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公共管理学论文1

  一、绪论

  (一)选题依据的研究价值

  国家安全问题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与国家安全问题相结合具有相当高的学术研究和实际价值。每一个学术问题的探讨和研究都有其深刻的理论和现实价值,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影响也同样具有其深刻的含义。研究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不仅在学术和专业领域丰富了研究课题,提高有关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层面和领域,而且研究当今科技发展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影响的现实价值更是深刻而长远的。只有把科学技术转化为优秀的成果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会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在国家安全方面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渗透到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和信息安全等各个领域。国家安全问题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重大问题,各个国家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因为国家安全问题关系到各国的自身利益,我选择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来研究,不仅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对分析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提供了借鉴,又具有高度的理论意义,可以为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提高更丰富的理论观点。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切与科学技术相关的研究都具有超高的研究意义,而国家安全问题更是古往今来各国最重视的领域,所以我的论文选题与当今时代热点相结合,对于我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独到观点的创建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二) 国内外对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分析

  我国从古至今都曾遭到国外敌对势力的侵略,所以我过对于国家安全问题尤为关注,对于国家安全的研究也是涌现了许多著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国家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相应的出版了很多有关国家安全问题方面的文章和产生了很强的学术理论,并把科学理论研究推向了国际,也使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了有关国家安全方面的学术研讨,取得了相关知识领域的巨大进步。我国的一些国家级别的学术期刊为国家安全开辟了专门的研究专栏,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得到了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具体分为三个种类:其一是国家级别的权威刊物,此类著作出自于国家领导人和国家安全相关部门的指导编写,主要依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对于国家安全方方面面的问题做总体的规定和解释,并进行相关理论教育,主要明确我国国家安全的基本内容和对外立场;此类著作的权威性很强,一经出版便得到国外各国的关注和学习研究,但由于这类权威性的文章著作没有很强的理论和学术研究基础,主要以表明我国基本态度为立场,未免显得学术研究价值不强,内容也过于单薄;其二,我国专门从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学者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成果。我国专门从事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对于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见解深刻、理论独到,并具有相当权威性的理论知识为指导,他们所出版的国家安全问题研究的书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当今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参考来源。第三方面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领域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国外理论研究的翻译。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本国,更是广泛吸收海内外的优秀理论研究成果,相互借鉴和交流,弥补了我国对国家安全问题领域知识的不足。

  国家安全并不是我国一国高度重视的问题,自从国家有了战争开始,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科学技术的介入,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上升到了全世界各个国家都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更是出版了相当丰富和具有专业性的理论书籍,都对国家安全问题进行了透彻的研究和提出了许多独树一帜的观点。有的著作把科学技术作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来分析的,例如埃弗里﹒戈尔茨坦的《21世纪的威慑与安全》,就是以核武器为例,分析现代科学技术对国家安全产生的深刻影响。以上就是我的论文研究的国内外背景,对于我的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国家安全问题概述

  (一)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和社会功能

  凡是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的影响,都是当今学术研究领域和在实际应用中高度关注的问题,但是要透彻的解读和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问题,那么国家安全问题的相关概念和科技发展的特点是首当其冲要明确的,如此才能把两者更好的结合和研究。

  1。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古代时期便产生了科学和技术并开始出现了研究科学和技术的意识,发展到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初具规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进,近代科学技术正式兴起,并飞速发展。值得一提的是二战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惊人并不断扩大其规模,影响深刻而广泛,这都是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科学技术惊人的发展速度和一系列的变革使其朝向更综合的方向发展,更加专业化和体系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以指数的趋势不断增长,在19世纪30年代后期,科学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要比过去数千年的总和都要多。科学技术的显著变化还体现在它经历了一次次深刻的革命性变革,现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学科之间、部门之间既交叉又融合,使得当代科学与技术已经形成了严密而庞大的知识体系,并在这强大的知识体系下,科学技术给人类的发展带来无穷无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

