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论文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法人或自然人)买卖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及这些有价证券的衍生品,以获取差价、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

证券投资论文1

  一、羊群行为的定义

  关于羊群行为的定义有很多,Banerjee (1992)认为羊群行为是一种“投资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即使他们自己的私有信息表明不应该采取该行为”,即投资者不顾私有信息,采取与别人相同的行动;Devenow和 Welch (1996) 定义的羊群行为是指能够导致所有投资者系统错误的行为一致;Avery 和 Zemsky (1998)则将羊群行为定义为市场潮流使得私人信息与之相悖的投资者选择跟从;Bikhchandani 和Sharma (20xx)指出如果一个投资者根据私人信息将投资( 或不投资),但是他在发现其它投资者没有投资( 或不投资)后,决定跟从其他投资者的行为就是羊群行为。因此,羊群行为实际上表现为投资者决策行为的相互关联性。我国引入羊群行为的研究比较晚,大多数学者认为羊群行为是投资者之间的一种有意识的模仿行为。

  二、理论研究综述

  目前,国内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羊群行为的成因,羊群行为的市场影响以及规范基金投资行为的建议和措施三个方面。

  杨德群、吴琴伟(20xx)剖析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金羊群行为对股价产生影响、进而破坏股市稳定的机制,最后提出一些减少基金羊群行为的政策建议。李平、曾勇(20xx) 系统地回顾了资本市场上羊群行为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等理论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对金融市场上对羊群行为进行实证检验的几种方法和主要结论。王小翠(20xx) 认为我国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基金运作模式与上市公司行为特征的矛盾,基金的理性投资理念与短线投机观念的矛盾以及基金业内部的博弈。为防范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应该扩大市场容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发展;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鼓励更多高质量的独立的证券中介机构从事基金评级业务。杨奕(20xx) 从信息、名誉和报酬

  三个方面分析了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形成,指出基金羊群行为和反向交易策略可能影响市场的稳定,我国应加强个人投资者治理、倡导价值投资、规范信息披露、减少政策干预、构建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体系。梁晓、王凤(20xx) 认为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产生在基金与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之间、基金与上市公司行为特征之间冲突的基础之上,并指出我国应该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加强信息披露监管力度、完善基金的社会监管机制。胡凌斌(20xx)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特征进行解释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投资基金行业与股票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此外,国内学者在西方羊群行为理论模型的基础之上对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李青云(20xx) 应用博弈论从报酬、名誉和声誉三个角度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进一步分析,纳什均衡表明无论基准投资者如何决策,后决策的基金经理都将与基准投资者的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庄新田、王健(20xx) 借鉴Naveen and Ramana(20xx) 的模型框架,构建了完全理性行为下信息交易者的羊群行为模型,并引入两个反映信息交易者非理性的参数,计算出非理性信息交易者达到羊群行为均衡时两个参数的临界值,从而得出信息交易者的非理性程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发生羊群行为的结论。此外,随着市场中采取买进或卖出交易策略进行交易的人数增加,对于后来的信息交易者只要具备较小的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这类非理性因素便会参与到羊群行为中来。董志勇、韩旭(20xx) 将投资者的模糊厌恶引入到信息流模型中分析羊群行为存在的条件,并通过计算机模拟得出以下结论:买入羊群行为大多发生在股票价格处于顶峰的时期,发生羊群行为的概率和股票价值分布的模糊性,以及交易者和做市商模糊厌恶程度的差异呈正相关。

  三、实证研究综述

  在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采用各种检验模型来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是否存在羊群效应,下面从羊群行为模型的角度来回顾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研究现状。

  3.1 基于LSV 模型的研究

  Lakonishok、Shleifer 和Vishny(1992) 为了研究美国769 家免税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之间的羊群行为,提出了一种羊群行为的衡量指标 ,该指标表示如下:

  其中, 为基金经理在 季度净买入股票 的比例;为 的期望值,用所有股票的 的平均值来代替; 是调整因子,反映基金在不存在羊群行为条件下的期望值。指标值越大,说明基金之间的羊群行为程度越严重。

  在上述 的基础上,Wermers(1999) 提出了买方羊群行为指标 和卖方羊群行为指标 ,见方程(2) 和(3)所示。 衡量 季度买入股票 的比例大于其均值的股票样本的羊群行为程度, 则衡量 季度买入股票 的比例小于其均值的股票样本的羊群行为程度。

  LSV 模型在我国基金羊群行为实证方面的应用很广泛:徐瑾、侯晓阳(20xx) 利用20xx 年6 月到20xx年12 月期间封闭式基金的完整数据,测度了基金羊群行为的程度;吴福龙、曾勇与唐小我(20xx) 以20xx年年报的股票为例,运用wermers 的LSV 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基金的羊群行为;康国彬、邱华政、刘星(20xx) 基于20xx 年3 月- 20xx 年3 月期间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组合数据,运用wermers 的LSV 修正模型,对基金持有的股票进行各种特征的分类的羊群行为测度;龙晓华(20xx) 采用Wermers 的修正模型对我国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进行了分组的羊群行为检验;谭少博(20xx)检验了20xx 年1 月至20xx 年12 月期间我国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程度。

