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旅游的论文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关于旅游的论文1

  【摘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对数线性模型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20xx年至20xx年期间,福建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收入和人数总体均呈上升趋势,旅游人均消费小幅增长。福建省国内旅游经济受总体经济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科技水平、政策、文化、法律、闲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总体经济水平、科技投入和交通条件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对增加国内旅游收入的作用降低。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还受到汇率的影响。通过提高经济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稳定汇率,以促进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

  【关键词】旅游经济;增长;福建省

  自20xx年以来,福建省旅游经济发展迅速,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确立,福建省迎来旅游发展的新时机。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福建省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升级。因此,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文献综述

  国外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侧重于旅游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旅游经济对区域文化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JennyBriedenhan和EugeniaWickens提出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以及地区间的合作。Chi-OkOh研究韩国旅游发展与韩国经济扩张的关系,发现旅游发展与韩国经济扩张没有长期的均衡关系。B.Seetanah揭示了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国外旅游经济增长研究集中于对国家或较大范围区域的旅游经济进行研究。国内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集中于旅游经济增加值的测算和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对于旅游经济增加值的测算,李江帆、李美云提出通过建立旅游业中各个相关行业的旅游剥离系数,来测定旅游业增加值的方法;康蓉测算区域旅游经济增加值及其对社会经济的贡献;秦云峰建立MF模型,测算"黄三角"六市间旅游经济的溢出系数。对于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宋慧林、宋海岩指出旅游创新不仅推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增长,还对邻近区域产生正向的溢出效应;张广海、尚修竹指出江苏省旅游业表现为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资源、资本、劳动和技术要素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贡献递减;余凤龙、黄震方、曹芳东提出面向市场化的制度变迁是推动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李辉分析广东产业结构的生产力与旅游经济增长的关系;刘佳、赵金金、张广海研究表明中国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综上所述,对旅游经济增长的研究集中于旅游经济增长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居民收入、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本文将对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2.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总体特征

  20xx年,福建省国内旅游人次为294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231亿元,国内游客人均花费785元;入境旅游人次为161.3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8.9亿美元。20xx年,福建省国内旅游人次为2288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2406亿元,国内游客人均花费1051元;入境旅游人次为544.98万人次,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为49.1亿美元。福建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收入和人数在20xx年至20xx年期间总体均呈上升趋势。由于“非典”影响,20xx年福建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收入和人数均小幅下降;20xx年金融危机使旅游收入上升趋势放缓。20xx年至20xx年,根据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可知,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变化不显著,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小幅增长。

  3.福建省各设区市旅游经济增长分析

  20xx年,福建省各设区市的旅游的总收入、总人数和人均消费数位居前列的是福州市、厦门市和泉州市。在旅游总收入方面,厦门市超过780亿元,泉州市和福州市均超过500亿元,南平超过360亿元,漳州接近240亿元,龙岩、莆田、三明、宁德处于150亿元至200亿元之间,平潭约为25亿元。大多数设区市的旅游总收入比增超过15%。在旅游总人数方面,达到4000万人次以上的有福州、厦门,3000万至4000万人次的有泉州,南平,龙岩、漳州处于20xx万人次至3000万人次之间,莆田、三明、宁德处于1000万人次至20xx万人次之间,平潭为250多万人次。在全省范围,旅游总人数比增14%。由于合福高铁开通等因素拉动,南平市旅游总人数增速为16.6%,位居全省首位。在旅游人均花费方面,厦门市、泉州市、南平市、福州市和漳州市的人均花费均超过1000元。与20xx年相比,绝大多数设区市人均花费小幅增长;厦门市人均花费增幅最高,为5.4%。总体上,全省各设区市的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与20xx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大多数设区市旅游人均花费小幅增长;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体量较小,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数在全省所占比重都很小。

