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自己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1

  摘 要:本文首先对电子政务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以往研究经验,设计了针对北京市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并根据该评价体系对北京市所辖的各区县进行了分析,从而找到北京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之处以及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北京电子政务论文

  1.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政务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价逐渐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是根据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在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建设、运行、管理和效果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政务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政府电子政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指导方向。

  然而,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忽视社会效益评价、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缺乏定量评价、评价方法不够灵活等误区[1],极大地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从评价角度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展开研究,进而发现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2.评价角度

  2.1 基于公众满意度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指标的选取主要是基于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此,确定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显著程度是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的基础。学者们依据技术接受模型方法得出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等方面[2-5];史达[6]根据顾客满意度理论确定了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是影响公众满意度的关键指标;C.Lee[7]等根据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从政府的公众关系角度出发,提出在公众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中,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陈强、赵钰[8]对推荐净值理念(Net Promoter Score,NPS)进行分析,认为NPS可以作为绩效评价的补充指标;刘燕、陈英武[9]同样依据技术接受模型确定了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不同的是,二位学者运用神经网络偏最小二乘法进一步证明了公众满意度同各评价指标之间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和较低的预测误差。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公众满意度的评价指标

  选择方法 评价指标 补充指标

  技术接受模型 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自我服务能力、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互动 推荐净值

  顾客满意度理论 公众期望、感知质量、信息、互动性、公众满意、政府形象和公众忠诚

  客户(公众)关系管理理论 需求的满足程度、互动交流和分段服务

  2.2 基于服务能力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提高政府服务能力是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政府服务能力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电子政务发展以及电子政务服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应用不同的方法,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指标可以有不同的选取方式,H.Hussin [10]将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选择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为评价指标,尹怀琼等 [11]同样基于这个理论将评价指标选为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K. Karunasena [12]从公共价值理论出发选取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为评价指标;胡广伟[13]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政府服务分为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动态能力三个维度;闫培宁[14]根据技术接受模型,从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功能的构成与公共服务需求角度出发,将评价指标选为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以及网站应用情况。具体指标选择如表2所示:

  表2 政府服务能力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 评价指标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与平衡计分卡相结合 服务透明度、服务质量、信息质量

  企业认知维度、企业互动维度、企业价值维度、企业满意维度

  公共价值理论 公共服务、服务效果、公民信任、服务的有效性

  专家意见 服务内容维、服务方法维、动态能力维

  技术接受模型 信息咨询、政务服务、沟通反馈、网站应用情况

  2.3 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

  基于成本效益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是指通过对政府应用电子政务所投入的成本和所获得的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来检验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对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能够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更好地监督政府行为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政府自身和社会公众的需要[15]。

  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指标的选择,则要注重政府在电子政务上的投入以及由这些投入所得到的收益。陈岚[16]从平衡计分卡理论出发,从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选择了能够体现电子政务收益的指标。另有学者根据专家意见选取评价指标,张新香[17]从绩效评价的本质出发,选择系统成本、效益以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三个维度作为评价指标;江超等[18]从电子政务绩效的关键域及核心评价指标出发,选择了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和应用效果作为评价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表3所示:

  表3 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指标

  选取方法 评价指标

  平衡计分卡理论 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

  专家意见 系统成本、效益、系统本身的性能质量

  基础建设、保障建设、人力资源建设、投资绩效、应用效果 2.4 指标选取方法的评述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评价指标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如技术接受模型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公共价值理论以及平衡计分卡理论等;另一类是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进行选择。下面将从全面性、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19]4个方面对两类评价方法进行评述。

  2.4.1 全面性

  由于经典的理论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于经典理论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全面性,能够较为完整的覆盖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各个方面;而专家意见可能存在主观性和零散性,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在全面性方面会存在一定的不足。

  2.4.2 科学性

  由于经典理论是经过多年研究与实践验证的、成熟、客观的理论,因此,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具科学性。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所涵盖的专家主观因素较多,其科学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4.3客观性

