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的发育而建立的一个新型学科。在中国,这门学科的产生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但已成为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学科部门。旅游管理已与工商管理并列,是管理学下的一级学科。该专业培养适应新形势旅游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发展基础,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旅游毕业论文1

  摘要:目前,龙潭镇的旅游仍然是一个比较薄弱,有待开发的领域。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规划和设计上,基本没有特别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但龙潭镇资源比较齐全,其开发潜力很大,笔者希望通过以少数民族村镇和当地特有资源为突破口,进行产品设计,并对岫岩县龙潭镇旅游现状进行说明,问题进行阐述,最终进一步探讨龙潭镇民俗旅游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民族村镇;旅游;满族文化

  旅游集镇,是以旅游业发展为特征的集镇,它具有以区域为单位的小型化、集中化优势,往往比大区域的旅游业建设与事业化发展更具具体性与操作性。[1] 岫岩龙潭镇属于贫困村镇,其经济发展状况不良,因此该地区完全可以依赖自身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资源的优势,进行旅游开发。

  一、龙潭镇的旅游现状

  (一)龙潭镇的资源开发现状

  龙潭镇境内辖国家AA级景区龙潭湾自然保护区,该区总面积4626公顷。中心区龙潭湾山林面积1 591.8公顷,是辽宁南部森林种类、森林植被、森林环境保持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景区内有许多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目前龙潭湾是龙潭镇主要建设和发展的旅游景点,具有很强的旅游价值和观赏价值。另外,还有关门沟风景区,该处位于岫岩、庄河、盖州交界处,距岫岩县城50公里。关门沟内溪水潺潺,水流缓缓,两侧峭壁林立,植被繁茂,风光旖旎,是一个极具观赏、游览、科考的旅游地。

  (二)自然条件

  龙潭镇位于岫岩县城的西南部,南与大连市相互连接,西与盖州市相邻,西南相邻庄河市,属于辽南丘陵地带,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与岫岩县城相距24公里,全镇面积192平方公里。

  (三)历史沿革

  龙潭镇下辖八个村,其中包含鹿圈村、梨洒村、相信村、龙潭村、相荣村、蜜蜂村、大房子村、张家堡村,有99个村民组。全镇成东西狭长型,有村民18 000人。半数以上是满族,全镇“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与庄园。”

  (四)社会经济基础

  岫岩龙潭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镇,主要种植大宗农作物,最近几年在政府执政兴镇的指导方针下,政府落实民生政策,大力发展肉鸡养殖业,其中大房子村的养殖规模逐年攀升,养殖种类涵盖,肉鸡、蛋鸡、庄河大骨鸡等。目前全镇已有超过百户人家养殖,年收入超过千万元,此外,镇上还有滑子菇、香菇种植小区,政府通过政策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种植,年产量达到2万吨,获利过亿元。龙潭镇还有一批中小企业,其中有龙达茧丝制品有限公司,龙乡酒业有限公司,缫丝厂等,镇上初步形成了以柞蚕茧深加工、木器加工、酿酒为主的产业。

  (五)交通区位

  龙潭镇辖区内共有县、乡、村道路共23条,境内主要有岫庄铁路、岫庄公路通过。另外乡道大童线东西横穿整个龙潭镇,成为龙潭镇各下辖村寨的主要连接路线,县道岫梨线和大童线交会于龙潭镇,其余村道多成南北走向,交通便利。

  二、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旅游开发缺乏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

  虽然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优势,但最终不能够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导致旅游的综合经济效益低,不能很好地为地区经济贡献力量。

  (二)旅游发展的规模小,分布不均,知名度低

  目前龙潭镇的旅游发展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够进行深度和广度的开发,人文旅游资源产品尚属空白区域,与岫岩其他许多知名景区相比,除了龙潭湾具有知名度以外,外界对其具有很少的认知。

  (三)旅游配套设施匮乏

  主要体现在旅游景区的道路、停车场、卫生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满足不了游客的需求。另外,缺少能够容纳游客的食宿和娱乐设施,到龙潭镇的相关景区旅游只能够在镇上进行补给,设施条件难以让游客接受。

  (四)资金缺乏

  龙潭镇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旅游开发需要资金来支撑。而龙潭镇的旅游优势又不是十分的突出,不具备吸引核心外资的能力和条件。

