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范例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毕业论文范例1

  一、选题意义 (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

  土地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财产,土地征收权力作为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被赋予的一种强制性取得土地的行政权力,实践中其侵犯行政征收相对人,即被征地人权利的现象屡屡发生。为了充分保护被征地人的权利,许多国家都对土地征收的条件、补偿、程序进行了严密规定,并建立了充分、高效的争议解决机制。笔者的研究旨在探讨土地征收的理论基础,在分析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土地征收制度,对集体土地征收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现实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集体土地被征收。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征收制度逐渐完善,随着《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和补偿条例》的出台,完善了城镇土地征收,上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现阶段,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尤其是今年来公益征收的范围被不加节制的扩大,暴力征收现象层出不穷,导致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遭到了严重侵害,引发了失地农民的不满。所以笔者认为,修改现有集体土地征收制度迫在眉睫。

  二、文献综述(目前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人研究课题的启发等方面)

  集体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公共利益,根据法律所规定的程序和审批权限,把农民集体所享有的土地收为国有,并对其作出一定的补偿行为。现阶段我国关于集体土地征收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中,以上法律虽然相对具体,但是与时代发展需要相脱节。众所周知,西方国家虽然没有如我国一样的“集体土地”说,但土地征收制度理论却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其中英国、德国和美国的征地制度是当今世界比较完善和先进的制度体系。

  英国的土地征用的目的也强调是为了公共利益,但它并没有公共利益用地的目录,而且没有通过强制购买征地必须是为了狭义的公共利益即直接的公共使用的限制。在xx年颁布的《规划和强制购买法》中,对于地方当局通过强制购买实施城市开发的目的的规定更加具有弹性,只要符合下列要求,地方当局就可实施强制购买:促进或者改善该地区的经济福利,促进福利,促进或者改善该地区的环境福利。美国自建国初就在联邦宪法中规定:只有为了公共目的,而且必须要给予土地所有者合理的补偿,政府及有关机构才能行使征地权。 德国关于土地征收的规定也相当完善,主要体现在《德国基本法》中包含了严格的限定,对征收的条件、程序、补偿及其他各方面均作出了详细的规定。我国土地征收制度是与每一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发展水平、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变革情况相适应的。

  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百废待兴,农村土地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土地征收权力运用较为频繁,当时的国家建设大多是国家投资的军事国防、基础设施等,与公共利益是相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投资体制、用工制度、供地制度等发生重大变化,用地主体不再局限于国家投资主体,供地制度也逐步实现市场化,但是农村土地坚持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制度依然是农村土地转为国家建设用地的唯一合法渠道,具有高度垄断性。长期以来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利弱化、残缺,农村土地和城市土地在权利、使用和管理不少问题。如土地征收条件概念不清,土地征收补偿标准不科学、过低,土地征收程序不完善,争议解决机制不足等,导致政府滥用土地征收权力,被征地农民权利被严重损害。 通过对国内外理论和现存制度的研究笔者得到了很大的启发,笔者认为我国集体土地征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应该从立法角度完善土地征收的制度,当前土地征收 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与我国土地征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政府对土地管理的缺位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实际上公共利益的概念已被扩大到经济建设,可以说许多企业都打着“公共利益”的名义来申请收是单方强制性的,被征收单位不得拒绝,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3款的规定,被征收土地的农村组织和农民只有对土地补偿标准有异议的,才有权要求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最后我国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虽然对建设用地的规划、批准及其实施方案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严重侵犯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5条第3款规定:市、县人 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用地单位就将推土机开到地里。在生活中这样的事早已不是新闻。另外在签订土地补偿合同时应该由征地单位和土地所有权人或土地承包人依法签订土地征收补偿合同,而在操作过程中显得很混乱,如新乡市东开发区在征收延津县农用地时先是延津县国土局和土地被征收的村民委员会所在的乡政府签订一份合同,然后再由乡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签订一份合同,至于承包土地的农民任何合同都没有。 笔者认为:首先应先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必须具备公共性、合理性、正当性、补偿性);其次加强农民对征地的参与;最后健全集体土地征收争议裁决制,将征收主体和裁决机构分开,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行政与司法救济。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研究方法主要以行政法学理论和正在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实施条例》,通过与老师指导和探讨,以文献研究为主,大量搜集、阅读报刊文献资料,同时借助媒体网络,广泛收集与集体土地征收的有关的资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思辨和实证相互运用,重在实证研究,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有关集体土地征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阅读有关集体土地征收方面的论文、书籍,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研究;

  同时本论题所依据的材料和获取的信息主要来自期刊、相关报道,因此免不了会在信息方面有一定的瑕疵,自己的知识储备的相对贫乏和研究能力低下也会造成这次研究的瑕疵。

  五、预期的结果

  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土地管理法》提供一个视角,完善相关的立法,更好的保护农民的权益,为不断涌现的土地征收方面的xxx事件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

  六、论文提纲

  浅议集体土地征收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一)引言

  (二)提纲

毕业论文范例2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使其从业人员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许多院校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纷纷在新闻学专业或其他文科专业的基础上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课程。由于该学科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以及与高技术发展基本同步的特点,对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探索科学的培养高素质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的教学模式,就成为这些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从生源开始——文理兼招