  就客观性原则来说,基于经典理论的评价方法由于不包含领域专家的意见,基本上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客观性方面要明显优于基于专家意见所选取的指标。

  2.4.4实用性

  指标选取方法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复杂度,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经典理论科学地同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相结合,而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取方法的复杂之处在于如何将众多专家的意见有效地整合,形成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分析,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进行的过程中,如评价客体具有较强的特殊性,而评价主体拥有较为专业的评价专家,可以采用基于领域专家意见的指标选择方法;对于客观性要求较高的评价客体或评价角度,采用基于经典理论的指标选取方法更为合适。

  3.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指在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中所采用的构建方法,是整个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支撑。根据评价方法中是否加入评价者的主观因素,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主观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

  3.1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在进行绩效评价模型构建的过程中加入了专家的主观因素,通过专家的先验知识对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重。层次分析法是根据指标的层次结构,按照下一层指标相对于上一层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权重,张向宏[20]、张亚明[21]、庄成桂[22]、杨兴凯[23]等学者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费军、余丽华[19]、张新香[17]等指出了层次分析法的不足,进而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梁丽芝、白文静[24]用专家自信度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修正。除层次分析法外,王芳等[25]应用德尔菲法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指标赋权重;朱红灿、陈能华[26]、唐美丽等[27]应用粗糙集方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服务能力的评价模型;何海波等[28]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模型。

  3.2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主要依赖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应用中不受评价者主观意向的影响,是更为科学的评价方法。在客观评价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如李虹来[29]应用只有输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政府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进行了评价;陈岚[16]结合因子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Luna[30]、王立华等[31]同样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模型。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包络分析在对电子政务成本效益的评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焦微玲[32]应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33]分别将结构方程建模(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同广义最大熵(Generalized Maximum Entropy,GME)和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NN)相结合,构建了基于GME-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和基于NN-SEM方法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模型;刘燕,陈英武[9]应用(Neural Networks Partial Least Square,NNPLS)方法构建了电子政务公众满意度模型;江超、冯向前[34]应用熵权(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为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中的评价指标赋权;何彦彬、白庆华[34]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构建了电子政务成本效益评价体系。

  3.3评价方法评述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评价方法众多,而各评价方法的特点与适用性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中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以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

  3.3.1 可靠性

  基于主观评价法建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由于加入了专家的意见,在评价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容易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限制。相比之下,客观评价法排除了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可靠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对于绩效评价中涉及较多客观数据的评价,如基于成本效益角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较为适用。

  3.3.2 复杂度

  主观评价法主要基于专家的建议,因此无论在指标权重赋予还是数据处理方面,理解难度、操作复杂度和计算量都比较小;而对于客观评价法,由于涉及到复杂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不利于评价主体的理解和操作,而且需要大量的计算工作,通常需要借助专业的软件加以辅助,实现难度较大。

  3.3.3数据收集

  在模型构建的过程中,主观评价法所要做的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在于专家调研,即通过采访专家的意见来构建评价模型,操作相对较为容易;应用客观评价法进行模型构建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数学模型的建立,因此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托,在数据收集方面的工作量较大。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对于较为依赖专家先验知识的评价角度,如公众满意度角度、政府服务能力角度,应用主观评价法更为合适,而对于客观程度要求较高和对专家依赖程度较低的评价角度,如基于成本效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则应选择客观评价法。

  4.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方向

  国内外学者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从某些评价角度已经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模型,并通过实证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用性,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仍有些许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4.1拓展评价角度

  就绩效评价的角度来说,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公众满意度、政府服务能力以及电子政务建设的成本效益三个方面,对于电子政务外部绩效的评价要明显多于对电子政务内部绩效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广泛性,进而影响了评价的效果。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扩展评价角度,在兼顾电子政务外部服务绩效评估研究的同时,将评价角度扩展到电子政务内部的绩效评估,完善整个评估体系。

