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不仅要对赢利负责,而且要对环境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1

  一、引言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 世纪 20 年代,是由美国学者Oliver。Sheldon(1924)提出的。在其撰写的《管理哲学》中指出:企业的责任不仅仅应该创造利润,而应当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动机应当是道德。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在我国投资日趋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中国进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趋显现,外资企业违背社会责任的事件屡屡发生,其在社会责任履行方面受到了种种质疑,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研究了外资企业在我国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及其变动趋势,并根据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结果,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企业内外部因素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理,确定了在华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也为政府制定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了参考,有利于提升跨国公司在华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与力度,对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于我国企业"走出去"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趋势

  本文根据《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分析整理了20xx~2014年年销售收入前100强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发现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如下趋势:

  (一)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不断改善,但与国有企业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总体来看,20xx~2014年连续三年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可见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日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最高,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xx 年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低,而20xx年、20xx 年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均超过了民营企业的水平,而且连续三年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增长最快,说明外资企业加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更加重视其在企业当中的地位。

  (二)韩国、日本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较高。总体来看,日韩、欧洲企业、美洲企业的社会责任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见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更加注重把社会责任落到实处。另外,总部位于韩国的外资企业连续三年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20xx 年韩资企业的得分为 42.3,与 20xx 年相比增长了 60%,增长幅度较大,可见韩资企业对于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视程度。20xx~2014 年日韩企业与欧美企业社会责任得分逐年呈现差距增大的趋势。来自日韩的外资企业由于与中国具有相似的文化,更加容易地融入中国市场,从而也更加重视自身社会责任的建设。

  (三)混业经营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表现较好。各个行业的社会责任指数逐年提升,总体呈现较好趋势。相比服务业、加工业、制造业,跨行业经营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得分最高,可见混业经营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要好于单一行业的企业。20xx 年外资企业中 3 家领先者中有 2 家是混业经营,10家追赶者中也有4 家是混业经营的。服务业、加工业、制造业相比,20xx年制造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较好,连续三年加工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增长较快,而服务业上涨较为缓慢。

  三、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及启示

  (一)建议

  通过对在华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分析,对提升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完善外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存在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给了外资企业更多的可乘之机,导致跨国公司的违法成本低,由此出现了大量的旁观者。作为政府部门要解决跨国公司"双重"标准应当加强立法,完善《公司法》、《劳动法》、《环境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来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20xx年10月28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并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立法不仅表明我国政府为社会责任的整体推进提供了较好的法律政策机制和环境,也进一步凸显出了政府作为社会责任推进格局中的引导性作用。

  2、建立专门机构加强监管。完善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与监管需要建立专门机构对跨国公司进行管理,以相关法律、制度作为保障,加快外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步伐,建立外资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机制,要求跨国公司在中国子公司进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另外,之前媒体对跨国公司的不良经营行为监督不够或者很少曝光,助长了一些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的长期存在,所以要加强媒体对跨国公司的关注力度。我们应通过各种途径、各个方面对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跨国公司进行监督和约束,创造培育社会责任的社会氛围,以舆论监督来规范跨国公司在华的经营行为,通过消费者和非盈利组织,对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约束与监督。

  3、依托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积极构建报告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借助国际产业联盟全球发展的机遇,我国应加强对于我国本土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的扶持力度,通过规范化的管理积极引导,一方面有利于构建社会责任报告沟通自由、信息顺畅、包容性强、参与性广的交流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社会责任报告互相补益、定期分享的长效机制。

  得益于此,有志于通过报告工具加强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公司社会责任管理提升,通过借助产业联盟和行业组织提供的平台,在与优秀外资企业学习和交流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进步。

  (二)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启示

  1、我国"走出去"企业应当强化企业公民意识,更加关注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很多企业把承担社会责任当成一种短期行为,这就使得我国"走出去"企业的社会责任实践停留在被动、分散的层面。我国企业应当增强自身公民意识,制定持久的社会责任履行战略,加强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让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的制定,实现双方的长期互利共赢。我国企业应当与当地政府之间保持友好关系,获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

  2、关注双方的文化差异,加强企业的本土化程度。国情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社会责任认知的差异性。而且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我国"走出去"企业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时更加关注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尽量多选择公益项目来提升公司在当地的品牌形象。

  在任用当地员工时注重当地文化习俗等,使企业融入当地文化氛围中,在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加强企业的本土化程度。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2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企业历史发展进程的必然产物。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企业社会责任”一词的出现到20世纪60年代关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明晰辩论,从70年代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和范围的界定到80年代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①从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的守则化到目前正在推进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化,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演变,更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态度:由企业推动的经济増长固然重要,但人类的生存标准、生活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等也决不可懈怠。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国际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不仅使企业为求生存和发展的经济活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也使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不同利益集团斗争的焦点,并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到国际社会的和平与稳定。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仍在扩展和蔓延,各种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在企业界广泛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己成为企业取得国际市场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砝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了新的国际贸易壁垒。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新发展,呼唤相应有效和实事求是的国际法律文件,以敦促企业遵行相应的国际标准,尊重和维护相关主体的利益和权益,促进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进步。但由于“企业公民”的身份以及各国家在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以及法律价值取向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这不仅需要协调好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方面的关系,更需要关注并解决好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给国际法带来的种种挑战。

  一、企业经济活动的信任危机与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成败得失

  (一)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信任危机

  企业是社会微观经济活动的“细胞”,也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细胞”。关于企业的性质和本质,尽管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主张,②但都不能否认,追求经济利益是企业尝试建立并谋求发展的最根本动机。为此,企业需要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并通过这些经济活动达到其运营目标,实现其经济功能然而,伴随其经济活动的还有些“副产品”劳工问题、环境问题、消费者权益问题等表现得最为突出。

