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答案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答案1
一、选择、填空、判断
1、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负迁移)。
2、用饿猫逃出笼箱的著名实验,揭示事物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道德认识)。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有两种:(促进和阻碍)。
5、学习策略教学实现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学科渗透式教学;另一种是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
6、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7、对于"性质"一词可有两种理解:(一是科学性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科学;另一种理解是指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应用性,是一门基础理论与应用学科)。
8、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华生和斯金钠等。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观点上,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强调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从刺激-反应的公式出发,认为环境和教育是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观点不仅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而且忽视了人类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否定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斯金纳也是环境决定论者。他主张有机体带着先天的机能来到世界,但他首先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在儿童行为发生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斯金钠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10、建构主义的发展观主要代表有(皮亚杰等)。
11、社会历史发展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维果斯基)。
12、(朱智贤)的儿童整体发展理论。
13、布鲁纳是认知主义学习观的重要代表人物,认知发现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在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主动对新知识加以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认为学习过程可以分为知识的活的、转化和评价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4、(加涅)被公认为是将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主义学习观相结合的代表。
15、美国心理学家(威特罗克)可以看成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一个代表。
16、美国心理学家杜威认为解决问题一般包括(困惑、诊断、假设等)五个步骤。
17、根据强化的效果可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心理学家不提倡运用负强化。
18、依随于是否作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
1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先后提出了七种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罗还将七层次需要分为两大类,其四个层次称为(基本需要),后三个层次为(高级需要)。
20、根据阿特金森提出的成就动机理论,规定成就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个:(一个追求成就的行为强度,用M来表示;一个认知到的成功可能性,用P来表示;一个满足感,用I来表示)。
21、人在追求成就时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追求成功倾向,一种是回避失败的倾向。据此把人区分为成就动机水平高低不同的两类人,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大于回避失败的倾向,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小于回避失败的倾向。
22、维纳把成就行为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四个有代表性的原因)。
23、皮亚杰概括出一条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总的规律;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是由他律向自律过渡的过程。儿童在五、六岁以前是属于无规则的阶段。儿童在六岁到八、九岁期间处于他律的阶段,八、九岁之后儿童过渡到自律阶段。
24、在道德认识从他律到自律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根据皮亚杰的看法,道德教育的目标是使儿童达到自律,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
25、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第一步)。道德认识的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道德信念的产生)。
26、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道德情感有以下几个特征:(两极性;情境性;感染性)。
27、道德行为的形成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因此,不仅要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学会"怎样做",掌握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单靠行为方式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行为方式的不断练习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为了能在各种困难条件下实现道德行为,必须锻炼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包括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道德行为的训练可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角色扮演法、价值观辨析法、榜样引导法、行为强化法。
28、程序教学的真正首创者应归功于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钠。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远离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通过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
29、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一定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学生可以得到反馈信息。
30、教师的一般能力主要表现在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特点上。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把握教学过程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言语表达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31、教师威信的形成,是各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名词解释
1、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2、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3、内部归因:是指人把失败归因于能力、性格等自身因素,认为只是自己不能控制行为结果,因而出现个人的无力感。
4、学科渗透式教学: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这种途径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教师全员参与。一般来说,较为具体的、使用于某类材料和学习情境的学习策略是用于在第一种教学情境学习。
5、实验法:是指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根据实验情境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两种。
6、测验法:是指运用某种测验测量人的某种心理现象,使之数量化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7、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通过被观察者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现象的规律和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8、记忆:是人们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再现三个环节。根据记忆的有无目的性,可将记忆分为有益记忆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的不同方式可把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按照信息在头脑中记载和表示的方式可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
9、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或间接的反映,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它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中。
10、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切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
11、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认识,是其社会性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
12、认知方式:也称认知风格,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13、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
14、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或称"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15、顿悟:也叫领悟,学习就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领悟是对情境全局的知觉,是对问题情境中实物关系的理解,也就是完形的组织过程。
16、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指示,或者说成是关于"是什么"的指示,它包括事实、规则、发生的事件、个人的态度等。
17、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也可以被称之为"技能"。
18、概念学习:就是学习者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19、动作技能:又称运动技能,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种规则或程序顺利完成身体协调任务的能力,如书写、体操、游泳、舞蹈等。动作技能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和相应的神经过程来实现的。
20、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利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其中抽象思维因素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智力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按照客观的、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织起来的认知活动方式,是一种内隐的智力操作,没有明显的外部动作。
21、学习策略: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的学习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22、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它强调学习者能够积极激励自己拥有与调用适当的学习策略进行学习。
23、学习迁移:是在某一种学科或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就是指一种学习活动对另一种学习活动的影响。
24、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25、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
26、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或指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支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27、成就动机:指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28、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出的解释和评价。
29、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0、自我效能感:指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31、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32、道德认识: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33、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34、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
35、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它是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是道德认识和其他心理成分的外部标志和具体表现。
36、意义障碍:是指学生头脑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阻碍他们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
37、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38、学习准备:是使新的学习成为可能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条件,是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起点。
3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40、发现学习:是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
三、简答
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以及文件分析法等。这些研究方法又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量的研究方法,一类为质的研究方法。
2、学生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社会性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与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一份特征和典型的行为方式的总和。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性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交往发展两方面。⑴学生社会性认知的发展。①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自我批评、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个方面。②学生对社会关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他人、对权威和对友谊的认知。⑵学生社会性交往的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交往主要包括学生与父母、老师及同伴的交往。
3、遗传决定论关于心理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什么?
