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可有可无。

中学语文论文1

  一、在中学课堂中适时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可以使学校在关于未成年人道德教育的内容和途径进行有效的方法方式补给,可以保障学校道德教育的结果和效果,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体系。

  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一直是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所关心的重点工作,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构成有机的整体。但不容置疑的是,社会和家庭对于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可谓是费时费力、费思费法,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甚至是收效甚微。可以说,在这三个方面中,学校依旧是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如果学校也只是采取简单的说教、单纯的宣讲,就很难达到对未成年人道德领域中问题的净化和品德的提高。如果在这时,我们能重视并实施语文课堂中对道德思想潜移默化地渗透,并适时以各种道德教育活动中学生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来有目的有重点的解决问题,这样就很容易达到双管齐下、相得益彰的效果。语文课堂是追求“真、善、美”的课堂,是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其做人内涵的课堂,这和学校德育教学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育教育目标,在精神内涵方面是一致的。

  但是语文课堂是有生命力的、是鲜活的,它不但能摆脱简单德育工作枯燥的说教和单纯的宣讲,还能以各种富有生动性、趣味性、哲理性、思辨性的文章或活动呈现出应该达到的效果。这样既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又符合他们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既能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和文化,又能让他学生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背后,学习到生活的哲学和做人的道理。如此,既能保障学校道德教育的结果,而且还能最大程度的获得学生受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二、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需要。

  中华民族作为全世界优秀而又古老的民族之一,它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情感和思想内涵。在这些光辉灿烂的文化精髓之后,我们可以领略到先哲们凝聚在中国历史中优秀的品质和卓绝的智慧,这些内容带来了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源源不断的文化指导和精神动力。可以说,它们即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又是我们国家、民族、得以继续稳步向前发展的动力支撑。所以在语文课堂中适时、适量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纵观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基本上每一篇课文中都蕴含着思想品德中所追求的“真、善、美”,无论是《红楼梦》中具有反抗精神的贾宝玉,还是《老人与海》中面对鲨鱼群一次又一次进攻,却毫不退缩的桑蒂亚戈,亦或是《囚绿记》中为爱而放手的作者------这些都为学生们展现出了中华民族血液中最有魄力的精神内涵——生命不尽、奋斗不止!在教科书所选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一系列作品,如:《离骚》、《国殇》等课文中,作者更是以自己的亲身血泪经历书写着对国家的坚贞不渝、对集体的誓死不改。如果在我们授课的时候,忽略了这些内容的讲解,那么面对这些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的中学生来说,无疑是误人子弟、害人不浅,更是没有完成一名合格老师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的教育使命。长此以往下去,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的文化传统就会出现继承的断层,甚至消失!

  所以,在高中教育教学阶段,在学校依旧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前沿阵地的阶段,在语文教育教学中适时、适量地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滋养高中生尚未完善的道德体系,既能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供思想保障,又能在这种良好的作用力的影响下,提升学生在思想品德上的甄别能力,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精神动力支持。

  三、能够强化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导的三维目标中“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体系,能加大落实新课改中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力度。新课改的提出,全面革新了现行教育体制下的高中教学。

  而语文课,这门能力与知识并重,人文与素养共存的学科,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在优化现有语文知识结构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兴趣,怎样在大面积提高语文高考成绩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加强其文学素养,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知识与能力,品德与素养齐头并进的接班人,成为每一个语文老师共同面对的困惑之一。语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所以,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强化“情感及价值”体系。因为,只有在语文的教学中“清本溯源”,才能“根直苗红”,也就是说,我们在强调学习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过程的实效、方法的可靠的前提之下,更要侧重于学生在学完每篇课文之后和人作者的情感上保持一致、心理上达到共鸣。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各种办法来加道德教育的渗透,因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博大精深,方法灵活多样,如果常抓不懈,那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道德的滋养下,感受到道德教育创造的宽松、愉悦的环境和气氛中以及有归属感的校园;才能找到能够给其创造发展空间的课堂;才能找到令其身在其中,心暖融融的班集体;才能找到他们所渴望、所呼唤、所向往的学习之所、心灵家园。