  在劳工问题上,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作用,企业通过自身资本和经营的扩张,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形成了对劳动者的压制和剥夺,劳资关系力量的对比处于一种极端不平衡的状态中,劳工权益正遭受着不同程度的侵蚀和侵害。劳工是职业化劳动的承载者,劳工和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具有类似于行政隶属关系的性质,这使得劳工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劳动关系具有的人身依附特征,更加重了这种失衡。而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目标,往往以牺牲劳工的权益为代价。企业常常忽视、规避甚至违背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无视相关的国际劳工标准,于是,企业内就存在着强迫劳动、歧视待遇、雇用童工、禁止组织和参加工会等实际情况;企业在不能或不愿提供安全与卫生劳动条件的同时,还变相延长劳动时间,变相増加劳动强度,更缺乏对劳工劳动技能的升级培训。更有甚者,在依据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制定本企业适用的劳动合同或劳动协议中,企业故意回避某些重要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却还声明保留对该劳动合同或协议的解释权。这些行为和做法,不仅严重侵害了劳工基于自身劳动而应该得到的物质利益,而且侵害了劳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④

  在环境方面,企业为达成其经济功能所带来的问题,可谓“罄竹难书”在利润的驱动下,为了节约企业的费用开支,企业常常采取不利于环境的生产消费方式,采用高污染或者强污染的技术、工艺或设备,开展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生产活动。这种高污染、高损耗的企业模式,不仅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更严重污染了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并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些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与其所消耗的资源以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成正比的。资源消耗不可追回,可要治理好由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可能需要比造成污染时间更长的时间,花费比企业所获利润更多的资金,需要投入更新更多的环境科学技术能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其消费过程中,往往认为生产者会为自己着想,但在现实消费中,却存在着种种棘手的问题,消费者的权益也遭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在选择自由方面,某些企业的垄断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使消费者在消费生活中的行为不自由、不自主,这侵害了消费者自身消费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在公平交易方面,消费者得不到产品的质量保证,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而且,还常常存在着虚报产品的实际价值、实际计量等不公平的欺诈行为。另外,企业常常以商业机密为由,剥夺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情权,却还通过种种手段,误导消费者的消费取向,导致消费者因盲目购买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而遭受相关权益的损害。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和接受企业服务的过程中,人格尊严也受到侮辱。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追求达成其经济功能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使其不仅面临着自身经济活动的信任危机,?更面临着自身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危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应势而行,并在世界范围内扩展、蔓延。

  (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成败得失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在当时情况下,其矛头主要指向跨国企业经营和扩张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它强调在市场体制下,跨国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益外,也应该考虑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且要求,跨国企业在贸易自由化、资本流动自由化、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该担负与此相关的劳工、环境、消费者等社会问题的社会责任。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和运行,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新的活力资本,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跨国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壮大,其投资、生产和贸易也向纵深发展,由此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也都“今非昔比”面对竞争压力、自由化浪潮和新投资领域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非跨国企业,包括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采取各种办法参与全球经济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结成“企业战略联盟”,保护、巩固和増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扩展至跨国企业的供应链上,并蔓延到非跨国企业的商业行为当中,从而形成了普遍意义上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意义上,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除了最大限度地对股东负责、创造利润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对企业的相关利益者承担责任,一般应包括劳工权益、消费者权益、环境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会利益、社会弱者利益等内容。如果一个企业能够通过其发展措施及经济行为,明示并兑现其对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具体承诺,这个企业就可以被看作是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

  在没有世界政府的国际社会里,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解决,功不可没。具体表现为:第一,在这一运动的压力下,企业更加注重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更加关注自身的社会形象。在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中,企业不得不考虑其经济活动与所处社会的关系,不得不尽可能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甚至消除由其自身发展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第

  二,在这一运动的作用下,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态度有了相当大的转变。

  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到推委社会责任,再到被迫承担社会责任,一直到目前企业善意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转变,不仅使企业家的道德良心得以升华而且也改变了企业的自身形象,缓和了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信任危机,推动了企业与社会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第三,这一运动,唤醒了投资商的觉悟和消费者的意识,对企业担负社会责任构成外在的压力。投资商在选择其投资方向时,不再单一地考虑投资赢利,而往往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作为其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消费者在“投出货币选票”时,不再单一地考虑一己之需,而常常把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作为选购商品的一个重要依据。第四,这一运动,使相关的国际法律文件,更容易通过主权国家间的意志协调、达成一致。国际社会己经普遍认识到由企业推动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基于共同的认识和需求,体现主权国家意志的相关国际法律文件,会更容易通过谈判、磋商达成一致,这必然会进一步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压力和动力下,劳工问题、环境问题、消费者问题等得到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缓解或解决。然而,由于存在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问题,在法律上,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以下攸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问题:(1)在全球或国家经济萧条的境遇中,企业是否有能力仍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2)当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发生冲突的时候,企业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3)企业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之间是否能够协调一致?对之该如何进行协调?又需要哪些力量来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4)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一般都涉及主权国家的微观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相关国际法律文件如何才能在国家此类敏感领域内得以有效实施?

