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预案工作总结

应急预案,是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它一般应建立在综合防灾规划上。其几大重要子系统为:完善的应急组织管理指挥系统;强有力的应急工程救援保障体系;综合协调、应对自如的相互支持系统;充分备灾的保障供应体系;体现综合救援的应急队伍等。从文体角度看,应急预案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应急预案工作总结1

  一、应急预案编制情况

  截至20xx年底,我局进一步完善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网络事件、公共卫生事件、机动车辆突发事故、火灾事故、群体上访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原则、程序、方法及保障措施,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截止年底,编制应急预案15个,演练3次。

  二、应急管理工作开展情况

  严格遵循“政府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方针,扎实做好事故应对基础工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人员和措施保障。妥善处置各类安全突发事件,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工作,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1.完善应急管理机构

  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应急领导小组,并设立了一名应急工作联络员;健全队伍和配备必要设备。建立了应急处置小分队,明确了应急车辆,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工具,进行了内部演练活动。

  2.完善应急预案机制

  根据每年工作重点,不断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内容,不断健全覆盖全局的安全应急预案体系,督促各部门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实行日常管理与动态管理相结合,不断提高预案完整性和可操作

  性。

  3.完善应急制度建设

  我们在安全风险管理体系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努力加强涵盖应急管理在内的长效机制建设。将风险管理体制建设列入全年工作重点和重点考核项目,组织专门人员,对风险隐患排查、评估、预警、处置等各环节的工作进行了探讨,基本理清了路子,形成了一套可行的管理制度。

  4.做好应急值班工作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值班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应急值班、值守工作。设立了应急管理值班室和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设立了重大节假日或重大活动期间的流动值班制度,提前排好值班表。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工作信息报告制度。节日值班和应急值班人员全权负责对突发事件或突发事故的信息采集、报送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存在问题

  1.教育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仍待提高。

  2.预案演练经费需要保障。

  四、下步措施

  1.加强应急预案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加应急预案演练频次,使大家掌握在突发情况下的应急能力,为确保国家财产、减少人员伤亡提供了有力保障。

  2.进行应急管理教育工作,深入宣传应急体系,宣传应急预案和应急知识,提高干部职工应急综合素质。

应急预案工作总结2

省国土资源厅:

  芜湖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属丘陵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特殊的地貌和多年矿产开采,使我市部分地区成为地质灾害多发区和易发区。针对这一情况,为高效、有序地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安徽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我市编制了全市范围内各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面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复杂,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目前,我市已调查发现的市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处,有的隐患点较为严重。而且我市每年汛期降水集中,单位时段降水强度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较以往有所增高。为此,我市各级政府和市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多年来一直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健全群防群测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目前我市共编制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4件,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件,各地质灾害点应急预案8件,确保应急措施落到实处。

  二、主要做法

  1、建立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我市于XX年发布了《芜湖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市所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结合本县情况,编制县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全市8个重点地质灾害点都编制了应急预案,并印发施行。基本形成市、县、镇(办事处)三级应急预案框架体系。

  2、建立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市国土资源局负责全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设立了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三县四区国土资源局(分局)相应成立了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局应急办与各县(区)局(分局)应急办联系逐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衔接更加协调,初步形成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3、建立预防和预警机制。建立各县区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点监测、预防和预警体系,明确各地质灾害点监测人和负责人,建立群防群测网络,负责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广泛地收集整理与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数据和信息,并及时逐级上报监测结果。

  市国土局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地质灾害检查和巡查工作,监督“地质灾害群防群测明白卡”的发放,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及时上报地质灾害险情和灾害等级。

  4、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地质灾害应急工作实行分级响应,根据地质灾害等级确定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各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各部门从核实险情、应急调查、抢险救灾、医疗救助和治安、通讯以及应急信息速报等各方面各司其职,做好各项应急保障工作。

  三、存在问题

  根据地质灾害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的要求,我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一是应急管理体制不够完备,已发布的各类应急预案需修正完善;二是监测预警能力和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应急监测网络,预警体系,信息指挥系统互联互通困难,专业应急队伍数量不足,应急处置技能尚待提高;三是应急演练未做到经常化。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修订和完善各级和各地质灾害点预案,形成完备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

  2、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区)、镇(街道)三级互联互通,形成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统一指挥的协调体系。

  3、进一步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知识教育,对各个隐患点的监测人和负责人进行专项业务培训,增加公众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意识和自救能力。

  4、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援演习,根据我市各隐患点的应急预案,适时地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预案工作总结3

  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应急资源的管理工作,切实做好各项预防工作,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我站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培训与教育,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成立了以站长为组长,业务副站长、各科室科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习培训、组织自查、提请领导组复查和整改工作。在学习方面,以集中培训的方式,在能够熟练掌握和正确使用相关应急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高全站干部职工的认识。由专人负责统计应急资源数据、资料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

  二、突出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

  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对全站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加大了对安全工作的领导、监督和检查力度,并制定了相关的应急预案。

  1. 加强数据审核,确保数据质量。全面掌握我站安全生产应急资源和应急预案基本情况,为应急资源普查做足准备,确保统计的数据、资料准确、到位。

  2. 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为保证采供血及其它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我站制定了感染废弃物污染应急处理管理制度、采供血应急预案、关键设备故障应急预案、计算机信息系统应急预案。

  3. 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到位。我站现有送血车、送血箱、检测仪器等采供血应急物资;另有一个应急救援物资仓库,用于储备食物、消毒清洁用品等;相关科室定期检查关键物料的库存量和仪器设备的运作情况,保证采供血工作有序进行。

  4.做好检查和抽查等工作。定期及时组织全面的安全检查,由领导小组组织对各个科室进行检查和重点抽查,对发现的不符合应急法规定的予以批评和教育,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整改,从源头上做好预防工作。

  5.做好垃圾处理、分类。由专人负责垃圾处理,设有科学的污水处理系统。对于制备血液、检测血液所产生的医疗废物、废水,我们都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处理,并保证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绝对分开处置,一切都以保证公共卫生为前提。

  6.严把血液检测关。血站目前有酶免处理系统、酶标仪、生化分析仪、加样系统等5台检测仪器,并设有专人管理。对于每一个送检的血样,我们的检测人员都以百分之百的专注度对其进行检测,准确、及时、规范地发出检验报告,阻断带有传染源血液的使用,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7. 做好各种节日期间的安全和保卫工作。为保证春节、五一、十一及清明、端午等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安排专人对节日期间的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着重落实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值宿制度,定岗定人,坚持日常检查,领导亲自值班,切实保障了节日期间的办公安全工作。

  8. 做好日常消防安全工作。我们在各楼层、楼道口内均安装了消火栓、配置了灭火器,安排专人负责各楼层的消防安全,并对有关人员进行了消防器材使用培训,以提高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9. 做好用电安全工作。定期对用电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有过载、短路、接触不良、漏电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经常组织人员检查和维护各办公室的照明设备、电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