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评价

科研论文是根据有价值的生产实践或科研课题写作的,具有原创性和独到性的论文。从科研论文的格式来说,第一部分应该是课题研究的总体构想,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前人研究的总结和研究背景综述、课题研究的意义、课题研究的计划安排和应用的方法说明等等。评价意思是指对一件事或人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

科研论文评价1

  摘要:近年各级政府和高等学校对科学研究的投入不断加大,公众对投资回报的期望值也日益增高,这就要求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的投入进行严格管理,并以强有力的手段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与结进行绩效评估,以提高研究的质量、效益和效率。对国内外科研评价体系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比较,以期对管理部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科研成果评价体系

  1科研成果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科研成果即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采用不同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研究结果,如论文、著作、专利、标准、品种、产品、图纸等。科研成果的评价即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考察管理部门在资助科学方面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证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就,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及高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尤其是如何评价投资效益,成了投资者和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1.1为科研管理提供信息

  科研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详细地向资助机构报告科研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资助机构常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以考察他们所要投资的对象及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可以说,评价是获取科研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

  1.2阐述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评价是公共部门阐明其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部门不仅要让纳税人理解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评价证明它们的资助工作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有助于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1.3为科研决策提供建议

  评价可以对科研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对科学政策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为下一阶段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特别是对期限较长的研究活动,评价对研究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它在下一阶段能否获得连续资助依赖于对上一阶段研究绩效的评价。

  1.4提高质量与绩效

  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由此,评价能提高研究活

  动的质量和绩效。

  2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经历了大约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评议和计量分析。

  2.1评议方法

  评议是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多采用同行评议,它也是合理判断研究绩效的最基本方法。

  由于同行评议是一个主观过程,它依赖于评议者的看法和过去的经验,因此,在这种不完美的环境中,利用同行评议合理判断研究绩效不仅要遵循同行评议的运作机制、过程、方法与程序,而且更应该注重针对具体评价目标与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战略。

  2.2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可以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及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对研究活动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的计量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以出版物、出版物的引文和专利、专利的引文为对象;二是经济计量法。主要与资金的测度有关,范围包括从成本/效益分析到R&D经费。

  其中文献计量分析在研究评价中的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因为,对于某些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如某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国际合作的规模和特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学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尽管“学科同行”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对它们进行定性评判,但是,这些评判一般都是零散的,而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研究,经验证明,同行不能对它们做出较圆满的评判。而且,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新的特征不断涌现,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能清楚地阐明科学研究的

  资源和其他形式的馆藏资源。在成员馆之间实施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编目,特别是发放大学城内各成员馆通用的图书证或读者证和复印优惠等,从而达到成员馆之间各种馆藏资源的共享,为大学城内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高的文献保障水平。

  (2)人力资源共享。各成员馆人力资源的积累是不同的,就专业人员而言,不仅是数量和水平层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专业方向和特长的不同。通过联盟,使各成员馆的专业人员及其他各种人员实施互通有无,调剂使用,从而在整个联盟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3)信息资源共享。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上述馆藏资源以外的,图书馆运行中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如各种资源提供商信息、价格信息、读者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各成员馆自身的运行和经营管理有利。

  (4)其他各种物质资源共享。尤其是馆舍和运输工具等,如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展览、联宜、学习等活动时所需馆舍的调剂使用;再如人员和物资运输时所用车辆的调剂使用等。通过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

  2.3有利于协同发展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立后,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将各成员馆的发展纳入联盟的总体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首先,各成员馆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扩大整个联盟馆藏的覆盖面,减少资金浪费;其次,对于某些价格昂贵的馆藏资源(特

  别是电子资源,如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不仅价格贵,而且产品升级快,不定型),小馆无力购买,合各成员馆之力共同购买,大馆节约了资金,小馆也获得了无力购买的资源。

  (2)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由联盟统一规划,多渠道组织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并集全联盟的力量,将各成员馆的员工合在一起,按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水平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馆舍和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馆舍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选址、规模、规划等方面,不仅要和本校的总体规划协调;而且还要和整个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内各成员馆协同发展。除馆舍建设外,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也可纳入联盟的统一规划之内协同发展。

  2.4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独特优势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与其他的图书馆联盟相比,至少还有如下独特的优势。

  (1)各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近而且集中。结成联盟后,各高校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成员馆的各种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节约时间和费用。