  三、旅游开发对策

  (一)政府主导,村民参与模式

  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实现旅游重构。对于龙潭镇的旅游开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差,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健全。实行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方式,不失为一个良策,首先,政府是区别于企业和其他事业单位的机构。政府对资金的筹集,政策的制定,资源的分配,具有不可多得的先天优势,这是其它任何组织和机构都无法比拟的。另外,让村民参与到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大家致富的热情,带动当地的就业,提高村民的收入。

  (二)资金的筹集

  第一,要借助旅游发展的政策,争取各级主管部门和旅游局的支持,申请旅游开发的专项资金和贫困扶持资金。第二,实行开放性的资金运行机制,龙潭镇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利用良好的政策优势,吸引省内外民间的资金投入。虽然龙潭镇的经济基础和设施条件差,对于任何以盈利为目的投资企业,都会尽力避免不利条件,但是依靠外来资金发展,这是旅游开发当中不能避免的趋势。 第三,向海内外的民族同胞发出号召,争取海内外有志之士的帮助, 以此来发展当地的民族旅游。第四,由政府主导,村民自行筹集资金开发,成立专门的旅游合作社,进行自主经营。

  (三)开发创新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需求为中心,以此来满足旅游产品竞争的需要和实现旅游产品的价值。以资源为依托,积极挖掘满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对此,龙潭镇可以开发系列旅游产品,丰富旅游活动,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四)丰富的民俗活动

  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资源的源泉,若无民族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地旅游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开发的优势资源,熟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 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要兼顾地方特色,让人容易识别。同时在市场环境中,民俗旅游能够满足游客“求新、求异、求乐”的心理需求,激发不少人的旅游动机。因此,在龙潭镇的旅游开发中,既要适度又要深度,可以充分利用满族的文化优势,如可以举办虫王节、颁金节等。对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婚丧嫁娶、习俗、艺术等进行开发。

  以自然村为单位,实行农家乐。岫岩龙潭镇极具乡野气息,物产丰富,民风淳朴,这里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空气、树木、农田、河流,草地等自然元素为游客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与城市的混凝土形成对比,这种乡镇气息成为游客观赏和旅游的关键因素。针对龙潭镇经济基础差,设施不完善等主要制约因素,龙潭镇可以采取以点带面的开发方式,实行农家乐,在本镇先开发基础条件好的村镇作为自己的门户村镇,为游客提供惬意的场地,作为试点地区,吸引游客前来旅游,并做好资金积累和科学规划。同时做好已有游客的维护,在开发时树立全局的旅游观念,将欣赏自然风光和参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生产活动等结合,并在景区当中辅以垂钓、采摘、品尝、栽培、畜牧等互动娱乐性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多样性,灵活性。让游客能够深刻的体验到农家的乐趣。

  四、文化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纵然能使人们摆脱贫困,但是一些文化十分的脆弱,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进行恢复。开发满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地区的繁荣和对满族文化的保护。因此,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面对民族文化中的糟粕部分我们需要摈弃。一个国家的事物需要政策来引导,民族旅游的发展很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对此,政府部门应该作为文化保护主体,从政策方面加以领导和扶持。从上至下学习保护文化的重要性,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相互统一。另外,旅游企业作为一些民族旅游的开发者,也是保护的重要主体,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诚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社会组织,但企业主体不能只图经济利益,而丢弃社会责任。旅游企业想要谋得长期的发展,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才是其发展之路。最后,个人也应该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每个人都应该敬畏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辉煌遗产,并努力用新时代的意义去诠释民族文化的内涵,只有这样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蔡红燕.保山市少数民族旅游村镇建设研究――以施甸县布朗族民俗旅游景观开发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xx(3):53-58.

  [2] 李乐京,陈志永.民族村镇旅游地农民组织化的特征及实现机制――以贵州、云南典型民族村镇旅游地的考察为基础[J].黑龙江民族丛刊,20xx(5):72-79.