  第二,“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促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不断缩短”。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上,电子计算机产业、信息产业和航天工业等高技术产业,它们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

  第三,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学技术源自人类体力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科学技术的重大力量和先进成果激发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于当代更是如此,科学技术已被看做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和精神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个关键点。于此,科技创新能力对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民族的复兴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科学技术逐渐深入经济和社会领域,它们趋于一体化的同时,科技便是夯实国家综合实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发展,科学理论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列,为经济带来突破性的和多种途径的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迅速升级,在科技全球化的基础上相应的产生了经济全球化。当代世界国家的命运和国家的安全都集中体现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必须抢先占领高科技的制高点。国家的经济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都与科学技术紧密相连。

公共管理学论文2

  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问题

  摘要: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打造独特的城市名片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市民凝聚力以及促进城市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受内外环境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我国对城市文化的建设相对滞后,城市文化治理过程中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本文就论述了公共管理视域下城市文化治理问题,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文化;治理;城市文化治理

  引文

  积极推进城市文化治理工作进展是当前城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如何塑造、保护、开发城市文化既是城市问题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也是当前城市发展的现实要求。

  1城市文化治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城市文化治理的现状

  当今世界,文化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得到学术界和公共管理者的公认,重视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一座城市是否拥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魅力,关系到这座城市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城市文化治理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现状可谓喜忧参半,既有值得欣慰之处,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文化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新的文化建设理念的提出,对新的治理方式的摸索,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加,市民素质的提升等。这些进步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在看到城市文化治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现阶段我国城市文化治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在治理理念、治理方式、治理主体等多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1.2城市文化治理存在的共性问题

  1.2.1治理主体单一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城市文化治理的根本要义,现实情况中,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治理主体依旧只是政府一元,其他治理主体参与不足,治理效果不明显。社会组织和公众都是城市文化多元治理主体中极为重要的一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社会治理力量得到壮大。但也必须看到,我国社会组织依旧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独立性不足、人才不足、协作能力不足等方面。1.2.2治理方式落后受传统行政模式的影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管理方法缺乏民主理念和服务精神。多数情况下,政府管理方法属于专制型方法,多数的政府工作人员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官”,把管理对象看作是普普通通的“民”,极大降低了城市文化治理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专制型的政府管理方法使得政府只注重统一性,忽视了差异性,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掩盖了人们的个性,他们的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出来,致使行政工作单调乏味,缺乏灵活性,降低工作效率。②治理方式缺乏引导性。法治社会要求政府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然而当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法制建设还存在较多空白,治理工作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社会公众对政府行为不理解,从而产生各类矛盾。③治理技术手段更新滞后。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是现代政府管理的基本要求。当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政府部门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技术手段更新滞后,电子政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1.2.3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传统的城市文化管理领域政出多门,城市文化治理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资金投入方式单一、投资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效益低下等问题,从而导致城市文化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治理要求。1.2.4治理队伍建设滞后人是一切工作的实践主体,队伍建设关系到城市文化治理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当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队伍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城市文化治理队伍规模较小,队伍积极性不高以及队伍专业性不强等三个方面。

  1.3各类城市文化治理存在的问题

  ①政治类城市文化治理:政府过度集权,宣传效果不佳。②经济类城市文化治理:缺乏科学完善的经济文化治理体系。③教育类城市文化治理:经费投入不足,服务质量较差。④生活类城市文化治理:不能充分满足市民文化生活需求。

  2城市文化治理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政府在治理理念上缺乏服务意识和系统规划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经济发展压力渐大,政府培养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势在必行。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城市文化治理过程中,政府行政管制的色彩大于公共服务的色彩,官本位思想横行,服务意识淡薄,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效率低下,政府短视等问题层出不穷。

  2.2政府自身角色定位不准确

  治理理论的一项重要主张就是去中心化,即政府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由原来的绝对核心角色转变为多元治理主体中的一份子,政府在公共管理总的核心地位被动摇,向市场分权、向社会甚至公众分权是治理理论的内在要求。因此,政府自身准确的角色定位是城市文化治理有序进行的关键。