  (2)大学城内各高等院校是按整体规划建设的,其目的是为了各校的公共设施和后勤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各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形成规模效应,这对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建设非常有利。

  (3)我国大学城本身都是近年来的才兴起的。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各种设施和其他资源,有的刚建成不久的;有的还处在拟建或在建之中。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联盟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盟相比,可以更具整体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4)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开放时间、服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使联盟更具可操作性。就服务对象而言,都以高校师生为主;就开放时间而言,都有相同的寒假、暑假和作息时间;此外在服务和管理方式也很类似。这是其他图书馆联盟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

  3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途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联盟合同的订立;联盟机构的设置;联盟运行机制的建立等。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3.1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校长订立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通过订立合同创办的,但该合同不能由大学城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订立,因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不是法人实体,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由此订立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之间,并由各高校校长(法人代表)或受其委托的人出面依法订立。

  同时,只有各高校校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才能保证联盟的有效运行,因为每一个成员馆不仅仅拥有权利,还要承担义务。如每一个成员馆都是各种资源的输出馆;都要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运行;各成员馆之间还要共担一定的风险。

  3.2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一种横向联系,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至于该机构是否法人实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有条件,最好将其办成非赢利性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实体)。董事会由各高校校长组成,当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由校长(法人代表)全权委托分管图书馆的副校长或图书馆馆长加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机构,由该执行机构具体操作,并对董事会负责。须注意,该执行机构宜小不宜大,我国著名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的专职人员也只有9名。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机构的专职人员应由各种专业人员担任,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应由专业经理人担任。

  其实,设立非法人实体的专门机构也不错。当然,有时会不大方便,如每一次集团采购合同的订立,都要由各校盖章签字。

  3.3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要使大学城图书馆联盟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是制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联盟才能有效的运行;其次是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各种科学的操作规程,并要严格执行。严格按规程操作很重要,CALLS联机编目,约有90%的重复记录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第三是标准化,由联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制定统一的标准,或选用同一标准,以供联盟和各成员馆共同执行。

  参考文献

  1林倩青.图书馆联盟: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选择[J].津图学刊,20xx(4)

  2戴龙基,张红扬.图书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互惠的组织形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xx(3)

  3万荣花.CALLS联合目录数据库的质量控制[J].图书馆论坛,20xx(4)

科研论文评价2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掌握目前宁夏医药卫生各学科的科研能力,我们对全区25个地市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的科技现状及近十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取得的成果等情况进行广专项调查研究,以期为提高全区匳药卫生科技能力提供决策依据。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发放调查表和问卷的方式,内容包括科室人员年龄、学历、职称结构、现有设备、近十年来每年科研经费来源与数簠、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成果情况、发表论文及学术交流情况等十项。向全区地(市)以上29个医疗卫生单位的289个学科/科室(基本粗盖全区各大中型医疗华位)发放调查表289份,收回25个单位共249份,回收率为86.2%。紂调杏所得的结果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评分标准和评分等级,确定权重系数等进行综合评价i其中6分以上占4.8%(12/249),4.5-6分占15.7%(39/149),2. 5分以T占60.6%(151/249)。

  二、评价结果及分析

  1、人员结构

  (1) 年龄各医疗单位各科室人员中的年龄结构大部分平均在35-45岁;

  (2) 学历以医学院和大型医院的层次较高,基层医院和预防笮位的卞历层次较低;

  (3) 职称 ft治区级笮位超过50%的K院科室有正髙、副高职称,基院有近60%的科室无高级职称;

  2. 科研条件

  (1)科研设条:指用干H常闵疗、教学中,也可用于科研的较先进的仪器设备近年来,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在医疗、教学等仪器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方而投人了大S财力,有些在国内属先进水平,但比我国发达省(区)还有一定差距;

  (2) 文献检索:目前,医药卫生单位部分科研活动中能够利用互联网和Medline数据检索系统进行检索、查新;

  (3) 实验条件:具有合格实验室、科研活动中使用合格动物和符合实验条件的技术人员有医学院校和大型医疗笮位;

  3. 项目、获奖及论文

  (1) 科研项目:十年来,全区25个医疗卫生单位中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仅有少数科室,从未承担地(厅)级以上项目的有135个科室,占54.2%;

  (2) 获奖情况:区级笮位的10余个科室曾获省(部)级1、2等科技进步奖,10个科室获省3等或(厅)丨等科技进步奖;

