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时间:2024-04-11 19:15:17 诗琳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1

  一、教学设想:

  《摸一摸、画一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课)。

  《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摸一摸、画一画》中指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低年级阶段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摸一摸、画一画》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验感觉、探索感觉、表现感觉,培养学生抽象的造型能力和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摸一摸、画一画》

  2、通过摸实物来感受,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摸一摸、画一画》

  三、教学流程:

  1、以“拍手”进行身体感触,体验“感觉”,探索“感觉”是否可以表现。

  2、展示第一次尝试表现的作品,引导发展表现“感觉”的方法。

  3、引导探究表现“感觉”的方法。

  4、展示第二次作品、发现更多的表现方法。

  5、欣赏范作,启迪更多的表现方法。

  6、组织学生体验更多的触觉。

  7、自由表现“感觉”。

  8、交流作品,汇总表现“感觉”的形式。

  9、小结,延伸教学活动。

  <游戏>————体验感受片段1:

  师:同学们,请跟教师做动作(拍手)

  生:(很兴奋,并认真地跟着老师“拍手”,由慢到快。)

  师:好,请来说说刚才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生1:手感到很痛。

  生2、手很麻、很酸。

  生3、手有火辣的感觉。

  生4、拍手时心情很激动。……

  师: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感觉,能不能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呢?(老师让学生尝试着画“感觉”,虽然第一次的作业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是课无所适从,但从游戏活动中学生已经体验到“感觉”了,只是他们的表现意识还很模糊。)以“拍手”这一游戏活动导入体验“拍手”时的感受,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同时针对课程的陌生与抽象,教师必须正视学生在经验世界的贫乏,允许学生暂时的“不会画。”

  <二>引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动后,学生已经明白“感觉”是可以表现的。接着,教师让学生分组触摸冰块,进一步体验“感觉”,并把摸冰的“感觉”画出来。)

  师:现在,全班同学都画了自己摸到冰块的感觉,谁来介绍你的作业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画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选择了深蓝色。

  师:很好,你懂得用整个块面和色彩表现感觉。

  生2:我看到冰在冒烟,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线来表示烟。

  师:不错,你观察得很仔细,知道符号也是一种表现方法。

  生3:我觉得手碰到冰后就像触电的感觉,所以我用闪电的符号(折线)。……

  (师根据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运用点、线面及色彩来表现“感觉”,又通过课件欣赏课本范例及教师实实操作示范,进一步让学生确认“感觉”是可以表现的。)在第二次活动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的苍白点有了零的突破,全班同学都能拿起画笔把自己的“感觉”表现出来,虽然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画出抽象的东西,而只画了具象的“手”与“冰”,但是他们毕竟勇敢地迈出了一步。

  <三>探究————积极参与,体验乐趣片段3:(第三轮活动开始,教室里出现多种实物:石头、沙子、热水、胶水、棉花、面粉等等,让学生自由地触摸,学生感到新鲜、好奇、情绪高涨。)

  师:这里有很多不同质感的东西,同学们可以自由地触摸,体验自己的感受,最后选择一种自已喜爱的工具、材料进行作画,老师要看看谁画得最大胆,作业表现得最独特。

  生:(开始有秩序地到活动区去自由触摸,并私下议论摸后的感受,兴趣盎然。有几个学生突然来了灵感,急忙奔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画笔挥挥洒洒起来……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的座位进行第三次作业。)在这一片段中,教师继续将人的发展目标放在首位,自己当配角,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体验更多的感受,体验了课标中提出的“美术过程的情趣性和表现活动的自由性。”

  四、教学反思:

  多关注差生的发展《摸一摸、画一画》是一节抽象的'造型表现课,它强调的不是对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际与造型游戏,运用基本造型语言表现对身体触觉的独特感受。从课堂的三次活动及三次作业来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潜移默化地传受知识点,学生也能从畏惧的心理逐渐产生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语言来表现感觉难度很大,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虽然整个教学过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个别学生只是跟在背后热热闹闹地“摸”,“画”的时候却无法按照要求用点、线、面、符号、色、块来表现,三次作业下来,还是离不开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辅导学生时,差生应得到更多的关注。

  五、教学建议:

  课堂的延伸应有深度在本教学活动的延伸部分,最好让学回家后通过嗅觉、听觉来进行感受,一句语言的交代较轻描淡写,没能更好地挖掘知识的深度。一堂课过后,学生只模糊地认识到“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对它美在哪里,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等还是浑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让学生欣赏一些抽象派大师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原来用抽象的画法可以产生这么美的作品,使他们从小就懂得艺术的奥妙所在,这将会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2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表现身体的触觉。

  2、引导学生体验色彩、线条、肌理等造型语言。

  3、引导学生运用造型语言来表述

  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节录)(师组织学生由慢到快地拍手)

  师:拍手时你感觉到什么?