  4.福建省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借鉴经济增长理论和已有相关研究,国内旅游经济受经济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科技水平等影响。经济水平影响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旅游消费,物价水平影响旅游消费价格,产业规模、结构反映旅游业发展状况。除此之外,政策、民俗文化、法律、闲暇时间等等对旅游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作用。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并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将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作为因变量(用Y表示),全国人均GDP、旅客周转量、科技活动经费投入、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自变量(分别用X1、X2、X3、X4表示),分析每个因素对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的影响。对因变量和各个自变量取对数,建立对数线性模型:lnY=α+β1lnX1+β2lnX2+β3lnX3+β4lnX4各变量采用20xx-2015年的统计数据,估计各参数,结果如下。lnY=-9.399+0.375lnX1+1.592lnX2+0.182lnX3-0.081lnX4判定系数为0.99,说明拟合程度好。模型中各系数的经济含义为弹性。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对全国人均GDP的弹性为正,系数为0.375,表示全国人均GDP增加1%,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增加0.375%,说明总体经济发展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国内旅游收入对旅客周转量的弹性为正,系数为1.592,表示旅客周转量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加1.592%,说明旅游六要素中的行对增加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具有一定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旅游人数、人均旅游消费增加,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国内旅游收入对科技活动经费投入的弹性为正,系数为0.182,表示科技活动经费投入增加1%,国内旅游收入增加0.182%,科技投入对国内旅游收入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国内旅游收入对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弹性接近于零,系数为-0.081,表示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不明显,说明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对增加国内旅游收入的作用降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影响因素主要有汇率、客源国收入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旅游产品价格、交通条件等,此外,还有政策、法律、科技、文化、闲暇时间等因素。相对于国内旅游收入,着重研究汇率的影响。20xx-2004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各年均为8.27左右,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各年均在10亿美元上下波动;20xx-2015年期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8.19逐步降低为6.23,而福建省各年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从13.1亿增加为55.6亿美元。由此可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对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有一定影响,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降低,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加。除了汇率,收入水平、价格、产业发展、交通、科技等因素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机理,可以借鉴国内旅游的影响因素分析。

  5.结论

  20xx年至20xx年期间,福建省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收入和人数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变化不显著,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小幅增长。20xx年全省各设区市的旅游总人数与20xx年相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大多数各设区市的旅游总收入比增超过15%,旅游人均花费小幅增长。福建省国内旅游经济受经济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交通条件、科技水平、政策、文化、法律、闲暇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总体经济水平和科技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旅游六要素中的行对增加福建省国内旅游收入具有一定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善推动旅游经济发展;旅游六要素中的食、住对增加国内旅游收入的作用降低。与国内旅游经济比较,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还受到汇率的影响,随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降低,福建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逐渐增加。因此,提高经济水平,增加科技投入,改善交通条件,稳定汇率,有利于福建省旅游经济的发展。

关于旅游的论文2

  一、构建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与生态区管理现状的矛盾性

  作为一个产品和服务都具有特殊性质的经济产业,旅游产业也不例外,其与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密切的关联,能够拉动包含通讯、建筑、金融、商贸、信息、住宿等20多个产业经济的增长。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旅游产业每提供一个工作岗位,就有可能间接的带动相关产业7个岗位的增加,旅游行业每损失1元的消费,就会间接造成社会财富7元的损失。从我国当前旅游发展模式来看,经过连续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对于各个产业之间的整合性、互动性、协同性功能的发挥和管理,却缺乏宏观框架和整体实践的思路,从而导致旅游行业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旅游市场的不断波动变化,这就包含近些年来以生态区旅游作为发展嘛头的旅游景区,均无法科学合理的保障自身运作,诸如团队建设、中介服务、统筹协调、市场预测等。在缺乏旅游产业链和配套功能整体性运作的局势下,生态旅游区的旅游管理同样无法完成自我宣传、销售、特色旅游精品项目的塑造、生态旅游区产业化经营服务的供应等需要。随着生态区旅游宣传推广的不断加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黑店、黑车、黑导、黑社也将日渐增多,旅游精品的缩水和旅游产品及服务与宣传的不符等.均会造成生态区旅游管控能力的下降。由于旅游是一个产业关联性极强的服务性经济产业,旅游产业系统发展中所存在各类问题的日益凸显.同样会影响相关产业的健康运作。长此以往,我国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