  (3) 发表论文:发表论文5篇以上的科室占49%,十年来从未发表论文的科室1丨个,占4.4%r

  4、综合科研能力

  上述各项指标经综合评价,科研能力强的有12个科室,占总数的4. 82%;科研能力较强的有39个科室,占15.66%;科研能力较差的有151个,占60.6%,科研综合能力较强的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是医药卫生人才、医疗设备、就医环境最好的一家综合性医院。m院效益好、特色科室优势明显。由于院领导重视,相关科研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科研已步人良性循环,学术气氛日趋浓厚。多次承担国家级项h、各级各类科研基金、省、部山:级课题,并多次获奖其他相当部分中-位和科室,高级职称人才和高新医疗设&件不缺乏,怛由于受科研经费、设备条件,工(乍环境、以及科研意识不强等诸多P彳索制约,科研成果收效不高,造成人才和资源的浪费。

  三、建议与设想

  1.医药卫生科研工作是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一项科技成果的突破都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开展和重视医学科研是各级医疗管理部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通过科研可不断追踪医学科技的最新动态,从而达到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也是提高科研人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和促进科室发展的需要。

  2. 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广大临床和教学工作者普遍存在科研意识比较淡薄,自感科研能力差,认为科研不是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必要条件,加上相关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人们的积极性不髙。因此要更新观念,要在“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指导和西部大开发的大环境下,不断强化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科研意识,以举办科研方法学习班、科技讲座及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方式,使他们不断强化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完善创新机制,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整体推进宁夏医药卫生科技发展。对重点学科,要制定规划,重点投入,为创新研究和开发提供较先进的技术平台。同时,要加强技术合作,重视交叉学科的研究,形成优势互补来完成高质谨的科研项目。

  4. 加速人才培养,重视和吸引优秀人才t,通过营造创新环境,诸如,在制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措施以及在用人、晋升、考核、分配制度等多方面的激励和优惠政策,以利于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对重大课题要在明确课题责仟的同时,规定课题负责人享有较大的人员调配、任务分工、经费审批和奖金分配权。允许和鼓励技术、管理等知识型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加大课题经费、成果转让的提成比例。通过这些措施,来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创新进程,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宁夏IS药卫生科技发揋.

科研论文评价3

  1 引言

  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负责承担国家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逐步增加。在20xx年度计划中,民口科技10个重大专项新启动项目620个,涉及中央财政投入128.5亿元。

  其中企业牵头承担课题341个,占20xx年新启动课题总数的55%,经费占中央财政经费总额的 59%.20xx年科技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强化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明细权责关系,要求承担单位加强财会核算和内部审核,切实保证专项资金规范运行。20xx年3月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中,在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监管方面明确要求,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建立覆盖指南编制、项目申请、评估评审、立项、执行、验收全过程的科研信用记录制度,由项目主管部门委托专业机构对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评估评审专家、中介机构等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并按信用评级实行分类管理。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及研究人员、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在经费管理使用、评估评审方面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并作为其参与国家科技计划、科研评估评审活动的重要依据。

  2 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幅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20xx 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总支出为 10298.4亿元,这是我国R&D经费总支出首次突破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有学者指出,我国在科研经费管理上还存在着经费管理办法缺乏操作性、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2.1 科研项目数目庞大,经费管理难以基于单个项目进行管理

  20xx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批准资助的科研项目达到34958项(包括面上项目16194项、青年基金15367项、地区科学基金2497项、重点项目564项、杰出青年196项、合作研究基金 140项),此外,“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基础研究计划、国家社科基金、省级自科和社科基金项目、省级重大高新技术、重大科技攻关等一系列批准资助的科研项目,每年累计批准资助高达数十万项,面对如此数量庞大的科研项目,要做到对每一个项目经费进行监管是不现实的。

  2.2 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经费监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效率低下

  20xx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单位的资助情况,按地区分类,全国共有982家单位(其中北京211家、江苏63家、广东62家、上海60家),虽然相对于16194项面上项目来说,承担单位的数量明显少了很多,但是实际工作中,想要对982家承担单位科研经费全部进行监管必将是一件十分繁重的任务。同时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监督检查使得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2.3 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繁多,实际执行难度大