  赵家敏、彭虹(20xx) 以我国21 只封闭式基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CCK 模型进行Prais-Winsten 变换,来研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市场整体价格波动的影响;张红伟、毛前友(20xx) 以沪深两市的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为例,采用CSAD方法、建立横截面收益的绝对偏差与市场收益的关系模型,来考察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

  3.3 基于 指标的研究

  施东晖(20xx)最早研究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他在LSV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羊群行为度的概念,其计算公式见式:

  表示 季度买入股票 的基金数, 则表示季度卖出股票 的基金数。羊群行为度 的取值在0.5与1 之间,表示买卖股票 的所有基金中,采取相同买卖行为的基金比例。 的取值越大,则表示基金的羊群行为表现得越显著。

  施东晖(20xx)实证表明:基金的羊群行为度随着公司流通股本增加而增加;符合国家产业政、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较高盈利水平的电子通讯业、生物医药业和基建产业是基金热衷的行业,具有较高的羊群行为度;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度与上季度市场表现有密切关系,上季度表现越好的股票,投资基金越倾向于进行相同方向的买卖。张华庆(20xx) 采用 指标对20xx 年1 季度到20xx 年1 季度的33~48 家样本基金的羊群行为进行检测,结论表明:多只基金买入同一股票时,羊群行为并不明显;而多只基金卖出同一股票时,羊群行为较为显著。陈艳(20xx)对20xx 年第一季度至20xx 年第三季度基金羊群行为的实证表明,我国基金存在较严重的羊群行为。

  3.4 基于HB 指数模型的研究

  饶育蕾、张轮(20xx)利用HB 指数模型研究了20xx 年第二季度至20xx 年第一季度共12 期基金的行业投资的羊群行为,结果表明我国基金行业投资的羊群效应十分明显。该模型的设计如下:

  上式中, 表示每季度基金行业投资的投资聚合因子,用来反映基金市场对于投资某一行业股票的异同程度,它可以表示为:

  其中, 表示基金 投资于 行业股票的市值占基金净值的百分比; 表示基金投资于股票的市值占基金净值的百分比; 表示基金 在 行业上的投资策。

  3.5 基于 指标的研究

  胡赫男、吴世农(20xx)通过对LSV 模型提出的羊群行为衡量指标的修正,提出了羊群行为新测度, 表示在 季度基金经理对股票 的净买入比例; 则表示在不存在羊群行为且投资决策相互独立的情况下 季度基金经理对股票 的净买入比例,于是衡量给定季度 基金对股票 的实际买入比例与理想比例之间的偏离。若 显著为正,则表明基金交易存在买入羊群行为; 显著为负,则表明基金交易存在卖出羊群行为; 为零,则表明基金交易不存在羊群行为。

  胡赫男与吴世农(20xx)的实证发现我国投资基金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大规模基金的羊群行为比小规模基金更严重,盈利能力强基金的羊群行为比盈利能力弱基金更显著,羊群行为在熊市期间比在牛市期间更频繁发生,羊群行为和基金市场的相对规模正相关,羊群行为与基金盈利水平正相关。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通过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研究的文献回顾,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主要从市场信息、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我国市场的特殊性几个方面来解释其羊群行为的形成原因,进而提出健全信息披露、强化投资者教育、加强对基金的监管,完善金融市场等减少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建议和措施。大多数文献只是简单地阐述了导致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较高羊群行为的可能原因,极少数对羊群行为形成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因此羊群行为理论研究的深度不够。

  其次,在实证方面,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存在性检验,而很少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形成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对实践指导作用不大;LSV 模型与羊群行为度 指标在我国基金羊群行为实证研究中最为广泛,然而,LSV 模型复杂、经济含义不够明确、甚至有可能会低估羊群行为的真实程度, 指标虽计算简变,但其可能会高估羊群行为的存在;此外,国内对封闭式基金的研究较多,即使研究所有投资基金的文献也没有将开放式基金与封闭式基金分组进行比较研究。

  综上所述,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研究内容,有关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

证券投资论文2

  摘要:投资者教育是当前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券商机构投资者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充分发挥证券投资学在投资者教育中的作用,提高投资者教育的成效;本文认为,证券投资学需要建立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普通居民,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模块。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分层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模块

  当前,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居民和企业与日俱增。在以散户为主体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素质决定了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和稳定性。投资者素质是包括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影响着投资者情绪和行为,是导致市场波动的根本原因,因而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就显得极其重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既离不开产业界,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作为教育界肩负起投资者教育使命的一块重要阵地,证券投资学需要建立分层教学的理念,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普通居民,拟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模块。