旅游毕业论文2

  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点问题之一。文章在分析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和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利用乡村旅游破解“三农”问题的具体做法,以期为我国“三农”问题的尽快解决提供参考与帮助。

  1当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实际上就是以农村为旅游开展背景,并且通过资源的整合,将农村的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以及农村所特有的民俗民风、乡土风情整合为旅游资源,且通过相对科举合理地规划将其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综合活动。针对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实际情况来看,乡村旅游本身确实具有相当广阔的市场。并且伴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需求的不断增加,人们开始更加向往农村自然、朴素的民风,清新、健康的环境,这也就增大了农村旅游的客源。并且我国确实有许多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逐渐富了起来,这就使得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各个村庄谋求发展的方向。乡村本身也开始从最初的务农转型为旅游业开展,新农村建设确实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2乡村旅游发展对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推动作用

  2.1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

  乡村旅游对我国“三农”问题的影响很大,首先其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传统的农民只能进行最基础的务农工作,这也会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逐渐增多。但当前我国许多乡村开展了旅游业,这就可以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利用,许多农民在家就可以进行工作,获得创收。并且乡村旅游的从业者要求较低,甚至没有任何要求,这就使得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以参与到其中。另外由于开办乡村旅游不需要过多的投入,所以许多从业者本身可以实现经营的同时依旧进行农耕,获得两份收入的同时,也拓宽了农民的就业与收入渠道,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水平。

  2.2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乡村旅游不同于其他行业,其本身主要是以农村为依托的,所以其本身的投资也相对较少,且回报较快。尤其是农家乐这类最为传统的农村旅游形式,其经营风险很小,方式也相对灵活,依据农村自然景观以及风土人情就可以开展,从而也吸引了更多农民在自己家中进行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这样的经济形式本身与传统农耕经济相比,回报更快且更多,所以乡村旅游以及逐渐带动了各地区的生态农产品销售,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了条件和可能。

  2.3提高了农民素质以及农村整体风貌

  乡村旅游本身就是带领农民进行服务行业创业,所以这也就要求农民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使得农村的经济文明精神得到共同发展.此外乡村旅游也为农村带来了更多的人员流动,这也就会使得城镇的一些思想和精神传递到农村当中,从而使得农民自身的思想觉悟不断提升。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已经开展了相应的文化培训室、技能学习班,目的就是为农民提供学习的场所,从而使得农民的文化水平不断提升。所以乡村旅游的开展实际上也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实现了整个村庄的风貌建设。

  2.4实现了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由于旅游业本身涉及了许多行业,所以其本身的综合性较强,不仅有关于农业本身,同时也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故而在乡村旅游经营过程当中,通常会以传统农业为基础,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与游客前来观光,进而发展生态农业,吸引游客进行种植和采摘,不仅实现了旅游业的进步,也将农民自己种植的农产品售卖出去。这样将可以实现多个行业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从而使得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升级,为早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可能。

  2.5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旅游本身需要相对便利的交通,还需要与旅游相配套的自然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这样才能满足游客前来旅游的吃住行要求。所以实际上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使得各个村庄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环境保护,不断完善自身设施的同时,也及时对乡村环境进行整改。及时清理垃圾,改修乡村厕所,修建更多住房,完善乡村道路,从而确保乡村整体环境的提升。

  3加快乡村旅游经济步伐以破解“三农”问题的对策

  3.1政府进行监管且制定制度

  为了更好的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从而破解“三农”问题的尴尬,首先政府应该对乡村旅游加以统筹规划,注重对其项目的监管,并且通过制定相应的制度,确保乡村旅游的有序发展。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通过资金、技术、人员支持,帮助农村尽快找到乡村旅游资源且有效进行整合。然后通过建立制度,如“乡村环境发展制度”、“乡村旅游从业者行为规范制度”等确保乡村旅游的健康持久发展。

  3.2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主要表现为在农村修建相应的开展旅游业的基础资源,比如修建一些新的民居以发展农家乐,为游客提供宜居舒适的住宿环境。还可以修建一些干净的公共厕所,改善农村传统厕所的污浊现象,还农村一片干净的环境与土地,给游客带来一种全新的游览感受,从而使得更多人愿意来到乡村旅游,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以及改善农村发展水平的同时,也为我国“三农”建设提供了帮助。

  3.3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实现村民素质提升

  相关部门还应该定期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从而提高村民的整体素质。教育可以分两方面进行,第一方面是对村民进行旅游知识的普及,使得农民自身可以意识到旅游业是服务行业,需要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其次另一方面是为村民提供学习的机会,比如开设相关的文化培训班、技能学习班,使得村民利用闲暇时光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从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游客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同时,也使得自己掌握了更多技能,从整体上改善农村地区的风貌与水准,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努力和贡献。

