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专业论文

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1

  摘要:为保证对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南京工业大学最新修订的20xx级本科生培养方案,对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的新旧培养方案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培养方案修订的意义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一、修订背景及基本原则

  医药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扶持的高新技术行业,近年来获得了蓬勃发展,社会各界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尤其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这对高校改革药学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本科培养方案是本科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安排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办学思想、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为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快速变化,深入贯彻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南京工业大学在20xx年暑期对20xx级本科新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在此契机下,药学院两个专业(药学和药物制剂)的本科培养方案从毕业要求、课程设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全面的修订。

  新培养方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标准,坚持尊重规律、目标引领,通专融合、大类培养,素质教育、实践创新,结构优化、自主高效的基本原则,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修订的主要内容

  (一)优化学分标准

  新培养方案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促进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采用标准化学分,取消0.5学分制,且每门课程的学分控制在4学分以内;减少课内学时,将毕业最低学分设定为160学分,其中理工类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分比例不低于25%,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比例不低于20%,供选学分原则上为应选学分的1.5—2倍。根据专业具体情况,新的20xx级药学专业培养方案将毕业最低学分由原来20xx级的197学分减少为167学分,药物制剂专业由197学分减少为165学分。同时均衡设置各年级学分,将每学期学分控制在15—25学分。

  (二)注重素质教育和实践创新

  以实现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为目标,以促进素质、能力、知识协调发展为目的,新的培养方案力求做到实践类课程贯穿本科教学始终,加大培养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实践课程比重,统筹安排课程设计、创新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根据药学、药物制剂两个专业的特点,新的培养方案以军训、寒暑期社会实践、工程训练、金工实习、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主线,每个学期合理安排各类实验课程。新的培养方案还明确规定了社会实践课程的修读标准。学生可通过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文体与创新创业竞赛以及社会工作与技能培训四类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相应的实践学时,累计达到150个实践学时后获得该课程学分。根据实践创新的基本原则,药学院每年开展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余项,在学院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在教授实验室实习、实验,完成相应的创新课题研究。此外,学生可参与的校园文化类活动丰富,分为人文社科、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体育竞技和公益服务五类。他们在校期间每人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实践学时的公益服务。

  (三)改革课程体系

  根据专业大类培养的指导思想,新培养方案重构了“通识课程+学科基础+专业教育+自主项目”的课程体系。对一、二年级学生,原则上实施大类培养。一年级按照工、理、管、经、文、法、艺等学科门类,打通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实现“一年级学科类培养”;二年级按照专业类,打通设置学科基础课程,实现“二年级专业类培养”;对三、四年级学生实施分流培养,开设专业顶峰课程、交叉融合课程、职业训练课程、留学预备课程等自主项目课程,实现学生自主个性地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药学、药物制剂专业在新的方案中合理设置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和自主项目四类课程,其中药学专业四类课程分别为64学分(占38.3%)、47学分(占28.1%)、40学分(24.0%)和16学分(占9.6%),药物制剂专业分别为64学分(占38.8%)、52学分(占31.5%)、33学分(占20%)和16学分(9.7%)。两个专业旧版培养方案的知识领域分成两大类:通识教育课程(58学分,占29.4%)和专业教育课程(139学分,占70.6%),专业教育课程又分为6类:数学及自然科学、一般工程基础、专业技术相关原理与方法、生物学基础、专业理论与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践。新方案将原来的专业教育课程整合分配到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及课内自主课程中。

  新方案的通识教育课程(64学分)分为特色类、人文类、社会类和自然类四个模块,特色类32学分,另外三个模块每一模块最低修读6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实现“二年级专业类培养”,打通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同一专业类的不同专业,尽可能采用相同的学科基础课程。据此,药学、药物制剂两个专业都开设了大学物理、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等学科基础必修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是加深专业基础、拓展专业技能的课程,由专业教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药学、药物制剂两个专业在新的方案中加大了专业课程整合力度的同时,力求提升课程的挑战度。根据专业特点,设置了药物分析、药理学、工业药剂学等专业核心课程,并对专业核心课程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方案还增加了自主项目课程,包括课内自主(12学分)和课外自主课程(4学分)。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专业的课内自主课程,开设了较为丰富的能够反映学科前沿的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顶峰课程;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的趣味性课程等供学生修读,如生物医学工程导论、海洋生物制药、舌尖上的化学等。课外自主课程给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可通过参加课外的自主个性化学习和研究、各类竞赛、课外阅读及学术讲座、考级考证等,在自主学分系统中自主认证学分。此外,新方案为学生提供了指导性学习计划表,清楚地列出每个学期建议修读的课程及学分,使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课程体系和修读要求。

  三、修订的意义及存在问题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压缩了原来的课程学分,注意课程分布的均衡性,为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新方案注重实践创新,保证了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程的基础上,有亲自动手参加实践的机会,切实做到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将来良好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新方案课程体系分类清晰,课程设置丰富,学生自由选课机会增加;新方案中,选修课程比重的增加以及自主项目课程的设置,拓宽了学生的课程选择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权,引导他们个性发展,充分挖掘潜力和特长。