  4.2统一评价体系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学者们对于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研究各有偏重,使得应用不同评价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也各有侧重,造成了评价结果无法进行对比的问题,给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逐步提高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认识,从整体上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统一的覆盖面广、适应性强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奠定完整的理论基础。

  4.3完善验证方法

  对于绩效评价模型合理性的验证,国内外学者大多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价,验证所构建绩效评价模型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评价者的主观性,不利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着重建立科学的计量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相关度分析和效果回归分析,进而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进行验证,使模型更为科学、合理。

  4.4增强评价指导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绩效评价,发现政府在实施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政府电子政务,强化政府实施电子政务的效果。目前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着重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了研究,并对部分政府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了评价,而对于得出评价结果以后所要进行的合理改进并没有提出理论性的指导,从而影响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目标的实现。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结果以及表现不足的指标,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进而增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实施的意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的作用。

  此外,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评价模型的构建上,而评价模型只是电子政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评价体系还应包括电子政务评价机制,即评价主体、评价规模、评价客体以及评价方式等,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是今后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结语

  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政务项目的不断扩大,电子政务绩效评价研究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得电子政务绩效评价工作更加有效、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是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在评价角度的拓展、评价体系的统一、验证方法的完善、评价指导的加强以及评价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2

  0 引 言

  改革开放以来,顺应信息全球化的潮流,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全球化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进行无障碍的整合传输,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获得信息更加高效。但在信息高度共享化的局面下,对信息安全的管理意识也应该得到不断的加强。尤其是基于政府角度考虑,对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应该实施有效措施进行严加管控。政府信息的安全直接决定着国家安全,政府必须以维护国民安全的名义维护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

  1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概述

  电子政务信息是在社会信息化和共享化影响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更加便捷的政府工作组织结构,通过对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实现精简高效、廉洁公正的一种政府运作方式。一般情况下将电子政务信息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政府内部使用,对政府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另一种是联系政府和民众的电子政府信息系统,旨在加强群众监督和政务信息的交流。由于这些电子政务信息模式都是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为媒介,而众所周知,计算机信息传输虽然迅速,但容易出现安全问题,造成信息的泄露。因此,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证政务信息能够快捷迅速地传输,保证民众接受的信息准确。只有如此才能保障我国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现存的问题

  2.1 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国正处在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时期,因此本质上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是低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的。在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上,虽然意识到其中的重要性,但限于技术水平,而无法达到理想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目标。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应该加强对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力度,提升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

  2.2 保密管理体制不完善

  保证政务信息安全的基本前提是拥有较高的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信息安全就能得到完全保障,信息保密管理体制是保障信息安全技术能够有序有效实施的前提。但在我国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中,管理條例和体制还不是十分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3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是管理条例不完善,管理体制存在漏洞或不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对应建立。拥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条例是相关法律法规有的放矢的前提,因此没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条例,就无法及时地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补,从而导致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滞后。

  2.4 电子政务系统使用人员安全意识欠缺

  拥有强烈的信息安全意识是实现信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系统使用技术相对迟缓,因此对政务系统电子信息的安全保护意识并不强烈。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人员对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和操作也并不规范,由于安全保护意识薄弱导致政务信息泄露,危害政务系统的健康运行。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强化策略

  3.1 建设信息安全系统

  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是为信息安全管理的措施实施提供程序结构,通过对基本的系统结构的建立来确定管理系统的骨架,根据基本框架就容易进行细节的修订和完善。而且,建设信息安全系统为加强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条件,拥有科学合理的信息安全系统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地进行。政务信息安全系统的建立应该更加注重对信息公开、群众监督、政府信息安全、信息交流等综合因素的考虑。尽量在信息安全系统建立时,对各种影响因素考虑全面。