  一、投资者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投资者教育主要有两大阵地。一个是高职高等院校的投资学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尤其是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证券投资学课程。另一个是券商、基金等行业内金融机构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介绍与证券投资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指南。其中,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的重心放在理论教学,向在校学生讲授证券投资的内涵和意义、资本市场的发展与构成、技术分析理论、价值投资理论、量化分析理论、演化分析理论等理论知识。可见,高职高等院校教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发散性的特点,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弊端也暴露出来,导致学生所学理论知识难以有效与实践联系起来。同时,科研与实践脱节问题也比较突出。相反,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的重心则放在实践教学,向一般投资者介绍证券投资的基本知识、风险教育、股票分析软件的基本操作功能、股票投资的实战技法等实践知识和经验。可见,金融机构教育具有应用性、操作性、针对性的特点,但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弊端同样也比较明显。而且,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往往伴随着功利性的目的。针对高职高等院校投资者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金融机构投资者教育重实践轻理论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两大阵地教育方式和手段,建立多方投入、分工合作、长效完整的投资者教育方案体系是当务之急。站在高等院校角度,完善证券投资学教学体系设计至关重要。

  二、证券投资学的教育特点

  证券投资学是研究证券特征与投资原理,揭示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一门课程,具有“重知识、重实训、重交流”的特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体系设计必须将证券投资学知识体系、案例分析等基本原理和方法,与模拟操作、竞赛项目等实训环节,以及与同学交流、专业人士问答、实习单位互动等交流环节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环境中的证券投资业务活动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与此同时,作为投资者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学不仅仅是高职高等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课程,而且还承担起投资者素质教育的职能,主要体现在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素质教育。从这一角度看,证券投资学还具有“公共教育、普惠教育”的特点,因而证券投资学具有公共服务的属性。这意味着证券投资学已不再是单一行业(教育界或金融界)的内部业务,而是整个国民教育需要统筹整体设计的问题。所以,证券投资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块。

  三、分层教学理念

  投资者教育的普惠性决定了证券投资学受众的广泛性。我们认为,首先应该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投资者进行授课对象的分层管理。例如,授课对象可以分为:高中文化程度或以下普通居民、高职高等院校非经济学学科学生、高职高等院校经济学学科学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本科生、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硕士或以上研究生。然后,高职高等院校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授课对象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课程体系。例如,课程体系从易到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大众课程、本科公共课程、本科选修课程、本科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课程难度越低,越是侧重学习内容的通识性和趣味性,课程难度越高,越是强调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同时,针对每一类特定对象群体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有侧重性的教学环节、有系统性的教学计划,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学习内容的应用性。四、分层教学模块及安排《证券投资学》教学模块分为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训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主要是以优化知识模块和授课内容为主,实训教学模块主要以实训教学环节设计为主。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以讲授为主,以实训教学、网络讨论和课后答疑为辅。同时,根据学历层次和授课对象的差异,以及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程特点,设计多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1.大众课程模块。针对大众课程通识性和入门性的特点,设计零基础的简易课程体系。大众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零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应用性以及投资者素质教育,提高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2.本科公共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公共课程基础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设计应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本科公共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凸显入门性和兴趣性的特点,同时将投资风险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3.本科选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选修课程知识梳理的特点,设计知识点精讲的课程体系。本科选修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24课时,实训课时8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证券投资学知识点,在有限学时内掌握证券分析的基本方法,训练学生投资分析和风险控制技能。4.本科必修课程模块。针对本科必修课课程完整性特点,设计知识点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本科必修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16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系统性和全面性,突出证券投资学课程知识体系,让学生掌握证券投资的系统性分析方法,成为专业的投资者。5.研究生课程模块。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特点,设计综述型和深度型的课程体系。研究生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2课时,实训课时0课时。讲授内容主要突出理论性和创新性,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理论发展过程以及最新的理论前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仅要求学生成为专业的投资者,而且要求学生成为理论的创新者,把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6.资格考试模块。针对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等相关资格考试,针对考试重点、难点、考点,设计应试式知识梳理型课程体系。此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专业证券投资技能培训、工作体验和工作流程的熟悉、实战应用机会等。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在合作单位实地进行。通过定期分批派遣学生至合作单位,由合作单位负责实践教学、培训和答疑。对于有志于从事证券行业工作或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学生,可以通过与合作单位共建的产学研实习基地,获得三个月至半年不等的实习机会。同时,对于实习表现优异的学生,合作单位也将予以优先考虑给予就业机会。

  参考文献:

  [1]何练.浅谈证券投资学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J].亚太教育,20xx,(32):274.