  (二)传统大众型旅游管理模式与生态区系统管理要求的矛盾性

  随着09“中国生态旅游年”的提出,生态旅游热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注人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也进一步推动了旅游产业对生态旅游的资源开发和管理关注。就我国生态旅游现状而言,立足当地实际景区所提出的生态旅游,与仅以生态旅游为嘛头的非生态旅游区旅游一起,构成了当前我国生态旅游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就我国生态旅游区现有的旅游资源而言,还存在着典型脆弱型生态旅游区需要针对性管理的问题。纵观我国当前生态旅游管理整体模式,以传统管理方式为主调的管理运行机制、策略、模式,依然包含典型脆弱生态旅游区在日常实践中进行运用。比如:香格里拉的虎跳峡生态景区被开发出以后,碧塔海和虎跳峡门票收人分配、双线进人所存在的矛盾等。在传统大众旅游管理模式的运行下.包含环保、开发、生态旅游区组织体系等在日常管理中所出现的矛盾,却无法被一一解决。由此可见.传统大众型旅游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生态区旅游管理的日常需要。鉴于生态区旅游环境和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有必要针对生态旅游区当前的管理失误表现、资源环境的脆弱性和不可修复性等来重新构建具有时效性的、符合生态区旅游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系。

  (三)生态区旅游管理经验缺失与实际需要之间的矛盾性

  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管理必然以生态区旅游管理为基础,作为一彳、有生命运动规律的系统.其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必须密切重视生态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能竭泽而渔。生态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尽管要以利润最大化为先导,但这并非是一次性产品生产和推销,需要保障生态区域旅游资源与游客、日常运作中的相关利益对象相互之间的共生共进。在进行旅游生态区管理系统的构建中,不仅需要尊重自然界演化的运动规律,还需要反应社会人文需求在生态区旅游发展中的各类变化。因此必然要包括社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两个概念。然而就我国生态区旅游现有管理体系而言,管理制度的缺乏、对信用和旅游者满意度认知的缺乏、对生态旅游概念理解的偏颇化、对生态区域自身的彳、性化发展要求理解的不当等,在缺乏专业型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和专业管理人员团队现状面前,必然无法完成利润和价值在生态区旅游产业链的特殊构建和管理需求。此外在我国生态区旅游发展的过程中,行业领导榜样性经典案例的缺失,也会导致各彳、生态景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作为生态区旅游管理,本身并不属于行业管理,也不是离散性的单元式管理。在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要求下,各组成部分和环节的独立性管理,与各部分之间有机相结合,均需要被作为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香格里拉碧塔海景区的日常管理为例,管理者仅将生态区作为一彳、产品生产资源的供应处,在组织管理模式上,所使用的行政管理和企业管理模式,显然会给生态景区的旅游管理带来负面的影响。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区构建旅游管理系统的思路

  (一)建立健全生态区工程建设规划体系

  生态区旅游管理必须将生态区的开发和规划从源头融人到管理体系中。首先,就生态区工程项目经营权的公开拍卖而言,需要在尊重我国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对工程项目开发所需的开发权,要就生态区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分类进行竞标和公开发包。在此之前必须对生态区生态工程项目,就是否可以进行经营权和开发前的公开拍卖展开详细调研和论i正,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能忽视此环节中的管理需要。在进行生态区工程启动前,必须要进行市场定位、市场配套体系设计、市场预测等的规划.从发端阶段.将生态区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与生态区自然景观的现状、生态旅游产业化的协调统一有效连接起来,将生态区工程建筑的建设作为生态区旅游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基础和保障来进行规划。生态区的旅游优势在于,旅游资源较为原始,如具有保存比较完整的自然、人文景观,或者拥有较为独特的宗教文化习俗、民族风情区域。因此,生态区工程建设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健全,必须建立在生态区整体景区现状的基础上,对于一些风浊严重的峁顶、山头,可考虑使用抗寒、抗旱、抗风的生态型林灌草,科学计算生态区现有的生态群落对各类灾害的抵御能力.尤其是关注生态区五到十年内的变化趋势,从水文资料、气候资料、周边居民等方面进行资料考tiE,以保障生态区工程项目的科学规划以及日常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逐步完善生态区由内而外的日常管理和管控