  3.2 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

  任何机构工作效力的产生都必须建立在有序合理的基础之上,而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工作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整是确保机构工作效率的关键。因此根据建立的信息安全系统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制定,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使二者产生对应的制约关系,加强信息安全系统的可控制性,有效提高信息安全系统的工作效力。在进行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时,同时考虑信息技术方面和管理实施两方面的影响因素,着重考虑规章制度的可实施性和实施效果,确保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

  3.3 建设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是为了能将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对安全管理进行实际效力的施行。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是信息安全的直接保障者,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要考虑其设置的合理性,至少要保障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对基本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能力,同时还要保证相关管理机构能够对该机构具有一定程度的有效管理来确保其运行秩序。

  3.4 加强工作人员保密意识、培养专业人才

  工作人员作为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信息的安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信息的保密拥有重要的意义。在工作人员的选拔上,相关单位一定要对其专业知识、工作素养等进行考量。对在岗人员也要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定期培养,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培养更加专业的人才。

  3.5 做好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

  对公开信息和保密信息要有一定的区分标准,通过相关审查部门对信息的可公开性进行审查后再确定政务信息是否纳入政务信息系统,是否完全公开或部分公开。这就需要建立严谨的审查制度,对审查部门的资格进行严格审定,确保其审查效力。另外还要对审查后的信息进行公开部门的选定,对公开部门的公开资格也要进行明确规定,对其可公开信息的公开平台进行合理选定。

  4 结 语

  综上所述,对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保密管理工作并不是通过简单的单方面技术或意识的提升就能够完成的,而是必须进行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信息安全保护意识的加强、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严谨的信息审查、完善的规章制度等工作的全面提高,来实现对电子政务信息的安全管理。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小红.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性管理探析[J].卷宗,20xx,6(1):246.

  [2]张效强.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的研究[J].信息安全与技术,20xx,7(1):6-7.

  [3]李琴.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xx(12):111.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2-07-20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1

  1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是前提:确立领导在电子政务工作动态监管中的主导地位。没有“一把手”的重视,电子政务很难取得实效,所以说“电子政务”是“一把手”工程。

  (2)全员参与是关键:电子政务也是全员参与的工程,只有每个工作人员都能使用,才能发挥电子政务应有的效应。主动参与,明确定位。坚持选贤任能,公开选拔,不断推进电子政务队伍专业化进程,精心筹划电子政务培训课程,重点加强对电子政务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将电子政务使用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要求达标验收,并与部门的评优相结合,从而确保全员参与的实现。

  (3)完善需求是重点:电子政务能否有效运行,关键在于电子政务系统能否满足本单位的政务、业务需要。因此,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对单位的业务流程进行梳理、简化、优化、提出适合电子政务要求的需求。

  (4)选好合作伙伴是保证:在电子政务软件开发上,应采技术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后续服务到门的大型软件开发公司,从而为网络建设和正常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5)采用先进技术是核心:信息技术是支持政府工作人员分工协作的基础,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协同工作的基础。

3层体系架构下的电子政务系统设计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公务和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的自动化办公,部门以开放的姿态,结合现代社会的科技趋势改进工作方式[1].电子政务利用四通八达的互联网络,将不同部门之间相关联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能同时显示给公民,通过网络完成大部分办事项目,很多政府部门的办公事务是没必要在指定的时间段到指定的点完成的,同一个事项需要到不同的部门,这样的情况给广大公民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相关的部门带来了很多需要相互协调的工作压力。电子政务的出现解决了地点和时间段的限制,政府部门功能的整合,为公民提供了高效,简洁的服务[2].

  1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1.1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需求和优势

  在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一个高效的政府办公模式,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良好的基础网络设施和移动设备的普及可以使得政府部门的办公事项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办公过程中节省了纸质资料的整理,政府部门和公民通过网络连接,免去场地的大范围需要,无需排队等待,建设这样的政府事务管理平台,已经是现代化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3].

