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

时间:2022-09-07 20:32:06 中秋节 我要投稿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的来历1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毁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这事一首关于中秋节的诗,那中秋节又是怎么来的呢?要想知道,那就听一听中秋节的故事吧!

中秋节的来历

  原来,嫦娥是后弈的妻子,她和后弈原来都是神仙,可他俩都违反了天条,被点回了人间。后弈已经习惯了人间的幸福快乐,可嫦娥呢,知道了人间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后,整天愁眉不展的,所以后弈想让嫦娥开心点,就骑着自己的千里马,越过重重高山,跑过无边无际的沙滩,又渡过了一条小河,终于来到了结长生不老的果子树的昆仑山。他问看守这颗树的--王母娘娘要了树上的果子以后,来到了家,把果子交给了嫦娥,说:“等选个好日子咱俩一起把果子给吃了”。

  嫦娥点了点头,晚上,后弈出去了,嫦娥偷偷的吃了果子,飞了出家,但并没有飞到云上的天宫,而是飞到了月亮上的广寒宫,宫里只有一个桂,吴刚,和终年捣药的玉兔,就没有其他的了。嫦娥后悔莫急,天天在窗口上望着地面,希望能看到自己的家。等到八月十五的时候,我们就吃月饼,看月亮来纪念了。

中秋节的来历2

  过中秋节了!我好开心呀!因为中秋节可以吃又香又甜的月饼了。

  首先我看见有一个月饼的盒子是爱心形的美丽极了。

  妈妈打开爱心形的盒子,看了一下有什么味道的,可是没等妈妈那月饼给我们吃时,我已经觉得这个爱心盒子里面装的月饼很好吃了。因为我们去奶奶家了,所以还有一个叫菁菁的姐姐。爱心盒子里面有:”樱桃乳酪味的、巧克力乳酪味的、杏仁乳酪味的、核桃乳酪味的,等等“我想吃樱桃乳酪味的,聪聪姐姐想吃巧克力乳酪味的,妈妈说:”我把巧克力乳酪味的和樱桃乳酪味的都切开吧!“在妈妈且开时,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甜甜的味道钻近了我的鼻子里。我观察月饼上的花纹,心里说:”好漂亮呀!“

  妈妈把月饼切成四块,一块给我,一块给聪聪姐姐,一块给菁菁姐姐,另外一块给谁呀?当然是给奶奶了。我要了一小口。啊哈!原来是巧克力乳酪味的。虽然平常吃的巧克力是苦了一些,不过,在月饼里的巧克力就不再那么苦了。不但不哭了还有淡淡的,甜甜的香味呢!我很喜欢吃巧克力乳酪味的月饼,所以我狼吞虎咽的把巧克力乳酪味的月饼吃了。我觉得好好吃呀!

  妈妈切开了一块月饼,我觉得这块月饼肯定很好吃,肯丁很好吃,我嘴里还不停的咽着唾沫。等妈妈切开月饼时,又有一股香香的,甜甜的味道飘进了我的鼻子里。一块分给我,一块分给聪聪姐姐,一块分给菁菁姐姐,一块分给奶奶,我咬了一小口,觉得好香甜呀!虽然外面的味道都是愿味的,可是里面的樱桃果酱却甜蜜极了。所以我特别喜欢吃樱桃乳酪味的月饼

  我最喜欢中秋节了!我爱中秋节!中秋节真好!

中秋节的来历3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非常激动,又盼来了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

  中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吃完中饭,我和妈妈、哥哥、姐姐又去看了一部电影《南京》。这是一部纪录片,在1937年的时候,我们的南京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略,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被杀害了。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团结起来了,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了,这样就没有人能破坏我们的美好家园了。

  看完电影,我们又来到了石湖风景区。虽然天公不作美,阵阵秋雨随风而来,但是石湖边还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兴高采烈地挤在人群中,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我喜欢的东西可真不少呀!最后我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狐狸玩具。天气已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石湖。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呀!

