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论文范文

数学小论文写作是指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整合起来,或者是对数学知识及其规律性的认识,或者是自己对数学的困惑及理解,或者是与教师的沟通等,通过自主研究并整理写成数学文章的一种学习活动。数学写作培养了学生开放性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数学写作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文化生活;数学写作创造了教师与每个学生对话交流的一种新途径,创造了积极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构建一种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中学数学论文范文1

  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以及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在新课改的发展目标中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迫在眉睫。尤其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不仅能够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强大的催化剂的功效。因此,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教学手段,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成为教育界中备受关注的热议话题。

  关键词:中学数学创新能力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创设情境的教学手段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教学事实,在中学数学中深入贯彻和实施这一理念,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来说,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成长特征以及教学的最新需求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贴近生活的情境为最佳,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教师可以引入这样一个生活实例:三楼的楼房着火了,消防员在救活的过程中了解到每层楼高3米,而梯子的底部距离墙基至少有2.5米,试问消防员要用几米的梯子最为合适?在同学们积极的讨论和思考中,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言语引导和帮助,引发学生在思考中运用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从而逐渐地引出勾股定理的有关内容,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也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其次,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之一就是想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比如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再引导学生应用转化、假设、逆推等方法找出最佳的解题思路,开拓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打好坚实的基础;再者,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之时,教师不必急于将解题方法告知学生,而是引领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日常见闻,自己创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情境,在不断地探索和发掘中找出最方便的途径,为教学的顺利开展作良好的铺垫;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和掌握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以及最新的关注动态,并将这些精华结合在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去,使得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更大的平台上得以锻炼和发挥。

  二、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魅力。

  在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独有魅力不言而喻,适当的结合于中学数学的教学进程中,可以为教学的进步和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提供新鲜的活力。

  详细一点来讲,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国际象棋的起源的故事放映出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颗麦子,第二个放2颗,第三个放4颗,第四个放8颗,以此类推,直到放到第64个格子,我需要的就是这些粮食。放映完这个小故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算算国王究竟能不能满足发明者的要求,从而学生的探究性思维被大大的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其创新能力的锻炼埋好伏笔;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率,我们都知道函数的学习需要图像的配合,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图像的演示,不仅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让同学们在一目了然的课堂教学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学生的作业、优秀解题思路展示、小组成绩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主动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地开拓思维,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三、开展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的实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室的带动下引导学生去探索和领悟知识,推动教学进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互动教学的采纳是十分必要的。问题是思维的来源,也是学生创新和探究思维发展的活力,教师要合理创设探究课题,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不同形状的不对称图形,然后教师再将自己制作的诸如圆、等腰三角形等完全对折,引导同学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两个对称点的前提下如何画出对称轴?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在同学们积极的思考和讨论中,教师要适当的融入进去,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实践互动教学;在互动教学的开展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尝试着将课堂“搬”出教室,带领学生来到实际生活中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踪影,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当然,良好的互动教学的运用的前提是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教学的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锻炼提供更多的活力因素。总而言之,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的最新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才能真正地发挥它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结束语:在普及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实践总结和完善,才能获取理想的成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发掘,总结教学经验和借鉴精华,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更多的催化剂的作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海峰.《试论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xx(21)

  [2]贺勇.《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xx(7)

  [3]马维民,孟令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中学数学论文范文2

  1、背景

  1.121世纪数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纪之交的20xx年定为“世界数学年”(WMY)。

  在历史上是第一次用学科来命名一个年代,其宗旨是“使数学及其对世界的意义被社会所了解,特别是被普通大众所了解。”

  在21世纪,数学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科学技术之中,在社会发展中也将大显身手,成为构筑当代文明的基石。王梓坤院士在《今日数学及其应用》中指出:数学与人类文明同样古老,有文明就必须有数学,缺乏数学不可能有科学的文明,数学与文明同生并存以至千古。数学将是社会变化的有力工具。

  数学的确定性,使它成为一种国际规范语言,保证人们准确进行信息交流,数学将从单纯的学科发展成为信息时代的一种普通技术。

  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特征,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王梓坤院士指出:今日的数学对国家的贡献不仅在于国富,还在于民强。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数学思维与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全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类巨大的精神财富。所以,数学是21世纪公民的重要素质。

  1.2现代数学教学观

  传统教育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基本使命,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下一代,所以知识就是目的。这种模式就是应试,升学!而知识增量的加速,知识外储化的趋势,以及伴随知识不断更新而出现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思潮的兴起,对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再也不被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想、热情、信心、责任感等。

  从创造的角度讲,知识为创造提供了材料支持。获取知识的能力,即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创造提供了技术支持。非智力因素,即情商为创造提供了动力支持。这一切正是创新的源泉,是个人发展不竭的动力。进而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育是以育人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体意义上的人格为中心。

