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论文

以中药学特点为基础,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改革实践,对中药学提高教学 效果进行初步探究。中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中药学论文1

  【摘要】在对中药西化与中西药合用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中药学发展的科学理念,并论述了其所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并不等于宏观等特点,认为中药学发展需要西药来补充,但要以科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总结与发展出新的辨证施治规律。

  【关键词】中药学;发展;探讨

  1中药学现代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1.1中药西药化

  以往所进行的中药学科学研究,大多探讨的都是中药西药化。因为无论它们是怎样表述的,其核心都是从现有的中药中寻找、分离及提纯所谓的“有效成分”或化学单体,其针对的大多都是西医学的疾病,而这不正是西药的发展历程吗?如青蒿素、黄连素等,大都失去了中医药学理论的表述和应用原则,我国《药典》也已将它们归入西药收载。中药西药化也许是新西药发现或创制的一条捷径,然而,其作为中药发展之路尚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其一,从已有的中药西药化的结果来看,其虽然有成功的范例,但与整个中药的数量比较就显得非常之少。其二,从西药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现代西药的发展本身就似乎陷入了一个走不出的“迷宫”。鉴于已有药物的临床毒副作用和病原耐药性等问题,人们忍痛地否定了一批又一批药物的使用价值,不断寻求合成新的药物。

  1.2中西药合用

  中西药合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由于中药辨证与西药辨病治疗侧重和经验积累的不同,使中西药合用在很多情况下都收到了好于单纯中药或西药的临床疗效。然而,由于中西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临床适应症也各有不同,在没有合适的结合理论指导的前提下,尤其是在当今西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强势,中医药学理论愈来愈弱化的条件下将它们合用,不仅难免发生用药理论和方法上的牵强附会与偏差,而且亦会常常影响它们的临床疗效,甚或导致严重的临床毒副反应发生。

  2中医药学科特点认识

  2.1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观念。然而,由于在“单因素线性分析” 上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现代医药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都将这一点忽略了。如现代医药学不仅注重对疾病发生的每一种因素的单独认识与把握,其虽然也用复方,或在处方中也常有两种以上的药物使用,但多是针对不同“病因”而各自为战的大拼盘;其也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多局限于两种药物之间。而中医药学辨证施治不仅在诊断上强调要“四诊合参”,形成一个整体“证候”,而且在治疗上,也是采用君臣佐使理论将其多味中药组成为一个整体处方来进行试验与观察的。如研究发现,龙胆泻肝汤与关木通加六味地黄丸及关木通加滋阴药的配伍,能显著减少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加利水药与关木通加清热药,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减少不显著;而关木通加甘草与关木通加附子,均可显著地增加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关木通经过炒焦、与滑石粉炒和与麦麸炒后,其煎液中的马兜铃酸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1]。当代名医用附子,李可最大量一昼夜达600克,祝味菊最大量在45克,姜春华用9克,而李翰卿则用0.3克治愈过心衰的患者,其间最大相差达到20xx倍,而都取得了“起沉疴”的临床疗效[2]。这用传统科学的理念是无法理解的,对此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2.2整体并不等于宏观

  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的一大优势,但整体并不等于宏观。后者只是对宏观规律的认识与把握,前者则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使整体具有了“非线性”与“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等复杂性科学的特点;从而使其整体的特性不仅取决于其物质的构成,而且更是由物质之间的关系与构成方式来决定的。如“蝴蝶效应”只能在特定的复杂气象条件下产生;由于中药的配伍、剂量与炮制等不同,使其处方的作用有很大区别等等。那么,中药学发展不仅要重视其有效成分等物质性研究,更不能忽视对其复方配伍、炮制及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等的认识。中药的疗效与毒性,既不能唯成分而论,也不能简单地依据剂量的大小来确定;而是要综合考虑其辨证施治、处方配伍与药材炮制等诸多因素。

  2.3整体认识需要微观化但必须转变科学观念

  整体认识不仅需要微观化,而且可以随着认识方法与观察指标的微观化而微观化,只是要以复杂性科学的观念为指导。这是因为:(1)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不断需要新指标、新方法与新药物来提高、发展与丰富其水平、能力与手段。如有人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X光、B超等)称为“放大眼”,把听诊器等叫做“放大耳”,它使我们看到和听到了以往未能见到的现象。再如温病学向称湿温缠绵难愈,因湿邪重着黏腻,湿与热合,如油入面;但诸如肠伤寒、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杆菌病等湿温类温病,今天已知并非“缠绵难愈”,因为用特效抗生素治疗,多能迅速遏制病情[3]。(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参考文献】

  [1]胡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时珍国医国药,20xx,20(3):672-673.

  [2]许明辉.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杂志,20xx,25:1415-1417.

  [3]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20xx,3(5):

中药学论文2

  摘要:中医药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从《中药学》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出发分别从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及加强校企合作五个方面对高职中医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医药专业;教学改革

  中药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以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品种来源、采制、性能、功效、临床应用等知识为主,是我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建国以来,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从中专到博士研究生乃至博士后这样完整的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了大批中医药人才。作为中医学、中药学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中药学》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及各种中药。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其注重于培养以实用化为目标的技能型人才,这是它的职能定位,所以高职中医药专业的中药学课程教学时,在教授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专业理论知识外,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而对于如何做才能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这不是一门专业课程教学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大问题,历来这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合理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培养专业能力

  现行的教学内容基本上还是理论多、实践少,这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有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增加实践机会来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即在课程内容设置安排上仍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但教学目标是要培养能够胜任未来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所以重点要加强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训练。具体可以通过补充一些实训内容努力做到使学生在校内学习的理论知识贴近或者一致于实际工作所需,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掌握到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素质,在就业参加工作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能力。在课程最终考核中应该加大实验课成绩的比例,不应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核,更应注重操作技能的考核。考核的时候可以创新考核方式,以《中药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考场放置一些药材来现场考核学生对中药材的辨别能力、功效、药性、配伍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通过对学生实践技能的现场考核,既考核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又考核了其专业理论知识。