中学语文论文2

  一、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

  现代的教学模式中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自由地发挥。我国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秩序有组织有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这样的管理模式使得学生在上课时必须要坐有坐姿,站有站态。反之,就会被视为无组织无纪律。从学生的坐姿上我们便已经把学生的思想禁锢了。我记得看过一次国外的中学生视频课,教师一上课并没有直接走上讲台,向学生互相问候,开始一节的课程,而是打了一个倒翻的动作,开始了一节精彩的课堂教学,学生们的坐姿非常随意,并且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讲话,向教师提问问题。整节课学生都是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度过的,学生的活动不断,提问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正是我们倡导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敢想,敢做。

  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就像朋友一样。鉴于此,我也改变了自己在课堂上的讲课时间,讲授知识的时间最多十五分钟,剩下的让学生讨论,自学,回答问题。以小组形式让学生进行集体学习,辩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小组之间互相竞争。有时可以让学生来讲解知识。根据中学生好动的特点,让学生表演话剧,情景剧等形式,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组织形式,扩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和信心,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学生最大的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自主学习为主,尝试多种途径进行教学

  学生要想学会知识,必须要亲自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学生学过的知识才会被牢牢地掌握在心中,记忆才会深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对课堂知识质疑、提问,才能说明学生已经被知识所吸引,已经主动地开始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和总结问题。教师和学生之间要进行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也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此来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在讲解《最大的“书”》这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据我观察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看书,能说说你平时喜欢看什么书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这时我说道:“读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也能从中得到快乐,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书,希望大家一直保持爱看书这个好习惯。那么世界上最大的书是什么呢?”这时学生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我便开始这一节的讲课。首先让学生分成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教师列举的问题,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回答。然后评比出回答正确的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师在讲解知识同时,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地给予讲解,更正,说明。小组之间还可以互相质疑,互相学习,组与组之间不仅是竞争还可以是学习的模式。互相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以及解决方案,以求共同进步。这种互动性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动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主动探究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教无定法,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更是如此,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语文问题的答案不固定,不唯一,这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开动大脑,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思考,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层次地追寻问题的答案。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持有的看法不尽相同,所以在相同的问题面前,学生的答案也就会多种多样,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教师一定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性,教学方式要不拘一格。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教师也不要立即给予反驳,要给学生一个下坡的余地,让学生有面子有自尊地知道自己的回答不正确。只要是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回答的问题,教师就要表扬、鼓励学生。以此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保持高涨的兴趣去投身于探究问题的活动中去。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用创新性的思维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用别样思维寻找真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能够提出善于发挥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问题,学生回答时,只要言之有理,就要给予肯定,这也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总之,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思维,与时俱进,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的需要,敢于把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中学语文课堂中去,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中学语文论文3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论调影响非常深广:文无定法。意思是作文教学中不要用任何模式框住学生,应多搞求异思维,让学生写各有千秋的文章。中学生作文到底要不要定法,要不要传授一些最基本的写作思维模式,我们不妨看看古今有识之士的议论和中学生的实际状况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刘勰云:“文场笔苑,有术有门。务先大体,鉴必穷源。”(《文心雕龙·总术》)这位古代文艺理论家认为为文是有“术”的。他还说:“执术驭篇,似善弈之穷数;弃术任心,如博塞之邀遇。”你看,刘勰多么看重“执术”。他所谓“术”,就是为文之“法”。

  姚鼐云:“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姚鼐是散文大家,他认为应先有所“法”而后才能写作。

  曾国藩云:“以脱胎之法教初学,以不蹈袭教成人。”他也认为对初学作文者应教以“脱胎之法”。

  综上所述,古今有识之士都主张初学写作者作文应有定“法”。中学生应当是初学写作者,对初学写作的中学生来说,教给他们写作文之“定法”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说起“文无定法”,当首推金人王若虚。但正是他说:“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滹南遗老集·文辨》)固定的体式虽则没有,大体的法则(即我们这里所说的为文的思维模式)却是须有的。清代的章学诚也是主张“文成法立”,没有“定格”的,但也还是他说:“无定之中有一定焉。”(《文史通义·古文十弊》)在看似没有“定格”之中实际上却是有“一定规则”的。这不也是在那里肯定作文有“法”吗?