这种理论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及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
4、斯金钠如何用强化理论解释儿童的发展,他如何将强化理论应用到教学中?
斯金钠认为,人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对于这种不良行为的矫正,既要运用积极强化,也要运用消极强化。斯金钠育婴箱设计思想是,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儿童来。他提出的消停原理在儿童攻击性行为和自伤行为的矫正和控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将操作性反射原理用于学校的学习,设计了教学机器,将学习的内容编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
5、学优生与学差生、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在人格方面有哪些差异?
⑴学优生和学差生的人格差异。所谓学优生是指具有正常的听、说、读、写、推理、数学能力以及正常的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和交往能力的学生。学差生则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困难的学生。第一,动机差异。学优生的成就动机显著高于学差生的;第二,主体性差异。学优生具有自觉性、坚持性、自信心、责任感、主动性和独立性;第三,人格适应差异。学优生通常表现出高度的自我整合性、高独立性、更成熟等特征,很少有人
格适应问题,而学差生常出现人格适应不良问题。⑵创造型与非创造型学生的人格差异。具有创造性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人格特征:低乐群性、高独立性和高自律性。
6、简要分析学习的内涵。
学习是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并由经验引起行为或思维的较持久变化的过程。包含内容有⑴学习是凭经验产生的行为或思维的变化。⑵学习既有行为的变化,也有思维的变化。⑶学习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⑷学习是指那些比较持久、恒定的行为与思维的变化。⑸学习的结果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教育心理学答案2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 )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的。
A.1879
B.1903
C.1789
D.1924
2.青年初期是世界观( )。
A.形成时期
B.初步形成时期
C.初步成熟时期
D.成熟时期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学生学习“功一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A.辨别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规则或原理学习
5.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追求成功的倾向和( )。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避免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
D.追求刺激的倾向
6.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与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7.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奋感
8.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10.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答案及解析】
1.A【解析】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2.B【解析】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所以青年初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
3.A【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并提出了“顿悟说”。
4.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5.B【解析】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6.B【解析]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
7.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展自我同一性。
8.A【解析】撤销厌恶刺激而提高反应概率增加的是负强化,故选A。
9.B【解析】马斯洛把低级的四种需要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
10.D【解析】后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起到迁移作用,是逆迁移,并且促进深化了前面的学习,因此是逆向正迁移。
教育心理学答案3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5、()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首先提出的:⑴《论语》⑵《孟子》⑶《学记》⑷《劝学篇》
17、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⑴《大教学论》⑵《论演说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学》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提出的:⑴赞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苏霍姆林斯基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⑴和谐教育思想⑵教学过程最优化⑶教学发展观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⑴痒⑵序⑶校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⑴教育的性质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⑴做人教育⑵职业教育⑶基础教育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⑴积极作用⑵影响作用⑶制约作用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⑴主导作用⑵主动作用⑶领导作用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⑵主体价值⑶创造价值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教育心理学的试题答案
[评分说明](1)共15小题,17个空,每空1分,共17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填正确记1分,不填或填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1、新教育大纲2、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五经、四书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6、癸卯学制7、理论性和应用性8、强制教育9、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10、教学活动11、辅助形式12、课外辅导13、通过各科教学14、课程计划15、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间的矛盾
[评分说明]
(1)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2)以标准答案为准,选择正确,每项记2分,选择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选错不记分。
[标准答案]
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评分说明]
(1)共5小题,共24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记分;要点正确记分,要点不正确或未答出要点不记分。
29.答:①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2分);③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分)
30、教育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反过来,它对生产力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通过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把可能的生产力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3分)(2).教育还可以实现科学知识和技术的生产和再生产。(3分)
31、答:(以下各点各2分)(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复杂性。(3)教师劳动的示范性。(4)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32、答:(以下各点各1分)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高;教学内容正确;教育方法恰当;教学结构紧凑;教学组织合理。
33、答: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
[评分说明]
(1)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2)每小题按标准答案的要点评分:要点的观点正确,展开论述,论据充分,联系实际,条理清楚记分;要点的观点正确,或未展开论述,论据不充分,或未能联系实际,条理不清楚,只记该要点得分的1/2;要点的观点错误则不记分;(3)字数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题总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题总分中扣2分。
34.答案要点: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既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起点,也是我们做一个教师的最终追求。(1)有利于提高我们对教育事业战略地位的认识,热爱教育工作。(2)有利于掌握教育规律,增强教学能力。(3)有助于提高我们高尚的师德修养,自觉为人师表。(4)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它各门教育学科。