  从日常运作的角度出发,按照生态区旅游管理的实际覆盖范围,进行由内而外,由上到下的整体性调整。其中包含对制度、体系、组织架构、专业人员团队、品牌形象、游客、政府支持程度、市场、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现状调研和分析。只有通过对自身现有竞争能力和生态区可持续性发展潜力的明确对比,才能明晰的找出目前管理模式、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而从促进整体发展的角度,提出应对性措施。比如深人产品开发、服务供应、生产销售、宣传等各领域,从整个旅游产业链发展需要的角度,分析生态区现有旅游管理模式和系统中,各环节合作和协同的能力。这同样也是完善生态景区日常旅游管理工作的有效办法。此外,还需要从深化生态景区内外部系统的协调和协同效率方面人手,在考虑使用低成本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来迅速满足游客个性化需要的同时,还需要从旅游市场的整体动态人手,进一步提升滋生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异性,以巩固自身的市场地位,并谋求较高的经济利润值。在生态区的旅游管理中,被管理的对象和因素相互之间关系较为复杂,生态区旅游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旅游管理必须以资源保护、游客维护、创新发展为中心,这就意味着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必须从此三彳、方向人手.并合理地调整三、方向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完成由内而外的管理和管控需要。

  (三)强化管理型生态区旅游产业价值链功能

  生态区旅游管理体系的调整离不开旅游行业整体价值系统的变化。因此在进行管理体系改革的同时,注重深化管理体制、体系与旅游产业链、产业集群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积极主动的促进和改善生态区旅游自身价值效率,以及上下游合作企业的运作效率.从整彳、生态区旅游产业系统运作效能的角度,促进其他产业链条优势的发挥。具体可以从构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角度人手,也可以从生态区旅游产业链的主导环节的主导企业,对整彳、生态区旅游的改革需要角度进行资源、管理手段的系统整合。生态区旅游产业链利润的最大化获取,必须要加强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企业相互之间的认同和信任。从此点出发进行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就不能单纯的立足在生态区本身产品和服务的供应链条中,而是需要延伸到以生态区为核心的整彳、产业价值链的统一性管理中。把握产业链条的核心价值环节,将生态区资源集中在此环节中,以巩固产业链条的核心竞争优势,且以此核心价值环节的现有竞争优势作为辐射点,不断激发其他环节的主动性协调意识。这就意味着生态区旅游产业链必须有一彳、权力相对集中的管控组织,不但需要密切关注不同环节对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构建的需要和相关信肩的及时反馈.还需要关注现有管理模式、架构对产业链发展和演进的影响及作用。此外,就宏观层面的管理需要来看,生态区旅游产业链主导环节的主导企业,还务必肩负起对整彳、产业链的引导职责,其他企业则必须履行积极配合的职责。

  三、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的构建策略

  (一)模拟使用生态信用管理系统,尝试推行个性化管理模式

  信用管理系统是银行为保障业务的顺利展开,以客户在银行的业务记录情况为依据,而筹划起来的客户信誉管理方案。通过对客户信誉值的了解和对比,尽可能减少日常管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隐患,这种管理方式在银行的日常运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由于生态区旅游管理系统本身,需要覆盖到生态区的建筑、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销售、生态区资源的日常维护和重点保护,以及在生态区产业链模式下的上下游相关企业的管理,因此在具体规划和落实的过程中,可以考虑适当引人生态信用管理系统。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必须由国家旅游管理部来牵头并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需要将各彳、生态区工程承揽者、建筑者、游客、上下游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以其所在区域的生态旅游区为核心,所出现的行为表现要详尽录人生态旅游信用管理中来,所有的生态景区均可以借助互联网登录到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对所需信息进行查找。在生态旅游信用管理系统中审核信息,都是可以共享和积累的,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务必及时跟进、修改、更新相关信息以保证使用的时效性。

  性化管理模式尝试开展主要以生态旅游环境和资源的不同特征为运作基础。比如典型脆弱型生态景区碧塔海可选择管理委员会模式。此类景区主要以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或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产品开发的主体,生态化环境比较脆弱,一旦因为日常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害无法恢复。在生态区的产权关系上,此类生态区主要归国家所有,但是具体管理则由政府职能部门,如旅游部门、社区行政机构、环保部门、林业部门、消防部门来落实。受到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以部门经济利益为主导观念的限制,生态旅游管理体系的存在大多形同虚设。自然景区以现有生态旅游资源作为产品和服务开发主体里,生态环境承受力较强,可开发性较为良好的生态自然景区如虎跳峡,就可考虑使用公司制管理模式。