  再看看我们学生的实际状况吧。笔者曾对本校初高中学生1100人做过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素质较差,他们不懂写作常规,不知作文有哪些思维模式。一般只晓得一篇文章由开头、中间、结尾构成。因此写出的文章总是三段。到了高中毕业还是如此。高考阅卷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作文立意虽好,但是有佳意而无佳篇,常因结构形式及表现方法安排不当而影响了表达效果。

  学生的现实状况,映出了我们作文教学的影子。考其原因,一是由于现在语文教学课时减少,课文多。课文教学在课内完成,而作文则只能放在课外作,教师没有时间传授“法”,有些教师则以“文无定法”为依据。无视‘法’的传授:二是在课文教学中注意了作文之“法”的传授,然而一篇文章一个法,学生无所适从。殊不知中学生的阅读远远大于写作,有些“法”根本不能用上,可仍然向学生灌输。

  鉴于此,笔者主张:对中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应传授“定法”。这里所说的“法”,指的是表情达意的思维模式。因为学生作文是不同于作家文学创作的。作家的创作已是作文技能的运用阶段,为文的纯熟时期,他们的责任就是不断地尽可能地创造出更多的适合于内容的新式样。因此,文学创作最忌雷同、模式化。而中学生作文则是用笔的起始阶段,是打基础的时期。按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中学生的写作训练只能以象样为目标,至于好的要求,就已经超出了国文学习的范围了。他的话具体是这样说的:“记事物记清楚了,说道理说明白了;没有语法上的毛病了,没有论理上的毛病了,这就是象样。至于写得好,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中学国文学习法》)既然中学生写作训练的目标“只能是象样”,而象样也就是合乎“规矩”,亦即得“法”。习武最初须一招一式地练,中学生作文亦须循“法”入门。传授给学生的为文之“法”,不能过多,过多了学生感到眼花缭乱,训练不能落实;也不能过少,太少了则不够用。所以,中学生作文应有“定法”的“定”,就是说要大体规定他们作文依循的“法”的数量。总之,传授的“法”,应能有利于学生打好扎扎实实的作文基础,尤其是要能快速提高中、低基础的学生的作文水平,而在群体进步的刺激下,使基础好的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

  那么,中学生作文应有哪些“定法”——表情达意的思维模式呢?笔者在此不揣浅陋,撮其要简述如下:

  一、插入式。

  插入式的特点是:在原来的叙事记人的进程中,插入一些与所叙之事、所记之人相关的事,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事写人。这种思维模式适用于训练记叙文。范文可选用鲁迅的《故乡》来印证。

  二、悬念式。

  悬念式的特点是:把人物或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然后再从人物事件的开头叙述,探因释疑。这种思维模式适用于训练记叙文,范文可选用鲁迅的《祝福》来印证。

  三、串珠式。

  串珠式的特点是:以一件“道具”做为结构线,连缀与此“道具”相关联的多个材料。这种思维模式适用于训练写抒情散文,散文可选用秦牧的《土地》来印证。

  四、转换式。

  转换式的特点是:将喻体转换为本体,将部分转换为整体,将自然现象转换为社会现象,将具体的个别的社会现象转换为抽象的一般的事物。这种思维模式可用来训练学生写托物抒情、借事说理的文章。范文可选用陶铸的《松树的风格》来印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思维模式很重要,全国高考有几年的作文试题写作时都必须运用这一式写才能成功,运用这一“法”的关键在于要善于找出甲事物的特点,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寻找具有一些相似特点的其他类事物,把握住了相似点,就完成了思维的转换。

  五、总分式。

  总分式的特点是:先总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最后又总起来说。分开说时,有时它们各层次间表现为并列关系,有时则表现为对比关系。这种思维模式可用来训练写议论文和说明文。议论文范文可选用苏洵的《六国论》来印证;说明文范文可选用梁衡的《晋祠》来印证。

  六、推进式。

  推进式的特点是:思维的发展是纵向延展的,文章的各个层次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各个层次的前后顺序有严格要求,不能随意变动。这种思维模式可用来训练学生写思想评论,范文可选用毛爷爷的《反对自由主义》来印证。

  七、射靶式

  本式的特点是:有意识地树立“对立面”,把已有的或可能的错误观点及有害论调“标举”出来,作为自己主动出击的“靶子”予以反驳、批评,使文章呈现出生动、锋利的“论战”色彩。这一式可用来训练写驳论文章,范文可选用鲁迅的《文学与出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八、评介式。

  本式的特点是:先评说某工艺产品的价值,然后再依次介绍其制作程序。这一式可用来训练学生写产品制作工艺流程的说明文。范文可选用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来印证。