  尽管存在着上述难题,但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作用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在国际范围内大有普及之势。这不仅表现在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和广泛推行方面,更表现在国际贸易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问题上。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固然重要,但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执行或认证,似乎己成为企业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效力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认证

  (一)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及其效力

  企业社会责任守则是企业向公众展示其担负相应社会责任的内容要求和具体承诺,目前尽管林林总总,但其功能和作用一般都包括两方面:其一,应对企业经济活动面临的信任危机;其二,明晰企业经济活动的道德底线。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它最早是作为跨国企业内部的一项管理措施出现的,但其根本原因是为了应对外部社会对跨国企业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劳工问题的痛斥和指责。随着跨国企业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其社会责任守则也被逐渐适用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并影响到其他非跨国企业的经营策略,因而也都纷纷制定本企业的行为守则,这样,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进入到“泛化”阶段。鉴于企业社会责任渐渐成为进行国际市场竞争的一项必要条件,为迎合需求,出现了不同的但却专门制定和提供社会责任守则的机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进入到“专业化”的制定阶段。目前,由于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制定正在走向全球“一体化”阶段。

  就目前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执行或实施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企业自愿接受并执行。这与企业的自我认知以及企业的价值认识之间存在关系。如果企业认识到,担负社会责任在近期会増加企业的经济负担,但从长远来看,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先行投资,其今后的经济活动必然会为其先行社会责任投资带来回报;如果企业认识到,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只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为社会而存在是企业价值的另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企业就会自愿接受并执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守则。这种行为,包含着主动性和自律性,而且也是现代企业全面治理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二,迫于商业竞争压力,企业不得不接受和执行。当前,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己经成为一个没有国界的话题,对于企业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就不得不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而接受和执行企业社会责任守则,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必要手段,有时甚至是一个关键性的“砝码”第三,行业协会在本行业内推行、实施。这种情况,实际上也与商业竞争压力存在关系。行业协会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面对国内或者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会有组织地在本行业内推行相关的社会责任守则。行业协会的这种行为,虽说没有强制力,但企业为了遵守“行纪”,为了应对共同的竞争压力,也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接受并执行本行业内的社会责任守则,应该是“水到渠成”。

  然而,由于存在下列较为严重的主观性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效力并不令人乐观。第一,守则的制定行为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守则制定参与者大都是企业内部的高层管理人员,在推出守则草案之前,多凭主观臆断或者个人管理工作经验,缺乏调查研究,忽视广泛参与原则,从而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守则化从一开始就缺乏“民主性”第二,守则的内容带有明显的主观性色彩。从现有守则看,其内容或者建议、要求,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更经不起仔细推敲,从而导致守则本身缺乏应有的“强制性”第三,守则的遵行完全在于主观意愿。守则一般由企业自己“量身定做”如果需要,企业可以对某些敏感问题进行规避或故意忽略,这当然不能保障守则本身的“可靠性”第四,对于守则执行的监督和评估不够客观。有的企业在本企业内设立关于社会责任守则实施情况的监督和评估部门,这实际上就是对自我制定守则的自我遵行采取的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估;有的企业邀请第三方进行监督和评估,但由于存在利润追求和利益协调的实际问题,这种监督和评估似乎还存在诸多疑问。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述种种主观性问题的存在,使企业对守则“存放”的兴趣,远远超出了对守则内容及其应有作用的兴趣,企业社会责任的守则化成了一种“时尚秀(ahinsh°w)”

  (二)国际市场竞争中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

  由于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与国际贸易或者说国际产品订单挂上了钩,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正变得炙手可热。但在认证中,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第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限性。当前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普遍意义上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推动下由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发展、普及而来的。但无论如何演变,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着重于“与企业利益相关”的问题,应该强调与企业运营和发展相关性的社会问题。任意扩大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范围,会给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任意缩小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可能会使之流于形式,并对相关利益者的权利和利益造成本不该有的损害。

  第二,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国际性。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被推行适用的社会责任守则各种各样,这些守则,都称其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但是,由于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所执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不一致,对于同时接受不同企业订单的某一特定企业来说,该以哪个守则为准?又该如何协调这些守则之间的关系?几乎所有的企业社会责任守则都要求企业遵行相关国际条约所列的原则,但基于企业非国际(公)法主体的理论和事实,企业如何直接承担相应的国际义务?在上述问题还不能解决以前,这些守则或“标准”的“国际性”显然让人质疑。因此说,当前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应该仅仅是民间意义上的“国际标准”或者更确切地说,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仅仅是商业伙伴之间的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问题。

  第三,国际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机构的合法性。为迎合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需要,目前在国际社会出现了若干相应的认证机构,比如CTI(国际玩具协会)、AVE(德国零售贸易外贸联合会)、BSCI(倡议商界遵守社会责任组织)社会责任国际)等。无论前述哪一个认证机构,实质上都是非政府性质的组织。但问题是,由谁赋予了这些组织或机构进行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认证的资格?这些机构所从事的国际认证行为是否合法有效?到目前为止,国际社会还没有在国际法上共同认可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标准化机构也没有在国内法上承认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亦不存在基于国际商业习惯或者政府间国际组织所确立的国际认证机构。因此说,这些认证机构所从事的认证行为,是非政府组织的行为;这些机构所颁发的认证证书,仅仅对企业“个体”的商业行为有效。