  (二)不断完善现有旅游管理系统,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从生态景区日常管控需要角度.对现有旅游管理系统的功能的不断完善.可以在对系统上现有构架和功能结构分析的前提下.从生态资源环境管理、生态景区运营管理、辅助管理和主体管理三方面.来设计出延展性信息管理子系统.比如资源分析和评价系统、景区车辆监控和调度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游客救援系统、设施管理和维护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网络营销系统、电子解说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门禁票务系统、主体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景区电子商务系统等。从功能设计、存在的目的角度配设相应的操作说明、管理制度等。现有旅游管理系统功能的完善.需要遵守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规律.按照由低到高的开发原则.从软硬件基础层向专题应用层逐步拓展.就其功能架构方面的改良.则需要从信息应用的角度.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功能模块.以辅助生态景区的日常旅游管理工作。目前生态景区存在大量的如价格恶意竞争、购物诈骗、黑店、黑社、黑导、黑车等违法、违规现象.为保障广大旅游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政府各级职能部门联合生态景区进行共同治理。在对生态景区市场整顿和治理的过程中.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必须引人进来.在生态景区主体管理者的配合下.逐步完善生态景区旅游价格的管理.促进生态景区区域旅游市场的规范化、健康化、有序化发展。对“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管理方法的完善.不但可以提升生态区旅游品牌形象.对旅游者满意度和忠诚度的提升.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中农村生态安全对自身的影响.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保作用。

  (三)强化区域旅游合作.培养绿色旅游经营环境任何生态区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和运作.均离不开其所在的区域环境和产业价值链的变化.由于我国长期处在旅游市场的初期发展阶段.强化生态景区的区域旅游合作.大力推进跨区域产品和旅游组合.可以打破现有孤军作战的僵局.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的同时.可以有效完成市场共享、设施共享、品牌共享、资源共享、利益共享、信息共享.以联合推进的模式.从宏观角度同一对生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规划管理和运作执行。这就需要立足生态景区的实际资源情况.对照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分别其自身的优劣势.从区域旅游一体化管理模式筹建角度人手.统一包装生态区域所覆盖的产业链中各企业的形象.统一整合资源和产品.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应对方案.以便确保对生态区域旅游从区域角度进行整体性管理。培养绿色旅游经营环境.主要因为“绿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前生态旅游开发的共识.“绿色旅游”所带来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精神.同样应该纳人到生态区旅游经营环境管理中。比如加强景点景区的绿化、净化、美化.加强生态区周边包含旅馆、出租车、饭店等窗口企业员工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从区域经营的范畴构建"绿色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环境。

关于旅游的论文3

  【摘 要】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而旅游业与中国文化休戚相关。余秋雨先生《行者无疆》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讲述了其游历,对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彰显文化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文化;发展

  历时六个月,余秋雨先生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旅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同时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从余先生优娴、从容的笔触中,笔者感受到中西旅游业发展上的差异,结合自身的所感所闻,对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有以下几点思考。

  1.改变狭隘的旅游观

  中国是个最具旅游潜力的国家,联合国有关部门也曾预测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旅游终点国,但目前中国还远远没有成为国际旅游的热门地带。这主要与观念有关。国内往往将旅游活动狭义的界定在景区、景点范围内,可在欧洲,日常生活场所也会被看作观游对象,比如周末热闹的小广场、傍晚路边的咖啡厅。所以在欧洲,即使是那些不太发达国家,很多普通家庭都有接待外国旅客的能力,大量寻常道路都有符合国际规范的路标、加油站、咖啡馆和厕所。可在中国,沿途厕所问题是使外国游客止步的一大因素。这一方面说明国内旅游观的狭隘,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国城市公共设施的不完善。而当在我们国家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出现游客自由的脚步的时候,我国将成为一个旅游大国,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