  程千帆教授说:“其在初学,始入文囿,回翔歧路,靡所适从,势非取法前修,无以正其涂辙。故炼字安章之道。命意取材之方,莫不绳武往制,以期肤功克奏,是即所谓模拟也。及学习既久,成效渐生,不特篇章字句,可以操纵自如:即情势体势,亦堪积储立,而一已之精神面目出焉,是即所谓创造也。故初学而不事模拟,则不得其门而入。”以上粗略地列举了可供初学写作的所谓“定法”八个,这只是最基本的,当然不是中学生作文之“法”的全部罗列。它做为“定法”,只是提供给中学生进入写作大门的几根拐杖。如程教授所说,使“回翔歧路,靡所适从”者有所模拟而已。况且,“熟能生巧”,若能在模拟上述几种模式的基础上加以变通,则可收益良多,可望中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一个档次。

教师培养途径中学语文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5-01
【yjbys.com - 论文范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培养途径中学语文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新手教师成长为有效教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其间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低效教学问题。本文从中学语文教师的低效教学出发,指出了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师主要存在的课堂管理混乱,教学方法不当的低效教学行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有效教师的培养途径。一是要追求职业精神,提升文学素养。二是要培养发展意识,提高教学能力。三是要完善在职培训,健全管理制度。四是要完善薪酬体系、建立奖评机制。

  关键词:

  中学语文;低效教学;教师培养

  一中学语文有效教师低效教学的表现

  新手教师成长为有效教师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的,其间必然会出现各种形式的低效教学问题。中学语文教师低效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课堂管理混乱和教学方法不当。

  (一)课堂管理混乱

  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语文教师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前提。课堂缺乏管理,缺乏制度,将导致课堂教学难以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课堂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教学无序指挥和学生缺乏纪律性。语文课堂是一种有序有效的课堂活动,有序的教学过程依赖于教师有序地指挥。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策划、安排、实施都是由教师指挥控制的。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指挥过程中,如某一环节出现了无序指挥,例如备课不充分、课堂纪律管理不当、教学过程不得法等,都会对学生产生错误的引导,导致教学活动没有成效。有些语文教师缺乏必要的课堂管理能力,没有制定相关的班级管理条例,学生在课上无拘无束,放任自流,没有纪律意识。教师不会管理,学生不遵守纪律,教学过程自然不会按照教师预想的那样顺利完成。语文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讲台下做着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学生怎能学到知识?即使老师准备得再充分,课上讲得再辛苦,学生没有认真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节课也是收效甚微的。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关于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语言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工具。教师语言在传递知识,沟通情感,感受智慧的同时展现个人修养,突出个性,从而展现语言的优美,彰显知识的魅力。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教学语言美,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让自己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师语言的纯洁性。

  教师的语育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育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的影响。

  二、教师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的语育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言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筒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现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一道带进去。

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研究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5-20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研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随着中小学生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文言文比例的提高,很多学者开始重视研究师范院校培养未来新型语文教师的模式。为了促进师范院校语文教师培养改革,课题组对目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以期为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及未来语文教师的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这点在中学语文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对于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靠学生的日积月累,而且需要把课堂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教师正确并巧妙地教会学生牢记文言文知识点,对学生学好文言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现状概述

  为了了解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现状,课题组专门走访了多所中学,深入中学课堂,认真观察了解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方式。在观摩课中,课题组发现教师在课堂中的模式基本是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进行讲解,讲解的方式基本为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同时,由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较羞涩内敛或者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等因素,中学语文教师一般跳过提问环节,以教师自身作为主导,一人翻译,学生在课堂上奋笔疾书做笔记,教师翻译完后再理出本课的重点字词,嘱咐学生牢记。教师讲解过程单一,极少出现师生交流与对话环节。很显然,这种授课方式确实能够节省时间,教师在固定时间内能完成更多教学任务,讲授更多的知识点,但教师在授课的环节过程中却忽略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情感培养,把文言文学习变成了一言堂,或者变成了一味地填鸭式教学。

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4-21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导语:教学论文是教师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成果在写作上的表现,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将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或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综合运用综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学语文导读课教学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中学语文“导读课”的教学原则