  [2]何练,孟凡欣,娄雅芳,费凌.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以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为例[J].亚太教育,20xx,(06):202-203.

证券投资论文3

  摘要: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教学实验实训的重要课程之一,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设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重点探讨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软硬件相配合、科学设计课时、设定考核标准、增强师资力量和搭建学生实习平台等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建议,以不断完善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工作,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实训课;改革;探讨

  1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设立和发展的重要性

  作为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课程之一,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设立、发展和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课程构成为培养金融学专业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环。

  1)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金融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金融市场学课程使金融专业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金融市场运作概况,而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则被视为以金融市场学为基础,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应成为地方性综合院校在金融市场学理论框架下,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获得证券投资操作实训机会的主干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商业银行技能综合实训、保险营销综合实验共同构成金融学专业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形成全方位培养学生金融三大领域———证券、银行和保险领域实践操作技能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

  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是连接证券领域专业基础理论与实践操作技能的桥梁。地方性综合院校通过开设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和期货投资学等课程,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地学习证券领域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学生通过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在掌握一定的证券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可以高仿真度或实盘进行证券投资实践操作,便于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机结合。

  3)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是院校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涵盖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性强的技术应用,以培养综合性专业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顺应了金融学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学科特征,满足了金融学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需要,能够不断提升学生各项业务的实践操作能力,保证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证券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

  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2.1课程软硬件设施配合度欠缺

  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实施需要相关配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对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而言,需要配套的专业实验室、电脑、多媒体设备等硬件、专业模拟操盘软件和真实证券操作软件。目前,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专业基本实现安排相关实验室,保证学生开展实验实训课程学习,满足实验实训课程对多媒体、电脑等硬件设施的需要。但是,专业实验室数量较少,银行、证券、管理、财务和财税等不同领域实验实训课安排于同一实验室,且课后不开放或较少开放专业实验室,不再提供学生课后后续练习和反复操作的场所。专业课程实验室无法专课专用,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课程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授课进度,而平时不开放实验室则不利于部分学生获得课后反复练习,跟进课程进度或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技能。此外,电脑系统、网络状况与操盘软件等设备的完善与更新是确保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但是,地方性综合院校实验室的硬件系统缺乏定期维护和更新,授课过程中经常出现专业投资软件无法在电脑上安装或运行的现象,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而网络运行状况的不稳定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授课进度。各种证券投资操作与金融市场变化紧密相连,授课过程中若出现多次断网现象,将影响授课主体和客体无法及时把握市场资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做出正确投资决策。模拟操盘软件或真实操作软件是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重要的授课工具和学生学习的操作工具。目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一般运用指定操盘软件,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在授课时间内自行学习实践。由于各款操盘软件功能与界面大致相同,但操盘软件的功能繁多,确保学生全面掌握操作软件的各项具体功能并与理论知识如K线图、技术指标分析等结合使用,应该是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重要教学目标,但授课教师普遍忽略这一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仅仅掌握软件的一些简单功能操作,未能对其他重要功能加以充分、综合使用,以辅助良好实验教学效果的实现。

  2.2课程时间设置和课程内容不合理现象突出

  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课程构成金融学专业证券领域的完整课程体系,专业教学培养计划应将相应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以便学生全面地进行系统学习与实践操作。但当前地方性综合院校在实验实训课程的时间设置方面不尽合理,一般将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分散安排在大学2~3年级的各学期,而实验实训课程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这样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人为切断了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完整性,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完全分割开来;另一方面削弱了实验实训课程的应有教学效果,无法充分发挥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使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更全面、深入地掌握证券领域各种投资技术的作用。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课程内容设计也不尽合理。实验实训课与理论基础知识课的内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目前专业性的实验实训课程教材较少,地方性综合院校在开展实验实训课程时绝大部分无法采用专门性实验实训教材,或仅仅以某一实验软件教程作为实验实训课程教材。由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大多采用模拟操盘软件进行实际操作,将操盘软件教程作为教材,导致实验实训课程内容被仅仅局限在简单的软件操作上,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深入、全面学习掌握证券投资操作的各项技能。此外,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存在重叠交叉部分,大大增加了实验课程授课难度。授课教师担心课程内容与学生以往学习课程重复,授课时经常主观性省略一些基础性,但与操盘实验实训密切联系的关键专业知识点;同时由于目前实验实训课程安排合理性欠缺,学生通常已遗忘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知识点,而简单省略的实验实训课程内容实际上无法实现良好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效果。