  生:痛、热、麻、痒、很吵、有风。

  师:老师一直在想,这么多的感觉,我们到底能不能把它画出来呢?(大部分的学生大声地回答“可以“,少部分摇头、一脸茫然。)

  师:好,现在就请认为“可以“的小朋友到自己的位置上试试。(大多学生立刻去尝试表现,个别学生一开始仍在座位上,在师的鼓励下才尝试;学生多数借助“手“来表现,还有个别学生的作业是空白的。)(组织学生回座位)

  师:我们用电脑来搜索几位幸运的小朋友,看看他们是怎么画“感觉“的?(搜索,并用投影仪展示作业)

  师:你画了什么“感觉“?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麻“的感觉,手上一点一点的。

  师:哦,原来是用“一点、一点“可以画“麻“的感觉。(再搜索、展示,这次学生的作业是张空白纸。)

  师:你在拍手时有什么感觉?

  生:痛痛的。

  师:还没想出什么办法来画“痛痛“的“感觉“,是吗?好,老师刚才看了大部分同学的作业,有一些小朋友还没想出办法来,没关系,继续努力。(组织学生摸冰,体验摸冰的“感觉“)

  师:小朋友想一想,能不能请以前认识的那些“线宝宝“,“点宝宝“还有“色彩玉“我们画摸冰的“感觉“呢?这次你能不能不画手,直接画出“感觉“呢?(学生尝试表现,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上台,介绍自己画的“感觉“,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画“湿湿“的“感觉“,一圈一圈的水珠。T:这位小朋友已经可以不画“手“而直接画“感觉“了。还有哪位小朋友再来介绍一下。

  生:我是画“很冰很冰“的“感觉“,我把白色和蓝色涂在一起,这样觉得很冷。

  师:原来“感觉“是可以画的,而且还有很多种方法。(组织学生欣赏范图,引导发现同一“感觉“的不同表现方法,和同一方法表现不同“感觉“。)(再次组织学生触摸多种物品,体验更多触觉,并进行表现。这次学生的作业较为大胆,懂得借助点、线、面及色来表现抽象的“感觉“,但表画画是局部的,无法形成完整的作品。)

  师:哪位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刚才摸到什么,有什么感觉,你是怎么画的。

  生:我摸热水,烫烫的,我用红色的油棒画“烟“。

  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也是画“烫烫的“,不过和他方法不一样的?

  生:我也是用红色油画棒画的,不过是这样这样的(折线),因为摸时还有点痛。

  生:我摸了冰,然后又摸面粉,就粘粘的,我用白色油画棒一直涂,涂得厚厚的。

  生:我是用白色油画棒涂得很均匀,就像面粉一样。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呢?“感觉“可不可以画呢?

  生:可以画的。

  师:是可以画的,而且可以用自己的想法、方法来画。(延伸课堂,布置作业,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1、学生三次的作业是不完整的,这样学生是否会缺乏成就感?现阶段学生是乐于去发现更多表现“感觉“的方法,还是希望有张完整的作业?延长第三次画的时间,能生能够形成完整的作品吗?

  2、摆脱权威,学生个个“我能行“在平日的美术活中,学生时常会问老师“我可以这样吗“、“这要怎么画呢“,更甚者会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对老师的依赖使他们渐渐失去了自己个性的思维、见解,他们在猜测中带着恐惧感求知。

  设想,当老师的权威性消失了,老师的见解不再是碓一的'、正确的,那么学生是否会大声说“我会!我能行呢!“本次活动,我着重探究学生在摆脱权威的阴影时,是否能带着自信进行难度较大的抽象的创作表现。在学生畅谈拍手获得的感觉后,我问学生“老师不知道这些“感觉“是否可以画出来,谁能够告诉我“感觉“到底可以画吗?可以的话要怎么画?“当学生听到老师也不懂的消息,他们先是一阵骚动,接着兴奋地说:“可以的,我“教“你。“此时大部分的学生已忘却了表现抽象的恐惧心理,大胆地进行表现尝试,以获取“教“老师的成就感。这次的作业,只有少数学生尝试成功,大部分学生还是较为茫然。在这次的作业时,对于尝试失败的学生我给予鼓励,而对成功的学生我不给予裁决式的,如“很好,痛的感觉是可以这样画的,这个小朋友动了脑筋,用自己的方法画了自己的“感觉“。还有其它画“痛“的方法吗?“这样,学生便懂得了“感觉“是可以表现的,而且是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不用和别人的。在第二次作业时,大部分的学生已能较大胆、较自信地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表现,作业较第一次有了明显进步。第二次,我鼓动学生展示同一“感觉“的作业,过作业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表现的方法是灵活的,没有绝对、统一的,各人的表现方法是没有对错的,只要是有自己的见解,每个人都是对的、最棒的。在第三次作业时,学生的心态十分的放松,他们已能大胆地用线、用色进行表现,在作业时,都自信地说己画的是什么“感觉“,用了什么方法。最后,我再次问学生:“感觉“可以画的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可以的“。