  国家科技主管部门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台了不同的管理办法,目前制定的管理办法有将近20项,如:财政部和科技部出台《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政部、科技部和总装备部出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政部、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出台《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执行较为混乱。项目承担单位在实际经费管理中,执行的难度大,财务审核报账人员需要区分不同的项目执行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的预算分类等。

  3 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策略

  3.1 创新科研经费监督评估机制

  美国为确保科研经费预算的顺利执行和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制定了相应的监督评估制度。新公共管理中科学和技术政策越来越多使用结果作为一种筛选机制,使用相关外部融资评估实践作为一种控制机制。竞争机制背后的总体思路是双重的。首先,它包括如果经费给予最好的执行者,将会导致更好的结果,因此,科研经费分配应该基于早先的科研经费管理的结果;其次,如果科研经费分配基于早先经费管理的结果,激励承担单位实现更好的经费管理结果,从而在经费分配上更具有竞争性。鉴于此,建议采用竞争性机制创新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3.2 对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进行信用管理

  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经费信用管理,是在实施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引入信用管理的方式,为了保证科研项目整个进程所耗用的实际费用不超过其预算资金费用,将信用管理置于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科研项目经费过程控制和科研项目结余经费评价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即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管理的内外部环境、管理流程、相关制度建设等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估。通过制定信用管理政策,指导和协调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使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科技主管部门对下一阶段的经费安排和相关科研项目的申请,都将基于科研经费信用管理的结果,对于那些信用风险小、经费管理结果好的承担单位,给予有利支持,对于那些信用风险大、经费管理结果差的承担单位,给予减少支持或不予支持。

  3.3 对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价,实施重点监督检查,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

  想要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经费进行监督检查,必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巴莱多认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大约占20%,剩下的 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的,这些单位往往经费管理制度比较健全,监督检查出现问题比较少,因此称之为二八法则。

  因此,如果能够挑选出信用较差、经费管理问题较多的20%的项目承担单位,对这些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就能够保证整个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性和高效率。通过构建科研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对所有项目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价,挑选出信用较差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成为最为迫切的一个问题。

  4 信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指标权重的确定

  采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阶梯层次的判断矩阵,并采用Seaty1~9标度法进一步分析各个指标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以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数的权重为1,各行横向比值加和的平均值定义为 MI 权重= MI/ ∑ MI,最终权重 = 各分要素的权重*上一层次各指标的权重。(见表1~表5)判断构造的矩阵是否合理,还需要进行一致性检验。经检验,以上五个矩阵均满足一致性比值<0.1,表明构造的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因此得到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6.

  4.2 项目承担单位评价等级评定

  通过表6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相关定性和定量指标进行收集,对收集到的定量数据进行分析,定性指标则由聘用的专家进行评价。对每一个二级指标按100分计,对能够反映经费信用好的指标(例如,社会影响力、科研经费增长率、科研项目获奖情况等),与分数成正比;而反映经费信用差的指标(例如,经费主管部门处罚情况、法院诉讼记录等),与分数成反比。每一个二级指标的权重乘以相应的分数,相加求和得到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总分,结合国际上对信用的5级划分法,将科研经费信用等级分为5类,即 AAA、AA、A、B、C,具体划分标准如表7.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科研经费监管模式,准确评定项目承担单位信用等级,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等级越低监管越严,对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等级为B、C的,加大重点巡视检查的力度;对于信用等级为AAA、AA 减少巡视检查或不抽查;对信用等级为A的,进行一般性抽查,进而提高整个经费监督检查效率。

  5 总结

  科研经费信用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经费管理工具,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通过对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经费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对承担单位经费信用打分和评级,为政府科研经费主管部门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新的方法。项目主管部门应共享信用评价信息,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形成全国性的科研经费信用管理平台。当前,我国科研经费信用管理还只是处于构想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几乎没有,基于本文的研究,可以从项目承担单位为切入点,对承担单位进行信用评级,重点监督,分级管理。之后可以考虑对项目负责人、中介机构、评审专家等进行信用评级,从而构建我国整个科研经费相关的信用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20xx[EB/OL].

  [2] 刘双清,张铭辉,等。如何实现科研经费的高效管理[J].中国高校科技,201(44):31~33.

  [3] 财政部。20xx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EB/OL].

  [4] 刘小梅,刘伟。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策略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12):101~104.

  [5] 李海涛,徐磊。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的思考[J].高校财务,20xx(4):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