  电子政务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得益于良好的基础网络服务,面对市场化的需求,政府也在不断优化和改善各级职能部门的事务,使得公民事务的简洁性达到最优,电子政务平台的信息更加及时,详细和透明,政府的服务形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公民与政府之间的信任进一步提高,同时增加了政府的公信力。

发挥电子政务对档案工作的积极影响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9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1前 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在这种形势背景下,电子政务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发展成果。 电子文件大量产生,这给档案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可以说,电子政务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载体改变方面, 还涉及工作观念、工作模式和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改变。 充分借助电子政务这个良好契机推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2电子政务给档案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2.1 对档案业务工作的积极影响

  在电子政务活动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 这些文件的储存、运行、传递和使用方式都与纸质文件有着很大的区别,电子文件的采集、鉴别、整理和保管方式也与传统纸质档案有着一定的差异性。 从收集角度而言,电子档案的收集工作瞬间即可完成;从整理角度而言,电子政务语境下的档案整理工作可以多路径、高效率地完成;从鉴别角度而言,电子政务文件在归档的同时也要进行细致鉴定。 这一切变化都使得档案业务工作进入新的发展历程,使传统工作模式发生根本改变。

  2.2 对档案信息处理方式的影响

  电子政务尚未实施以前, 各类政务文件浩如烟海、 泛滥成灾,档案室承受着巨大的保存文件与载体介质的压力。 但是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技术的'不断普及, 为档案部门办公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各部门在办公过程中产生的政务文件可以与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技术有机结合。 信息用户只需要在相关操作界面上点击键钮, 就可以通过网络及时获得所需要的信息。 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政务文件的形成中可参杂多种信息媒体技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电子政务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及档案室定位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8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在我国,档案室作为机关单位的内部机构,通过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支持,为机关工作提供参谋和咨询;同时,它也是"先期保管具有长远价值档案的过渡性机构",[1]为档案馆的工作提供基础性支撑。可以说,档案室在从文件到档案这一管理过程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纸质环境下,档案室的角色定位较为明确,而电子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档案室的角色定位变得模糊起来。从理论层面看,在全程管理与前端控制理论中,档案部门被定义为电子文件全过程管理的控制者与管理者,这种角色定位的可行性、合理性目前少有人探讨。从实践层面看,由于将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统称为"电子文件",档案室的管理权限没有如期拓展,使本该由档案室负责的工作,却遭到其他部门的质疑与忽视。因为角色定位的不明确,档案室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因此,明晰档案室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本文的角色定位是指机关档案室在电子政务系统中所处的地位,而这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价值以及与有关方面的关系。

  一、纸质环境中档案室的角色定位

  (一)法律法规对档案室的角色定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从国家法律的层面对机关档案室的角色定位作出明确规定:"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并对所属机构的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对档案室的职责与基本任务进行明晰,强调档案室应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管理、监督、指导,并负责档案的移交。可见,法律法规中机关档案室的角色定位是明确的: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负责,使本单位的档案得以妥善保存并合理提供利用,最终顺利移交给档案馆。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的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04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 要:电子政务是政务单位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型管理模式。笔者以电子政务平台作为分类依据,归纳总结了我国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的类型。在此基础上,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三类主要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即政务网站、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新技术可能带来的变革。

  关键词:

  关键词:电子政务;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正式发放了3G商用牌照,我国3G正式进入商用时代。同时伴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可移动上网”又向“移动互联网”的方向迈近了一步。据CNN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为6.49亿,其中手机网民5.57亿,占网民总数的比例已达到85.8%,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规模。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党政机关应当推进信息化发展,主动参与、勇于面对,让信息技术成为辅助执政的有利工具。

  1 电子政务体系及应用模式概述

  在电子政务中,可以涉及三类主体,分别是政府机关单位(含党委、人大、政协、企事业单位等),公众和企业,这三类主体在不同具体事务中可以相互转换。按照政府、公众和企业三种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将电子政务分为G2G、G2C、C2G、G2B、B2G五种体系。笔者所指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是指可以满足一种或多种应用需求的电子政务信息的'概念模式,具体到实际即是操作平台或工作方式的区别。