  根据药学、药物制剂两个专业师生的反馈,新方案执行两年来,也存在以下问题:学分压缩后,专业教育课程比重相应减少,导致有些专业课程的学习不能深入;学分降低伴随着课时的减少,导致部分教师讲课速度加快,学生理解困难;通识课程学分增加,所占比重相对偏高,专业教育课程尤其是专业必修课程学分减少,比重相对较低;毕业要求的学分减少,使原来部分专业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降低。

  四、结语

  此次培养方案的修订优化了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为他们合理安排学习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但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通过不断调查、研究,对课程体系设置中各类课程的比例、学时等问题做进一步的分析,做到与时俱进,适时修改,使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更高。

  参考文献:

  [1]李荣华.数学两个专业20xx版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简介[J].科技创新导报,20xx,(12):141-142.

  [2]钟为慧,李雯,余红丽,金鑫,姚鹏.提升药学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度的教育实践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xx,(32):150-151.

药物制剂专业论文2

  毕业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主要环节,是检验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本科毕业生几年来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具有本科教学中其它环节所不可替代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药物制剂专业培养具备药物制剂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检索文献、选题和立题的能力,综合分析文献、独立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人本思想,即以人为本的思想,就是要从人的特点或实际出发,在考虑人情、尊重人权、重视个体人的需求的基础上,按人的发展阶段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落实。将人本思想引入药物制剂专业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主张以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尊重他们的价值与需要,找到符合他们心理和行为活动客观规律的有效激励机制,使他们在毕业论文中有较多的参与权与自主权,并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加强药物制剂专业毕业论文过程管理,提高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科研训练水平。

  1 选题指导。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它直接影响毕业论文质量。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既要面向科研训练,又要突出实用性;要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选定一方面要以学生自身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其潜能和自我实现理念;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深造需求,帮助他们“量身定做”毕业论文课题。而实现后一点,一是要在选题前要指导学生充分阅读有关科研论文,以增加选题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二是要尽可能使课题方向多样化,适应学生的个体化需求。

  1.1 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前阅读科研论文。

  众所周知,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大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发现研究方向的第一步。只有了解所要研究项目的整体进展情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才能在准备进行研究时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有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后一直到毕业论文写作之前都不曾看过科研论文,而不曾看过已发表的科研论文就开始研究毕业论文写作,这无疑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开始选题的第一步应是教师安排和指导学生强迫性、广泛性、粗略性阅读;其后的第二步则围绕所要研究项目领域或方向进行自觉的、有选择的精读。

  1.2 不断拓宽毕业论文课题方向,满足多样性选题需求。

  药物制剂专业一般是要培养具备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够从事药品生产、检验和制备一般药物制剂等方面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药物制剂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医院药物制剂室、药厂、药检所和医药公司等部门工作。作为本科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科研的毕竟只是少数一部分,绝大多数将从事医药相关生产、经营和使用领域的一般技术性工作。因此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可以拓宽思路,没有必要千篇一律都开展实验研究。如可以就药品生产企业 GMP 管理、具体制剂技术革新、生产中相关制药设备验证,医疗单位合理用药等相关方面进行研究。在选择毕业实习单位和指导教师方面,鼓励学生主动与就业意向单位相结合,直接选择有具体工作经验的医药工作者作为指导教师,这样既使得学生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及早在实际工作中得到运用和检验,又缩短了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开题管理。

  严谨开题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基础。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写出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及初步的课题设计,指导教师会同有关部门对课题设计进行审核。课题设计应包括项目研究的意义、目前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流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要观察的主要技术指标、关键的技术环节、完成项目研究已经具备的主要条件和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工作委员会对上报的课题设计进行审核,应本着为学生充分负责的精神仔细考查项目研究的科学价值及可行性。一方面对学生的课题设计不应过分求全责备,要结合论文完成单位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以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完善和改进学生的课题设计;另一方面也要严格把关,防止开题报告流于形式,对不符合技术要求、不能体现基本的科学价值、缺乏对学生科学观念的培养或可行性存疑的课题设计要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

  3 项目研究和中期检查。

  过程督导是做好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关键。就文献综述、论文工作进展、指导教师到位、学生实习态度等方面,组织开展本科毕业论文项目研究情况检查,以全方位落实“提高药物制剂专业毕业生科研训练水平”的宗旨。

  3.1 理论知识的更新与拓展。

  本科生在进入实验室实习前,经过数年的理论学习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纯粹的书本知识,相对陈旧、僵化,与所需进行的科研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还需要补充学习新的理论与技术、了解当前学科前沿和研究热点。在实习初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课题,学习怎样去调研文献、收集资料,最好要求写一篇综述论文,为正式开展自己的课题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项目研究过程中,所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及时去查阅文献或请教教师和同学。在科研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去。另外,指导教师还可以不定期让学生参加学术报告,让他们相互介绍实习经验和心得,和他们一起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3.2 动手能力的训练。

  本着加强实训的目的,可以让学生从一些基本的实验做起,循序渐进,逐渐让他们接触一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比如质谱仪、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紫外扫描仪、红外光谱仪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让学生对当今学科领域的发展水平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能通过对这些仪器的学习,掌握现代药分、药检手段。