  2.3市场组织、市民等治理主体参与意识淡薄

  治理主体多元化是城市文化治理的题中之义,城市中的各类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以及市民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到城市文化治理过程中。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城市文化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市民等治理主体的参与意识不足,从而使的城市文化治理未能取得一定进展。

  3我国城市文化治理的对策建议

  3.1完善城市文化治理主体

  ①充分释放市场潜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经济类城市文化和生活类城市文化的治理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市场参与,实现市场经济组织与政府对城市文化的共同治理。②充分发展社会组织,让社会力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既需要政府鼓励第三部门等社会组织的发展,也需要社会组织自身谋求变革,追求创新,从而加速自身发展。③充分发挥公众的作用,让公众真正参与到城市文化的治理当中。公众参与城市文化治理一方面需要政府要赋予公众一定的权利,包括政策制定前期举行市民听证会,通过网络渠道倾听市民政策建议等。另一方面也需要公众提高自身素养,养成城市主人翁意识,提升参与治理的积极性。

  3.2创新城市文化治理手段

  ①更新文化治理部门的设施设备,提高文化治理部门治理效率。设施设备的更新是创新治理手段的物质基础,没有先进的设施设备,治理手段智能化、科技化都无从谈起。这既需要文化部门引进相关人才,以合理选取设施设备,操作维修设施设备;也需要有合理的资金配置机制,以满足设施设备更新的需求。②转变文化治理部门工作人员观念。设施设备的更新不是创新治理手段的全部,如果人的观念得不到及时更新,再先进的设施设备也无法起到提升治理效率的作用。文化治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在充分学习相关技术知识的同时,转变传统行政观念,奉行效率至上、服务群众的理念,尽快掌握新的治理手段。

  3.3创新城市文化治理体制机制

  首先,创新城市文化治理投融资机制,建立多种投资渠道、多种投入主体的城市文化发展机制。一方面需要转变政府传统的“全能型政府”的角色,合理解决政府的“越位”和“缺位”问题,增进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公众的参与程度,改善社会力量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积极鼓励捐赠以吸引社会资金,转变传统的单一财政拨款形式,畅通社会资金投入渠道,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后,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为科学的城市文化治理投资机制提供立法支持。

  3.4提高城市文化治理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①改革文化部门聘任制度,区分文化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对专业技术人员坚持按照岗位要求择优聘用,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构建科学的社会评价机制;对管理人员实行直接聘任、推选聘任和委任等多种任用方式,建立竞聘上岗制度,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文化部门活力;对工勤人员实行合同聘任制,加强工勤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工勤人员的进管出环节。②完善文化部门聘后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和辞退制度。对受聘人员的工作情况实行年度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的考核原则,努力形成科学的领导评价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晋升、奖惩、辞退的主要依据。

  3.5经济类城市文化治理: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

  经济类城市文化治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的,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方针,经济实力不断增长的同时,各类社会问题、城市病也随之出现,实行以以人为本为根本理念的经济类城市文化治理势在必行。改善经济类城市文化治理现状,关键在于政府要加强引导,同时也需要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

  3.6提高市民参与度

  由于政治类城市文化特殊性(政治性、权威性、敏感性)的关系,本文认为该类城市文化的治理主体应该包含政府和市民,政府作为当前政治类城市文化的最重要主体自然不用多提,市民对政治类城市文化治理的参与不足是其在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完善治理主体最为关键的就是增进市民的参与。

  4结束语

  城市文化治理的要义在于清楚地认识到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全面践行治理理念。因此,对“城市文化”和“治理”两个概念的认识深度直接影响城市文化治理的效果。论文以上述两个概念为重心,对城市文化治理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以期对当前我国的城市文化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铺垫。

  参考文献

  [1]连玉明.中国城市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xx:274.

  [2]玉琳.新趋势:文化城市的确立与发展模式[J].南方论丛,20xx(2).