  文理兼收的招生模式近几年在许多传统文科专业已经实行,这一顺应某些专业知识构架综合性特点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的素质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增强了他们进入社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一直是作为文科类学科招生,而广播电视新闻工作在采、写、摄、录、编、播过程中,一直离不开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艺、技术性操作的支持,这一点远远区别于传统纸质新闻的运作模式。单纯的文科生源,在学习、实验操作乃至岗位实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先天不足的缺陷。

  发达国家大学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招生如同其他专业一样,并没有严格的文理科划分的要求,这使得学生入学后能够顺利进入大学基础阶段“通识教育”的学习环境,为今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纵观科学的发展进程,各专业知识之间都存在着某些内在的联系性,没有绝对的界限划分,古代哲学就是个综合性学科体系,包括数、理、化、天、地、生等。之后,由于专业研究进一步细化和专业操作精密化的需要,这些学科逐步分化出来形成各自的知识体系,但各学科之间一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教育界认为,人为地划分“文科”与“理科”两大学科体系,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今世界的许多重大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都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运用多种知识、理论和方法技术才能有效解决。近几年来,美国许多著名院校都设立了专项资金,成立了跨学科教学研究中心,鼓励文理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和有机融合,积极推进边缘学科、综合学科的有序发展。

  由此可见,我国各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招生生源打破文理科界限,势在必行。实际上,在各大学跨专业选修的课堂上,都能够看到理工科学生选修广播电视专业课程的身影。他们与文科学生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特创意思路,已经显现出这种学习模式的优势,为文理兼招的必然趋势提供了依据。

  二、课程设置——文理兼学

  新闻工作内容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而且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工作又需要以高技术手段为依托,因此从业人员必须具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才能够游刃有余地在复杂纷纭的社会环境中开展工作。

  20xx年7月,美国卡耐基和奈特两大基金会共同出资410万美元,联合五所著名高校启动了一项新闻教学计划,旨在培养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的新一代传媒从业者,该计划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充实各校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试点范围是除哈佛以外的其他四所学校,将增加历史、政治、哲学、古典文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等课程,力求使学生具备更为综合性的知识、更具深刻性的思想、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娴熟的技能。早在20世纪末期,从密苏里新闻学院、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加州大学传播系的课程设置来看,专业课程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基础课程大体上都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学、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艺术学和统计学等。这些课程有必修的、选修的,还有跨院系学习的。文理兼招的生源,由于文理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相互影响和互动交流,能够较好地适应这种综合性文理知识构架的课程设置。即使有些学生仍旧有偏科现象,但文理科的互补作用总会或多或少影响着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思维方式,这些都有利于日后的工作开展。

  三、教学设施——建立与电子传媒发展同步的实验室

  与其他文科专业相比,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实验实训教学需要的硬件设备投入较大,建立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数百万元的投入,堪与理工科专业竞比。在我国,只有重点大学传媒专业的实验室建设能够基本与高技术发展同步,地方高校因为财力所限,很难建立起设备齐全的能够随着科技发展动态完善的实验室,硬件设备投入的不足大大制约了这些院校广电新闻专业实验教学的发展。

  媒介技术是新闻事业发展的物质动力。对广播电视新闻教学而言,媒介技术的设施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要培养出一流的广播电视新闻记者、摄像师、编导和编辑制作人员,必须拥有先进齐全的硬件设施。发达国家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资金投入多,教材更新快,尤其是实验设施好,更新换代与高科技发展基本同步。许多学校为教授、副教授甚至讲师专门配备了研究室,科研经费也十分充裕。在高投入下,必然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

  我国地方院校在有限的财力下,可尝试这样一些做法:与其他相关学科资源共享,共用某些实验室设备,如与广告专业、影视专业、动画专业等;相邻的院校之间互通有无,实行实验室有偿租用等。但从长远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投入的增加,建立与电子传媒发展同步的实验室仍然是广电学科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

  四、实习形式——从校园模拟到社会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作为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对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新闻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等业务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困扰着大多数地方院校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实践教学资源的极端匮乏。

  近几年我国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截至20xx年,各高校的新闻学类专业点已经达到近700个,新闻专业学生人数激增,而各地新闻媒体的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重点院校可以凭借知名度、影响力和母校、师生关系等,在新闻媒体建立长期合作的实习基地,而地方院校在新闻媒体建立实习基地的困难就大得多。尤其是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在接受实习学生上更为挑剔和苛刻。可以说,为学生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成为地方院校传媒专业困扰多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一环节上,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参考借鉴。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美国大部分新闻院校都办有自己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有自己专门的波段和频道,有规范的新闻、专题、文艺、体育和广告节目。这些校内媒体有独立的经营权,可面向社会有偿服务,以广告收入来保证日常开支,甚至进行自我更新建设。由于我国对新闻传播业控制很严,高校不可能自办面向社会的拥有独立经营权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可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和学校宣传机构的资源,把校园作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小社会,在校内进行小范围的、封闭式的模拟实践训练。