电子政务安全认证系统的开发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30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政务工作量不断提高,不仅增大了政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更降低了政府政务的处理效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电子政务应运而生,其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政府的组织机构以及政务工作流程进行了优化,不仅提高了政务工作效率,更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大提供了政府政务的透明程度。但由于电子政务中涉及大量敏感数据,一旦泄露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做好电子政务系统的身份识别与权限控制十分必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设计开了一套基于PKI/PMI的电子政务安全认证系统,下面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 PKI/PMI系统的简介

  PKI/PMI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信任建设体系,其能提供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功能,在大时空、跨域共享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PKI(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又称为公钥基础设施,是建立在公钥证书的基础上的用户身份认证和加密系统,是电子政务安全认证系统的重要基础;PMI(Privilege Management Certificate)又称为特权管理基础设施,其建立在PKI的基础之上,是PKI的扩展和延伸,通过属性证书的方式实现对用户权限的控制和管理。通过PKI与PMI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电子政务安全认证系统的统一的用户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

  2 电子政务安全认证系统的开发

  2.1 电子政务安全认证系统整体设计思路

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11-25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摘要:通过对电子政务的服务研究、电子政务的实施与管理及电子政务相关技术的研究,探讨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深入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电子政务;研究热点;研究趋势

  引言

  电子政务的发展时间不长,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一种随着网络而兴起的业务处理手段。从电子政务的形式卜来讲,其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电子政务能够针对社会中的热点信息进行定义,进而能够在服务范围扩充的基础卜提高管理的效益,体现政府的职能。

  1我国电子政务的研究热点

  1.1电子政务的服务研究

  电子政务离不开服务二字,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服务的广泛性卜,其中电子政务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公共信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主要体现了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主要是指政府将城市公共化建设的信息通过数据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促使人们能够对信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进而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与公开化「u。第二,公共事务服务:公共事务服务主要是指政府在战略或民生计划制定的过程中,从人民的角度出发,结合行政处理的条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扩充服务内容。第三,公共参与服务:公共参与服务是电子政务服务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人民可以通过网络直接深人到政务当中,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实现共同评价与客观管理。

  1.2电子政务的实施与管理

  电子政务是现阶段人们所关注的主要信息。为了能够将电子政务应用到实际的管理系统中,对于电子政务的实施与管理措施的研究也是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热点工作之一。在电子政务的实施与管理中,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国家需要对人们所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收集与归类「?7,站在人民的角度卜来看待问题,对职能进行扩展。而从本质卜来讲,电子政务就是政府创新管理的有效体现,能够有效实现政府部门的数字化沟通,完善运行的机构,深化内部的体制。

我国工商管理现状与电子政务的运用论文

标签: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时间:2020-10-09
【yjbys.com -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

  我国的工商管理部门在当前新形势的经济发展大环境和背景下,行政执法高效、准确、公正、透明的现实需求日益明显,这对我国工商管理来说既是发展机遇也是阶段性挑战,在全球电子网络技术渗透在各个领域,工商管理和电子政务的结合度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我国工商管理部门针对现今发展现状,调整和升级自身管理体系,结合电子政务新管理手段和技术更好为我国工商管理和行政执法建设舔砖加瓦。

  一、目前我国工商管理的现状

  我国工商管理部门在市场经济运行发展当中行使着市场监督和行政执法职能,在现今的经济发展大环境背景下,角色举足轻重,作用明显,但是随着新阶段发展的不断深入,很多现实问题日益突出、不容忽视。

  (1)缺乏新型复合型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工商管理部门人员构成比重尚未完全合理,上世纪部门内部人才疲敝问题仍然存在,工商管理工作繁重冗杂而且非常细节化,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需要快捷、准确地服务好市场主体,但人才管理方面还是严重缺乏专业化水平高的管理人才,同时在新形势背景下,互联网技术渗透在各个领域,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大趋势下,高效、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工商管理所需要的,但现今我国工商管理部门人才配比尚不完善,仍未达到形势所需的标准,面对市场经济主体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就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工商管理的职能。人才的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以及电子行政办公能力都急需培养。现今新形势下,无论是初级工商管理人才还是中高级管理人才在结合现实、知识技术更新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越来越多的理论结合实际、知识技术更新、符合当今潮流的新型复合人才的紧缺成为现实问题。