中秋节的来历4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

  到了唐代,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广州中秋旅游景点

  广州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地处珠江三角洲中部,有着800多年历史,独具广府乡土蕴味文化,商业繁荣,拥有“三街六市”的美誉,更是闻名珠江三角洲的古镇之一。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家辈出,是珠三角中心广府文化的杰出代表,这里的飘色闻名远遐且被誉为南国艺术奇葩。走进沙湾古镇区,不仅可以清晰辨析古镇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存的街巷错落纵横,宗祠古屋点缀其间,檐缘梁枋巧饰雕琢,砖雕、石雕、木雕、灰雕。壁画异彩纷呈,深深地体现这“文化之乡”的深厚艺术魅力。

  现在的古镇区主要包括车陂街区和安宁西街区。车陂街为历史上富户聚居的名街,而安宁西街则是一条典型的岭南珠江三角洲富裕乡村的街市。两条古街中祠堂多达12座,有许多着名古建筑保留至今。留耕堂,番禺“四大宗祠”之首,广东民间乡村祠堂典型代表;车陂街,书声入耳,古色古香,岭南古镇风貌保存完整;三稔厅,广东音乐发祥地何氏三杰创作《雨打芭蕉》《赛龙夺锦》;安宁西街上住下商,三街六市,展现繁华的市井文化;玉虚宫,供奉北帝(水神)庙宇;仁让公局,广州地区保存最完好清代乡公所旧址;衍庆堂,中国科学院何炳林院士纪念馆;文峰塔,水绿山青,文章报国,世代流传的耕读文化;观音堂,南方庙宇特色;建筑艺术馆,三雕一塑作品展示与赏析;农耕生活馆,还原数百年前农耕生活;水浒人物故事馆,108将典型故事情节;中华神木家具馆,珍宝级神木家具。

  岭南印象园:

  岭南印象园位于广州大学城(小谷围岛)南部,原练溪村的区域内,总占地面积16.5公顷,是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体验岭南乡土风情和岭南民俗文化的旅游景区。

  岭南印象园中富有特色的街巷、宗祠、民居和店铺等,充分展现了岭南传统文化的精华。景区突出原生的岭南文化和乡土景观,复原岭南民间繁荣生活场景,以岭南建筑完整、民间文化深厚、田园乡村风情浓郁,成为现代人了解岭南古文化的窗口,岭南人回味溯源本土文化的沃土,外地人短时间了解岭南文化的课堂,满足了广大游客一天了解岭南民间千年古文化的心愿。

  岭南印象园是典型的岭南传统风格建筑群落。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门高屋,或镬耳高墙。悠长的青云巷、古朴的趟栊门、壮观的蚝壳墙、精致的满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处处散发着岭南水乡的韵味。

  岭南印象园汇聚了大量的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许多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的展示下,您可以亲眼看到亲身体会到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如广绣、珠绣、广彩、榄核雕、牙雕、灰雕、木雕、石雕、砖雕,广东粤剧、肇庆端砚、新会葵艺、佛山剪纸、佛山陶瓷、黄振龙的百年老店等等。除了参观之外,许多民间手工艺的大师还现场授艺,教游客现场制作,这些作品凝聚了众多艺术创作者的心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岭南印象园可以找到你对怀旧的所有要求,儿时的铁皮玩具、小人书,滚铁环,打陀螺,扔沙袋,弹波子,我们还有西洋镜、鸡公榄、飞机榄、荔湾湖畔的小船滑梯、西关木屐、烧玻璃、画糖画、捏面人、吹糖人、陶笛、草编、剪纸、做米饼、手工织布、广式凉茶,让您也过足怀旧瘾。还有真实场景还原的巡捕房、老县衙、老报馆、老钱庄、老影院。

  中秋节幼儿歌曲

  1、《中秋节》

  中秋节月光光,

  全家一起看月亮,

  月儿圆月儿亮,

  月饼甜呀月饼香。

  吃月饼呀看月亮,

  说说笑笑心痒痒,

  吃月饼呀看月亮,

  说说笑笑心痒痒。

  2、《爷爷为我打月饼》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

  爷爷为我打月饼呀

  月饼圆圆甜又香啊

  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

  爷爷待我亲又亲哪

  我为爷爷唱歌谣啊

  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中秋节的来历5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按照老家的风俗,今晚我们要在家亲自烙团圆饼,家中每一个人都吃上一块,才算过好了中秋节,也预示着家人能年年团圆。