  2.3师生的重视程度不足

  从授课教师角度看,地方性综合院校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实际授课过程中,目前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授课教师不仅课程内容设计较为单一,且考核方式也比较简单,一般以学生提交的证券投资实践报告作为评定期评成绩的依据。简单的考核方式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效果,也不便于教师总结实验实训授课程的经验与不足,从而不断完善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地方性综合院校不注重加强实验实训课程教师队伍构建,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任课教师数量较少,仅仅安排部分理论课程教师兼任实验实训课程教师。由于专业理论教师未能获得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的相关系列培训,难以把握实验实训课程区别于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重点,影响了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削弱了师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热情。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对于实验实训课的重视程度不一。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实验实训课程作为一项学习任务进行,局限于课堂上被动听取老师讲解具体操作细节,课后不再积极主动地进行后续主动练习和熟悉掌握软件的操作。部分学生甚至在课堂上不听讲解,利用实验课程专用电脑和网络浏览其他网页,忽视实验实训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作用,更有甚者在网上直接下载实践报告作为期末作业提交,未能把握实验实训课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难得学习机会。

  3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3.1软硬件相配合,实施多元化的实验实训课程设置

  与课程配套配置的软硬件设施是实验实训课程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院校应增加实验实训室开放,为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提供课堂和课后学生练习操作的场所。不同课程对实验室设计、软硬件配置和授课时间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但是部分学校却将税务实验操作、银行实训操作和证券投资实验等实训课程使用同一实验教室。为了避免实验实训授课效果受到影响,有条件的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增建几间功能齐全的专业实验室,采取专课专用、小班授课形式,有效提高实验实训课程单位授课时间内的教学效果。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应注意保持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网络畅通性,确保实验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需要定期更新实验实训相关软件,确保课程内容与证券市场信息紧密结合。对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涉及对股票市场K线图的解读,以及对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和价格、成交量走势等方面技术分析的课程特殊性,应通过增加安装各种专业软件,通过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真正理解证券投资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确保学生更为深入地学习和理解证券投资分析技术,熟练掌握各种证券业务实践操作技能。

  3.2科学设计课时,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作用

  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设置需要与金融市场学和证券投资学等专业理论课程配套实施,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后的配套实践课程。1)该课程应在学生学习证券领域相关知识课程后予以安排。通常情况下,金融专业学生在大二阶段开始学习金融市场学,初步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知识,大三上学期学习证券投资学,进一步掌握证券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专业教学培养计划中,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应该安排在大三上学期或下学期开课,以充分发挥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作用,促使学生及时在实践操作中深入地掌握金融市场学相关专业理论知识。2)证券投资综合实验授课时间应与传统课程授课时间有所区别。实验实训课程需要根据股票市场开盘时间进行合理安排,通过与股市开盘时间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学生投入证券投资的实战操作氛围中,真正体会证券投资与股票市场信息的密切相关程度,并在高仿真度或真实专业模拟投资操作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实验实训课教师也可以就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面对的各种疑难问题,结合真实的股市开盘背景和股价波动情况更及时、更详细地予以解答。

  3.3设定考核标准,提高学生对实验实训的重视

  简单的投资实践报告提交无法展现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设定多重考核标准,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对培养综合型专业人才的重要作用。作为一门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应充分借鉴传统课程的考核方式,以课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正确率和课后作业完成认真程度等作为考核标准。此外,由于证券投资综合实验与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相配套的实验实训课程,该门课程的考核形式应忽略证券投资学等理论课程的笔试内容,重点考核学生各个实验操作环节,通过模拟操盘软件,以分组形式进行模拟证券投资,以学生操盘过程的投入程度、团队贡献程度和最终操盘成绩等综合考查学生对实验实训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同时,应要求每位学生按时提交投资实践报告作为实验实训课程的学习总结。此外,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并可以考虑以资格考试成绩可作为学生期末成绩的加分项,充分调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积极性。

  3.4增强师资力量,提高实验实训课程质量

  作为专门的实验实训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需要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才能确保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对人才培养的应有作用。当前地方院校金融专业的实验实训师资力量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实现。

  1)培养新的实验实训课程教师,形成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且实验实训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师资梯队,通过对金融专业现有教师力量的整合优化,特别是对证券投资方向师资力量进行全方位、综合性培训,以增加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师资力量;

  2)对原有实验实训专业师资进行专业深造、实践锻炼和定期考核。地方性综合院校原有实验实训教师具有较为丰富的实验实训课程授课经验,通过对这些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既能不断提高教师实验实训课程教学水平,又能进一步提高院校教师对实验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

  3)结合课程所需招募专业化师资力量,一方面壮大实验实训教师队伍,为开设更多金融专业实验实训课程做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本校实验实训教师与和新进专业师资的充分交流,建立实验实训课程师资力量的传帮带机制,以有助于持续提升实验实训教学的授课质量。

  4)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定期组织实验实训课程师资到其他实验实训课程办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或各类证券投资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学习交流,取长补短,促进院校教师之间关于实验实训课程教学经验探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院校授课教师与证券投资专业人才的交流,有效构建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实验课程理论界和实践界相互联系的桥梁。