35、答案要点:(1)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涵义(2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选择时所持的一种态度倾向。(2)关于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争论(3分):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实用主义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a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在资本主义初期旧式分工使人的发展片面化,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条件下,工人“体力和智力的统一、和谐和充分、自由的发展学说。(3分)b.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实际上是社会历史过程中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6分)①从社会历史的总的进程来看,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因此,总的来说教育目的两种价值取向基本是一致的,而不是截然对立的;②人的发展与具体的社会现实之间是有矛盾的,这种矛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还很尖锐;③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个人的发展与社会才能达到高度统一,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36、答案要点:(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贯彻本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C)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C)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B)
A、模式B、生成模式
C、模式D、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D)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A)
A、技能与思维技能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D、技能与反思技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1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每一方都包含着的两个侧面是认知和( )
A.感知
B.意识
C.反省
D.行勾
参考答案:D
2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 )
A.桑代克与华生
B.巴甫洛夫与华生
C.斯金纳与巴甫洛夫
D.华生与班杜拉
参考答案:B
3
海德出版《人际关系学》,解开归因研究序幕的年份是( )
A.1954年
B.1958年
C.1957年
D.1945年
参考答案:B
4
培养自尊心的先决条件是重要感、成就感和( )
A.需要感
B.有力感
C.安全感
D.信任感
参考答案:B
5 莫雷的学习双机制理论认为,人有两类学习机制,一类是联结性学习机制,一类是( )
A.加工性学习机制
B.动机性学习机制
C.信息性学习机制
D.运算性学习机制
参考答案:D
6
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参考答案:C
7
桑代克进行的著名的迷箱实验所用的实验对象是( )
A.白鼠
B.狗
C.猴子
D.猫
参考答案:D
8
在一个班级内不同小组之间的竞争属于( )
A.小组竞争
B.群体间竞争
C.群体内竞争
D.集体竞争
参考答案:B
9
在日常生活中,“桌子”属于( )
初中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2.有的学生看到锐角、直角、钝角等图形中都有两条交叉的线,就认为角是由两条交叉的线组成这属于( )。
A.理性概括 B.感性概括 C.形象直观 D.言语直观
3.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
A.计划策略 B.监视策略 C.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D.调节策略
4.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指向性 D.独创性
5.关于态度与品德的关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二者涉及范围不同 B.二者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C.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D.二者的结构不同
6.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持久的( )。
A.焦虑 B.紧张 C.情绪低落 D.注意障碍
7.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8.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间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 )。
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B.养成竞争意识 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 D.促进团结协作
9.(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幼儿园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l分.共25分)
1、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其中是核心。(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手段现代化 C.教育结构现代化 D.教育制度现代化
2.现代社会初期,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
A.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B.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C.促进儿童身体、情绪、智能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D.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3.( )是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A.柏拉图 B.格塞尔 C.皮亚杰 D.华生
4.( )的宫廷学校由国王(法老)在宫廷中专门开设,采用幼儿教育与初等教育为一体的教育形式。
A.古希伯来 B.古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希腊
5.在教育史上,( )是提倡爱的教育和实施爱的教育的典范。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洛克 D.福禄贝尔
6.( )认为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儿童的身上,以儿童为中心,因此儿童在托幼机构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均应根据儿童的兴趣来进行,活动方式灵活多样,不受任何拘束。
A.杜威 B.蒙台梭利 C.维果茨基 D.戈尔曼
7.有“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之称号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陈鹤琴 C.鲁迅 D.张雪门
8.从全球学前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来看,20世纪60年代强调( )。
2017年小学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双基是指__AB____________。
A 基础知识 B 基本技能 C 基本情感 D 基础能力
2、任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注意到王小明在搞小动作。这说明,任老师具有_____C________。
A 教育观察力 B 言语表达能力 C 注意分配的能力 D 教育想象力
3、小华胡乱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生气了,罚小华抄写正确答案100遍,这说明_______BC_______。
A 小华非常淘气 B 老师教育方法不当 C 老师缺乏教育机智 D 老师缺乏教育想象力
4、王老师让小李和同桌讨论问题,两人支支吾吾地不说话。王老师问:“你们闹矛盾了吗?”这说明,王老师具有_____D____________。
A 教育想象力 B 言语表达能力 C 教育机智 D 教育观察力
5、吴老师在给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说,海水是咸的,所以不能饮用。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说:海水是咸的,不能饮用,那为什么我们喝的汤要加盐?这说明____ABC____________。
A 吴老师的讲解不严密 B 学生具有独立的思维 C 教学相长 D 学生提的问题没有价值
6、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___AB__________。
A 预防B 治疗C 防止 D 学习
7、在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__ABCD_____________。
教师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
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 )
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 )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
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
2017最新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带答案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夸美纽斯的《 》,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
5、(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 )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 ),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
)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 )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C)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 )
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 )
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B)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 )
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