  导读课的教学原则就是要达到“教路、学路和文章思路的优化组合,和谐统一”。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树立“双主”思想。即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这是由导读课的特殊地位决定的。只有树立“双主”思想,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信息的双向交流。第二,导要有“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领导和支配地位决定了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内容、方法和进程。在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既不能导人“浅滩”而“滞航”,又不能导人“深海”而“沉船”,要在学生主体这个基础上进行主导。第三,学生依导学读。即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学会和会学。这也体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教师导学,学生学“阅”,学而生疑,疑则发问,问则学会,从而达到会学。

  二、中学语文导读课的三大任务

  导读课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讲解的成分逐步减小,学生自学成分逐步增加。然而,学生和教师的活动都不能脱离教学目的而随意驰骋,因此,导读也必须完成三大任务:

  1、知识点———即导读课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导读课中体现这些知识的内容则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如《春》一课中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天上的街市》一文中的联想和想象等。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1-04-11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类基础学科,在学生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决定了它肩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情感的独特使命,它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汉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重智育,轻美育和重视语言的逻辑性而忽视语言的情感性等倾向。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情感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同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提出了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上课是也注重了情感教育这一环节。但根据这两年的上课、听课感觉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过于形式化,往往是把这一环节放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简单谈几句就下课了,似乎在打发时间;二是脱离实际,学生说的很好,但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

  一、语文情感教育包含的层面

  1.关注社会生活。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它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作为文化载体,它使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使现代文化得以传播。因此,关注社会生活应该成为语文情感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

  2.注重人文精神。

  “人文关怀”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育中关注学生内在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是一种学生主体精神的教育。许多典型的事例告诉我们,语文学习不单单是一个纯语言学习的过程,而且也是一种生命行为。

新时期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

标签:论文写作 时间:2021-03-30
【yjbys.com - 论文写作】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能够学习写作教学论文或坚持教学论文写作,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说说“新时期”

  研究教学论文写作,首先要关注时代的背景,关注教改的形势。

  这里所说的“新时期”,指的是近几年以及今后若干年内教改、教研、教学的背景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一言以贯之,就是“新课程”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各方面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困难、疑虑、不安与辛劳,但更多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以及非常广阔的探索空间,给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带来了无限的机会。那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而言,我们所说的“新时期”“新”在哪里?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序幕已经拉开,新的标准,新的教材、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要求一步一步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2.沿用已久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包括修订本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将退出历史舞台,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将发生多方面的深刻变革。

  3.试用修订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将匆忙结束它的历史使命,而代之以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多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教材。高中语文课标教材已经进入实验区。随之而来的是对语文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上的高要求。

中学语文语言训练问题研究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3-17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1.引言

  毫无疑问,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如果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这一点还有许多待探讨的问题。例如徐越化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是这样的:“语文学科是兼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基础性学科”,由于语言表达的内容与形式是互为表里的,因此,语言训练与思想教育的结合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可以作为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其认为知识性、文学性及社会实践性是这一学科的从属性质。由王世堪主编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认为,语文这一学科的性质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不将其称之为“工具课”是为避免其意义上的过于宽泛和笼统。在学术的研讨上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还会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但是无论会产生怎样的提法,都不可否认语文学科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就语言技能的训练讲,低级的训练是以重复和模仿为主的单项技能训练,高级的具有创造性的语言综合技能训练,都需要进行循序渐进扎实的练习。学习的一般规律就是在事先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没有经过基础学习阶段扎实地训练而进行创造就等于是无本之木。因此,基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学课堂的语言训练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去面对与解决。

  2.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的相关问题

  2.1中学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训练重视程度不够

  幼儿园时期还开设说话课,但是到看小学以后,在语文课堂中“说”的这一训练就逐渐被忽视了。一些学生在讲话时,语病很多,教师听到之后也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更严重的现象是,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不够讲究,导致很多学生的语病其实是从老师的口中学习而来的,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如果学生没有较高的语言质量,书面用语不够好,则很难写好一篇文章。在语文课堂中,对“读”的训练,在中学的低年级时期比较受重视,而年级越高,对于这方面的训练则逐渐减少,这同样是在语言训练中的一个漏洞。无论是所学习的课文还是很好的写作范文只有经过反复阅读与推敲,才能将文章懂读透,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的积累。由于中学课程比较紧张,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安排“说”或者是“读”的训练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多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解决这一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例如演讲、辩论、朗读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其中,得到更多的语言训练。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范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1-02-23
【yjbys.com - 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论文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在我国社会现代化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教育改革力度不断深入的前提下,中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在现代化教育理念以及多元化教学措施的促进下,使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整体发展水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上升势态。将微课教学方式合理运用到中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具有的枯燥性和强迫性彻底解决,还能使中学生对语文写作教学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长此以往,使中学生在微课教学环境的促进下,不仅能够掌握多元化的写作基础知识,而且还能对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加深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最终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到全面强化。本文针对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微课的有效应用途径展开详细分析,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中学生写作素养的全面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微课;

