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论文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酸、碱、氧化剂,以及铜、镉、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机毒物,会毒死水生生物,影响饮用水源、风景区景观。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污染论文1

  事故型水污染事件近年不断涌现,如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贵州黔南砷污染事件等,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事件,对敏感目标的危害不断扩大,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经济发展.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可以描述为在事故型水污染事件中已受到或可能受到风险源不利影响的组成部分,这些组成部分对污染物的反应非常敏感,主要有人类、动植物、工农业生产、社会系统及生态环境等.集中饮用水源地是最为重要的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一旦被污染,影响相当严重.三峡水库是我国重要的淡水资源库,不仅供应库区周边居民的日常用水,也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重要水源地.随着库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仅水资源被大量开发,水源水质也会受到众多事故型水污染风险源的直接威胁.本文以三峡库区内集中饮用水源地这一重要类型敏感目标为研究对象,开展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辨识方法的研究与实践应用,为库区内敏感目标的保护和水环境污染防控提供方法指导.

  1研究方法

  1.1敏感目标类型

  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主要类型有集中饮用水源地、工业用水水源地、农业用水水源地、珍稀特有水生生物栖息地及保护区、鱼类产卵场、鱼类索饵场、水产品养殖场、风景名胜区以及水生生态系统等类型.

  1.2敏感目标空间范围

  当三峡库区发生水污染事故时,主要是位于库区内的敏感目标易受到污染影响,因此在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辨识中,着重调查研究位于库区内的敏感目标.根据三峡库区的地理环境和敏感目标自身属性,被纳入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考虑范围的有:位于三峡库区及库区周边,以库区内长江干流、长江一级支流、长江二级支流以及长江三级支流等河流水体为载体的敏感目标.

  1.3敏感目标调查

  采取资料统计、实地调查、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对三峡库区范围内的敏感目标进行调查和分析.前期研究表明,在整个三峡库区中,集中饮用水源地是数量最大、分布最广、最容易受事故型水污染影响的敏感目标,且一旦受到污染,将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重点对三峡库区及库区周边集中饮用水取水单位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取水单位名称、取水单位地理位置、取水单位服务人口数量、取水类型(河流取水或库塘取水)等.

  1.4敏感目标分级

  三峡库区集中饮用水源地的风险值可以根据其受污染后的影响后果来确定,即研究集中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数量及集中饮用水源地一旦受到污染可能影响的人口数量来确定其风险值.基于集中饮用水源地的服务人口数量确定敏感目标风险值,参考《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的相关规定,并经专家建议,对敏感目标(集中饮用水源地)作如下分级研究:

  特大敏感目标:R敏感目标≥50 000;

  重大敏感目标:10 000≤R

  敏感目标 <50 000;

  一般敏感目标:R敏感目标<10 000.

  其中,R敏感目标为敏感目标的风险值,R敏感目标用集中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的数量来衡量.

  2结果与分析

  2.1敏感目标调查

  据调查统计,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共有集中饮用水源地627个,其取水点包括三峡库区、库区周边库塘或离库区较远的支流,直接从三峡水库中取水、易受事故型水污染影响的集中饮用水源地共有99个,其中三峡库区湖北段15个,三峡库区重庆段84个.秭归县、万州区、云阳县、北碚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和渝北区等区县内的敏感目标数量较多(图1),其中秭归县有11个,数量最多.这99个集中饮用水源地是需要重点保护的易受事故型水污染影响的敏感目标。 将99个集中饮用水源地编号处理,分别为C1—C99.三峡库区内的99个集中饮用水源地共计为700余万人提供饮用水服务,其中服务人口10万人以上(包含10万)的集中饮用水源地有18个(图2),最大的集中饮用水源地为C13,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服务人口接近100万人.库区内的集中饮用水源地是最为重要的敏感目标,其水质健康与否会直接影响到700余万人的生命安全和库区内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 图3为集中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分布情况,重庆市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江北区和南岸区等区县内的集中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的数量较多.这几个区域是三峡库区商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区县,商业经济的高度发达导致人口的高密度聚集,因此这几个区县内的集中饮用水源地服务人口数量大有其合理性,同时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密切的关联性.

  2.2敏感目标分级

  三峡库区敏感目标(集中饮用水源地)分级结果见表1.整个三峡库区内特大敏感目标有23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库区的江北区(3个)、九龙坡区(3个)、巴南区(2个)、北碚区(2个)、南岸区(2个)、沙坪坝区(2个)和忠县(2个)等区县,湖北库区内没有特大敏感目标分布;重大敏感目标有28个,其中湖北库区4个、重庆库区24个,主要分布在重庆库区的北碚区(4个)、巴南区(2个)、涪陵区(2个)、江北区(2个)、江津区(2个)、开县(2个)、云阳县(2个)和湖北库区的秭归县(2个)等区县;一般敏感目标在重庆库区和湖北库区均有分布.从分级结果来看,特大敏感目标占敏感目标总数的23.23%,重大敏感目标占敏感目标总数的28.28%,二者占敏感目标总数的51.52%,且主要分布在重庆库区.库区内的集中饮用水源地有一半以上为重大或特大敏感目标,这些敏感目标是水源地保护的重要对象.重庆市的江北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北碚区、南岸区、沙坪坝区和忠县等区县是特大敏感目标分布的重要区域,也是事故型水污染防控和预警的重点区域.万州区虽然敏感目标较多(图1),结合图3和实际调查统计得知由于其单个敏感目标规模较小,风险值(服务人口数量)较小,所以,万州区没有特大敏感目标和重大敏感目标存在。 3小结

  集中饮用水源地是易受事故型水污染影响的重要敏感目标,其水质安全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城镇供水安全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正常运行.三峡库区内的集中饮用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库区重庆段,特大敏感目标和重大敏感目标也主要分布在库区重庆段.集中饮用水源地的重要性与所在区域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多,某些敏感目标(集中饮用水源地)势必会增大其规模来提供更多的服务,会增加其风险性,因此,某些一般敏感目标可能会变成重大敏感目标,重大敏感目标可能会变成特大敏感目标,所以敏感目标的保护和监管应是一个及时更新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探讨的三峡库区事故型水污染敏感目标辨识方法,操作简易可行,有助于环保部门对敏感目标的分类和监管.但此方法只基于敏感目标自身属性对其进行辨识研究,未涉及敏感目标周边的风险源以及风险源风险控制措施等因素,因此,有必要综合敏感目标、风险源以及风险源风险控制措施三个方面对敏感目标的辨识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肖晓琴,肖云.我国近年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归因分析 [J].江西化工,2008(2):43-46.

