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教育学,作为学习理论是为改进教学而提出的理论,主要的目的在于了解发展过程中的各式活动如何引发孩童的自主学习,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当如何适当的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摘要: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标。传统地理教学方式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各种媒体与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而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必须充分利用创设情境、分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环境要素,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最终实现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存量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地建构地理知识的目标。本文旨在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结合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探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运用途径。

  关键词:建构主义地理教学 应用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达到自主建构知识的目标。因此先对建构主义的主演观点做一个阐述。

  1.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从外界选择性地知觉新信息,然后进行主动构建并生成意义的过程”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只是一种解释或者假设,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变迁;学习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学习者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通过新旧经验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为“理解而学习”是建构性学习的核心目标。

  1.2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强调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教学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教学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个人主要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个体所掌握的有意义的知识是在他与知[1]

  识的不断的互动教学中建构起来的。学习者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接受,而是一个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动态生成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主动对新知识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各种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只有转化成学生的积极行动才能发挥效能。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获得意义。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为了更好地揭示建构教学的本质,建构主义思想家们提出了教学过程必须要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1.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习应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接受过程。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问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非简单信息的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蘑组,学习过程也并非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经验之问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2.地理教学过程中建构主义策略应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门必修课程,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意实施建构主义策略,能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1正确的教师角色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专家指出,未来地理课堂知识将由三个方面组成:地理教科书及地理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地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这种知识构成的变化,必然会改变地理教师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地理教师不再是地理知识的传播中介,而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与向导,这也就要求地理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获取地理学习方法、感受地理学习过程,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与重组。

  2.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况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不断建构而获得的。因此,地理教师应努力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地理课堂永远对学生都有一种魅力。如创设问题情境,造成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对地理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情境创设。实例:学习经纬网知识时,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一艘海上遇难船只如何向别人报告自己所在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出确定某一学生在教室里的座位方法,即利用“行”和“列”定点的方法,学生会联想到可在空白球面上通过“遇难船只”这一点画两条十字交叉的线。教师进一步提出:如何要别人描述这两条线的交点呢?由此引出经纬线、经纬度和经纬网的知识,使学生自主建构出遇难船只报告它所处经纬度(船上配有显示经纬度的仪器),让别人知道其在茫茫大海上的位置的知识。

  2.3运用“先行组织者”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通过经验或背景知识检索可建构个人的认知结构。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即知识结构通过内化在学习者头脑中所形成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地理认知结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感知、记忆、理解空间关系的一般方式,是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模式、思维模式。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地理认知结构,教师不能无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简单强硬地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自主构建新的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当学生学习新材料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时,即可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技术来促进学习,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例如,“饱和空气”概念的学习,可用“海绵吸水”这一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象充当“先行组织者”:将水倒入海绵,到了一定上程度海绵不再吸水,这时海绵已达到饱和状态。由于对这一现象学生十分熟悉,由此学生获得了对“饱和”的通俗理解。在学生学习了这样的“先行组织者”后,再去学习“一定温度下,空气不能容纳更多的水汽,就成了饱和空气”这一新材料,学生借助对海绵吸水达到饱和现象的通俗理解,通过类比,也就能顺利理解“饱和空气”这一概念了。

  2.4组织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信息,对外部信息作出主动的选择和加工,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更主动地得到发展,得到更广泛的发展(包含知识、方法、能力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3][2]

  例:在学生学习“地图”时,地理教师可组织学生就如何绘制校园平面图展开合作学习,让学生按所学方法,通过分小组对学校进行测量勘察,确立比例尺和方向,最后合作绘制出学校的校园平面图,可使学生在头脑中自主建构出地图的相关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使全体同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思维,自主探索、研究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实现地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主动建构。

  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组织者和促进者,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用自己的智慧支撑这一环境的优化,其中包括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资源支持、组织学习小组的合作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认知结构,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中学地理教学变化