  二、在教学模式和手段上进行改革

  目前多数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是以教师在课堂上“板书式讲授”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的很大弊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竭尽全力讲授,但是由于本课程的内容设置及教材编写特点,尤其在各论中讲授各种药材时,学生容易表现出由于授课内容枯躁、单调乏味而产生的厌学情绪,显然这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甚至弃学的心理,最后表现为期末考试的时候往往很不理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在教学模式上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方法等,通过案例分析和解答问题等以学生为主导,增强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必然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在课堂理论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加入图片、视频资料等内容,它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高职教学的主要目标;比如《中药学》课程要安排足够的课时在中药标本馆、药用植物园、教学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场所进行现场讲解授课,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基于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职能定位,高职教育的老师必须是既懂理论又懂专业实践技能的人才,所以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这就要求院校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中要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可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来改善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采取引进、外聘技术人才的措施等来改善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提高整个院校教师队伍的综合实力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多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xx年首次将“中药传统技能大赛”列为国赛项目[3],这说明国家相关部门也已对高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对于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使命的高职院校教育来说,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一种新的有力举措,而且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平台,它对于引导院校及教师对人才培养当中技能训练的重视起到积极作用,而且通过参加相关竞赛,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增强其在将来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教师及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存在的差距,以竞赛促学促教,从而有力地推进教学改革,实现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五、加强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

  学生在学校虽然有一些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学校在器材设备、规模、工艺等方面与相关企业还是存在较大差距,为此高职院校很有必要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通过直接在工厂生产车间参观、实习锻炼,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同时学生也能提前了解一些未来工作岗位方面的情况和相关企业的文化,这对学生成才和就业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德全.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1-1.

  [2]赵亚丽,王玲波,靳丽梅.职业技能竞赛对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辽宁高职学报,20xx,15(5):29-30.

  [3]顾瑛琪.利用传统技能大赛推动高职中药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教通讯,20xx(18):67-68.

中药学论文3

  中药房是医院为患者提供中药学服务的场所,同时它也是展示中药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中药房的中药学服务发展比较滞后,许多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满足患者对中药学服务的需求。对此,我院制定了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探讨它对中药房药师的中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2月至20xx年2月在我院的中药房接受中药学服务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有男患者58例,女患者62例,年龄为16—82岁,平均年龄(51±5.2)岁。

  1.2方法

  根据中药学服务中出现过的问题来制定完善的、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明确每一位药师的职责,并督促药师相互监督,共同落实新的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制作调查问卷表,在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饮片包装完好度、药师服务态度、药师专业化素质、药师耐心程度、中药房环境状况等。

  1.3统计学分析

  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中药学服务要求

  第一,中药房药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中药房药师是中药房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工作人员,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保证中药的质量,给患者创造安全的用药环境。所以,中药房药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采购中药饮片的过程中,药师要保证药品来源的纯洁性和正规性,并要做好药品的入库前质检报告,从而防止药品掺杂或掺假。其次,详细记录中药饮片的生产产地、生产批号等与药品安全有密切关联的信息。最后,药师要做好药品的贮藏工作,根据药品的性状、贮藏要求等来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如果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发生了霉变、虫蛀等情况,那么药师就要即刻采取暴晒、烘烤等措施来进行补救。而对一些比较名贵的药材,药师要将其单独放置保管。

  第二,中药房药师要规范调剂管理。中药房药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调剂配方,在这个工作的过程中,药师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守则,并且还要在调剂配方之前对处方进行严格的审核,注意处方中的剂量、配伍、禁忌症等相关的重要信息。在将药物发放给患者之前,要将药物单包处理,从而降低弄混药物的可能性。第三,中药房药师要促进患者合理用药。在接收医师开具的处方之后,药师可能对处方抱有疑问,而这时候药师要立即与医师进行沟通,并将疑问表述出来,从而消除医疗隐患,促使患者用药更为安全合理。第四,中药房药师要以人性化服务作为工作理念。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行各业中均得到传播与应用,而在中药房的中药学服务中,同样要将此观念落实。首先,药师在工作中要对患者保持耐心、细心和关心的态度,尽力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对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药师要给其建立档案,并对患者进行跟踪调查,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了用药不良反应等情况;如果有,那么药师要详细记录下来并将情况向医师报告。最后,医师要在中药房旁设立咨询点,并安排相关人员在中药房内轮流值班,以便于患者随时能够得到服务。第四,中药房药师要提高业务素养,加强能力培训。社会的需要和环境的变化使得药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对此,药师一方面要通过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来拓展视野、增强理论知识素养;另一方面则要向经验更丰富的药师学习,以师徒传帮带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5]。第五,建立完善的药房管理制度。首先,相关负责人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药师进行业务能力方面的考核,从而调动药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每个月展开一次药师评比,对表现优异的药师加以奖励,对表现较差的药师加以适当的惩罚;最后,资深药师和中药房主任要随时监督药师的工作,考察药师的工作态度是否端正,操作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等。

  3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实施之后,患者对中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2.50%,与实施前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

  4讨论

  中药房的工作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所以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对此抱以足够的重视。在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的过程中,药师要时刻谨记以患者为服务中心,以安全性为第一工作原则。在本次研究中,中药房药师通过实施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而成功提高了患者对中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这项结果说明,中药学服务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做到了人性化管理。综上,中药房药师开展中药学服务需要有完善的、详细的中药学服务规程和管理制度作支撑,从而才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创造合理的、安全的用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