  第四,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中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协调性。企业社会责任守则在法律上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国内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是包括国际劳工标准在内的相关的国际人权法律文件。其中所涉及的国内法律、法规,主要指企业所在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也包括与企业运营有关的环境标准,这些都属于主权国家微观领域内的问题,比较敏感。至于其中所包含的国际条约,由于各国间存在着诸如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价值取向等的差异,对相关国际条约的签署和批准也会有所差别,甚至还存在条约保留的情况,因而对条约的适用必然也存在差别。因而,在做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前,必须要解决好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彼此并存时,各自的法律效力如何?或者说,在彼此发生抵触时,何者处于优先地位企业社会责任“民间”认证与国际市场竞争之间的关系问题,己经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20xx年3月,多国联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巴西召开会议,期望用三年的时间,制定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26000并计划于20xx年初发布实施。自此,K)成立社会责任标准专门工作组负责此项工作,S3成员国的国家标准化机构也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自己新的工作项目。20xx年11月,BO与联合国全球协定办公室就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⑨这进一步推动了EQZ6000的制定工作,一种较为“纯正”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即将应运而生。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化与国际法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当今更加相互依赖的全球社会,不仅赋予了我们一种新的伦理观念,而且也赋予了我们制定新的法律和政策的物质基础,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国际标准化过程充满希望。然而,我们在“享受乐观”的同时,更要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化给国际法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否具有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国际法是适用于国际社会的法律,是名符其实的法。1它所建立的不是一种以统治权为基础的法律秩序,而是一种以国际社会的主权者“平等协作”为条件的法律体系,因此,国际法常常被认为基本上是一种弱法(weklaw)。这恰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际法最本质的属性和特征。1

  现有企业社会责任守则的内容,均建立在国内法和国际法相关规定和原则的基础上,而且从形式上看,均是较为确定的规范或者规则。尽管其中存在诸多的主观性,但为了应对商业竞争压力,为了迎合地方政府的要求,对于接受相应守则的企业来说,该守则就应该具有某种程度的法律性质的拘束力。

  以“整齐划一”方式达成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应该具有与国际法相似的某些特性,3同时也应该有其自身的一些特征:第一,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对企业法人的直接性。国际法需要国家法才能完成其任务,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不需要通过国家或者国家机关的签署和批准、转化或纳入等程序,企业仅通过明示接受,就可以直接适用或实施。第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只发生企业法人的社会责任,而不发生主权国家的集体社会责任。国际法在原则上只规定国家的权利义务,因此一国违反国际法的情况,原则上也由组成该国的全体国民集体负担责任,不由个人负担责任;4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要求的是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果某一企业违反相关要求,该企业应该担负责任,而且也只能由该企业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

  当然,在严格意义上,还不能简单地把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归属于国际法,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和特征。这些特性和特征,在某些方面甚至优于国际法,而在某些方面又显现出其与国际法相比较之下的致命弱点。由于企业的经济性质和法律特征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可以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具有一定的国际法的法律性质?

  (二)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下,企业能否成为国际(公)法的主体?

  法律主体关系到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就当前看来,国际法的主体一般指国家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或者正常主体能够直接享有国际法赋予的权利,也能够直接承担国际法所要求的义务。政府间国际组织是国际法的派生主体其在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是由国家让渡的。

  在现有的国际法理论中,企业还不被认为是国际(公)法的主体(但它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更是国内法的主体)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除了包含相关的国内法律、法规外,主要地涉及国际人权法律文件、国际环境标准等,但基于企业非国际法主体的理论和事实,为有效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能否直接承担相应的国际法律义务?

  在国际法上,关于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问题己经有较多的讨论,并己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随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如个人作为国际法主体的不断増长的作用、条约中划一的国内法规定以及像欧共体那样的法律秩序的出现,都倾向于使国际法和国内法之间的区别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1“国家可以将个人或其他人格者视为直接被赋予国际权利和义务的,而且在这个限度内使他们成为国际法的主体。”?那么,对于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来说,由于国际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其国际法律地位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国际法院在“关于为联合国服务而受损害的赔偿案”(1949年)中就曾经指出:在国际法的整个历史中,国际法的发展是受国际生活需要的影响的,……各国的集体活动的逐渐増加,己经产生某些并非国家的团体在国际舞台上进行活动的情况;这种新的国际法主体不一定是国家,或具有国家的权利或义务;而且,在任何的法律体系中,各法律主体在它们的性质上或在它们的权利范围上不一定相同,但它们的性质是取决于社会的需要的。1

  (三)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效力根据是否为“国家间意志的协调”?

  对于国际法来说,国家之所以要遵守它,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国家的内在动机,即国家的内在“心理”需要。这其中又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维护自身形象的内在需要,二是国家避免不遵守国际法所带来的麻烦甚至惩罚。其二,国家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即外在的“社会”压力。国际法既然是国家间意志协调的产物,一国的不法行为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谴责和反对,因而国际法对国家具有外在的拘束力。1

  对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来说,无论从现有理论还是从未来前景看,它远远不同于政府间国际组织制定的国际法律文件,更不能称其为“国家间意志协调的产物”。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和特征,特别是其自身的“确定性”和“国际性”,在一定程度上,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可以被看作是“初级的、最有力的全球法(goallw)的候选者”,?企业遵守它的理由与国家遵守国际法的原因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当然也有其自身的某些特点。

  从发展趋势看,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效力,必然要打破国家和国际法之间必然联系的两个“禁忌第一,它不需要国家的批准或者管制,在企业内可以直接适用和实施。国际法是国家间的法,国家是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际法通过国内法的并入或者转化才发生效力。而在非严格法律意义上,企业是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当然“主体”,且由于该国际标准约束的是企业的行为,因而,它可以不经由主权国家的批准程序,不借助国家的国内法,就可以在不同国籍的不同企业内部或者企业之间直接适用,并具有拘束力。第二,它必然要超越传统的国际关系的范围而发生效力。即使有主权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拒之门外”,但其他国家国内企业对该标准的适用及其在国际商业竞争中的要求,必然会导致该标准的域外效力,从而影响到该主权国家国内的企业。

  这里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与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效力相关的可诉性问题。毋庸置疑,企业为了管理和运营需要,必然会设定一系列的在其管理之下的规章制度,并且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尊重并实施这些规章制度的强制性方法。但如果企业由此违反了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相关规定或者要求,并因此侵害了劳工权益、环境利益或者消费者权益,该国际标准能否作为对企业侵权行为提起诉讼的法律依据?在诉讼中又如何协调国际法、国内法以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之间的效力关系?诸如此类问题,都是需要认真研究和对待的。