  [2] 窦明,马军霞,毕宏伟,等.北江突发镉污染事故的健康危害评价 [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6):655-659.

  [3] 侯娟,胡锋平.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J].江西化工,2009(1):49.51.

  [4] 张勇,王东宇,杨凯.1985-2005年中国城市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不完全统计分析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2):79-84.

  [5] 韩晓刚,黄廷林.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 [J].水资源保护,2010,26(1):84-90.

  [6] 杨洁,毕军,张海燕,等.中国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 [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4):571-576.

  [7] 毕军,曲常胜,黄蕾.中国环境风险预警现状及发展趋势 [J].环境监控与预警,2009,1(1):1-5.

  [8] 毕军,杨洁,李其亮.区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2-96.

  [9] 徐镜波,王咏.生态风险评价 [J].松辽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10-13.

  [10]杨洁,毕军,李其亮等.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J].环境科学研究,2006,19(4):133-137.

  [11]宋启道,方佳,李玉萍,等.基 于 农 业 产地环境下 的农业风险评估探讨 [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4):459-463.

  [12]黄荣.交通事故对柳江河水质风险评估浅析 [J].大众科技,2010(128):96-97.

  [13]张德兰,蒋爱平,陈晖,等.东平湖突发性水污染事故调查 [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6(5):19-24.

  [14]翁焕新.河流重金属污染对两测浅部含水系统影响的作用途径 [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7(3):414-421.

  [15]许川,舒为群,罗财红,等.三峡库区水环境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 [J].环境科学研究,2007,20(5):57-60.

  [16]秦小红,彭莉,张向和,等.重庆农村饮用水安全局势的调查分析 [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1):157-165.

  [17]陈鸣,尹卫萍,俞美香,等.饮用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件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4):92-96.

  [18]郭先华,崔胜辉,赵千钧.城市水源地生态风险评价 [J].环境科学研究,2009,22(6):688-694.

  [19]张永勇,夏军,翟晓燕.流域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分区方法研究 [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13(1):276-280.

  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影响因素与防治措施

  新农村建设在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特别是农村水资源的污染更是如此。农村水资源大体上包括农村地区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以及水库等地表水,也含有土壤水、地下水部分。农村水污染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也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健康稳定发展,其污染的类型和源头也是具有多样性特点的。在当前农村中,对于水污染的认识和治理措施还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体系,存在很多的漏洞,因此,在进行防治和完善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制定出一套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应对方案,尽可能地减少污染,把污染源消除在源头上。

  1 农村水污染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农药和化肥方面造成的污染

  随着农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化学农药和化肥被应用到农业种植中,而农民为了尽可能多的实现经济效益也加大了使用量,根据国家近几年的数据统计显示,我国的农村水污染由于农药和化肥所引起的比例越来越大,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农药和化肥最终能被农作物真正的吸收利用仅仅只占到 35%和25%左右,其余的残留成分都遗留在土壤中,经过雨水或灌溉水的冲击会渗透到地下水体中,引起地下水中的总矿化度、亚硝酸盐以及重金属等含量不断提高,如果流入到地表水中则会直接导致地表水水体成分发生变化,使水的净化难度进一步增大,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是不利的。

  1.2 农业养殖场方面造成的污染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乡镇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中多种多样的养殖场逐渐增多,但是还没有形成一个集中有序的状态,地区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在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农业养殖场的布局没有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国家上一年度的统计资料显示,有 80%的养殖场在结构设置上并不合理,缺少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不仅缺少防渗型水泥池来对牲畜的粪尿进行贮存,而且也缺少在农田中进行就地消解的技术,粪尿的还田率仅仅只有 35%~55%,这样的话,就会导致大量的牲畜粪尿以及其他的粪尿会直接排放到水体中,给河流和水库带来严重的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氧气的大量缺失又会使得水生生物不能正常生存,同时也会给人畜带来更高的发病率。

  1.3 工业发展方面造成的污染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上现代绿色环保生活理念的普及,原本在大城市中的工业企业开始向农村或郊区转移,相对于城市来说,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程度很轻。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引进和增加,在数量和规模上也呈现出不一致的现象,很多企业由于自身经济方面原因的限制,使得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力度不够,大多数的乡镇企业中并没有相配套的污水处理系统,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摆设,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大量的乡镇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入到河流、农田或是水库中,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而且在相关部门的处罚治理上往往会出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没有进行严格的落实,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

  1.4 生活废水和其他废弃物造成的污染

  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了显着的改变,生活垃圾也日益增多。农村生活中的生活垃圾主要有菜叶、瓜果皮、废旧物品、塑料袋等,而且这些垃圾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多,从当前我国农村的实际现状来看,垃圾清运处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还没有得到全面的普及和应用,很多的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和治理,很多的村民会直接把垃圾扔进河道、沟渠中,使其在水流下进行自然消解,这样就会使水体中化学成分增加,酸碱度失调,不能直接灌溉和取用,导致农村正常用水的不便。另外,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缺少统一的规划指导,人们的居住又往往比较分散,导致垃圾的产生和堆放也较为分散,这对水污染的防治是极为不利的。

  2 农村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分析

  2.1 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提升环保意识

  相对于城市来讲,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尚不完善,对水资源的保护认知缺乏。从经济生活的角度来讲,农村居民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往往胜过对环境的保护,从这方面来说,就需要环保部门切实做好立法宣传工作,把环境保护的各项要点及时向农村延伸,把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及时向人们普及。首先,要把宣传范围扩大,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深入到农村中,把水资源污染带来的危害进行系统的讲解;其次,对领导干部进行宣传教育,使其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会带动村民在实际行动中探索新的保护方式;最后,加强各种预防措施的引导,在理论认知得到贯彻的基础上,对各种污染现象的出现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制定出一套适合的防治方案。

  2.2 注重水资源保护的法治建设,构造良好的防治氛围

  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重视对农村水污染的防治,在进行立法时要注意其可操作性,对各类建设项目的开展有严格的环境审批制度,把环境保护作为第一审批制度,并对制度的执行有严格的监督落实,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予以禁止,并且对一些迁移的工业也要做好制度上的规范。对于违法行为要根据制度进行严格的惩罚,建立环境民事和行政公诉制度,积极发挥监督机制作用,对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进行一定的赔偿,并根据实际状况定期的对乡镇企业进行污染治理检查,从制度上形成一种警戒,从而构建良好的水污染防治氛围。