  3.1建立合作探究型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构建者,学生从接受者的从属地位转变为实施者的主体地位。教师成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形成知识构建内因的促进者。新型师生关系发展为合作探究型。在合作探究型师生关系中,首先要有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只有教师拥有平等的意识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师生之间要互助合作。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探索更为重要,教师的职责在于以一些有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

  3.2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学生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以原有的经验为基础,不同的学生的个体经验差异很大,知识构建的起点也存在很大差距。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只有认真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开展有效的“教”与“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中学地理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过程与方法”是提高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最终目标.对学生应达到的基础目标不能随意降低难度,而对于提高性目标和最终目标就要遵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如“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的热力成因与动力成因,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位置与名称是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从易到难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结合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阐释低、中、高纬环流圈的形成。二是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并进一步联想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成因、规律和过程,分析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及特点。三是通过世界气候分布图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3.3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学习活动与一定的情境密切联系。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如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的素材,对地理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适当的信息资源也是创设真实学习环境的有效手段。二是创设协作学习环境,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都愿意参与交流。同时,要善于引导、组织和鼓励,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集体责任中感受到贡献的成就.如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有哪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达到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的目的,分组要保障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讨论之前教师先提出实例引导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思考;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小组成员要对其他同学提出的看法进行分析评价,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较为正确全面的认识。

  3.4教学模式的改进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终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真切地运用到地理教学的实践中来,必须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较抽象且逻辑性较强的内容,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而案例性内容,因其是建立在现实中真实事件的基础上,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教学模式是开放的,随着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学对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教学模式的运用要灵活、变通。

  4.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要依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灵活运用。深刻领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点是合理运用这一理论的基础,与地理学科内容相结合是改进地理教学方式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美的万能的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小心谨慎,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避免矫枉过正的错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学地理教学改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构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

  [2]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

  [3] 何克抗,林君芬.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83页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159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外语教学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积极构建所学新知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本文探讨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创设真实的教学环境?引导和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一定的情境发现学习规律?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语言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

  建构主义理论是一个新兴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是近些年来对教育实践影响最大的学习理论之一?作为一种更能充分揭示教与学过程复杂性的理论而为人们所推崇?在教学领域引发了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本文将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阐述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西方?是继行为主义之后出现的教育心理学理论。该理论吸收了人本主义、信息加工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思想?人的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核心主导的作用?也借鉴了行为主义和社会互动理论的观点?社会环境因素对学习过程起着重要的影响?托娅?孙立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人们的视角从“知识是一种产物”转向了“学习是一种过程”?转引自庄智象?黄卫?。其基本观点是?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个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索引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李萌涛??。世纪年代以来?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智能化为代表的信息科学技术获得飞速发展?为建构主义的理想境界提供了技术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发展起来?并正在引起外语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对外语教学观念的转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外语教学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外语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思想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传授知识为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及影响人类学习的其他因素?如动机、他人的影响、学习环境的因素及社会文化背景的因素等?使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真实情景相分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刺激反应被动地从外界转移而来的?知识是学习者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的新的意义?学习者要在完整的、真实的环境中积极进行有意义的体验活动?语言学习是学习者对目标语建构自己对之理解的过程?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实践的组织者?是知识意义的建构的帮助者。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外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体系?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年来在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下?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保持着“老师—黑板—粉笔”的讲授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应惠兰等?唐玲莉?。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讲精、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听清抄下记牢?教师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备课讲课?学生机械理解记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极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过程?同时也是与他人交流和互动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从以往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知识来源之一?从以往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外语教学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向着既传授语言知识更培养实用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式、探索式、情境式、协作式等学习能力和主动学习新知识、构建新知识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

  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教育“以人为本”首先就要确认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确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黎加厚?。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并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去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曾静?。 2.教师的作用及角色的变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在教学中的中介作用?以及教师应使用工具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达到学习目标。教师也从以往的知识权威变为学生知识的来源之一?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不能再把传递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教学生“学”的问题上?为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学会“学习”?要指导学生懂得“从哪里”和“怎么样”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得知识的工具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境的创设。认知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曾静?。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因人施教?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以及网络上的信息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一套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他们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和支持。由于只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学生感知的语言才回完整和有意义?因此?教学设计要强调多角度地提供或创设能够反应复杂现实世界的学习情境?反对孤立于外语环境的抽象的语言训练。