  [3]马彦琳,孙春霞,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M].科学出版社,20xx:113.

公共管理学论文3

  一、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

  泛专业化,是一个与专业化相对的概念。本文中的专业化指高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相关岗位、职业、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它强调的是专业之问的差异性和专业特殊性。泛专业化,则是指专业教育的通识性,即弱专业化甚至专业边界具有模糊性,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和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甚至表现为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特色、专业之问同质化倾向明显、在专业就业岗位有明显的可替代性。

  教育部20xx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了修订,本文就其中公共管理学科的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劳保”)、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的专业介绍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中可以管窥到三个专业的泛专业化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有很大的近似性;在人才类型上,三个专业均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要求上,三个专业所培养的基本能力均包括了领导、组织、协调、决策能力,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能,则属通识教育能力培养要求;行政管理、劳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共8门,其中有6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有4门与劳保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劳保专业共有10门核心课程,其中3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在主要专业实验设计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完全相同。综上,三个专业在三个比较项中即已存在边界不清、交叉突出的问题,凸显了泛专业化特征。

  二、高校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

  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之弊,一是淡化了专业的特殊性,使专业的存在价值贬值。一个专业之所以有别于其它专业,就因为它是以自己特有的专业理论、专业方法、培养目标、能力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为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的。如果一个专业没有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在课程设置上与其它专业相互交叉渗透,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上与相邻专业小异大同甚至同质化,就会模糊与其它专业的边界,弱化与其它专业之问的差异性,也就是淡化甚至失去了区别于其它专业的特殊性而走向泛专业化,进而降低这个专业存在的价值,使专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

  二是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竞争力,放大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当前,大学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业压力持续增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大学生,由于其学科性质和专业特点的限制,面临着比理工科学生更大的就业压力,而目前的泛专业化现状则进一步加大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就业压力,因为泛专业化所培养的复合型人才往往通而不专。虽然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人才流动频繁,需要就业者具备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但是泛专业化的教育,由于涉猎宽而使学生大多“样样通,样样松”,既难造就合格的复合型人才,也难塑造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所以,一个泛专业化了的专业,输出的毕业生不具备在本专业领域的专长和优势,在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上呈现出明显的可替代性,也就意味着降低了毕业生应有的竞争力,使其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如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保专业。

  三、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的革除

  要革除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无疑应走专业化之路,而专业化之路的第一步就是相关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指导。具体而言,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对公共管理学科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操作指导,同时完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公共管理学科的具体内容。如对各专业的能力培养要求提出更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将领导、协调、组织、决策能力分解为更具体的能力评价指标,使能力培养更具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对各专业核心课程的规定,应在兼顾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增加专业性强的课程(如“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理论与实践”)比例;同时筛除既不具有通识性又偏于工商管理性质的专业化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工程项目管理”,筛除既非通识课程又非典型的专业课程,如劳保专业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革除公共管理学科泛专业化之弊的第二步,是高校修订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藉此做好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作。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核心任务就是将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等培养计划的构成要素专业化。首先,设定更加契合专业就业领域、岗位、人才类型的培养目标。其次,在培养要求中,不仅要有通识教育所应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还应根据本校本专业的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方向,对本专业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方法、专业技能提出具体要求。如行政管理专业的公共政策分析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城市公用事业管理能力、劳保的社会保险实务操作能力等。在核心课程设置上,应以通识课程为基础,在保障开出教育部指定的核心课程的前提下,设置足够的体现本校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特色、优势的专业课程。对主要专业实验的规定,鉴于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验课程的完全相同,以及“电子政务”实验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非必要性,应调整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实验”课程。

  诚然,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之路,还应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专业化,限于本文的议题范围,不赘述。

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论文

标签:管理学 时间:2021-07-24
【yjbys.com - 管理学】

  在各领域中,大家肯定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学科现代化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由数据主宰的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共享正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而在该时代中,公共管理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政府部门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性,并以科学的态度来面对该学科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且分析大数据对公共管理学科所产生的影响,反思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公共管理行为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有效地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