  2.保持景观的原汁原味

  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欧洲比国内更能保持原汁原味。

  自然景观上,比如奥地利的山区景观。余先生写道:“奥地利的当代风采……应该走远一点去寻找,走到那些当初被看成冷僻荒野的山区农村,走到因斯布鲁克到萨尔茨堡、林茨的山路间。寻找时,有小路应该尽量走小路,能停下逗留一会儿当然更好。”奥地利的山区满山满坡种植地毯般的绒草,或者整治一片片森林,色调和谐统一。草地、森林虽经人力所致,但人的痕迹却完全隐潜。农舍全部采用纯净的自然色,原木色、灰褐色或是深黑色,在形态上也追求板屋、茅寮的效果。这同一些中国农村致富后急于建设现代化建筑,凌驾于自然之上不同,也少有类似于别墅、度假村之类损害自然风光的城里人印迹,真正的、让人享受到最淳朴的自然景观。

  人文景观上,欧洲人更注重保持传统,一般都保持事物原来的样子,因为是原物,就更容易引起人的联想。位于瑞士伯尔尼克拉姆大街的爱因斯坦故居,是沿街店面房屋中最普通的一间。楼下是个嘈杂的小餐厅,餐厅的名字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并立,游客稍不注意,会以为这是一家名字叫“爱因斯坦故居”的餐厅而错过参观这间诞生了相对论的房屋。如果在中国,大概楼下的餐厅早就被赶走了,也会挂上光鲜明亮“爱因斯坦故居”的“大号招牌”。可正由于瑞士政府这种不张扬的做法,游客更能体会到爱因斯坦当年的生活状况,在参观时的心理感受更深刻。相对的,国内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原物已不再,甚至出现拆古建筑、建新古董的情况。

  3.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

  国内旅游产品的趋同现象也是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比如说“祝您一路平安 ××留念”的红色条带,在泰山买得到,在长城买得到,甚至于在小城市的庙会上也买得到,宫廷团扇更是遍布在很多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商店里。再如笔者在苏州买的小钱包,在开封买的首饰盒,而西安的回民街上到处都有卖。人们出外旅游,毕竟有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各地相似的旅游产品无法激起人们的购买欲望。

  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上,笔者觉得提高民族工艺的艺术品位,加大创新力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大唐芙蓉园里的面人师傅和制作老版年画的大胡子师傅曾让笔者眼前一亮,书院门里的桃核雕刻也曾让笔者驻足,尤其是他们埋头自己的手艺,并不像一些商家吆喝声不断,让笔者觉得更有吸引力。可是我国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中,与国外还是有一些差距的。从记事,逛庙会时,面人师傅的面前就是孙悟空、站在细铁丝上的小鸟,虽然也有功夫熊猫等新形象,可对它感兴趣的大多还是孩子,而国外游客也许另当别论。

  中国工艺文明在近代的失足,余秋雨先生在号称世界第一瓷都的德国东部小城迈森找到了答案。迈森的瓷器制作,两百年前来自中国。当时中国数千年的瓷器工艺早已发展到了炉火纯青,迈森当时只是依葫芦画瓢,学造仿制品。而当他们终于学到中国瓷器工艺的诀窍,立即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不管科技工艺多发达,他们尽量坚持瓷器的手工成分,由工艺师笔笔手绘。而迈森的经验是:严守名牌专利,坚持年年创新。所以在余先生去瓷厂的那天,瓷厂里人山人海,挤满了世界各地的游客,而且瓷器的价格不菲。这着实让出生于越窑故地的余先生大吃一惊,也无疑是在给我国的民族工艺敲警钟――创新才会有新出路啊!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制度在逐步完善,但是诸多民族手艺面对现代化工业生产、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处于后继无人的状况。民族手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通过展示民间工艺、转变思路、不断创新产品等方式为我国的民族工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寻求生态位。

  旅游作为第三产业中越来越重要的一员,追根到底要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要提高效益,必然要吸引人们去旅游,那么,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人们最想去哪类地方旅游,人们最想购买的旅游纪念品是什么,就需要规划者作研究。《行者无疆》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文人眼里的欧洲和旅游,也促使笔者思考文化和旅游的关系,笔者认为只有将文化寓于旅游业发展进程中,才能在突出旅游地的特色的同时,传承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