探究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25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便震惊于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以及其强大的延展性,而随着对计算机的研究越加深入,计算机的综合性便越来越另人震惊,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同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电子政务作为国家建设的重点内容,如何在电子政务中添加“互联网+”的元素便成为了互联网技术的另一项具体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政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为了更好的建设民生事业,保证电子政务的时代性便成为了社会重点关系的内容。

  1“互联网+”时代下的电子政务综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时代性成为了每一个个体所共有的特性,因此为了保证电子政务能与时俱进,将电子政务中添加“互联网+”元素是十分重要的,而在此之前必须了解“互联网+”以及电子政务的本质。

  1.1“互联网+”的综述

  科技是不断进步的,为了将新旧区分开来,人们通常会通过不同的名字来标记相同的食物,如互联网与互联网+,“互联网+”作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不可否认,“互联网+”在给予互联网的绝大部分优点上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所谓的“互联网+”就是指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大幅度融合所应运而生的一个社会发展趋势,因此,“互联网+”技术具有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的特点。

  1.2 电子政务的综述

  自20 世纪90 年代,电子政务的理念提出以来,电子政务的具体内容便一直对着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相应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而到了21 世纪,所谓的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型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是电子信息与管理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管理手段,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因此,电子政务具有高度的透明性,从而吸引社会广泛的参与性,从而在建设财政、公共服务等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并能提高相应的服务质量,使得人们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浅析电子政务机房建立原则论文

标签: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时间:2020-06-23
【yjbys.com - 电子信息工程毕业论文】

  1电子政务一体化机房建设

  由于不同区域的政府机构规模大小不同,所要建设的电子政务机房规模也各不相同。概括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电子政务机房。但无论是哪种规模大小,它的系统构架都一样,都是由低压配电系统、UPS系统、空气调节系统和动力及环境监控系统四个部分构成,只是各设备会随着机房规模大小而作相应的调整。

  (1)低压配电系统,在小型电子政务机房中的配电低压系统一般都只需设计输入低压配电柜和UPS输出配电两个部分;而在中型电子政务机房中的配电低压系统则对系统开关、监控、无功功率补偿柜、液晶显示单元以及低压配电系统尺寸都做了相应的规定,以此来保证机房电力能得到可靠、高品质的电力供应,开关的通断、电能利用率都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大型电子政务机房中的配电低压系统则具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机房使用的配电低压系统开关必须全部使ABB开关,传输的电流不同,还需在ABB开关设计相应的ABB框架断路器Emax、ABBIsomaxS系列塑壳断路器、ABB微断器S250系列等等,要在那些比较重要的开关处设计监控输出;其次是无功功率补偿柜以提高对功率的控制度和测量准确度,要为负载提供完善的配置,包括电源监控系统、双屏蔽隔离变压器和配电开关等等,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安装,以减少噪音、保障服务器等负载安全可靠及稳定工作,还要在中低压电力系统中选择液晶显示单元TEMC。

  (2)UPS系统,UPS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服务器的供电不会间断,尤其是在打雷致使电力系统受到损毁或者停电的时候,UPS供电可以避免突然的停电造成终端上正在运行的程序不会立即中断,操作数据可以及时的保存。因此,UPS系统在电子政务机房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UPS系统设计中主要考虑选择不同容量和类型的电池,UPS的容量可根据机房内设备总容量,另加30%的安全容量来计算,如考虑今后系统的扩容,其容量也应计算在内。目前,电子政务中心电源发生的事故大部分是出在配电回路上,因此可以使用双母线输出UPS冗余系统来尽量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