  大数据驱动;公共管理;改革方式

  引言:

  在公共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工程的使用不只意味着管理的过程,因为这需要对各个公共资源进行再分配。行使这个权利的时候是需要调配各种公共资源,在国家法律法规体系下,安排各种公共资源,保障各项资源的有效运转。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群众的利益作为基本前提,防止公共资源的滥用甚至其他严重的后果发生。在整个大数据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公共资源的使用,有了更多透明化的监督过程,可以对这些公共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

  在未来,公共学科的发展变得越来越高效,公共学科也是建立在现代高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公共管理存在的弊端,和高新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将这些找到的矛盾用人文学科的思想得以解决。在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之中,各种数据的处理是极为重要的。只有有效利用大数据处理的方法,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公共管理,将公共政策和现代数据结合,促进我国的公共管理不断进步。在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还应该不断关注公共学科的发展特点,探讨公共学科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不断提高科学决策的准确度,根据大数据的分析结果,促进公共学科的改进。

浅论公共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的管理学期刊投稿关系的论文

标签:文化毕业论文 时间:2020-12-12
【yjbys.com - 文化毕业论文】

  摘 要:20XX年,赣州市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赣州市紧紧围绕实现五个一的创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全市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50多亿元,新建改建修缮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发表,管理学论文投稿,管理学期刊投稿

  20XX年,赣州市列入第一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近年来,赣州市紧紧围绕实现“五个一”的创建目标,探索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路子。全市投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50多亿元,新建改建修缮市、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剧场、文化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63个,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全市18个县(市、区)都有部颁(国家文化部颁发)三级以上标准的图书馆、文化馆,15个县有博物馆。城市文化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其发展也日益受到重视。

  一、城市文化建设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目前,市中心城区正按照“五馆一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非遗展示馆、文化艺术中心)的架构进行建设,在确保县级文化场馆(站)全部达标的基础上,全面改造提升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特别是许多县(市、区)先后建成功能全、档次高的文艺中心和文化广场,成为城市建设的新亮点,市民向往的好去处。因此,在21世纪,面临全球一体化的情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具有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的独特性,也就是是否具有自己的城市文化。概括起来,城市文化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浅谈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专业化之弊及其革除论文

标签:管理学 时间:2020-12-08
【yjbys.com - 管理学】

  一、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

  泛专业化,是一个与专业化相对的概念。本文中的专业化指高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培养计划、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相关岗位、职业、领域的工作所需要的特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它强调的是专业之问的差异性和专业特殊性。泛专业化,则是指专业教育的通识性,即弱专业化甚至专业边界具有模糊性,注重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和综合性。公共管理学科的泛专业化,甚至表现为人才培养缺乏专业特色、专业之问同质化倾向明显、在专业就业岗位有明显的可替代性。

  教育部2012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对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进行了修订,本文就其中公共管理学科的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以下简称“劳保”)、公共事业管理三个专业的专业介绍进行了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从中可以管窥到三个专业的泛专业化问题。

  在培养目标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两个专业有很大的近似性;在人才类型上,三个专业均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培养要求上,三个专业所培养的基本能力均包括了领导、组织、协调、决策能力,行政管理专业所培养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操作技能,则属通识教育能力培养要求;行政管理、劳保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均设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在核心课程设置上,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共8门,其中有6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有4门与劳保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劳保专业共有10门核心课程,其中3门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交叉或可能交叉。在主要专业实验设计上,行政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完全相同。综上,三个专业在三个比较项中即已存在边界不清、交叉突出的问题,凸显了泛专业化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学期论文