  2.3 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严格的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化的原则,积极发展现代化的生态农业,实现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1)要积极的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对农药化肥的使用有科学的指导,以生物农药和生物防治技术来降低农药使用量;(2)对现有的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推广合理化和生态化;(3)采用新的生态模式,如“上农下渔”、“四位一体”的生态化大棚,形成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形成“农作物---秸秆---牲畜---沼气池---农作物”的循环模式;(4)把过去分散的牲畜养殖模式变为集中式模式,把污染治理变为集中治理,对产生的粪尿进行综合深加工,进一步改良农田土壤;(5)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建立集中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并把新型技术加以积极应用,切实提高污水的净化处理技术,进而改善农村水资源的水质。

  2.4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提高公众的参与积极性

  农村水污染防治关系到整个农村居住人口的生活状况,需要广大农村居民切实的参与到治理工作中,以积极的行动共同保持水资源的良好。环保部门首先要对相应的监督机制进行完善,给公众的监督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其次要把监督监管的渠道进行拓宽,充分尊重公众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知情权和发言权,以各种激励措施鼓励公众积极揭发周围存在的水污染行为,还可以举办专门的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征求公众的意见建议,把握公众的实际需求特点,然后进一步的采取措施强化社会监督机制。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国家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农村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显着成效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水污染问题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农村水资源污染的现状,需要相关部门从实际状况入手,严格落实各项政策,积极发展新形势下的农村生态环保,从而推动农村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梁维敏,梁潇,王缇。浅谈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xx(03):142-144.

  [2]万华玲。农村水污染的成因与防治对策分析[J].科技传播,20xx(19):29+45.

  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运用分析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工业化建设进程不断的加快,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片面性,对水环境地质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通过对我国水环境地质状况进行分析,导致水环境地质被污染的原因众多,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频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水污染环境地质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应该将水文勘测技术应用在地质工程中,将污染场地转化成具有居住价值、商业价值的良性土地。因此,文章针对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技术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导致水环境地质污染的原因分析

  (1)金属井管腐蚀导致的污染。一些建设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的金属井管不符合相关规定,这些金属井管很容易受氧浓差、缝隙、电偶以及细菌等的影响被腐蚀,产生大量的铁瘤、硫化亚铁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对水环境地质造成金属污染。

  (2)水源井不止水导致的污染。一些施工单位依然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水源井的回灌量与出水量,取消了水泥止水环节,将地下深水层与地表水进行了简单的联通,造成水环境地质的污染。

  (3)管道破坏导致的污染。城市基础设施扩建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施工设计与工作人员工作不严谨,会对地下管道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导致管道内的污染物质进入到地质水层中,对地下深层的暗河造成严重的污染。

  (4)地面夏蝉导致的污染。我国属于地震多发国家,并且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开土建房的速度不断的加快,对地面基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真是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影响,导致地表水被截断或者掩埋,对地下水的水循环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又进一步的增加了地面下沉,造成水环境地质污染。

  三、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的应用分析

  (1)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勘测技术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水环境地质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为了防止水污染环境地质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相关人员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水文勘测技术的重要性,不断的增大水水污染环境场地的研究与勘测技术的研发,将水污染环境地质转变成具有居住、商业价值的健康用地。

  (2)明确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水文勘测技术在水环境污染地质中的应用,重点在于对水环境污染场地的历史变迁、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明确历史活动与生产现状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现状、污染途径以及污染来源等进行全面的勘测,分析包括地下水分布、排泄、径流、动态变化、水位、埋藏等水污染环境地质信息的具体状况。想要提高地质工程的工作效率,就应该对水污染环境地质的水文勘测进行科学的管理,采用先进的勘测技术,培养专业的工程设计人才,增加对水文勘测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快水文勘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的扩大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好的适应水污染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实际需求。目前,我国水文勘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明确,水文网站、水文泥沙检测技术、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快速的发展,首先,对于水文站网,水文站网在水文勘测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具有采集水文资料、提高水文计算精度以及满足水文勘测工作需求等作用,许多地区对现有的水文站网进行了调整与改进,采用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水文勘测技术以及水文测试方法,创建了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水文监测网络系统;其次,对于水文泥沙监测技术,水文泥沙检测技术在采样器的基础上,研发了全新的分析仪器设备,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不仅降低了测量的工作量,还增加了勘测结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更加快速、准确的对水文泥沙进行测试;再者,对于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水文雨量流量监测技术研发和使用了自动化的雨量监测技术和仪器,实现勘测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记录、传输、测报以及储存等,同时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监测仪器对水文雨量流量进行在线监控与管理,逐渐的实现水文雨量流量监测的自动化。

  (3)水污染环境地质中水文勘测工作的实施步骤。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对水污染场地环境地质的特征进行采样、现场勘察,并在实验室内进行样本检测与分析,通常采用模拟污染计算分析的方式,进行资料、数据的采集,根据样本的检测、分析结果,确定试验场地的水文地质状况、污染程度、污染范围等,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系统,对试验场地的水污染环境地质进行整体的分析与评价,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与改进措施,尽可能快的解决水环境地质污染问题,避免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此外,因为水污染环境地质具有流动性与扩散性的特点,在实际应用水文勘测技术时,应该采用加密布点与均匀网络布点的方式,对水污染环境地质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测,以此明确污染场地的实际分部状况以及污染程度,从经济方面、技术方面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选择科学、合理的勘测方案与改进措施,将污染土质改变成具有居住价值、商用价值的健康用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将水文勘测技术应用在水环境污染地质中,不仅能够对环境、社会建设进行保护,同时还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水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对于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充分的荣事达水文勘测技术在水污染环境地质中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技术人员应该加快勘测技术、仪器设备的研究,显着的提高水文地质环境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以此保证水文勘测技术的应用效果,更好的进行水环境地质的治理。