  3.3 实验技能的提升。

  药物制剂专业大多数学科是实践性应用技术学科,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实验技能基础。但这部分内容大多是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较少,其能力的培养还满足不了实习过程中大多数科研工作的要求。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有较高的耐心和恒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厌其烦地一次次摸索和重复,不能轻言放弃。教师也要多加鼓励,最好在关键时候亲自实验带教指导,说明其要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兴趣。

  4 论文撰写和修改。

  通过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训练学生独立撰写学术文章的能力。近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摘要、前言、结论和文献写作中都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中文摘要的完整性、概括性和独立性不足,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不一致、表达混乱甚或错误百出,参考文献间接引用、陈旧、总结述评不足等等。为有效训练学生的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指导教师必须保持适度的介入,对有些突出问题,很可能需要手把手的指导和点评。针对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出现的上述若干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为端正本科毕业学生撰写学位论文的态度,首先要建立严格、公平、有效的学位论文的评分标准;(2)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专业论文写作的方法,可适时开设论文写作课程;(3)为了提高学生专业写作能力,专业课老师可在专业课教学中的适当穿插专业论文的撰写知识;(4)另外可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和实验,适度拉长毕业论文环节的时间跨度,妥善解决好毕业论文与就业或考研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有充足时间准备和完善毕业论文。

  5 答辩控制。

  严格答辩是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强有力措施。通过答辩,考核学生独立查阅文献、利用文献、获取知识及专业外语水平的能力;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专业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考核学生是否初步具备了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考核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情况,特别是资料的整理完整情况、工作记录的真实性、创新性等。人本管理要求规范答辩程序,严把论文答辩关,做到公平公正,不仅达到考核目的,而且另外一个关键点是要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刻意提高学生的学术论文演讲和答辩能力。严格规范的答辩程序要求参加答辩的教师做到:答辩前必须提前对每位学生的论文进行评阅,在此基础上,根据论文内容的科学性、论文书写的规范性、撰写水平以及答辩过程中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综合衡量后,对学生的论文和答辩情况进行客观地评分。并确定专人负责成绩的核查工作,检查答辩评委教师在成绩的评定上是否会相差太大。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提请评阅教师进行复评,减少评分上的误差。

蒙授药物制剂专业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改革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0-10-1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我校蒙医药学院蒙授药物制剂专业从20XX年春季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于20XX 年成为本科第一批录取专业,20XX年成功被批准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工业药剂学是蒙授药物制剂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必修课程,是研究剂型在工业生产中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和质量要求等有关方面的一门学科。我校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出适应蒙医药事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一直以来,通过对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计划的适当调整,修订课程目录,认真改进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模式等方法,全面推进药物制剂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但是现实和目标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此,作者阐述了在工业药剂学的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

  1 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内容工业药剂学课程

  采用潘卫三主编的供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类规划教材,该教材以各种剂型为主线,按照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溶胶剂……缓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和靶向制剂的顺序,由浅入深的具体介绍了各种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原理、制剂工艺以及所涉及到的制剂设备、并适当增加了与实际工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制剂技术、工艺设计、质量控制内容。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后续课程及课时数等实际情况,降低理论教学内容的难度,注重知识应用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优化重点、难点、热点教学内容。

  2 探索教学新方法,创新教学新理念

  2. 1 实行课堂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模式已成为核心的'教学技术的运用主流。优良的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分析归纳教材内容,重点突出,有利于化学公式推导以及工艺流程图的演示,通过ppt、Flash、3 D 等动画展示,充分带动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而且还富有趣味和感染力,帮助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进行理解和掌握。

关于浅析药物制剂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探索论文

标签:化学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15
【yjbys.com - 化学毕业论文】

  物理化学是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如相平衡、表面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等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在药物制剂领域有广泛应用。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在后续专业课,如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等的学习中,以及将来从事相关的生产、研发等工作,需要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

  多年以来,药物制剂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基本上是从化学的角度讲授物理化学,没有很好地与药物制剂专业课的学习相联系。学生学习物理化学课程的时候感到难以学以致用,从而失去学习的动力和信心;学习药剂学等专业课程的时候,物理化学知识已经基本遗忘。造成一方面教学内容重复交叉,另一方面学生由于物理化学基础不扎实,专业课也学不好。云南中医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药学院2008年开始药物制剂专业的招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现行的物理化学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药物制剂专业的要求,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教改的目标是加强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与药物制剂专业的融合,建立基础课程与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适当降低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深度,强调思维方法,重视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在药物制剂专业中的应用。

  1物理化学为药物制剂专业课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基础

  1.1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化学是一门从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的联系入手,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学科。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和手段,研究药物剂型或制剂的各种性质及其内在规律形成了物理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可以为新剂型、新制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物理化学在药物制剂其他专业课,如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动力学等课程中也有重要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理论是药物制剂专业课学习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如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常受H+或OH-催化水解,其水解速度,主要由pH值决定,应用化学动力学知识预测药物最稳定的pH值是溶液型制剂的处方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它如预测药物的有效期、给药时间、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等都应用到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