  3.5努力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践平台

  实验实训课是连接专业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操作的桥梁,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充分发挥实验实训课程的应有作用。

  1)通过定期聘请专业人才到学校开展专业讲座,为在校学生与来自证券公司实践操作前沿的专业人才交流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前证券行业发展状况和证券业务运作过程,从而扩展专业视野,提高学习证券投资综合实验的热情,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2)应加强与各大证券公司合作,共同搭建各层次学生的实习实践平台。如通过开展证券投资知识竞赛和模拟操盘手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并由院校和证券公司共同为获奖学生颁发奖状、奖品或奖金,以此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实训课的学习热情。

  3)地方性综合院校应广泛联系证券公司为本专业优秀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在证券公司的实习工作期间学习各项业务操作流程,有效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证券业务问题等各方面的工作能力,实现地方性综合院校训练、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证券公司实现招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双赢目标。

  4结束语

  作为实验实训教学中的一门课程,证券投资综合实验对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尤其是证券业务投资操作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地方性综合院校金融学教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有效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进一步深入探讨如何实施证券投资综合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要求。只有不断在实验实训课程的教与学过程中总结、摸索,才能不断完善金融专业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各个环节工作,实现地方性综合院校的金融专业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嘉,何海涛.对当前证券投资实验的几点思考[J].特区经济,20xx(5):106-107.

  [2]杨秀昌,张丽华.浅析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以《证券投资实验》课程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27):44-46.

  [3]申韬,岳桂宁,黄绥彪,等.“五位一体”模式下《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xx(2):136-139.

  [4]何文彬.关于证券投资实验在金融专业教学应用中的思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xx(1):63-64.

  [5]崔越.证券投资实验教学方法创新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xx(30):227-228.

大学生证券投资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2-04-19
【yjbys.com - 论文范文】

  现如今,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证券投资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证券投资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论文 篇1

  摘要:

  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步入大学之后,学生有了独立支配自己经济的能力,随着证券投资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进行证券投资。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容易受到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大学生还应注意以学业为重,不能将过多精力用于证券投资中。本文就大学生证券投资现象加以分析。

  关键词:

  大学生;证券投资;现象;利弊;

  引言:

  大学生是学生过渡到工作者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具有独立思考以及经济支配的能力,他们通过多年的学习和沉淀,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头脑灵活,因此,大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热情也十分高涨,本文就该现象加以剖析。

  一、大学生证券投资现状

  证券投资已然成为社会公认的一种最有效的收益方式,即将工作的大学生也对此十分感兴趣。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之所以进行证券投资,有一部分原因在于想创收,从而为家里解决经济问题,通过努力赚钱,从而保证自己生活的同时还可以贴补家用,许多学生为了此目的进行不同形式的兼职工作,当高收益的证券投资出现,则更受欢迎;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他们想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看见其他人利用分析等在证券投资中赚取收益,他们也想利用所学知识在证券投资中获得收益;还有部分学生是受到来自各界关于证券信息的影响,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之下,从而走向了证券投资的道路,再加之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他们的壮志雄心,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证券投资。

浅谈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标签:硕士论文 时间:2022-03-22
【yjbys.com - 硕士论文】

  导语: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市场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增长,但是政策仍然是决定我国证券市场走向的首要因素。

  浅谈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摘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外部客观问题和内部治理问题。来自外部环境的主要是政策市场特征、投资者参与意识淡薄、产品单一及相关法规不健全等。完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要从拓宽资本来源渠道,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速监管的市场化进程以及推进产品创新,实现产品多元化。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 资金来源 产品多元化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及“开元”、“金泰”证券投资基金的规范设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迅速发展,并已逐步成长为我国证券市场上影响力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但是,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来自外部的客观问题和基于内部治理范畴的问题,本文仅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面临的来自外环境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所面临的非内部治理范畴问题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加大了证券投资基金系统风险

  我国的证券市场是在政府主导下发展壮大起来的,尽管市场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在增长,但是政策仍然是决定我国证券市场走向的首要因素。有关专家曾对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高达60%,非系统风险为40%,而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一般为25%,非系统风险为 75%。从股票市场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转折都伴随着重大政策的出台,市场在政策的干扰下发挥着微弱的作用.因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很难发挥作为我国经济运行晴雨表的作用。一般而言,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组合只能分散非系统风险,却对系统风险无能为力。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只有能够准确预测和及时掌握政策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投资决策,才能够分散系统风险,而对于政策的变动,证券投资基金是难以准确预测的。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市特征无疑加大了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系统风险。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证券投资的风险和应对方略论文