  丹麦农业生产中水污染防治政策的经验借鉴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盟地表及地下水硝酸盐浓度日益增加,高浓度的地下水氮含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饮水安全,其中来自农业生产领域的硝酸盐渗入是欧盟水域氮负荷的主要来源。为减少由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硝酸盐对水体的污染并预防污染形势的继续恶化,欧盟相继出台了《硝酸盐指令》和《水框架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各成员国对所有的硝酸盐脆弱区,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来控制动物粪肥特别是无机肥料的施用,以消除农业生产领域硝酸盐带来的威胁。丹麦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业生产集约国和重要的农畜产品出口国之一,过度的农药化肥使用和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导致了大量的氮流失到土壤、水和空气中,带来了较大的环境治理压力。在欧盟《硝酸盐指令》和《水框架指令》的引导下,丹麦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农业生产水污染的相关政策,并取得了可观的效果。过去30年中,丹麦农业生产平均氮负荷已由170千克/(公顷·年)下降到100千克/(公顷·年),农业生产氮利用效率由20%~30%增加到40%~50%,流失到水体中的农业氮显着减少。丹麦在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可为我国制定农业生产水污染管理政策,引导农业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

  丹麦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政策逐步完善的法规政策体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业生产氮负荷流失到水体环境带来的富营养化越来越明显,严重影响到丹麦湖泊和近海水域的生态水环境,为解决这一问题,丹麦政府于1987年实施了《水环境行动方案Ⅰ》。该方案规定,到1993年时,氮磷总排放减少目标分别为50%和80%,其中农业氮负荷的减少是主要减排目标。为实现预期目标,该方案要求每个农户建立一个最低9个月储存容量的粪便池,有义务种植至少65%农场面积的冬季作物,并根据所种作物情况安排化肥施用计划。

  该政策实施目的是为了促进农作物春天生长时对动物粪肥的利用率,确保作物生长对剩余氮的充分吸收,从而减少土壤氮的流失。《水环境行动方案Ⅰ》最初希望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来实现氮排放减少目标,然而,该政策并未对施肥数量和结构进行硬性约束,实施后未达到预期效果。鉴于此,丹麦政府于1991年开始又实施了《农业可持续计划方案》,该方案规定了化肥和粪肥的实际用量限制,即氮配额制。方案严格规定了农作物氮施用标准和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并要求农民向农业部注册提交化肥施用账户,未按规定要求施肥的农户将处以征税处罚。到1995年,氮流失减排目标就完成了预期的一半。此后,丹麦政府于1998年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水环境行动方案Ⅱ》,该方案进一步规定了氮肥的施用标准,实施效果显着。方案实施监测结果显示,在维持畜产品和农作物产量增加的情况下,丹麦农场粪肥得到了有效利用,矿物质肥料施用量减半。为了达到欧盟《水框架指令》和《栖息地指令》标准,丹麦政府于20xx年又实施了《水环境行动方案Ⅲ》。该方案要求到20xx年,农业氮排放必须在原来基础上再减少13%,农业磷排放必须减半。此后,为了进一步解决农业生产氮排放带来的水体污染问题,丹麦政府分别于20xx年和20xx年实施了《绿色增长方案》和针对欧盟《水框架指令》的《流域管理计划RBMPs》。随着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实施效果的不断提升,丹麦已成为欧盟乃至全球农业水污染控制效果最佳的国家之一。

  覆盖全面的精细化管理与监管政策

  为了有效治理农业生产水污染,丹麦政府从农业投入品源头抓起,实施了覆盖全面的精细化管理与监管政策,主要集中在畜禽养殖粪肥管理、农用化学品生产使用管理等多个方面。规定农场主畜禽饲养数量必须根据其拥有的土地量来确定,每个农场饲养的家畜量不得超过500个单位。

  一旦农场牲畜数量达到250个单位,监管部门就会对农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农场是否应该继续扩大规模。政府每年随机抽取养殖场地深井水样进行粪便污染检测,若发现养殖场畜禽粪便管理违反要求甚至对周围水体造成污染,将交由环保部门对其污染事故进行相应处罚。为了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水污染,丹麦政府对畜禽粪便管理做了严格规定。比如,粪肥施用在裸露耕地上,则必须在施用12小时内对其进行犁耕入土处理。为了防止粪肥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丹麦政府还规定畜禽粪肥必须发酵处理后才能施入农田,而且在被积雪覆盖的土地上不能施用畜禽粪便。其次,丹麦政府对农药化肥的投入使用制定了严格的审批程序,所有生产的农药必须经过国家环保署批准后方可全面投入市场。政府对农药化肥施用的种类、时间及数量有严格的规定,环保部门负责监管各种农药化肥的使用趋势,并对使用后可能造成的水体污染进行监测。此外,丹麦环保局已全面禁用对地下水危害较大的200多种农药化学物质,并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评估近10年来农药化肥使用减少后的农业集约区水域整体质量。除了对农业生产投入品方面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政策,丹麦政府还建立了完善的农业流域地下水水质监测系统,设置专门监测机构严密监测农业生产活动集约区地下水质,并实时把监测水质报告发布在网络上,以供公众监督。

  严格的化肥施用账户制度和粪肥配额制

  在丹麦,一系列水环境行动方案的实施是为了实现最初的农业生产氮排放减半的目标。自1991年起,丹麦政府要求所有农民向农业部提供一个包含种植模式、耕种面积、无机化肥使用、有机肥使用及饲养家畜数量的化肥账户,依据该化肥账户,政府可以掌控农民粪肥氮的施用比例及标准。这项依靠科研机构、农民和农民协会的力量共同合作建立的化肥账户制度,在农民作物施肥与粪肥管理决策,以及政府监管农业水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减少了无机化肥的施用量,缓解了农业氮对水体的污染。注册化肥账户的农场要履行相应义务,比如,在农业生产活动进行之前就要制定化肥施用计划并计算出农场所需要的总氮配额;在生产活动结束后,农场要对化肥的实际施用情况进行归档。此外,丹麦还实施了与农场耕作面积挂钩的粪肥配额制,即粪肥施用的和谐规则。和谐规则要求农民允许施用的最大粪肥量是1.7LU/(公顷·年)(LU代表丹麦家畜单位,1个LU相当于100千克粪肥氮),如果农户90%以上的耕地施用粪肥且所种农作物氮排放潜力较小,这种情况下允许施用的最大粪肥量是2.3LU/(公顷·年)。该规则要求所有农户必须统一遵守而不考虑生产环境、社会经济及地区差异,迫使畜禽养殖大户采取租用土地或者与耕作农户达成粪肥利用协议等方式达到粪肥排放标准。