  四、余论

  企业通过一定法律程序成为社会中的“虚拟人”后,就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在占有并处置一定社会资源的前提下,基于其经济实体的自然属性,需要努力运营以达成其经济功能;基于其经济组织的社会属性,又不得不受一定社会的法律和政策的约束和调整。作为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企业在给社会带来财富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为其所处的社会带来某些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及其恶性扩展和蔓延,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己经处于一种危机当中。在国际范围内,通过法律化和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日益严峻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己迫在眉睫。

  在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追求单纯的资本和利润扩张而不顾利益差距与社会问题的做法,最终会导致舍本逐末。正确面对并有效解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是作为“理性经济主体”的企业实现其“良治”的需要,也是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更好承担其自身法律责任和义务的要求。在运用制度或法律方法解决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时,不仅需要解决好其中存在的国际经济问题,更要关注它给国际法带来的种种挑战和问题。这些挑战和问题,不仅关系到国际市场、企业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客观特征之间的良好协调,也关系到企业和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不同的主观利益需求之间的有效协调,更关系到企业的健康生存和良性发展。因此说,通过分析这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尝试找到应对的最好方法和最佳途径,可以有效解决目前面临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而弥补企业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结构性缺陷,并调整企业追逐利润的粗放式的经营活动。

  当然,在国际范围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解决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其中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或方法,都应该体现企业与人权之间、企业与环境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等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都必须考虑并能有效解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给国际法带来的种种挑战。由此期望,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改善国际市场的竞争环境,有助于企业达成其经济功能,有助于企业为人类创造更高的生存标准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企业社会责任论文3

  摘要

  食品企业作为维系人民生命健康的生力军,其社会责任的履行非常重要。尽管我国相关法规己经明确要求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但是仍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逃避这种责任,20xx年315晚会中曝光了另一种“瘦肉精”卷土重来,这种以牺牲人民健康安全为代价而攫取利益的行为屡禁不止。他们似乎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是不可调和的关系。企业的“天性”在于获取利益,但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企业又必须具有“人性”,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弥补成本上的损失甚至提高企业的绩效呢?实际上,已有大量的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虽然他们没有得出完全一致的结论,但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支持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尽管如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仍然不能以一言蔽之,特别是对企业而言,到底企业社会责任是怎样影响企业绩效的,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影响的,他们还不甚了解,也无法从中找到平衡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方法与途径。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变得更加清晰明了,学者们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更为接近企业实践现状,也为研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提供了一种理论导向与切入点。同时,有学者根据资源基础理论,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从而成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和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提高企业绩效的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因素。但在现有的文献中,鲜少有研究将技术创新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体系中去,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是目前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绩效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作用,尝试给出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绩效路径的理论解释与实践方法。

  为了实现研究目标,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内容:

(1)归纳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厘清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形成与内涵演进,分析总结已有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成果,并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本文研究奠定基础,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

(2)对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对历史文献和相关理论的回顾和梳理,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社区责任、环境责任、员工责任、供应商责任、顾客责任和股东责任六个维度,将企业绩效分为社会绩效、经济绩效和环境绩效三个维度,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并且构建概念模型;

(3)对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影响企业绩效的方向和机理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向国内食品企业的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收集的样本数据为基础,借助SPSS21.0,采用因子分析检验样本效果以及观测变量与潜在变量的拟合优度;使用AMOS21.0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本文的所有研究假设。

  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但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同;

(2)环境责任、员工责任、顾客责任和股东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社区责任和供应商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

(3)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在不同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发挥的作用不同;

(4)技术创新在员工责任、顾客责任和股东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社区责任、环境责任和供应商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没有中介作用。

  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建议,并针对此次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结构方程模型

  第1章 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方法与结构及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1研究背景

  在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是以盈利为导向的商业组织的集合,它与社会中的其他群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社会的关注,企业的任何决策或行动也会对社会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随着企业力量的不断壮大,在其地位提升和权利增大的同时,公众也期望企业承担起与权利相对应的责任,这必然会使企业的一部分利益受到损失,于是企业的利益与公众期望便产生了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世代的交替,这种矛盾逐渐演化升级,最终成为了“社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似乎成为了企业的责任。然而,企业总认为盈利是其唯一的目标,社会事务不应该成为企业的目标和宗旨。这也是当时在理论界和企业界所推崇的观点。如亚当·斯密的自由经济观点认为,社会的每一个主体都是从利己主义出发来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只有允许和鼓励个体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和财富并通“看不见的手”的支配,自动地调节各种主体之间的利害关系,才能达到最大的社会福利。Friedman(1970)也认为:企业肩负一种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那就是遵守职业规则,在不采取诡计和欺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其资源从事公开的、自由的竞争而增加其利润。这些观点一直被众多企业理论研究者和经营者奉为宗旨,导致社会责任一直被忽视。

  至二十世纪中叶以来,以追求财富积累为唯一目的的传统线性经济膨胀引发了社会道德沦丧、环境恶化、资源短缺耗竭等诸多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开始反思企业的目的只有逐利的观点,终于意识到企业对社会发展所负的责任不应仅限于利润最大化的结果,此外还应该承担一些保护环境、慈善捐助、促进社区发展等责任。如以Anderws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企业除了为股东追求利润的目标之外,还必须承担其他社会责任,包括捐助教育和慈善事业、选择高于法律和习俗的经营道德标准、关心内部生活质量的改善等(Windsor,20xx)。Dureker(1984)也认为,企业是“社会的器官”,应为满足社会、社区或个人的某种特别需要而存在。同样上市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不应该仅仅追逐利润的最大化,更应对社会承担责任。由此,“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应运而生,并开启了一个从20世纪一直影响至今的“企业社会责任时代”。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如国际社会同样的问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履行,使得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资源逐渐匮乏,环境污染越加严重,这使得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xx)》对20xx-2016年中国企业300强、国有企业100强、民营企业100强、外资企业100强等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信息披露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报告显示,中国企业300强社会责任发展指数为35.1分,虽然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在持续增长,但增速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从整体上看,我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这一行动上的表现较差。