标签:管理学 时间:2020-11-10
【yjbys.com - 管理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公共事业管理的学期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由于人才培养外部环境的变化, 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类课程正面临着较大的教学改革压力。本文基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 针对方法类课程特点, 构建了“项目教学+网络化教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有助于完善方法类课程教学理论, 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方法类课程; 项目教学; 网络化教学; 双语教学; 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 公共事业管理方法类课程致力于教学改革, 在教学内容“本土化”、教学方法“互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开放化”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 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仍持续发生着变化, 方法类课程面临的教学改革压力仍然存在并依旧严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随着知识和信息的爆炸式增长, 各国都将能力提升视为人才培养的重点, 实践性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在课堂内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是方法类课程教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2) 网络课程资源异军突起, 倒逼传统课堂教学加快信息化。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推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现代化, 是方法类课程面临的又一大难题。

  (3)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如何通过方法类课程教学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总的来说, 方法类课程迫切需要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 提高信息化程度, 强化学生的双语能力。因此, 本文提出采用“项目化”“网络化”和“双语化”三管齐下的方法, 对方法类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综合改革, 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08-29
【yjbys.com - 论文格式】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素
  1,学位论文封面
  2,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3,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
  4,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二,学位论文规范格式
  1,学位论文统一以A4纸页面排版装订。
  2,学位论文封面请用学校规定的格式,纸张用120克白色铜版纸。
  3,标题用粗黑体字: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
  4,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间距。
  5,标题序号标号:
  一级标号:1 2 3……
  二级标号:1.1 1.2 1.3……
  三级标号:1.1.1 1.1.2 1.1.3……
  6,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标在图下方)
  表1.1 图1.2 表2.1 表2.2……(标在表上方)
  7,论文页面上应有页眉和页脚。页眉的左上角为“浙江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右上角为学位论文题目;页脚为居中以阿拉伯数字标示的页码。页码自正文第一页起至参考文献目录结束止。
  8,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的排序可按作者姓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正文应以小括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献发表时间。
  参考文献列示格式: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9,以引号标明的直接引用的文字,及引用的数据和表格等,作页下注。
  10,学位论文装订顺序:封面,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中文摘要与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后记(可选择)

更多论文格式推荐: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科技论文格式和写作
电子商务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要求论文正本格式规范要求

公共管理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08-25
【yjbys.com - 论文格式】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素
  1,学位论文封面
  2,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3,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
  4,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二,学位论文规范格式
  1,学位论文统一以A4纸页面排版装订.
  2,学位论文封面请用学校规定的格式,纸张用120克白色铜版纸.
  3,标题用粗黑体字: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
  4,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间距.
  5,标题序号标号:
  一级标号:1 2 3……
  二级标号:1.1 1.2 1.3……
  三级标号:1.1.1 1.1.2 1.1.3……
  6,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标在图下方)
  表1.1 图1.2 表2.1 表2.2……(标在表上方)
  7,论文页面上应有页眉和页脚.页眉的左上角为"浙江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右上角为学位论文题目;页脚为居中以阿拉伯数字标示的页码.页码自正文第一页起至参考文献目录结束止.
  8,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的排序可按作者姓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正文应以小括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献发表时间.
  参考文献列示格式: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9,以引号标明的`直接引用的文字,及引用的数据和表格等,作页下注.
  10,学位论文装订顺序:封面,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中文摘要与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后记(可选择)
相关推荐:
中文系论文致谢词
再见,美丽校园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
公民建设毕业论文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存在问题现状思考对策
 

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标签:论文格式 时间:2020-08-25
【yjbys.com - 论文格式】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素
  1,学位论文封面
  2,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3,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
  4,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二,学位论文规范格式
  1,学位论文统一以A4纸页面排版装订.
  2,学位论文封面请用学校规定的格式,纸张用120克白色铜版纸.
  3,标题用粗黑体字: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
  4,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间距.
  5,标题序号标号:
  一级标号:1 2 3……
  二级标号:1.1 1.2 1.3……
  三级标号:1.1.1 1.1.2 1.1.3……
  6,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标在图下方)
  表1.1 图1.2 表2.1 表2.2……(标在表上方)
  7,论文页面上应有页眉和页脚.页眉的`左上角为"浙江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右上角为学位论文题目;页脚为居中以阿拉伯数字标示的页码.页码自正文第一页起至参考文献目录结束止.
  8,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的排序可按作者姓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正文应以小括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献发表时间.
  参考文献列示格式:
  书籍格式:[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9,以引号标明的直接引用的文字,及引用的数据和表格等,作页下注.
  10,学位论文装订顺序:封面,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中文摘要与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后记(可选择)
相关推荐:
中文系论文致谢词
再见,美丽校园
网页设计毕业论文
公民建设毕业论文
法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我国缓刑制度存在问题现状思考对策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解析