  自愿选择粪肥交易合作伙伴

  随着丹麦畜禽养殖的规模扩张和结构转变,对养殖户来说要达到耕作面积与粪肥产生的平衡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在养殖集约地区可用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这种平衡标准的实现更加困难。因此,许多养殖户开始寻求与其他种植户的合作,出售多余的粪肥。目前,这种粪肥交易伙伴关系在丹麦非常普遍,大约80%的有机农场已经与养殖户达成协议购买粪肥,约70%的有机奶牛场参与到合作伙伴关系中并出售多余的粪肥。在自愿选择合作伙伴的前提下,丹麦政府允许有机农场购买的最大粪肥量是70千克/公顷。为了追踪农户化肥账户信息,丹麦政府要求农户买进或卖出粪肥时必须提交粪肥卖出者或买进者的数量信息和粪肥种类。为确保所有化肥和粪肥的施用信息记录准确,丹麦农业部需要反复核对农户粪肥交易信息。另外,化肥施用账户信息显示约89%的粪肥出售者(养殖户)会选取和他们具有诸如邻居、朋友等社会关系的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一般存在于相距较近的地域空间内,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粪肥交易成本。数据显示,养殖农场和施肥场地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5千米,只有极少数运输距离超过了10千米。由于粪肥交易合作伙伴关系大都是基于农户的社会关系网络建立起来的,因此,农户一般不会把粪肥的售价及成本负担当成一种纯经济行为,大多数合作伙伴选取了成本公摊的交易方式,“互惠”和“利他”等行为广泛存在。

  多主体的公众参与机制

  丹麦政府非常重视公众参与在农业生产水污染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发展成熟的农民合作社除了履行接收社员全部农产品并集中加工出售的义务外,还负责监督和约束农民的行为,协助政府监督农户对畜禽粪便的管理及农药化肥的使用,促使农民严格按照政府法规要求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若违反规定,则取消其享受欧盟及丹麦农业补贴的资格。此外,丹麦在全国设置了数量众多的农业咨询服务中心,直接服务于全国40000多个农场。平均每18位农民就配有一名专业农业咨询服务专家,为其提供技术服务和农药化肥的施用咨询服务,使得新技术及新农药和新化肥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周期大大缩短,有的甚至不到一年时间,在确保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兼顾环保目标。

  此外,丹麦政府还非常注重有机农业的普及和推广。与传统农业相比,有机农业的特点就是完全不施用农药化肥,这意味着有机农业面积的扩大可大大减少无机农用化学品对地下水源的污染。政府主要通过创造市场需求而不是直接补贴农户的方式来刺激农户发展有机农业。比如,政府首先把学校、敬老院、医院等公共机构食堂纳入“有机食堂”的范畴,确保这些公共食堂的食材均为有机食品,通过市场开拓来保障农户从事有机农业的合理收益。丹麦政府认为,农户是农业生产水污染控制的主要参与者,高素质的农民与农业水污染综合防治有直接关系。全国总计有25所农业科研院校负责招收和培训农民,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习后,受训农民才可能获得“绿色证书”.只有持有“绿色证书”的农民才有资格购买面积大于30公顷的农场,且证书不得馈赠或转让。此外,持有“绿色证书”的农民还要定期接受农民合作社的继续培训教育,包括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施肥污染控制等复杂技术的应用。

  我国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单位耕地面积化肥及农药用量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倍和3倍,但农药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其中,氮肥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35%,磷肥仅为10%~20%,钾肥仅为35%~50%.大量的化肥通过各种途径,如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流入水体,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同样,由于农药施药机械、施药技术和施药观念落后,乱用、滥用农药现象严重,农药利用率仅30%,大量农药残留造成农耕区地表水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除种植业外,畜禽养殖污染也成为水污染的重要来源。环境保护部发布的最新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48万吨/年和65万吨/年,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和25%,分别为工业源排放量的3.23倍和2.3倍。全国有24个省份的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占到本地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0%以上。当前,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农业造成的水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污染途径尚未根本切断,部分地区地下水污染程度仍在不断加重。

  笔者认为,我国农业生产水污染不断加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缺乏对农业生产水污染的单独立法,现行法规《水污染防治法》虽然涉及到了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但并没有对农药、化肥的施用量作出严格明细的规定,更未对畜禽养殖粪便管理作出具体规定。其次是长期受城乡二元经济的影响,我国环境保护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现状还比较严重,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污染环境监管政策与监管手段严重滞后,奖惩结合型监管机制不到位,监管机构不健全。再者,当前农业生产污染防治现状数据掌握不足,还未建立覆盖全面的畜禽养殖规模和粪便管理及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数据库,以至于对农业生产水污染环评数据难以获取,制约了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虽热相关科研机构在一些重要河流、湖泊展开了农业生产水污染的科学研究,但缺乏公众的普遍参与。与农民联系密切的合作社发展不规范,功能发挥不足,缺乏对农户施肥施药的科学引导及监督约束。政府对农民合作社关于农业生产科学引导和激励措施不够,专业化的农业咨询服务专家配备不足,畜禽养殖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体制和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最后,农民尚未广泛参与到水污染防治工作,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缺乏对农户尤其是种养殖大户关于农业生产水污染问题的教育和培训,对于环保型的有机绿色农业种植户缺乏激励措施和市场引导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农民关于水污染防治的积极性。20xx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中远期防治目标和行动纲领,农业水污染综合防治首次上升为国家战略。

  政策启示

  借鉴丹麦关于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经验,结合我国当前农业水污染防治面临的形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相关研究和实践。

  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生产水污染综合防治法律法规

  我国可借鉴丹麦政府关于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法规经验,建立专门法律法规和技术指导体系,对农业生产各个层面作出具体要求,地方政府应在相关法规指导下制定指导性和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法规中应当明确种养殖户关于农药化肥等化学投入品和畜禽粪便的施用标准,选取部分种养殖大户作为试点,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逐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此外,法规中应明确各级政府尤其是具体职能部门在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中的责任权利,明确农业生产水污染奖惩机制,对于不按法规要求管理畜禽粪便和施用化肥农药的农户给予罚款或取消农业补贴资格的处罚,对于按规定标准生产的农户给予经济激励。

  以严格的监管政策和组合措施确保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借鉴丹麦政府监管经验,首先对农药化肥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监管,从源头防治农业生产水污染。所有生产的农药须经过国家环保部门的审批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地表地下水质危害较大的农药化肥,环保部门可全面禁止其生产和投入市场。其次,在农业水污染严重流域和畜禽养殖集中水域,逐步建立完善的地下水质监测系统,设置专门机构负责监测农业生产活动集中区域水质,并及时向公众发布监测报告。第三,逐步建立全面的畜禽养殖规模和粪便管理及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数据库,实施严格的化肥施用账户制度和粪肥配额制,便于地方政府及时监测和追踪种养殖户关于农药化肥的施用及粪肥管理情况。要充分发挥与农民联系密切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监督引导作用,既降低监管成本,又提高监管效率。

