教师应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的具体内容,反复指导学生用心去朗读,让学生理解是刘备的诚心打动了诸葛亮。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由谈论,自由讲述,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意见。教师的这些启发、引导,使学生把握了教学的大方向,把握了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点拨、启发,有目的地预设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核心内容,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要想做到这点,教师需要运用教学机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朗读、自由提问,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思维得到拓展。

  三、教学过程中穿插语文活动课,时刻紧盯“兴趣”二字,着眼于以“兴趣”为核心的非智力因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复习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设计“摘苹果”“猜字谜”“读儿歌”等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假如,教师在每节课中都能根据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就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学课文《和时间赛跑》时,教师可先针对爸爸的话像谜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利用这些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讨论交流,从而在热烈的气氛中突破学习中的难点。只有关注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抓住学生提出的疑问,并以此来引导学生去阅读、去讨论、与文本沟通,就能使学生兴趣盎然。这样可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时光如流水的道理,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在激发兴趣同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这些问题应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活动联结起来,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实现教学目标。由此可见,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契机。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教师肯钻研,肯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精彩”的好方法,在农村这块广袤的教育大地上开出丰硕的果实,让农村小学的语文课教学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的课文,课文主要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一古一今两个事例,说明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以及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这个道理。在教学时,我抓住“勤奋”这两个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到“勤奋”是通过哪些事例表达出来的,并通过第一个例子悟出:成功=一分天才+九十九分汗水;从第二个例子悟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由于课文的两个例子结构很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那部分内容时引导多一些,学习描写童第周的那一部分则放手让学生自读。新课结束后我为学生设计了两道实践题:如果有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勤奋学习,你会怎样劝他?如果一个同学认为自己很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同学,你想对他说什么?孩子们答得很好。

  但在学习第一段时,我有些操之过急,让孩子们说说文中的“鲜花”与“心血和汗水”是指什么?很多学生不会回答。我想,如果等他们学完全文后再提问,孩子们是可以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的。

  苏教版第15课《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章第一自然段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然后二、三自然段给我们举了一个古代天资聪明的司马光靠勤奋成才,另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基础较差也靠勤奋成了才。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因此我在教学一开始让学生找出表达作者对勤奋观点的句子,让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的主旨,初步体会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方法,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接着引导学生体会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学习和长大后用“警枕”提醒自己努力分不开的,而童第周“勤能补拙”同样走向成功。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明白“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的真正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资源,使课堂教学为学生服务。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让全体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的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还没有上这课时,我真担心学生没有兴趣学这篇课文,因为这样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该怎样调动他们学习这篇文章的积极性呢?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在学习这两个人的例子时,我要求学生找出两个人各自的特点。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发现,司马光是“抓紧时间”,而童第周是“勤能补拙”。围绕这两个特点,让学生找找语句来好好体会。同时也让学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以后的学习,学生理解难点到这里便水道渠成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2

  本单元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一组反映中外音乐文化交流的作品,来感受音乐这种无国界的语言的独特魅力和桥梁作用。通过演唱《迎宾曲》,同学们知道了广交会,了解了改革开放;在《丝绸之路》《中国花鼓》的音乐中,也感受到外国音乐家对中国元素的理解与诠释。

  在《唱着跳着走近你》一课,我设计了声势和集体舞的练习,发现仍有一些同学不够大方,不能积极参与活动,在第二节课中,我又做了进一步引导与启发,有部分同学愿意尝试参与进来,课堂气氛较前一节课活跃了很多,对歌曲的的理解与表现也得到进一步增强。

  同时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也发现大家不仅音乐积累很少,对所谓的国家大事更是一无所知,如“改革开放”“广交会”等,甚至从未听说过,也充分表明目前的教材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相距较远,阻碍了学生对作品的进一步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提醒孩子多听音乐还应多关注国家大事,这样能帮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和表现音乐,真正体会本单元“桥”的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3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4

  《跳水》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十分惊险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悬念叠起,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的。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帮助学生独立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循环)的能力,更适合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使之在学生心中栽培下创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学《跳水》一文时,紧扣“问”字,问在课前,问在课上,问在课后。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问在课前。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犹为重要。”因而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有意识将学生带进课文中,让他们在学习前生疑、思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在进一步思考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1、结合课前预习问①读读课文,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怎样引起的?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处境的危险?

  2、启用图书资料问①列夫托尔斯泰是谁,他还写过哪些文章?②你知道哪些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故事?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问在课上。课堂是学习课文的主阵地。无任是教师的导问,学生的质疑,都应建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力求每一处的导问、质疑都能恰到好处。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在探索过程中领会了真知。

  1、从课题处问①谁跳水了,为什么跳水?②怎样跳水,在什么情况下跳水,跳下去了吗?

  2、从文章的思路入手问(不零敲碎打)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课堂中的“问”,有利于学生顺藤摸瓜,把握课文的思想和内容,了解作者行文节局方面的特点。 ①孩子为什么会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②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3、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问(不平均使用力量)文中的重难点是“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的发展和变化。” ①你能各用一个词归纳出孩子、猴子、船长、水手之间的关系吗?

  4、从学生的知识实际问(设计坡度)如“我们要向船长学习什么?”比较直接,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从知识实际出发,设计坡度。 ①船长干什么了,他怎么会想到的?②他碰到事情怎么做的?③我们应该向船长学习什么?5、从学生质疑能力角度问。 ①“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不是矛盾吗?

  三、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问在课后。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们警惕的双刃剑: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能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堂的内外必须着眼于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对于学生首次获得的过程或独立做好的,应该被认为是创新,应该给予鼓励。)教学的全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重新组合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5

  这是一节槽糕的课,本组课文都是围绕传统文化组建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如此,为了让这次的综合实践能上到实处,上周就让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传统文化,回家寻找资料,并在周三让他们再次小组讨论交流方式。但是今天下午的交流却让我大跌眼界,学生们还是拿着资料照本宣科,没办法,我停下自己的教学进度,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知道,应该把其中的一些书面语换成口头语,这样听的人才能听得懂,让学生再次讨论自己找的资料,该怎么利用手头的资料,几分钟后在两次交流,他们大概懂得了要摘记要点讲,但是因为缺乏练习的时间,还是不成样子。忍痛再次停下教学进度,指导学生,其实汇报还有多种方式,比如手抄报、实物展示、小组表演等。这次同学们好像个个恍然大悟。接着指导了一下手抄报的编排。小组第三次讨论分工如何完善这次的综合实践过程。一节课时间也就到了。

  反观这节课,虽然没有上好原定的计划,但是学生们在三次的讨论中,因为要求的不断提高,他们的交流也一次比一次热烈,交际的情境虽没有创设,但正是在这份真实之中,学生真正交际起来了。从这层意义上说,难道不是一种成功吗?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1-16

小学教学反思语文10-19

小学教学反思(语文)04-29

小学语文的教学反思07-10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教学反思11-07

小学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0-04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11-20

小学语文《荷花》教学反思11-30

小学语文教学的反思11-29

小学语文《假如》教学反思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