标签:论文写作 时间:2020-08-03
【yjbys.com - 论文写作】

  一,学位论文基本要素

  1,学位论文封面

  2,英文题目与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

  3,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

  4,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5,目录;

  6,正文;

  7,参考文献.

  二,学位论文规范格式

  1,学位论文统一以A4纸页面排版装订.

  2,学位论文封面请用学校规定的`格式,纸张用120克白色铜版纸.

  3,标题用粗黑体字: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

  4,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体,1.5倍行间距.

  5,标题序号标号:

  一级标号:1 2 3……

  二级标号:1.1 1.2 1.3……

  三级标号:1.1.1 1.1.2 1.1.3……

  6,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标在图下方)

  表1.1 图1.2 表2.1 表2.2……(标在表上方)

  7,论文页面上应有页眉和页脚.页眉的左上角为"浙江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右上角为学位论文题目;页脚为居中以阿拉伯数字标示的页码.页码自正文第一页起至参考文献目录结束止.

  8,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的排序可按作者姓名拼音的第一个字母排列,正文应以小括号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献发表时间.

公共管理学科情景模拟教学分析论文

标签:管理学 时间:2020-07-27
【yjbys.com - 管理学】

  摘要:“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目的是通过案例教学,让大学生模拟面对实际问题时的感受,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能力。“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是公共管理学科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掌握到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要点,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处理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是人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重要性;实施

  一、引言

  近几年,培养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教学法,在理论知识和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搭建了一座桥梁,即在模拟过程中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融合,是一种以教师提供实践案例,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对案例反应的问题作出判断和结果,模拟自主解决问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围绕某一教学主题,提供一个实践案例,创设情境并引导学生扮演角色,将整个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情景再现,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设身处地的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科中应用的重要性

  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演示法、教授法等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教师主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大学生占主导地位,成为信息加工的主题,从而可以让学生高效率的学习知识要点。第二,目前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严重缺乏,“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具有实际模拟性,用真实场景的管理实践中的一些实例,真实地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规律。也可以培养学生实操技能,增强学生对突变环境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组织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社会。第三,“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运用公共管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首先,“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过程:其一,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是教学中实施“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使学生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还应学习模拟场景的基本理论知识,这也是在“案例+情景模拟”教学中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在;其二筛选合适的案例。案例的筛选至关重要。就目前“案例+情景模拟”教学法应用过程中采集案例的途径比较单一,大部分只能采用国内其他高校教师编写的案例,不能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针对性的教学。在筛选案例的时候,人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这个案例能否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实施,能否通过情景模拟来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就是要考虑到这个案例在最后是否容易进行评估反馈;其三编制方案。在实施“案例+情景模拟”教学中,由于受到课堂现实条件的制约,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场景,要求模拟的情景接近现实。遵循模拟场景的基本原则,设定好时间、参与人数,角色的设计与分工,以及模拟的目的、预期效果等各个环节。在编制方案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学习状况,进行不同的分工,也可以互换角色,锻炼学生处理不同问题的能力;其四师生共同参与“案例+情景模拟”教学。在情景模拟中,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案情,分析各个角色的作用,同时也要维护好课堂秩序。教师与学生要注重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同时要遵守模拟场景应有的程序。参加案例情景模拟的学生要考虑现实众多因素,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当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在模拟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应该立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果在模拟过程中出现不同观点陷入困境时,教师应该及时补充一些专业信息,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待情景模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评估反思,对在模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加以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