  1.3教育发展的需要。

  社科院四川分院研究员查有梁在《论新世纪的新教育》一文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发展方向为:和平发展教育、终身素质教育和科学人文教育。这是新世纪的三大特点,彼此交叉渗透,走向整合。新世纪的素质教育落实,必须实施科学人文教育。科学类课程,包括理工学科和技术学科在内的课程;人文类的课程包括文史哲学科,以及音乐、美术、艺术在内的课程。20世纪的教育中,由于文理的严重分割,形成素质有明显缺陷的两类知识分子群体:科学知识分子和人文知识分子。这两类知识分子存在一条难以理解沟通的鸿沟。科学人文教育是新世纪新教育的价值观,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两者紧密相关,在新世纪应相互渗透,走向整合。在数学教学中,数学作文为学科综合、学科渗透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数学作文

  2.1作文。简单的说,作文就是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作为名词“作文”一般指学生作为练习时所写的文章。

  从小学到中学,作文几乎都是语文单科的专利,作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文体也别具一格,如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

  2.2数学作文。简单地界定,数学作文就是学生写自己有关学习数学的体验与收获的文章,其内容一般应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自己的学和探索的过程,根据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收获,来揭示数学的本质,揭示数学素质教育的功能,揭示数学的知识价值、文化价值、应用价值,甚至是更高层的理性价值。可简单地认为:数学作文可以是对数学现象、数学问题的看法、认识和探索;可以是对数学中简洁、统一、对称等美的认识和感受;可以是对数学学习兴趣、动机、方法、思想等的感想和反思;可以对数学知识、教师教学等的批判性思考;可以是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知识的应用探索,跨学科应用、整合的理解;可以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的创新,甚至是由数学而产生的科学幻想和猜想,……就文体来讲,数学作文也可以是说明文、记叙文、应用小论文、议论文、诗歌、散文、故事等。

  2.3数学作文题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2.3.1双主体原则

  教师主体、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原则是设计和实施作文的关键。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教法,广泛阅读和理解相关内容,精心设计引言,并在实施过程中,积极指导,开拓学生思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参与,积极思想,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2.3.2科学性原则

  教师设计作文题应当遵循学生目前的认知结构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适应性,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学生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理性具体)的认知程序。感性材料既是形成表象的基础,又是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和理性分析的起点。所以,在设计和实施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比如鲜活的生动的事例、图片、图形、幻灯、录像、教具等,并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从而丰富数学内涵。

  2.3.3学生自愿参与性原则

  设计时既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可以独立完成的,又因为数学作文题是数学新问题,还没有形成重要的经验和教学目标、内容及完整的评价体系,尚处探索之中,应当遵循学生自愿参与的原则,比如在选修课、活动课等校本课程中开设作文训练课,它将是有益的探索,也将有光明的前景。

  2.4数学作文的评价初探

  总之,评价是主观的,是难驾驭的,但其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明确的,对数学作文的评价总结以下三个原则:

  2.4.1激励性原则

  学生学习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激励性原则将产生强有力的内驱力和外驱力,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动机,有利于对数学深入的学习和探索,也有利于综合学习。

  2.4.2开放性原则

  对学生的数学作文,没有象学生在语文高考作文那样的评判等级,最好也不去产生。因为数学有它本质的特征,笔者认为,只要是学生原始的、真实的感受和大胆的猜想,都给予充分肯定,即使学生的观点、结论是错误的,只要他说得有道理,都当评定为优秀作文。数学作文中,没有差生。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

  2.4.3美学原则

  列宁在《唯物论与经验判断论》中,说我们对某种事物的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则可以说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评价就是美,即使是丑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从批判性的角度来认识其中的美的存在。对数学作文的评价,应从各个维度去表扬学生,发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2.5数学作文题目的设计与实施

  2.5.1选题

  选题应遵循前面的原则,下面谈一点体会:

  选题可以只从某一角度入手,也可以从某一事物的各个维度入手。涉及到智育、德育、美育、心理、动手能力等方面,让学生有广阔的切入点。教师可以从知识、方法、问题、变式训练、课外活动、数学史话等具体事物入手,选定有意义的题目。

  2.5.2写引言

  引言,相当于材料,通过老师深入地分析和理解,并查阅相关理论、科学的资料,把所选题目阐述清楚,并作出有益的引导,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思考方向。

  2.5.3实施

  把写好的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操作,一般给三天左右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反思、分析,完成较高质量的文章。

  2.5.4批阅,交流,总结

  学生交作文后,教师认真评阅,对每一篇文章指出其闪光点,找准学生的创意和有益的地方,并作出评议,给出恰当的评语。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一般一个小组4—6人为宜,相互交流,包括创作的动机、思想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发生了思想根源上的交流与碰撞,将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有时它比老师的认识还要深刻,还要深远!最后总结,发现同学们的变化令人欣慰;他们实现了学科综合,涉足宽广,他们浓烈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热爱,他们对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的更深刻的了解,他们的创新思想,……都让我感激不已,这是多年来教学中从未有过的现象。

  2.6数学作文实施的意义

  2.6.1数学作文的探索可能是中学教改的有益探索。社会科学与自然

  科学的渗透和结合,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学科综合是教改的必然。

  数学作文从各个侧面渗透,从而实施素质教育。比如美育教育,这是最不好实施的目标,但在学生的作文中,自己对数学美的体验和见解可以入木三分。(例文略)21世纪的课程改革应当适应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的主流,相应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2.6.2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