  4.协作式学习的关键作用。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在小组成员协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交互?这些交互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组织协作式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式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大家共同建构语言的意义将会更全面、更准确。

  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由学习的主题来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目标、参加协作学习的人数、所依据的学习理论、协作学习系统的性能等。协作学习的设计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设法把讨论一步步引向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教师要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5.注重情感因素?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课堂的物理环境、语言环境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环境是学习中的促进因素?托娅、孙立新??对学习者来说情感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某种倾向?王初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焦虑、抑制、紧张等消极情感?消极情感通常导致被动和抵制行为?因此极大地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时?认知活动便趋于停止?即使不停止?其效率也大大降低。因此?教师应该对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极大的敏感力?尤其要注意观察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消极情绪?最大程度地降低其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习活动在积极的环境中进行?闫传海?张梅娟?。

  四、结语

  语言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重视学生的主导地位?将以传授和灌输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改变为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的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心理需求和个人经验去体验和学习?把权力赋予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学会调节自我以适应不同的文化情景和社会环境?主动探求钻研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策略以应付各种挑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关键词:建构主义基础英语教学

  摘要:建构主义作为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能有效地指导英语教学。本丈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大学基础英语的教学原则和具体方法。

  基础英语是大学英语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接受”型的“被动传输式”,这种模式强调了语言知识的输人却忽视了语言的运用,既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违背语言学习规律的,更不利于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现状,基础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理念,教学设计不是为了教师的教学方便,而是要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这一认识的理论渊源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最初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在西方开始流行并得到迅速发展,于90年代传人我国。它突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这一点与传统的行为主义观点即(刺激—反应)公式大相径庭。行为主义把学习者看作是知识灌输的对象,学习只是对外部刺激做出的被动反应,而建构主义把学习者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一理论的最大贡献在于它强调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基础英语教学原则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和协作性,因此基础英语教学要从“被动传输式”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建构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教学中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认知和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此基础英语教学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以学生为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自主地实现新知识的构建。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其责任是为学生提供交际情景,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精神。因此,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发现式等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

  2.情境教学的原则。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情境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与真实的或类似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的,是对真实情境的一种体验,学习者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社会性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知识结构。语言的意义基于情境,任何语言离开了其特定的外部环境都毫无意义。因此在基础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去感受、体会一种不同于其母语的语言的运用,并提供参与语言交际的任务及必要的帮助,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协作学习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社会互动的结果,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之间的交互作用能激活学习者的旧图式,建构更加准确、全面的语言意义。因而,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建立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他们通过合作、讨论来分析问题,收集资料直到解决问题。教师要努力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环境,因为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充分调动,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激发,智慧被整个班集体所共享,这样学习效果更好,而且协作学习还可增强个人及小组的责任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社会交往技能,降低学习者的焦虑程度,增强学习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获得更多可理解的语言输人,并得到澄清问题及信息反馈的机会,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4.有效利用资源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得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资源。如何获取、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是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还要提供有关信息资源的获取方法、获取渠道及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帮助,引导学生在课上和课后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觉地构建知识。

  5.注重培养技能的原则。

  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包括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的知识构建都是为获取语言技能打下扎实的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础英语教学更强调在学生单独的

  自主学习及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基础上的教师的面授辅导,这些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及提高。这样,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教师要两者并重,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建构,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语言运用技能。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

  传统模式下的基础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通过课堂听讲和课后做练习来掌握一些语言知识。在这种教师“满堂灌”的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其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时间一长就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是对传统模式的革新,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乏味的课堂教学得到改善。下面以笔者所用的基础英语教材—邹为诚主编的综合英语教程(3)为例说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基础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1.教材分析。