  这类实践适合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毕业生实习还是应以社会上的新闻机构为主。为了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地方院校应该不惜代价建立自己长期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和用人单位实现“零距离”对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现在许多高校把这一任务下放到教研室,要求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学生寻找实习单位,但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这种合作凭人情关系不会长期维系下去。而一个没有自己稳定实习基地的学科,在招生过程中的认可度会逐渐降低,终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

  五、教师资质——从采访现场到讲台

  拥有新闻理论家和新闻工作实践家的双重身份,是国际上对新闻教育者的普遍衡量标准。美国高校新闻专业的领导和教师都拥有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系主任在聘任教师上,有着决定性的权利。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新闻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业绩显著,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并且懂得教育的优秀记者。斯坦福大学新闻系原主任亨利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契科校区文理学院原院长布什都认为,从事新闻教学的教师,一定要由资深新闻工作者担任。斯坦福大学新闻系的教授,大多做过10年以上的新闻工作,其中有的曾经担任过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主任,有的原来是旧金山电台的节目制作负责人,一些在社会上享有盛名的老报人、老记者、老主持人,虽然年迈退休,仍然被聘请来担任教授,用他们丰富的知识、经验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来教育和影响青年学生。有一点应强调的是,在美国考核和评定新闻学教授的条件,不仅仅看学历,看论文数量,重要的是强调有多少年的新闻工作资历,以及发表过的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的新闻报道。

  我国许多院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仓促上马,师资大多为其他文科教师半路出家,或是缺乏丰富实践经验的广电直读硕士、博士。课程设置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缺乏宽泛性,或由于师资素质原因,虽然开设了有关专业课程,但是授课质量远远不及国内重点大学和发达国家的水平。此外,这几年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虽然有所提高,但仍远远比不上记者尤其是资深记者的收入水平,从记者转行到教师队伍的非常少。同时由于体制和经费的原因,退休记者被聘请到大学全职任教很难实行。这几年有些院校尝试着聘请一些资深的有名望的新闻工作者为兼职教授,但只局限于每年搞一两场讲座,远远满足不了教学一线的需要。

  提高广播电视新闻教学的质量,必须从提高在校教师素质和实践水平,改革教师聘任制度与管理模式等方面入手。当然,这一局面的根本转变需要社会大气候的变化,需要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者身份在某种程度上的有机统一,需要这两个职业界限的模糊化和交叉化。

  六、学术交流——跨院校与跨国际

  学术交流在我国主要是一种高端人才的知识互动活动,有较高的研究经费支持,有固定的期刊杂志为载体,或有严肃的会议形式来面对面沟通、碰撞。大学聘请知名学者来做学术讲座,是在校生主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实际上学术交流是个极为宽泛、立体和灵活的概念。在国外一些大学从本科教育开始,各院校之间的客串教学就开始了初级的学术交流活动。日本一些大学著名的新闻学教授之间互邀客串授课,进行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学术流派之间的互动交流。美国一些大学的新闻专业学生,甚至可以带着一所大学积累的学分转到另一所大学继续学习,最后在第二所或第三所大学毕业。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知识领域是宽泛的,而且不同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和互动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当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表现在文化教育和学术交流上,就是跨国际模式的日益扩大化。聘请外国知名学者来华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国内一些重点大学常规的办学模式。此外,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基础课程和一部分专业课程在国内完成,另一部分专业课程到国外学习,在一些重点大学的某些学科已经实行了几年,显现出较好的效果。从当前发达国家传播事业的发展和传播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先进的新闻理念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新闻工作者,正在各个新闻战线对整个国家积极有效地履行着第四种权利,推动着民主化的进程,不断为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科学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由此,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更需要采用这种国际化交流的模式。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有别于其他传统的传播类学科,是最具有时代性、探索性和创新性的。在深入的研究探讨中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学以致用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人才,才能使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管理的有效监督力量。

毕业论文范例3

  我学钢琴已有半年有余,每天下午放学后就要急忙赶到琴房练琴,不管是刮风下雨或者赤日炎炎,从不间断。

  我家离琴房很远,骑车都要半小时,时间很珍贵,因此妈妈为我买了一台钢琴。

  钢琴是长方体的,80公分高,全身乌黑发亮。

  翻开琴盖,便露出了“庐山真面目”,键盘上分前后二排,黑白相间的安键。

  我只要看到乐谱上的“小蝌蚪”,十个手指在琴键上自由地跳动,便会不停地发出有节奏的高山流水声。

  自从有了钢琴以后,我确实节约了很多时间,连走路的时间都利用上了,有空便会坐在琴边弹奏起来。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勤学苦练,终于能熟练的进行演奏,老师也表扬我进步很快。

  这台钢琴很美丽,我真是爱不释手,每天我都要东摸摸,西摸摸,弹完琴后,便会帮“她洗洗脸,擦擦灰。

  然后小小心翼翼将琴盖合上,用琴罩盖上,让灰尘进不去。

  钢琴也好像知道我很珍惜她,因为每当我弹奏时,她都会发出最美妙动听的弦律。

  因此她便成了我的好朋友,我爱她如命,自从有了她,我一点也不会寂寞和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