标签:经济毕业论文 时间:2021-08-26
【yjbys.com - 经济毕业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行为金融理论分析证券投资的风险和应对方略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经济化在不断前行。很多社会实践证明了传统金融学视野下的证券投资风险对策还有所缺陷,并且和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相同。在证券的市场上,投资人员的心理强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上世纪后期以来,行为金融理论出现后逐渐的被运用到了证券投资里。投资者的行为容易受到心理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本篇文章就行为金融视野下,论述了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以及对投资者的认知与行为偏差进行了简析;然后总结了证券投资风险如何应对的策略,用来为投资者做决定时候提供参考。

  关键词:

  行为金融;证券投资;风险对策;

  一、行为金融的相关理论简析

  行为金融是在上世纪的80年代兴起的,在那个时候,股票市场开始有一系列不能用平时的正常理论解释的不寻常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优秀的专家、学者为了能够解释这个现象,将应用心理学列为主要内容,将一些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学科,被称作为行为金融学。传统的金融学是以有效市场为根本,有学者还仔细对有效市场进行了界定。在某一层次上,如果投资者使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那么在交易过程中会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在行为金融学中,蕴含了许多的理论知识,例如前景理论就是对微观的主体行为进行仔细的研究,从而判断哪些行为是最有效的,并且以此为参考,从而为以后的行为做好预测。研究表明,人们在投资过程中易有盲目的自信心,对自己的投资有着盲目的自信。在传统金融学的市场理论中,理性投资者经常会利用不理性投资者行为而去获得利益,从而压迫了不理性投资者的生产空间。可实际上,投资市场的情况并没有理论那么完美,许多存在的现象是传统金融学没办法去解释的,因此我们要将人的心理与行为也融入到研究的范围之中。

证券投资论文参考文献

标签:参考文献 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证券投资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证券投资类论文参考文献1

  [1] Antras P. Firms, Contracts and Trade Structure [J]. Quarterly Journal ofEconomics. 2003 (11 ) :1375-1418.

  [2] Aw B, Chen X,Roberts M. Firm-level evidence on productivity differentialsand turnover in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Economics,2001, 66:51-86.

  [3] Baldwin, R.E. Heterogeneous Firms and Trade: Testable and UntestableProperties of the Melitz Model [A]. Working Paper, 2005,6.

  [4] Bernard A.B. and J.B.Jensen. Exceptional Exporter Performance; Cause,Effect, or Both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47:1-25.

对证券投资教育改革的思索论文

标签: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13
【yjbys.com - 教育毕业论文】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研究证券投资运行规律的学科,不仅是金融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非金融专业,比如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基础课。它既是一门内在逻辑性很强的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对实践具有很强指导性的课程。《证券投资学》贴近现实、兼顾理论,受到非金融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我国证券市场近几年在相关法律制定、制度创新、机制规范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也对《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非金融专业而言,学生既没有从事商业活动的经验,也不完全具备证券投资必需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让学生对证券投资的知识理解与接受并产生兴趣成为一大难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对非金融专业应体现出与金融学专业教学目标的不同,应当侧重于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贯通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当然也需要教师对证券投资学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讨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的教学改革问题。

  一、《证券投资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特殊性在于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一般来说,《证券投资学》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是在完成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务管理,以及财政、会计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进行《证券投资学》的学习,进而培养证券投资价值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这样一个课程设计顺序是符合逻辑要求的。而对非金融专业来说,由于证券投资学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导课程学习不足,可能会造成逻辑链条的缺失,导致学生理解知识难度加大。

新时期行为金融框架下证券投资策略论文

标签:金融保险 时间:2020-08-10
【yjbys.com - 金融保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进展,传统金融学的弊端日益显露。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上,受到供给影响力以及投资人员心理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强,因此,对于投资人员投资心理、投资行为的研究越发重要。金融学与行为经济学的相互融合形成为行为金融,这是未来金融理论的新方向。在行为金融学框架下分析我国证券市场投资情况,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简要论述行为金融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金融学弊端日益显露,这种建立在“有效市场”基础上的理论受到挑战。美国学者安德瑞。施莱弗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有效界定,其认为投资者是非常理性的,是一个独立个体,能够理性的评价正确市场的投资价值。在某些时候、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存在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由于随机性的交易成分,使得这种非理性与理性相互抵消,因而证券价格不受其影响。

  在很多情况下,这种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并非随机性,在证券市场中,会通过无线套利的形式将这种影响消除。若理性投资者也包括理性套利者,那么,成立有效市场的前提就是理性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投资主体,非理性者只占投资市场的极少数。但是,现实情况与这种条件显然是相悖的,在实际的证券市场运行中,投资人员会受到心理、环境、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使得理性行为受到限制。大量存在的金融异常行为,使得传统金融学的检验方法受到挑战。比如说,封闭式基金、波动率、股权溢价等等都无法得到有效解释。

  行为金融学的发展,大胆突破了传统金融学中关于理性认识的假设,成为了一种新型的金融研究课题。以投资人员心理研究为基础,积极吸收传统金融学中的精华,从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等更广泛的社会视角进行分析,详细研究金融市场的各种行为,成为了传统金融学的有益补充,更好的弥补了其理论缺陷,更加符合金融市场现实。