  加强农业水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引导公众尤其是农民积极参与加强政府部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重视农业生产水污染防治科学研究及成果的推广。建立和培养农业咨询专家队伍,提高农业咨询人员数量和质量,充分调动农业咨询服务中心的环保积极性。鼓励科研院所和农业咨询服务中心对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科学施用农药化肥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培训合格者发放“绿色证书”,并将之作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硬性条件和获取国家政策、资金扶持的重要参考。拓展有机绿色农业市场规模,借鉴丹麦经验,引导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公共机构食堂使用有机食材,在保障农民生产效益的同时,降低农药化学品对水体的污染。引导种养殖大户与普通农户建立粪肥交易制度,鼓励建立粪肥交易合作社,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并完善基于畜禽粪肥管理和化肥农药施用标准的奖惩机制,调动农民合理施肥施药积极性。扩大耕地有机粪肥施用量,在降低农业水污染的同时不断将培肥地力,用地养地相结合,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力建, 朱立志。 农业立体污染防治是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需求[J]. 环境保护, 20xx(3): 36-43.

  [2]金铭。 中国地下水污染危机[J]. 生态经济, 20xx(5): 12-17.

  净水厂工艺改造对原水污染的治理策略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对于水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由此也出台了很多关乎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水污染问题并未得到有效的解决。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致使水资源污染现象大量存在。 现阶段我国水资源污染现象十分严重, 大量的江河等水资源受到了极为严重的污染, 水污染已经从环境生态污染发展到对人们饮用水的污染, 直接对人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伤。我们必须清楚这样一个问题:虽然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仅仅从源头对水资源进行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做好水污染的治理工作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水资源不足的现状,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实,我国水资源的匮乏,更大程度上是由水质性缺水所引起的,可见我国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全国各大净水厂纷纷进行工艺改造,通过技术的进步以及机器设备的改进,不断提高治理水污染的能力和水平。

  1 论净水厂工艺改造的必要性

  从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出发,谈谈我国众多净水厂进行工艺改造的必要性。工农业污水以及居民生活废水是我国水资源的两大主要污染源,由于这些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对地下水资源的污染也正在不断加剧,导致地下水源颜色发生变化甚至散发出异味,已经很难满足居民以及工业生产正常的用水需求[1].而我国很多的水厂采用引用地下水的方法,这些地下水的质量根本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这类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虽然水厂会对这些地下水进行初期的常规工艺加工,但是这简单的加工根本无法祛除水中的有害物质,这是由于净水厂的常规工艺不够精湛,导致水的浑浊度以及水的味道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这一类水一旦被居民饮用,其身体健康状况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威胁,长期饮用可能会致癌。然而这种情况在我国十分普遍,拥有先进净水设备的净水厂毕竟只是少数。

  2 净水厂的工艺改造对原水污染的治理方法

  2.1 注重做好预处理工作

  纵观我国各大净水厂,大多净水厂在对水资源进行净化时只是简单的常规工艺加工,忽视了预处理工作。其实,要想保证水质就必须要有水资源的预处理工作。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以方便后期常规工艺加工,使得水资源的质量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有效保障。其实所谓的预处理就是为后面的深度处理打好基础,正是因为这是基础,所以才显得很有必要。因此全国的各大净水厂在进行工艺改造的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了污水的预处理工作,通过预处理加强对于原水污染的治理。

  2.2 做好沉淀、澄清工作

  沉淀和澄清是处理污水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很多的生活污水中都含有大量的砂石以及固体废气物,净水厂在对这样的污水进行处理之前,要做好沉淀和澄清工作。当然这一工作的开展,前提是要在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施,不同的水质所要求的沉淀和澄清工艺也是有所不同的。在污水处理厂或净水厂设置斜板等工具,此外做好设备改进工具,一些原有的设备已经很难满足污水沉淀的需求,需要采购一些先进的污水处理设备,增强吸附泥沙的能力,从而保障水资源的洁净程度。这里所说的沉淀澄清工作,实际上包括水资源的过滤工作,一些大的砂石垃圾可以通过沉淀的方式去除,但是水中的细菌单单只靠沉淀或者是澄清的方式是很难去除的,通过加强过滤,去除或者是降解水中的有机物,从而保障水质。

  2.3 增加深度处理的工艺

  前面我们说到,在进行常规工艺处理之前,最好有一定的预处理工作。那么在进行常规工艺处理后的深度处理工艺是否也和预处理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基本的常规工艺也会有很多不能出去的物质,通过增加深度处理的工艺去除前期没有去除的污染物,进一步地保障水资源的质量[2].常见的深度处理技术有一下几种,分别为生物活性炭法、活性炭吸附法以及臭氧 - 活性炭连用等。

  我国的净水厂不妨学习和引用深度处理技术,保障水质。

  2.4 做好安全消毒工作,创新消毒技术

  水资源的消毒也是污水处理必不可少的一步,特别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不断尝试和创新消毒途径,我国先后采用过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以及紫外线消毒等多种消毒途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很多消毒方法的成本过高,使得我国的水资源消毒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各大净水厂要想提高水资源的质量,就必须做好安全消毒工作,创新消毒技术。跟国外的消毒技术相比,我国的消毒措施仍然不够到位,消毒手段也是较为落后,在创新消毒技术的同时,我们不妨向外国的污水处理厂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污水消毒技术[3].一般来说,欧洲的处理厂设备都很先进,技术也很成熟,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从而完善我们自身的工艺设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我国水资源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净水厂的工艺改造对原水污染的治理办法。无论是从前期的预处理技术,还是中期的常规工艺改造,或者是后期的水资源的消毒工作,我们都提出了一些治理的方法。虽然我国的很多净水厂都在不同的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很多净水厂已经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并处于工艺改造的过程中,相信通过工艺的改造,我国水资源的质量一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和改进,我国人民的饮水安全也会得到一定的保障。深度的处理工艺使得我国的污水处理工作开展得更为有效和顺利,工艺技术的全面分析以及技术的全面改造,在我国污水处理以及净水厂的改造升级方面一定能够发挥更加强有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詹强 . 净水厂改造技术探讨 [J]. 安徽建筑 ,20xx(04):211-212.

  [2] 姜立君 , 张永强 , 柏章明 . 超滤膜技术在我国城市净水厂中的应用现状 [J]. 供水技术 ,20xx(04):3-7.

