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时间:2020-08-21 17:03:47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是《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共同的家”这一教学活动的设置正是在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祖国辽阔国土有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爱国的自豪感和亲切感。教完之后,深刻反思,有以下心得体会: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共同的家》教学反思

  1、创设教学的情景

  教学刚开始让学生欣赏歌曲《大中国》,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上课气氛,放松了学生的身心,为课堂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开端,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自豪感。紧接着,结合汶川大地震的真实事件,开展了“认识省份多”“计算路途远”教学活动,使学生由衷的体会到祖国地域辽阔。在这节课上,师生情感融洽,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动,充分发挥灵活敏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的状态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从而充分激发他们满腔的'爱国热情。

  2、大胆处理教材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是以学习书本上的系统知识为目的的课程,教材给我们呈现的是范例和话题,教材中的图和文字只起示范和开阔思路的作用,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收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示范,也是师生对话的“话题”。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这里,我结合了四川大地震的事件,组织学生计算运送物资的路途遥远。在师生互动,生生对话中获得了相关的信息和体验,教材得到了整合,学生的认知得到了深化。

  3、重视学生的体验

  根据课标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由此可见,重视学生的体验对激发参与热情,体现学生的自主,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思想情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计算哈尔滨、海南岛、台湾、乌鲁木齐距离四川的距离。学生从计算结果的数据中,很清晰地认识到祖国地域辽阔。学生对这知识的认识不是被动的吸收课本上或教师讲的现成结论,而是亲自参与生动的思维活动,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4、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

  “教育即生活”,儿童认知的发展和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将静态的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体验,从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教学中,我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即汶川大地震与本课的教学目标,即认识祖国面积大结合起来,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件使学生获得认识,受到教育。不仅认识到祖国面积大,同时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从而对伟大的祖国产生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落实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在“镇江面积与全国面积比较”的环节中,同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家乡为对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获得了非常直观的认识。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对学生的学情不够充分了解。

  教学实施过程中,“计算路途遥远”这一个环节,涉及到两位数相乘的数学计算。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使用的是下册教材,学生还没有掌握这方面的计算能力,课堂上出现了学生不会计算,胡乱猜测的现象。

  2、学生对数据的认识不够具体。

  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水平主要还停留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对抽象的数据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在计算路途的教学环节,虽然学生算出了两省之间的实际距离,但很难从多少千米的数字中认知和体验“远”和“大”。如果教师及时将这些数据与学生可感的事物进行比较,如:一个人每天可以走约30千米,从哈尔滨走到海南岛约需要137天,从台湾走到乌鲁木齐大约需要150天,将近半年啊。这样学生对“远”和“大”的概念就会更加具体。

  总而言之,上好一节课真的很难,课前虽然考虑了很多,但是还有考虑不全的地方。如何提高品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是我以后不断探索的目标。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我们共同的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06-1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论文07-1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论文08-08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0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说声谢谢》说课稿范文02-04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实践建构论文08-0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荐】12-17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推荐】12-17

【推荐】《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12-17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反思【热门】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