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传说之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时间:2022-09-17 12:26:21 中秋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节传说之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月饼,又称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中国的汉族传统美食之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节传说之杨贵妃为月饼起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秋节传说之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中秋节传说之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说了月饼来历的传说,再说月饼这个名字的故事。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如李渊说的“胡饼”,还有“小饼”、“月团”、“宫饼”、“金饼”(宋代)、“月糕”(元代)等叫法。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的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胡人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的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这便与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杨贵妃有关了。

  杨玉环,原名杨芙蓉,本是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美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重要的是姿色出众,真若出水芙蓉,男人见了没有不动心的。好色的李隆基听说后,便把时年已27岁的儿媳妇搞到了自己的后宫,册封为贵妃,万千宠爱集于她一身。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有的学者称“月饼”一词出现在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中,我查了一下,并无此词。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如与梅尧臣齐名的宋代文学家苏舜卿有诗句:“云头艳艳开金饼”、“金饼隔林月”。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如“明嘉靖《威县志》称,”中秋,置酒玩月,为月饼馈之。“明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会》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中秋吃月饼的由来

  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恋。

  汉族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酌中志》说:“八月,宫中赏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卖月饼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饼、瓜果。……如有剩月饼,乃整收于干燥风凉之处,至岁暮分用之,曰团圆饼也。”经过元明两代,中秋节吃月饼、馈赠月饼风俗日盛,且月饼有了“团圆”的象征义。经清代到现代,月饼在质量、品种上都有新发展。原料、调制方法、形状等的不同,使月饼更为丰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苏式、广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种。现在,月饼不仅是别具风味的节日食品,而且成为四季常备的精美糕点,颇受人们欢迎。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的月饼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饼、梅花饼等同时存在,并且是“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可见这时的月饼,还不只是在中秋节吃。至于月饼这个名词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苏东坡留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或许这是月饼这个名称的来源以及月饼做法的根据。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划,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起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 “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

  明代起有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这时的月饼已是圆形,而且只在中秋节吃,是明代起民间盛行的中秋节祭月时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

  月饼寓意团圆,也应该是明朝开始的。如果综合明朝有关月饼与中秋节民俗的资料来看,应该能够看出月饼取意团圆的历史轨迹:中秋节祭月后,全家人都围坐一起分吃月饼月果。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

  中秋节由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传说和传统。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被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吃月饼注意什么

  1、不宜多吃

  月饼的糖分和油脂含量都很高。一个中等大小的月饼所含的热量就超过了两碗米饭,即使是素馅料的水果、蔬菜馅月饼,其外皮的热量和脂肪含量同样高。如果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胃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情况。所以,吃月饼一天别超过一个,最好是一起分食。

  2、月饼不宜晚上吃

  月饼属于“三高”食品。晚上人体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变慢,晚上吃月饼会增加肠胃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不宜晚上吃月饼,否则可能会加重病情。

  3、月饼不宜当早餐

  月饼是高糖食品,对于肠胃不好的人来说,早餐吃月饼可能会一上午都出现胃反酸的情况。

  3、无糖月饼也有糖

  “无糖月饼”近几年来颇为流行,声称其不含糖分,糖尿病人也可以吃。实际上,“无糖”并非真的无糖,只是商家用果糖、海藻糖等糖源代替了蔗糖,有的则是用木糖醇等人工甜味剂来替代。但是,月饼外皮中的面粉本身就是糖类,月饼馅料也含有糖分,这些都可以转化成葡萄糖,食用后会使血糖快速升高。所以,虽然无糖月饼中不添加蔗糖,但它依然是高脂、高热量食物,不可多吃。

  4、糖尿病人不宜吃月饼

  月饼中的糖分和油脂含量极高,吃多了会使血糖急剧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月饼。如果确实要吃,建议将月饼分成4块或8块,每次吃一小块就可以,既能品尝美味,又无需担心血糖过快升高。

  5、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慎吃月饼

  对于高血脂和高血压患者来说,如果吃太多月饼,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加,血液粘度上升,血流速度变慢,血压升高,容易诱发冠心病,甚至急性心肌梗塞。

  6、胆囊炎、胆结石病人不宜吃月饼

  月饼是极为油腻的食品,其油脂和胆固醇含量相当高,胆囊炎、胆结石病患者食用月饼后会刺激胆囊排出更多的胆汁参与消化,可能引起胆囊急剧收缩,容易导致胆囊内的结石堵塞胆管,从而诱发胆绞痛,还可能导致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的发作。

  7、消化系统疾病患者

  月饼不易消化,还会刺激胃酸大量分泌,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患者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不可贪多,以免加重病情。

【中秋节传说之杨贵妃为月饼起名】相关文章:

中元节之鬼节的传说08-15

中秋的传说之嫦娥奔月08-08

中秋节的浪漫传说09-17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08-10

中秋节的传说与习俗09-14

中秋节月饼标语01-09

中秋节月饼标语08-11

中秋节月饼的来历02-03

关于中秋节的传说:玉兔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