  [3] 李柱 . 微污染水处理技术进展 [J]. 给水排水 ,20xx(S1):34-37.

  跨界水污染治理难点与国外经验借鉴

  1 绪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也为此付出了极大的代价[1-3].由于缺乏经验,几大水域都出现了跨界污染的问题,对于跨界水污染的治理也不尽如人意。作为一个公共性质的问题,跨界水污染无疑可以看做是我国诸多跨界公共问题的缩影,如果能够妥善的解决好跨界水污染问题,对于当前极为棘手的跨界大气污染等问题将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2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难的原因解析

  2.1 相关法律体系不健全

  随着跨界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我国也加大了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立法力度,制定了以新《水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由于对水资源立法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出一部完备的、科学的、体系化的水法典。有关规定在具体的跨界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缺少相关配套的地方性法规,法律在执行过程中很难细化。

  2.2 有关行政制度不协调

  跨界水污染治理的过程十分复杂,一般都是通过流域各地区行政政府、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同管理,可以称作是“多龙治水”.这导致了水管理决策权相对较为分散,有关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联合做出一个高效的治污方案。

  2.3 经济保障措施不完善

  目前流域的水环境治理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匹配。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较为科学的环保投入效率评估体系,地方政府在进行环境投入时没有合理的分配。

  没有规定对跨界水污染这类环境治理的投入标准,也没有确定环保经费的优先级别,这就导致在其他经费开支较大的情况下,削减环保经费的现象层出不穷。

  3 国外跨界水污染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发达国家也曾出现了流域水污染问题,但很快意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很早就开始探索对于跨界水污染的治理。从发达国家的跨界水污染经验看,相对成功的模式都趋向于设立一个主导部门,并由多个部门合作治理相结合。

  3.1 设置拥有 一定权限和法律地位的专门流域管理机构

  3.2 完备的法 律作为后盾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

  3.3 在跨界水 污染的治理中,流域管理机构可以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3.4 明确流域 内各区域的责任,赋予下游地区请求赔偿的权利

  4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对策

  4.1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法律对策

  我国目前关于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立法不仅较为分散,而且可操作性较差。因此,以宪法、环境保护法为基础,构建更加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跨界水污染防治法律体系框架,对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有很大的必要性。通过修订现在已有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法律法规间的冲突,使我国流域管理实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高效结合,从而能够更加高效的治理跨界水污染。

  4.2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制度对策

  我国当前实行的是属地水资源管理原则,在具体的跨界水污染治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多个地区、多个部门。

  这就要求跨界水污染的治理需要各地方政府之间、各行政部门之间协调合作,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克服本位思想,最终实现跨界水污染的协同治理。

  在我国现行的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基础上,建议应该向以流域管理为重点、地方区域管理为辅的新式管理体制转换。建议以整个流域利益作为基础,划分流域管理区域时以生态属性重新划分,从而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的流域管理体制,以避免行政地域管理和流域管理间的矛盾。

  5 结论

  由于流域水资源的自然流动性和极强的关联性,我国主要的七大流域,都是跨越几个行政区域的。因此,解决跨界水污染是我国目前水污染治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国传统治理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相关立法不够完善,治理机制缺乏协调性,财政支持不能满足治理的需要。我们在跨界水污染的治理实践中,需要不断进行尝试:要明确跨界水污染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更要发动各种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调动起企业参与治污的积极性;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让跨界水污染治理有法可依,同时加大对执法的监督,力求从严执法;优化流域的产业结构,注重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加大对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基金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秦勤 .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对策研究 [D].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xx.

  [2] 曹厚良 . 跨界环境污染治理的环境执法研究 [D]. 山东大学,20xx.

  [3] 周海炜,钟尉,唐震 . 我国跨界水污染治理的体制矛盾及其协商解决 [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xx,02:234-239

水污染论文2

  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对“水污染控制工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xx)35-0139-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有将近300所高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而“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本科生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规划及水资源保护等知识的核心课程之一。因其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强的特点,它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废水物理处理、生物处理及污泥处理的基本理论,还需要学生掌握基本工艺流程,同时具备水处理的工程及工艺设计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以教材为中心,还要不断更新水处理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工艺流程,同时还要结合工艺设计进行实践教学。

  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大多数学校都重视理论知识教学课程,而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因此,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如何将废水处理理论知识、工艺设计原理与实践应用操作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是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和提高学生掌握及应用专业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的课时安排为“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30学时,实验教学16学时。既有理论课,也有实验教学,但要想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学校要将理论知识的掌握及实践的具体运用有机结合,如考虑学生的学习进程,并在培养计划中增加必要的课外实践学习。因此,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加强理论知识的传输及更新,还要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方案及社会需求,更加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

  二、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以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为例,理论课安排30学时,而该课程内容非常丰富,一方面要想在规定的学时内将所有的内容完全介绍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这个方向是在不断发展的,随着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许多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等在实际水环境保护中得到了应用,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一般都是较为成熟的,应用较为广泛的传统工艺,较少涉及新技术。实验课程安排了16学时,但如何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也是一个问题,将两门课程做好契合衔接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有,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课程,不仅需要理论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同等重要。虽然课程教学中有安排课程设计,但显然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经过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工艺设计肯定是不过关的。

  对于实践教学中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一般会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进行,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开设时间是脱节的,且在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过程中,主要靠实习地点的技术人员讲解,带队教师即使是环境专业出身也专攻有所不同,所以担任该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不谈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研究水平,起码实践经验是有所不足的。又由于学生实践时间与理论基础学习时间错开,基础知识薄弱,加上主动性不强,所以很难在实践中详细了解到实际的水处理构筑物和工艺流程,因此“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建议

  1.完善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水处理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要学习行业最新发展的动态和先进技术,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强化应用的教学内容,如结合水业集团长善垸污水处理厂等大型污水处理厂为实例,分析水厂各流程中构筑物的选择、如何设计计算、需要哪些设备、各构筑物之间平面、高程布局等,使学生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在实际水处理工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会运用课程中的设计原则与方法解决实际水环境保护问题。

  2.合理改善课程设置及排课安排。笔者所在单位仅安排了“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没有增加并加强课程设计还是略有不妥。另外,课程实习时间与课程教学时间的安排也有待优化,笔者建议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课程实习。此外,笔者建议将课程设计增加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并加强课程设计反馈,通过一定的课时保证课程设计稳中有序,从而使学生对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有一个系统的训练,并巩固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

  3.教学网络化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的重要平台,因此笔者建议建立湖南农业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站,网站中设有:理论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并更新最新的水污染控制行业新科技动态,实践教学资源模块提供并更新最新的实际案例、多媒体课件习题库、实时交流等资源链接,还有参考书目、设计手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学术报告通知。网站的管理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的欲望。

  4.改革考核方式。根据“水污染控制工程”的课程特点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现行考核形式进行改革,实行多样化考试模式,可强化平时考核成绩。例如,通过教学网络化平台,让学生们在课前知道课程内容,增加课堂互动环节,从而增加课堂学习成绩。在考试内容上,试题可以借鉴注册环保工程师考试,允许学生带书,不一定需要记住里面的诸多设计参数及公式,但需要注重评估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闫立龙,任源,张颖,代英杰.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15):33-34.