  经过这次活动,我证实了当老师不再是个“法官“、裁判“时,当老师的绝对权威消失时,当老师假装和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一同求知时,学生会大声地告诉你“我能行“,这时的老师已教会学生最珍贵的东西,这便是自信。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3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触觉感知物体的形状、质地和纹理,培养观察力和感知能力。

  学习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美术元素表现触摸到的物体特征,提升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体验触觉与视觉的艺术转换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神秘盒子,邀请几位学生上台闭眼摸一摸盒子里的物品(如石头、贝壳、布料、树叶等),并描述他们的感受。引导全班讨论:我们如何用画画的方式把摸到的感觉表现出来?

  二、感知体验(15分钟)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桌上放置不同材质、形状的物品,如水果、玩具、植物等。学生轮流触摸,记录下对物体的触感描述(形状、质地、温度、重量等)。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掌、指尖等不同部位触摸,感受物体表面的细节变化,并鼓励他们尝试用身体其他部位(如脸颊、手臂等)去感知,丰富触觉体验。

  三、创作实践(20分钟)

  每位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刻的触感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实物写生,也可以是基于触感记忆的想象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运用线条粗细、曲直变化来表现物体形状和质感,使用色彩、明暗对比来强化视觉效果,传达触觉感受。

  四、作品展示与交流(10分钟)

  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轮流介绍自己的画作:摸的是什么?怎么摸的?画中如何表现触感?

  全班共同欣赏、评价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画面是否准确传达了触感信息,以及创新独特的表现手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强调触觉在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触摸,将生活中的触感体验转化为艺术创作的灵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以“摸一摸”游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触觉体验活动中,为后续绘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实物触摸环节设计得当,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感知物体,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物体的质感和形态,为绘画表现提供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基础。

  创作实践中,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帮助学生将触觉感知转化为视觉表现,提升了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

  作品展示与交流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通过互评互鉴,促进了他们对触觉绘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改进之处:

  在导入环节,可适当增加一些具有挑战性或特殊触感的物品,如软泥、羽毛、金属片等,以丰富触觉体验的层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在创作阶段,可以提供一些触觉绘画的范例或技巧提示卡,如如何用笔触模仿粗糙或光滑的质感,如何通过色彩冷暖、明暗对比来强化触感等,以更好地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作。

  课堂小结时,除了总结知识要点,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触觉艺术在生活、环保、科技等领域可能的应用,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未来触觉艺术探索的兴趣。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 4

  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触摸不同物体,感知其形状、质地、纹理等特征。

  学生能运用线条、色彩、明暗等绘画元素,将摸到的物体形象地描绘出来。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生活中的美进行发现与表现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不透明的神秘袋子,让学生随机抽取并触摸袋子里的物品,描述其感觉。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将这种触觉体验转化为视觉表达?揭示课题——《摸一摸,画一画》。

  二、感知体验(15分钟)

  实物触摸:分组提供多种不同质地、形状、纹理的物品(如石头、羽毛、树叶、布料等),让学生亲手触摸,引导他们关注物体的质感、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并用语言描述。

  盲摸游戏:蒙住学生眼睛,让他们通过触摸猜测物体,进一步提升触觉感知能力。

  三、创作实践(25分钟)

  分发绘画材料(纸张、铅笔、彩色笔、蜡笔等),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触摸体验,选择一件或几件物品进行绘画创作。强调要尽可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纹理等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细节进行细腻描绘,同时注意画面的整体布局。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自己所画物体的特点以及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同学间互评,从形状准确度、质感表现、创新性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总结评价,强调观察与感知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触觉”在美术创作中的独特价值,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触摸,将生活中的美转化为艺术创作。

  教学反思

  亮点:

  导入环节的神秘袋游戏和盲摸游戏设计新颖,迅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了他们的触觉感知。

  实物触摸与盲摸环节,结合语言描述,强化了学生对物体质感、形状、纹理等特征的`直观感知,为后续的绘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创作实践中,学生积极参与,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质感表现和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改进之处:

  在实物触摸环节,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具有复杂纹理或特殊质感的物品,以挑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可以引入更多的评价维度(如色彩运用、空间布局等),引导学生全方位审视和提升自己的作品。

  课堂小结部分,可以增设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运用触觉感知美的,进一步深化对生活与艺术关联的认识。

【小学美术《摸一摸,画一画》教学案例与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摸一摸 画一画》教学反思07-07

小学美术教学案例反思07-13

小学美术红色的画教学反思07-17

《画影子》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8-01

小学美术红色的画教学反思07-09

小学美术连环画教学反思07-14

小学美术《滚石子画》教学反思06-15

小学美术《卡通画》教学反思08-01

小学美术添画教学反思(精选10篇)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