  引言:

  为了积极响应新教改的要求与号召,中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将中学生作为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主体,而且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使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具有作用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长时间的影响,导致我国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整体发展水平虽然得到了提升,但是依然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因此相关人士必须加强对微课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视力度,对微课的有效开展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相关问题产生的原因,运用多元化的措施将其中存在的问题妥善解决。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微课教学方式的推广和普及,使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促进下能够为中学生语文作文能力的提高提供积极的帮助。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2-2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要】新时代的课程变化,使得中学语文教育的教育革新速度相比较中学语文教育成长速度来说慢了一大截。所以,改变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方法等变成了当下中学语文教学革新的首要解决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室教育,就只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皿,学生的学习没有主观性,使得当下的教育革新速度呈现缓慢趋势,新时代的课程准则里面,认为教室教育最关键的是教授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与积极加入,教授者不能只是作为知识的输出器,更应该是教学中的组织人、引导人,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观性。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与实施

  一、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方向定位

  1.培养“人文和工具相结合”的语文科目观念。相关课程准则文献中阐述:“人文和工具相结合,作为语文教育的基础。”老师是教授者,必须要理解这个概念,并且使用这种崭新观念来提升学生能力[1]。主要养成学生的教育主观技能,也能提升学生的人文心态。

  2.培养“将学生作为重点”的教学观念。相关课程准则文献中阐述:“学习与成长的对象是学生”,所以需要“重视学习主管学习能动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更优质的自主学习的环境”[2]。所以,教育过程里面,教授者需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强化学生自身的对象效应,重视养成学生自己主管学习与考虑问题的习性,创建“将学生作为重点”的教学观念。

  3.提倡主观、团结、研究的学习模式。曾在相关课程准则文献中,将“主观、团结、研究的学习模式”作为课程基础。教授者最好是将分析性质的学习作为重心,使得学生在进行课题分析的时候,不仅仅能了解基础的概念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主观性与积极性的学习思维,促进他们之间的协作。教授者努力目标,教授老师需要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水准,不断深究课本、分析学生、分析考试,考虑当下情况。上课过程中尽量讲重点练重点,注重学生能力养成,扩展教育高效性。

中学语文教学新境界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2-1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一、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

  每节课我都会或多或少的尝试着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在探求知识及自主学习当中找寻一条适合自身的学习路径。我叮嘱他们“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积极且敢于将自身对文本独特的想法与感悟说出来,不能一味的依照或顺从教师所给出的固定思维定式,需积极将自身最为本质、最切身的想法与体会分享给其他同学。当学生得此特许后,在语文课堂上便能畅所欲言,大胆质疑,根据自己想法来领悟与感受。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多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少讲解,让学生能够自学,真正学会学习,本人在设计学案时,不会直接性的将课文当中知识点裸露出来,而是在学生学习中给予一些提示性内容,让学生依据所教给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以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寻内藏性知识点,通过归纳总结之后,我在给予适当的补充与指正。比如课文当中的许多生字词,许多教师采取的方法就是列出重要的字词,然后让学生认、写与记,学生从中学到及所掌握的乃是现成的内容,虽然较省事,但较难加深其印象。对此,我在安排学案预习时,给予如下提示: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遍课文,标注出自己不认识的字,然后看课下注释,如若有,将其拼音注于文字上方,而在注释中画出对应的解释语句,如若注释中无所需解释,那么久自己查字典,把拼音注于原文,将解释写于此词下方。最后将所整理的这些词字与拼音一道卸载笔记本上,大声朗读,然后认真书写,最后指派小组长于组内解词提问与听写。上述内容均安排的课前预习时完成,不必担心会耽误课堂学习效率,也不用担心会影响到课程进度,在上课时,则由教师从中挑选出重点内容进行随机提问与听写,如此操作,学生通常都能较好的给予把握,而有时相比于学生列出知识点的方式,更具有针对性与全面性。当然,要想做好,首先必须信任学生,相信他们能做好,只有这样,结果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