  [2]范晓丹,张襄楷,陈子辉.基于应用人才培养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改革[J].广州化工,20xx,44(18):210-211.

  [3]邹联沛,何池全,岳英,刘晓艳.《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改革与实践[J].创新教育,20xx,(36):169-172.

  [4]李静,陈建军.浅谈《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xx,(17):44-45.

  [5]王茹,孙微微.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xx,(48):77-78.

  [6]宋志伟,乔艳云,潘宇.水污染控制工程网络课程建设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xx,(07):34-35.

  [7]艾尼瓦尔·买买提,周集体.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高教學刊,20xx,(03):41-42.

  [8]吴小宁,冯晋阳,刘增超.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教学研究,20xx,(05):24-25.

  [9]乔森,周集体,金若菲,张玉.《水污染控制工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xx,(S3):65-66.

  [10]胡晨燕,周笑绿,时鹏辉.深化《水污染控制工程》案例教学[J].广东化工,20xx,(24):48-49.

水污染论文3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其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流程复杂、设备抽象。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在限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向学生传授更多的新知识和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弹性和效率,是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强大的优势,表现在:以图文声像来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丰富的教学素材,能将抽象深奥的知识点与直观具体的场景与事物结合在一起,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将丰富而多样的教学素材重新组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与技能;可以实现教学的多向互动,真正实现学生富有个性化的学习[1-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积极辅助作用,本文结合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建设实践和教学实际经验,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为更好地开展该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现代信息技术辅助理论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水污染控制工程理论教学主要体现在采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把相关内容和图像生动、直观地投影到屏幕上,通过声、光对信息的传递触及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使整个教学活动在生动、直观、形象中进行[4]。尽管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过程中,多媒体课件涉及的设备多、知识点多,而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学生在上课时往往还没看清楚,就翻到下一张幻灯片了;有的虽然在课堂上想清楚了,但课后因没有条件巩固,很快又忘记了。有时一堂课下来,看似面面俱到,而学生实际收获却不大,因此可进一步采用以下措施辅助理论教学。

  将电子课件、构筑物与设备的结构、工艺流程等的电子素材上传网络平台,便于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通过课前、课后的反复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弥补上课时间的不足,这些电子素材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选择水污染控制工程中的重點、难点内容,制作微课。虽然微课教学时间短,但针对性强,突出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有利于课堂教学中目标的高效实现。微课是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并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5]。但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课前的微课自学可能达不到学习要求,因此需要课堂来补充完善。学生经历课前、课内和课后多种形式的思维,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将会比传统教学收获更多。另外,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放在一起制作微课,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如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物滤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化学沉淀处理与混凝处理等,利用微课,进行比较学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实用性很强。随着科技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知识的更新速度很快,因此不断出台新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标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地把新政策、新标准及新技术纳入教学中,使学生接收新知识,及时了解课程前沿,以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工程实际吻合。

  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

  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主要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对基础验证性实验,将相关设备的构造、工作原理、实验所需试剂耗材、实验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制作成视频、课件、动画资料;利用这些资料,提前预习实验,如观看实验视频,来熟悉实验现象;选择实验预习题库中的习题作答,来检验预习效果,检验相关知识的掌握。通过这些措施,将会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提高实验成功率[6]。

  对综合性实验,则采用视频、动画、仿真软件等进行直观演示,如使用各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录像、各种水处理工艺单元的图片及工艺设备的运行动画、水处理仿真软件等。帮助学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将现有实验条件达不到要求而无法完成的实验呈现在学生面前[6]。

  三、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实践教学

  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现场参观污水处理工艺时,因工艺在运行中,构筑物内部情况难以观察,即不能深入了解设备和构筑物的内部结构,学生的认识实习有点类似“走马观花”。针对此类问题,在实习前,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先对要实习现场的工艺流程运行演示及各构筑物设备的内部构造、工作原理进行学习,通过视频、仿真软件模拟处理系统等手段演示,学生不仅能一目了然地看清实际工程设施的内部结构,还能观察其动态的工作过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扩大和完善了实践环境,现场实习时学生就会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加强实习效果。

  课程设计也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是连接理论学习和生产实际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良好途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本课程学到的水处理知识,设计出一套完整、合理、可行的污水处理方案,具体包括处理工艺方案的比选确定、工艺参数的选用、处理设施的设计计算等。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实际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的预演,对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直接作用。在学生没有做具体设计时,单纯听讲解,有种“纸上谈兵”的感觉,学生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领会设计内涵。因此,课程设计可采用案例教学法与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从设计院、环保公司收集的不同类型污水处理工程的优秀设计案例放到网络平台,这些成果要体现出涉及内容广、绘图质量高、规范性好的特点。让学生从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书、工艺图、施工图等方面全面了解工程设计涉及的环节和内容。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通过反复研讨提供的优秀案例,及其提供的构筑物内部结构图,加深对设计的理解掌握,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线上或线下与老师交流得到解决,实现课程设计的“做中学”。

  四、结束语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将会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否发挥还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与驾驭水平。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理论研究,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更要具备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以适应当前教育现代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

  参考文献:

  [1]赵祥云.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学周刊,20xx,(32):134-135.

  [2]王淑勤,李超,赵学娟.计算机技术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xx,31(3):105-108,131.

  [3]吴杰.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J].山西科技,20xx,32(1):85-86.

  [4]齐昕,刘嘉夫,马焕春,等.多媒体教学在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xx,(3):53-54.

  [5]程瑶.微课在教学管理中的价值探寻[J].江苏教育,20xx,(1):35-36.

  [6]范长征,晏铭,张薇,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xx,(6):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