  尤其是食品企业的表现不容乐观,轰动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如农夫山泉“有点悬”、“三全食品连续3个月遭7次质量投诉”、“工业明胶老酸奶”、“瘦肉精”、“染色慢头”等,每一次曝光都让消费者胆战心惊,中国食品企业的形象在推崇“民以食为天”的消费者心目中轰然倒塌,也引发了中国食品企业的信任危机。这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使人民意识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企业面临着无国界的市场竞争,为了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企业千方百计通过任何正当途径或领域来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这个大背景下,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而那些只重视企业经济利益,不兼顾社会责任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失去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

  1.1.2问题的提出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自Oliver Sheldon提出之后就一直是学者们追逐的研究对象。研究者们对于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他们从不同领域如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伦理学等多学科或政治、经济、社会和道德等不同的角度或利用政治理论、伦理理论、工具化理论等对社会责任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对于上述两个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形成了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体系。

  此后,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转移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会对企业绩效造成影响以及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上。二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企业是否愿意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到自身的发展战略当中,因为对于企业而言,它是市场参与的主体,进行经营性的逐利活动是它的本能,也是它存在的最终目的。正是出于此种考虑,学者们纷纷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研究结果来看,大部分学者的观点都支持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少数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是负相关或不相关关系。

  尽管如此,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也不能以一言蔽之,会受到一些中间变量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企业加入到国际竞争的洪流中,面临的竞争环境越来越复杂和严峻,我国企业急需学术界能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给他们最有说服力的借鉴。虽然学者们一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对于首要任务是盈利的我国企业来说,到底企业社会责任是怎样影响企业绩效的,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影响的,他们还不甚了解。因此需要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学术界和实务界都对企业社会责任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针对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却较少。另外,有学者提出技术创新是企业绩效的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因素,但甚少有研究将技术创新纳入到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体系中去,它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是目前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将引入技术创新这一变量,结合我国的国情和食品企业实际,以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指导,从利益相关者角度探析食品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以期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和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促进食品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化建议。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自企业社会责任理论被提出以来,就决定了企业既要追求经济利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对公众而言满足了他们的期望,对企业而言却要耗费一定的成本,但承担社会责任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以弥补成本上的损失甚至提高企业的绩效?如果企业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会形成企业的内在动力,更利于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在创新驱动下企业的绩效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进行仔细研读和分析的基础上,对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收集到的相关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和内在机理以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理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及已有研究文献;

  (2)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有何影响及影响的内在机理;

  (3)研究技术创新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所在;

  (4)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能否及如何通过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绩效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意义

  目前,企业社会责任不管是研究还是实践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但在我国的发展程度还远远不够。理论上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实践上也还停留在公众呼吁、政府号召、企业承诺上,企业社会责任并未真正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施行,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归根结底在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以及担心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自身的利益。因此,本文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理论意义。首先本研究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内在机理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将借鉴和运用多种经济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及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理论与实证的方法,从我国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加入技术创新这一中介变量,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深入分析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期能够为今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研究提供可能的参考价值。

  (2)现实意义。本研究将通过实证研究明确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内在机理,给出企业社会责任投入对绩效产出影响的有效证据,帮助企业更好的认识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技术创新都对企业绩效有着积极影响,这一结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与满足社会期望之间的矛盾,在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思路等。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首先,本章详细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演进过程、各阶段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界定;其次,总结了前人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成果;再次,论述了学者们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最后,在理论基础方面,介绍了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理论、企业社会契约理论、三重底线理论等。

  第三章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构建。首先由文献研究部分引出本研究的研究假设,其次对企业社会责任观测变量、企业绩效观测变量、技术创新观测变量及控制变量进行选择和设计,最后构建本研究的研究模型。

  第四章实证分析与结果。首先对本研究所用问卷进行说明,并对样本的选取、数据的来源及数据收集情况进行介绍;其次,进行效度和信度检验、方差分析,最后构建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以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展望。通过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说明本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1.3.2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1)文献研究法。本文对国内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及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整理、分析与总结,为下一步的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打下基础。

  (2)理论分析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构建理论模型。

  (3)实证研究法。根据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并对回收问卷做效度与信度检验、方差分析及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通过实证结果来检验研究假设,结合理论分析结果和实证研究结论推导出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挖掘未来的研究方向。

  1.4 研究思路与总体框架

  本文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进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方法获取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大致的研究思路包括:首先,进行整理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理论研究,及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作用,形成本研究的研究基础;其次,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绩效、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形成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在重庆等地开展问卷调查收集各个指标数据;最后,对汇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前文提出的假设,得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第2章 文献综述

  本章首先介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与演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与评价研究;其次,介绍企业绩效的评价体系、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然后,介绍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企业社会责任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再次,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梳理,对现有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评价;最后,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

关于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通用8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2-06-10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企业的社会责任论文 篇1

