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中劳动争议诉讼费的规定

时间:2020-09-10 18:35:18 合同法规 我要投稿

劳动法中关于劳动争议诉讼费的规定

  劳动法中关于劳动争议诉讼费是如何规定?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详细解答!

  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法第八十三条还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延伸阅读:

  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条件

  《劳动法》规定,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1)起诉人必须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当事人因故不能亲自起诉的,可以直接委托代理人起诉,其他未经委托无权起诉。

  (2)必须是不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而向法院起诉,未经仲裁程序不得直接向法院起诉。

  (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不得将仲裁委员会作为被告向法院起诉。

  (4)起诉的时间,必须是劳动法律规定的时效内,否则不予受理。(5)起诉必须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一般应向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人民法院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一方面,这是由于企业调解委员会的性质决定的。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既不是司法、仲裁机构,也不是行政机关,而是在职工代表大会领导下,专门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的职工群众组织。因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与审判、仲裁活动不同,调解活动参加人不具有诉讼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调解委员会没有对劳动争议的强制处理权,对经调解达成的协议也没有法律强制力保证。

  另一方面,对调解协议的履行,《劳动法》第80条、《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11条都是这样规定的: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自觉履行。当事人双方或一方如果不履行协议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这也说明,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协议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是主要依靠当事人之间的承诺、信任,以及道德规范的约束,依靠双方当事人自觉履行。因此,当事人任何一方反悔,不履行协议时,无论是另一方当事人还是调解委员会都不能强迫履行协议。

【劳动法中关于劳动争议诉讼费的规定】相关文章:

劳动法关于丧假的规定08-08

劳动法关于加班的规定201512-16

劳动法事假规定08-08

劳动法年假规定几天06-19

《劳动法》中员工试用期工资规定的解读04-09

劳动法病假工资规定201708-08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的期限条款10-08

2017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11-20

劳动法试用期规定201711-17

劳动法工伤认定相关规定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