  我校作为“国家首批示范性高中”在课程改革上迈出了大步伐,国家

  课程、选修课程、校本课程共同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级管理、高级技术的后备人才。“数学作文”作为活动课程,在实施的半年中产生了很大的效益。

  2.6.3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了提高

  首先是对数学的兴趣更高,更加热爱数学了,兴趣与爱好更广泛了,因为在参与数学作文中,都得到了肯定和表扬,数学作文没有差生。在数学作文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与人品,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强,激发他们的激情与梦想。其次,数学成绩普遍提高。因为有了兴趣,方法改进,学得更扎实,更有信心。再次,学生对数学的本质认识更加深刻,从作文中发现学生从不同角度的认识都给老师们提出了挑战!

  2.6.4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实施中,数学通过广泛的学习,收集整理资料、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写出了令人深思的文章,甚至是有很多新名词、新事物、新观念,让我们老师深感知识上的不足和涉及范围不广,给我们提出了挑战。这样激发教师不断进行继续教育,提升自己,向科研型方向转化。

  培养兼备高尚品德与聪明才干,兼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鲜明个性且善于合作的一代新人,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2.6.5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信人人都有才,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不是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成绩上都是姣姣者,有的同学甚至数学分数很低,但他(她)在数学作文中表现的独到超过了高分同学。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愿望,每个人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数学作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每一个参与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反思

  数学作文题,是数学教学中的新问题,需要全社会积极投入、探索,完善它的目标、内容、评价原则,从而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将是一片沃土,孕育无限的创新!摘要:创新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新世纪发展的必然。数学教育在新世纪的竞争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发挥数学学科特点和作用,实现数学素质教育和数学人文素质教育,是新世纪探索的主题,数学作文为学科综合、学科渗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关键词:创新数学作文

中学数学论文范文3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以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归类题型,用思维导图记录解题思路,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以思维导图为辅助工具,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力,培养其发散思维,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导图;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其中代数和几何占绝大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既抽象又庞杂,相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难度大幅提升。这就需要学生概念清晰、思路明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变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平台,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技能[1].在新课改指引下,我们积极开展了相关教学改革,其中的一个方法是引入“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解决数学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是一个从中心散发出来的自然结构,利用色彩、线条、标记、词汇和图象,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高度组织的图,是一种与我们大脑处理事务的自然方式相吻合的思维工具[2,3].思维导图从一种笔记方法,逐渐应用于提高记忆力,再发展到引发创造性思维。目前,思维导图已成功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们也借鉴其成功教学的经验,将其用于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难点集中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一般而言,对于独立章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基础习题也能够有质量的完成。但是,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知识点不能搬家,分章节的内容不能融会,前后不能贯通,思路不能有效展开,遇到“带有转弯”的难题,思维较为局限,思考不出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即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独立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先从小范围开始,做三角形相关的串联,做圆相关的串联,做平方计算相关的串联,等等。小范围的思维导图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分清主次,设计主干、分支,逐步分层展开,并注意可能的交叉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帮助,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掌握了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和技巧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试着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做一个较大范围的思维导图。比如把三角形和圆合并起来,把平方和开方合并起来等,这样做成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一目了然,公式、定理有序地联系起来,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贯穿融会。学生拿着自己做成的总结图,能够逐步建立起综合性思维,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和层次中,分析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其次,用思维导图归类题型。掌握不同的题型,是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用思维导图对不同题型加以归类,能够有效提高对各种题型的熟悉程度。比如关于“三角形”的题目,可以分为求证角和角的关系、线段和线段的关系、角和线的关系等;比如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多项式、幂和积等,再逐步进行分层,分析可能出现的交叉点。随着学习的深入,这样的一张图可以逐步分层、逐步细化、逐步增补,等到期末复习时能够事半功倍。

  再次,用思维导图记录解题思路。解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距离综合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缩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完成。学生在完成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时,把思考经过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在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时,如果思路不清、解题卡壳,可以把之前积累的同类的、难度较低的题目解题过程拿来参考,结合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串联、题型分类等思维导图,会得到一定的启示,这样学生对于难度较高题目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和完善。同时,再配合同学之间的讨论、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路逐步清晰,对该类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以此就能够逐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数学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错题产生。错题产生后,单纯用错题本记录错题,确实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加强对错题的分析,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归纳错题的类型,发现自己出错的高频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厘清解题的思路,找出错题出错究竟在哪个具体的点上,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不同题目的出错是否有交叉和重复,寻找不同错误的共同“致错”思维,从根本上纠正错误。

  “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运用思维导图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以期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加强思考,提高形象记忆,培养发散思维,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初中阶段,数学的教与学难度增加。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采取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方法,借鉴并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可将“思维导图”的方法引入初中数学教学,一方面通过形象思考串联起数学较为枯燥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加强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突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了一种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治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xx(1)。

  [2] 孙志华。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xx(26)。

  [3] [英]托尼·巴赞着。张鼎昆,徐克茹译。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