  一、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在关联

  就企业而言,履行社会责任就要不断地变革与优化其财务制度,并把其扩大至整个国民经济管理的范围中,同时把企业的财务核算扩展到企业社会成本及效益中。从总体上看,企业财会是实现企业自身责任和社会责任相通的桥梁,也可视为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连接的桥梁。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企业是有社会价值的,所以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并维护整体的利益,如果企业只是重视社会财务收益,而对社会多数人的利益不关注,就会使企业无法融入社会环境中,这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声誉,以及无法保持其可持续发展。所以,对企业财会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有全面的认识是我们当前的一大重要任务所在。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财会制度中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而把此作为研究背景,不少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这种思想上的问题引发了部分财务人员采取各种手段,并为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丧失职业道德,一味把追求资本收益作为工作的中心,这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无法得到完全地履行。

  (二)社会责任财会核算内容模糊

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途径论文

标签: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2-03-23
【yjbys.com -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途径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途径论文 篇1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企业社会责任(CSR)最初是在19世纪的欧洲提出的,到目前为止,这一概念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尽管如此,各国的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基本认识是一致的,即是企业在发展自身、创造利润的同时要承担对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与义务,遵循职业道德、重视社会利益、保护生态环境等。本文探讨的是旅游企业的社会责任,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使得旅游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呈现出与其他企业不一样的特征与路径。

  二、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举目成就,企业伦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旅游企业都意识到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但依然有一些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而不遵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与作为企业需要承担的使命,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市场诚信缺失。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旅游企业需对旅游投资者、游客、企业员工、对社区和公共环境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然而在实际经营中,一些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目光短浅,诚信缺失,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旅游企业不顾旅游投资者的利益,资金做不到专项专用,契约到期不支付投资款项;拖欠其他企业业务往来所发生的资金;在账务方面做假,偷税漏税;欠债不还;对消费者欺诈,不能提供所承诺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等,从而给广大利益相关者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目标导向论文

标签:论文范文 时间:2021-10-10
【yjbys.com - 论文范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目标导向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社会对药品安全危害的关注日益增加,社会责任对制药行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企业社会形象的提升,进而扩大企业的影响力。文章聚焦制药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对制药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提升目标导向,即以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能力为目标,以塑造优质企业形象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关键词:

  社会责任: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

  1、前言

  随着我国全民大健康理念的普及,消费者对药品品质的要求不断升高,社会各界对制药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度也逐渐提升。而近年来部分企业的药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迫切需要强化制药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规范企业行为,从而重新构建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新体系。

  制药企业因其经营项目的特殊性,其社会责任的缺失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社会责任履行机制,如何规范药品的生产与经营秩序,如何升级企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是制药企业需要在不断地生产与实践中探索的重要课题。

  2、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概述

  2.1、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

  制药企业社会责任感是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和药品类产品所特有的公共健康属性的综合性概念。制药企业的产品为药物,通过患者服用的形式达到治疗效果,产品效果的评估机制较为复杂。同时对产品的品质要求较高,低品质的产品会伴随较大的风险性。因此,与其他经营性质的企业比较,制药企业承担着特殊的社会责任,是以社会公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为对象,具有社会属性和公众利益保障需求的责任[1]。对制药企业应负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强调企业不仅应关注企业本身的经济利益得失,更应侧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保障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分析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企业社会责任分析论文请参考!

  企业社会责任前移中小微企业资源管理对策

  摘要

  当前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小微企业在管理方面要主动承担起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和新时代的要求。而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就要求企业在社会责任感的限制之下开展工作。本文针对当前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概括,对社会责任前移到小微企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小微企业针对这一现象的对策,从而推动我国小微企业发展。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前移;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1、小微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出现的问题

  1.1企业内部自身建设问题

  部分小微企业自身发展相对较差,企业内部环境也相当艰难,因此,在进行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将改善企业自身条件放在了首要地位,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没有相应的重视,导致企业忽视了那些从事危险工作的员工,使他们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在出现重大事故的时候,部分企业还逃避自身责任。

  1.2人力招聘工作出现的问题

  企业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招聘的时候,负责面试的管理者对应聘者存在主观的意愿,比如应聘者的外貌、身材、年龄等进行评价,对学历方面也是硬性的要求,没有将重视目标放在应聘者的`工作能力中去,使得企业招聘丧失公平性。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6-16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企业社会责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企业能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就实现了,同时也只有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使企业社会责任向着其理想状态发展,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通过提高企业素质将承担社会责任由一种外在的压力转化为企业内在的经营理念,才能保证企业自发的履行对其他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达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想状态。那么在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是怎样发挥其作用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呢?

  (一)理论熏陶

  即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阐述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加深企业对社会责任更深层次的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是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具体化,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要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推动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就要培育企业的政治观念,让其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想状态是企业与员工、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员工、消费者与企业以及企业与社会都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因此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宣扬过程中应该贯彻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以人为本的观念。

  集体主义的内容是:一方面,从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另一方面,在维护集体利益的前提下,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当两者之间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甚至牺牲个人利益。作为个体的企业要以社会整体利益为重,以促进社会发展为总体目标,在这个前提下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也只有以这以目标为前提才能保障作为社会个体的企业的利益。“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如果企业以利己主义为价值观,惟利是图,必将扰乱社会正常发展秩序,没有稳定的外部环境企业发展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如果企业以眼前利益为重,无节制的'消耗浪费资源、漠视环境污染,有限的社会资源终将有一天被损耗殆尽,企业将失去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科教卫生、社会福利等都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该关注这些公益事业的发展,社会进步了,企业也能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源。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综述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 时间:2021-02-18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

