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交通带来的问题》教学反思

时间:2021-01-16 08:15:19 小学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交通带来的问题》教学反思

  《交通问题带来的问题》一课是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内容,我给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关键词:一是观察,二是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了解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搜集各类信息,了解现代社会人们是怎么解决交通问题,并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想末来的绿色交通。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交通带来的问题》教学反思

  我认为,品德课不是对儿童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以儿童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课堂资源应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堂活动和思考,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以《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课为载体,综合了许多孩子身边有关的交通问题,来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思路,让课堂更多贴近生活。

  就本堂课,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第一,着眼观察。

  我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学生的情感。

  (1)我利用新闻导入本课,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到中国的车多,

  ? ? ? ? (2)运用本学校校门口“周末接学生造成交通堵塞”的照片,让学生真实感受交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

  (3)用身边的事例,感染学生,让他们更理智地看待安全问题。随后,我利用学校周边交通图,让学生对安全问题畅所欲言,进而介绍一些身边的交通标识。学生看到熟悉的路段,发言积极,十分投入。

  第二,着力轻松。

  我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交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所以,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着力营造、渲染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第三,着重思考。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采用活动化学习的形式进行,因而活动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提问也是开放性的,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查找相关的'资料,充分体现了认知的多元化,感受的差异性,提高的层次性。如在小组讨论如何减少尾气危害时,学生能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能源、绿化、过滤等多个方面思考,从而解决汽车带来的污染问题。

  这堂课最后一个环节是“金点子征集活动”,让学生展望家乡未来,为家乡的交通出谋划策。学生充分的把自己的想法发挥出来了,我感觉到了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在承担建设的重任。

  限于本人水平与能力,总觉得有些不尽人意之处,还可以再加以改进。上完这堂课后,经过几个老师的互相交流,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下:

  第一:所设计的环节太多了,整堂课的容量太大了。在出示一些交通事故数据后,我让学生谈谈该对司机朋友说些什么。学生很积极,我也没来得及适时调整引入下一环节,所以后来在讨论解决“尾气危害”时,时间有点仓促。老师应该理性地掌握时间,后来想想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简单带过,学生在讨论自己平时要注意的交通安全时就已经达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再让学生说说司机朋友要注意的交通规则,有点画蛇添足。

  第二:我在和学生一起观看交通带来的问题时,因为要考虑下面的思路,没有和学生一起观看感受,没有做到和学生共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从容清晰地思路,这是我以后要注意追求的。

  课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希望自己在教学设计时能化繁为简,从想得多到想得精,抓住精髓,我希望在课堂能有“胜似闲庭信步”般的从容淡定,让课堂能收放自如。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交通带来的问题》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浅析的论文06-1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分析论文07-13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创新教学初探论文08-08

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品德的实践建构论文08-01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1-06

品德与社会高效教学模式创建分析论文07-31

小学品德与社会《欢乐水果大餐》说课稿范文01-1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5篇01-05

思想品德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09-26

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