  3.4开发多形式乡村旅游模式以增加客源

  乡村旅游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初具雏形,在其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勇于创新,实现新形势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这样才能改善单一旅游模式,为我国乡村旅游注入新鲜血液。比如传统乡村旅游主要是以农家乐的形式开展的,那么之后的乡村旅游也可以选择开办民俗风情园、开办种植采摘园以及自家农场等形式,完善乡村旅游内容。尤其是自家农场,实际上更能吸引年轻城市游客的目光,其主要运作形式就是游客利用周末闲暇时间对该农场的农作物进行打理,其工作日由该农场负责人进行管理。这片农场实行租赁形式,更能激发游客感受乡村风土人情的热情,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多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相信通过多形式的乡村旅游模式打造可以增加更多客源,同时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增加了农业产品的销量,为我国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条件,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三农”问题的实际困境。

  4结束语

  乡村旅游与“三农”问题紧密相联,只有切实注重乡村旅游的积极作用且正确发展,才能实现我国农村地区的整体经济水平提升,从而为我国“三农”问题解决提供更多帮助,为尽90波解我国“三农”难题做出努力。

旅游毕业论文3

  摘要: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逐渐呈上升状态,尤其国际旅游业更是发展迅速。因此对旅游英语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要从教学现状与教学方法等方面来建立旅游英语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旅游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校旅游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研究

  目前,我国国际旅游行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加强了国际旅游之间的交流,因此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开始逐渐扩大。需要从不同角度研究旅游英语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改革,这也是这一时期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重点。

  一、高校旅游英语的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与旅游专业不相符。在高校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以掌握专业知识为目标来培养人才,而忽略对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所以目前我国旅游专业的学生大多专业功底比较扎实,但社会能力相对薄弱,不能独立完成相应的管理工作,满足不了市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归根结底,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因缺少社会实践而脱离了市场需求。

  2.教师的实践教学手段太过传统。教师在旅游英语专业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导致教学模式与手段比较单一,忽略学生的社会实践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与练习语言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

  二、旅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

  1.注重英语基础。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牢固的基础知识很重要。所以,在设置高校旅游英语专业课程的过程中,首先要以基本功为基础,逐渐地添加专业课程的内容与提高教学难度,同时加大学生听、说、读、写练习的课时量,把课堂内容与课后练习充分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2.突出专业特点。目前,我国教育部公布,旅游管理专业由原来的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二级专业调整为旅游管理类的一级专业,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还划分出三个二级学科,有旅游管理、饭店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除此之外,在社会中有许多热门专业的人才也都流动到旅游院校,这就需要旅游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中要与各领域的专业特色相结合,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专业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在旅游专业与英语学习上都很重要,因此高校在实施旅游管理英语专业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准则,加大英语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用多元化的专业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性的练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要符合当前旅游专业的市场形势,并锻炼学生的英语沟通与表达能力。

  三、旅游英语专业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建设

  1.教学手段多元化。学生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为语言学习的发展提供了多种途径,比如音像视听、多媒体等。这些科学技术是语言教学的主要手段,对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大量的专业信息,还能达到学习与实践相互作用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如果结合多媒体PPT课件,把文字、图片、录音与影像同时展现到学生面前,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还能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大脑,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拓展能力。

  2.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师的授课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但是如果过度地依赖教材,对于学生将来在社会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积极效果。尤其是旅游业,近几年发展速度与更新速度特别快,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讲比较落后。再加上旅游英语专业的教材种类比较多,涉及范围也比较广,主要包括旅游行业中的衣、食、住、行、娱乐等,这些学生都需要掌握。不仅如此,在旅游英语专业教材中,还设计到许多部门,比如说客房英语、厨房英语等。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所有专业教材都讲到,只能选取一种或几种教材进行讲解,所以教学的内容就会出现知识面不全面的现象。因此,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尽量在教材中涉及到旅游业中的各个环节,以此来扩大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3.教学形式多样化。旅游英语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要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扮演组织与领导的角色,为学生拟定学习目标,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再由学生进行自学与自我评价。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课下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搜集并查阅与旅游英语专业相关的学习资料,在课中根据查找的资料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把课内知识与课外自主学习充分结合起来,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旅游英语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在世界经济与世界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旅游行业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产业,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进而增加了与国际友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就需要旅游人员既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熟练地用英语和各国旅游者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体现旅游行业的高品质服务。因此,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中,要完善并创新教学方法,在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课程中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交流能力,从而推动未来旅游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慈波,王文斌.大学英语学习者负动机影响因子调查研究[J].中国外语,20xx

  [2]杨涛,李力.动机过程观,自我系统和二语动机策略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xx

  [3]高越.国内外二语动机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J].山东外语教学,20xx

  作者:秦艳君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