  摘 要:研究者们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文章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演化,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视角等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框架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是一个良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综述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学术界和企业界开始讨论企业社会责任以来,不同学科的不同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于研究者们的角度各不相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框架(McWilliams and Siegel et al., 2006)。本文就研究者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演化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演化(Pinkston and Carroll, 1996)。比如,Carroll(1979)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商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的、法律的、道德的以及当前社会对企业的各种期望” 。25年之后,Whetten(2002)等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社会所期望的企业的行为,该行为主要表现为社会对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或道德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社会责任从比较大范围的社会层面缩小到了利益相关者层面。由于社会的期望转换到了企业层面的'利益相关者,经理们可以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资源分配在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上面。Maigan和Ferrell(2004)在归纳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认为文献主要是从社会职责,利益相关者职责,伦理驱动和管理过程四个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讨论。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学的优秀论文

标签:管理学 时间:2020-12-12
【yjbys.com - 管理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也受到广泛关注,企业追求的不能仅是利润最大化,同时还需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使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从而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基于管理学角度,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管理呈现着较大的相关性。

  1、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战略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对其竞争能力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发不容忽视。不可否认,由于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当复杂,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并非在任何时候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竞争能力都呈现正相关,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两者之间关系。并非在任何情况下,具备较强社会责任的企业会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企业短期利益受损,美国强生公司曾经因为要负起对消费者的责任,而大量回收和销毁企业生产的药品,因而蒙受巨大损失。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随着国家政策法规环境的日益改善,以及日趋成熟的消费者消费理念,消费能力的日益增强,具有较强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市场竞争能力在不断增强。

  2、企业社会责任与市场营销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由于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有了更高和更明确的要求,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关系企业切身经济利益的重要环境因素,现代企业应该顺应形势,树立恰当的社会责任营销观念。

  2.1.加强社会责任尤其是劳工保护责任方面的信息管理,建立灵敏的预警机制。包括对相关国际组织的有关规则的收集分析;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国内相关立法关注,预测其法律动态,以避免在投资和贸易上因社会责任履行不当而措手不及的重大损失;监测竞争对手的SA8000导入进程,保证走在前面。

面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论文

标签: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27
【yjbys.com - 企业管理毕业论文】

  [摘要]供应链在本质上是风险链和价值链,供应链管理同时也是对风险和价值进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作为一种控制社会责任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果的有效手段,对于促进供应链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和平衡成员企业权益、实现企业和整个供应链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存在耦合性和互动性,本文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以社会责任风险管控为中心的企业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架构,并从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提出实施路径,旨在促进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各节点企业的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防控供应链社会责任风险,实现供应链持续优化和企业绿色增值。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内部控制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大都限于控制点(风险点控制)、控制线(流程控制)、控制面(政策制度控制)、控制体(组织控制),研究的视域限于企业范围。当前,随着商业生态的日益复杂化和竞争的白热化,供应链、战略联盟等新兴组织形态优势凸显,超越单个企业内部控制,聚焦于控制链和控制网的研究,更具战略高度、系统性和应用价值。控制链是面向供应链提出的内部控制理念,是指内部控制不只是限于企业内部,而要基于整个供应链的战略布局来合理设置和有效运行,核心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和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相辅相成,有效链接,产生内部控制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浙江省中小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论文

标签:调查报告 时间:2020-08-18
【yjbys.com - 调查报告】

  李华燊,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吴家曦,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李京文,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技术经济博士后流动站站长

  一、调研背景

  企业社会责任历来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以往研究来看,学者们把目光较多地投向大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探索则相对较少。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中小企业组织生产经营,照章纳税,履行着基本的经济功能。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也积极创造社会就业,参与扶贫救困等活动,发挥着较强的社会功能。加强对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加快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得到不断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小企业对于自身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普遍还不够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近些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一些企业因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矿难事故,以及不注重员工权益保护引发的群体事故等。除了法律法规缺失、部分监管缺位的原因之外,更多的还是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所导致的,加强中小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刻不容缓。

  浙江历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相比国内其他地区而言,浙江中小企业是最先萌芽,最先发展壮大,最先遭遇发展瓶颈,也是在这一轮世界金融危机中积极应对率先实现突围的。与此相对应的是,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较早开展起来的。一大批企业家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在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管理,提高员工福利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慈善捐赠、扶贫解困、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的社会责任,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尤其是在汶川大地震和玉树大地震中,浙江中小企业体现出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捐赠资金和物品均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应该看到,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浙江中小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还处于起步阶段。浙江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坚持正确履行社会责任是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中小企业层面上研究和探讨社会责任问题,不仅有助于全面而深刻地理解社会责任,更有助于推动浙江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审计探讨论文

标签:审计毕业论文 时间:2020-08-02
【yjbys.com - 审计毕业论文】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作为一种专门的审计制度,自产生以来,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我国审计实践中虽至今尚未正式推广,但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发展,企业社会责任审计付之实践是必然的。因而,我们必须面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这一新的课题。本文从外部性的无效率产生的成本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的经济学意义,从科斯定理外部性内部化分析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经营的一部分纳入会计对社会审计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时可以参考的指标。

  关键词:社会责任;审计;企业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概述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已不单单是满足自身私利的经济个体,企业作为经济体,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一部分而需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

  事实上,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因为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企业的社会性要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提出了企业经营的八大目标,即:营销、创新、人力资源、财务、实物资源、生产力、社会责任、利润。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应从以上八个方面来衡量。无独有偶,美国《财富》杂志开设了“美国最受敬慕的公司”的评选活动。测验内容包括:公司的改革创新情况、管理质量、员工素质、产品/服务质量、长期投资价值、财务状况、社会责任感以及公司资产运用等方面。德鲁克提出的企业经营的八大目标和该评选活动有利地证明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重要性意义。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分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两部分。企业对内部履行的社会责任包括股东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完成程度,员工的福利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要求履行的外部社会责任包括对环境的保护,参与公益活动,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