  综合英语教程(3)中每单元由三大部分组成:听说训练、阅读理解和语言操练。听说训练中在听力练习之前有一个围绕单元主题的词汇扩展练习(brainstorming),这部分任务完成的好坏对后面的听力和口语训练、课文理解及写作练习均有较大影响,学生可以从中习得很多相关词汇及表达法,帮助其理解文章和口、笔头的输出。在学习了一些词汇和练习了一篇听力之后有不同的口语训练项目可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来练习口语。阅读理解和语言活动部分包括一篇课文和针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及语言应用练习,要求学生不仅要能领会文章所传达的思想,复述故事的情节,还必须能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归纳课文大意。语言操练部分为扩展性训练,针对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教学重点提供了听写、阅读、语法、词汇、翻译和写作等训练项目,目的是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开阔学生视野。每单元之后还有一个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专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的熏陶。由内容分析可知,本教材的编排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为目的的,使用得当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学生参与法”的教学步骤。

  按照建构主义理论的要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主动的知识建构上。为此,笔者采取了“学生参与法”,即让学生参与到备课和教学中来。针对课本的体系将每单元分成五个部分:词汇扩展、课文、练习、阅读和文化背景,全班学生被分为五个小组,每小组轮流负责一个部分的备课并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其他小组同学可提出问题、指出错误,也可对相关内容做出补充,最后教师点评、补充及总结。每单元的学生备课内容有:

  (1)词汇扩展:按课本中brainstorming部分的词汇分类查字典搜集相关的单词、短语及其他表达法。(2)课文:结合文后的阅读理解练习对课文内容及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并适当讲解其中的语言点,包括重点词和短语的用法及对句子的理解。(3)练习:完成课后的所有练习并作讲解。(4)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并作必要的讲解,完成文后理解练习。(5)文化背景:结合每单元的主题查找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并呈现出来。

  教学中,具体的授课步骤为:

  (1)备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到个人查找、准备相关材料,然后小组集中讨论,澄清问题,对所授内容达成一致意见。(2)学生呈现:每小组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轮流选派一个或多个学生作代表将他们的备课成果展现出来。(3)学生讨论:针对每一个呈现内容其他小组学生提出质疑,全班讨论。(4)教师点评及总结:每一部分呈现完后,教师进行讲评、纠正错误、补充要点,并对各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定,作为平时成绩记载下来。

  对未纳人学生备课内容的听说训练由教师组织进行,口语练习一般采取单个发言、成对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时间可安排在听力之后,也可在学完课之后进行。

  3.“学生参与法”的优势。

  笔者在使用了“学生参与法”进行教学之后发现,基础英语课堂气氛较以前活跃,学生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学生普遍反应更喜欢这种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教法有以下几个优势:·

  (1)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由于分组备课,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必须参与进来。他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等着老师讲,而且每人的备课情况就是平时成绩的依据,这样学生都能认真地准备,积极地参与。

  (2)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生参与法”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进行,没有一定的合作精神是完成不好备课任务的,而且由于个人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小组成员的成绩,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都被激发起来,都力求表现得更好,这样课堂的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3)能有效锻炼学生各种能力。一是胆量:由于缺少锻炼,有的学生第一次上讲台时表现得非常紧张,说话声音都发抖,但随着上台次数的增加,经验的积累,这种状况逐渐得到了改善。二是自主李习的能力:学生为了备好课必须多方查找资料,这样他们就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教学的能力:本文作者所在学校为师范院校,虽然学生在大三时会有教学法及微格教学之类的课程,但能提前得到教学技巧的锻炼当然是件好事。事实也证明,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锻炼。四是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整个教学力求全英语授课,学生的积极投人必然能有效地锻炼其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4)学习效果有所提高。由于在“学生参与法”基础英语教学中,主要的知识是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讨式学习而获得的,经过了他们的思考,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因而记忆更深,保持更久,学习的效果更好。

  四、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进行知识的建构,其教学效果优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具体操作中会碰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在呈现课程内容时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有时会占用过多时间,这样会影响到整个课程授课计划的执行;学习小组中各成员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外进行,教师很难对其实施监控,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笔者的教学设计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改进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