金融产品证券投资论文

标签:金融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09
【yjbys.com - 金融毕业论文】

  一、我国银行证券投资在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意识较为模糊我国的银行工作者对于证券投资和证券市场的了解并不是很清晰,认为银行的介入可能会给证券市场带来不稳定的因素甚至是混乱的情况,因为我国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银行在具体的证券投资操作管理中,由于受到各种限制还有管理上的缺陷从而导致阻碍这一业务的发展。

  (二)发展较为缓慢我国从国债的发行开始,一定意义上来讲银行就已经开始了证券投资,但是还有一些不足,比如专业性比较强的一些银行受到传统业务分工的影响,而且我国证券投资起步比较晚,发展较缓慢。在我国,投资的证券有很多种形式,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国库券、财政债券、保值公债等等不同的类别。在投资方面,对于地方的企业债券、国家重点建设的债券以及其他各种股票往往没有真正涉及到,而且其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缓慢,投资的金额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小的。

  (三)对证券市场进行逐步完善我国的国债相对来说在证券市场上还是比较少的,所以,可选择性也比较低。另外,由于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存在着差别,也就导致了在股份制方面的区域不平衡。内地的股份制企业相对于沿海方面要少很多,由此也就看出相关的银行等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四)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银行证券投资方面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法律法规仍是欠缺,没有一部较完整的法律对其进行规范和监管,希望可以在以后能够在这一方面弥补不足,保证证券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金会计证券投资的浅议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08-0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财政部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会计核算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标志着我国基金会计从百家争鸣进入到规范化发展阶段。原来存在于各基金管理公司和各托管行之间的很多会计核算方法上的不一致问题有望得以解决。《办法》的出台除了实践意义之外,更深远的影响是在理论方面,证券投资基金会计已突破了传统会计理论中包括确认、计量与披露等诸多环节的束缚,在理论界有争议的许多会计论题上,基金会计都采取了一种既理性(相对于其他专业会计而言)又现实(对基金而言)的处理方法,在确认的实现原则、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以及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等方面都有质的突破。尽管基金会计有特定的核算主体、对象及方法,而且所依存的会计环境也有许多其他主体在短期内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其所体现出来的会计思想应该对会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有借鉴意义。本文试就《办法》的理论突破作些分析和介绍。

  一、突破实现原则:对确认理论的启示

  实现原则的含义在于会计只对“已发生”或“已实现”的经济交易、事项或情况进行确认,而对于一些因为所实施的经济活动如签订合约等而在经济实质上已导致经济资源的流入或流出,但不符合会计意义上的“实现”的交易、事项或情况,则不能加以确认,即不能作为某一种会计要素而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实现原则是目前确认会计要素最为重要的惯例,也是许多“表外项目”进入会计系统的第一道障碍。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为会计主体所实际拥有的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本、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在未履行或未交易之前,因为不符合实现原则而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这将会影响到会计系统对核算主体在报告日财务状况的披露。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的波动,已确认或未确认的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会发生变动,而且这种价值波动的频率是随市场的发达程度而增加的。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成本与市值之间的不一致最终将会导致权益的变化,理应在会计系统中得到反映。但按照实现原则,在没有对这些价值载体做出处理前,价值变动所引起的权益变动是不能确认的。这不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效果,特别是对于资本市场中的信息使用者而言,频繁波动的价格更会对决策的有效性带来“噪音”,因而有关权益变动的信息尤显珍贵。可见,实现原则已经成为会计理论发展的“瓶颈”,基金会计恰恰在以上两方面对实现原则有所突破:

非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论文

标签:金融保险 时间:2020-06-16
【yjbys.com - 金融保险】

  前言

  广大投资者认识证券投资一般是从我国的股市开始的,股市的起起落落蕴含着经济规律,也蕴含着无穷的魅力,这使得在股市在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彩虹后,在今年又重回大众的视线,沪深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均迎来牛市行情,用“全民炒股”形容当前证券市场的火爆场景也不为过。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是,在众多投资者中,青年投资者仍是投资者中的少数派,并且系统学习过证券投资理论知识的更加微不足道。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进步与完善,以及金融改革的持续深化,证券投资的应用愈发广泛,因此对于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和掌握好这门课程的意义重大,无论从个人投资、就业还是继续深造的角度,证券投资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证券投资学是以多门学科为基础,专门研究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及其规律的应用性的科学,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产生的,在现代金融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也是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基础课程[1]。传统的证券投资学更注重对于金融理论与模型的讲解,但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使其能够学以致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证券投资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存在,授课过程中仍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包括证券市场运作、投资工具、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分析、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等内容。对于非金融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因此培养过程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