  吃过晚饭,我们就开始动手了。奶奶先和面,当我看到奶奶给面里加油和生鸡蛋时,我有些疑惑不解,奶奶告诉我,用这样的面烙出的饼口感才会酥。面和好以后,奶奶又将买回来的黑芝麻和花生炒熟,又将一些生面粉炒熟,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捣碎拌匀,分别盛在两个小盆里,因为要做甜、咸两种口味,所以给两个小盆里分别加上糖和盐,这样团圆饼的馅就做好了。

  准备工作已经做好,我们开始分工,爷爷负责擀面,奶奶负责包馅,我负责捏边和压花。奶奶先给我示范了一下怎样捏边,看着奶奶轻松的样子,我觉得很简单,于是我拿起一个包好馅的团圆饼,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捏了起来。可是团圆饼不像刚才在奶奶手中那样听话了,我不是捏的松没有花边,就是捏的紧花边都粘在一起了,站在一旁的爷爷呵呵地笑了起来。奶奶鼓励我说:”第一次能捏成这样就不错了!“有了奶奶的鼓励,我越战越勇,不一会儿就掌握了窍门,捏得像模像样了。奶奶把做好的团圆饼放入电饼铛,六分钟过去了,团圆饼熟了,奶奶刚一打开锅盖,一股香味就扑鼻而来,我忍不住就要尝一尝便伸手去拿,”烫!“奶奶连忙说。”唉,真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呀!“等一会儿饼不烫了,我拿了一个咸的尝了起来。好香呀!皮酥、馅香,再加上又是我们亲手做的,这团圆饼吃起来格外好吃,比起那些有着华丽外表的礼盒月饼好吃多了!一口气我就把一个月饼”尝“完了。

  晚上八点,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大家品尝自家人做的月饼,看着中秋晚会,别提有多开心了!此刻,窗外圆圆的月亮望着我们这幸福快乐的一家也开心地笑了起来!

中秋节的来历6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真是巧极了。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碌起来,为我的生日做准备。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爸爸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姨妈姨夫也来祝贺。

  全家坐在饭桌旁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点燃了九根蜡烛,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许了一个愿,并向大家表示感谢。今天我又长大一岁,是个大孩子了,应该努力做好每件事情,让父母放心。

中秋节的来历7

  “中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年。根据中国古代日历,农历八月十五是八月中旬,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一年有四季,每季分为孟、仲、纪三部。三秋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中秋节,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到了魏晋时期,有“尚书镇讲牛以惑之,中秋夕行过江”的记载。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录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明清时期的元旦。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中国历,农历八月在秋天的中间,这被称为“中秋节”,八月十五是在“中秋节”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因为节日在8月15日,所以叫“八月节”、“八月半”;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也俗称“中秋节”、“月夜”;中秋节是一个完美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它也被称为“团圆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正月”。“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互赠月饼,意为团圆”。《帝京景物略》还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圆,分瓜齿错,花瓣刻莲花。有老婆的人总有一天会回到婆家,这一天叫团圆日。中秋节晚上,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个象征团圆的类似月饼的小蛋糕,蛋糕里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蛋糕里有月亮、月桂和兔子。农历祭祀结束后,家里的长辈按照人数把蛋糕切成块,每人一片。如果有人不在家,会给他们一份,以示家人团聚。

中秋节的来历8

  今天老师让我们查找传统文化的资料,我最感兴趣的是中秋节。在网上我了解到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在这个传统的节日,我们一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坐在阳台上赏月,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听着虫儿的鸣叫声,品尝甜甜的月饼和好吃的瓜果,和家人一起度过快乐的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9

  中秋节最简短的来历传说

  第一传说:唐高祖与“祝捷饼”

  月饼传说较流行的观点是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另一方面,又自恃兵强马壮,不断举兵南下侵扰。为了平定北方外患,唐高祖李渊委任当时著名将领李靖为北征总指挥,反击突厥,最终得胜。

  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十五,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李渊遂将胡饼分给群臣,君臣一道品尝,赏月。据说,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由此而来,并由宫中传到民间。

  第二传说:杨贵妃为“月饼”起名

  在早期,人们并不把月饼叫“月饼”,其叫法很多。在唐朝,最流行的叫法自然是胡饼。过去,汉人把生活在中国北方、西方的匈奴、鲜卑、氐、羌、吐蕃、突厥等游牧民族,统称为“胡人”,他们特有的日常食用的面饼,被汉人称为“胡饼”。这种饼圆圆的,糖馅、包以果仁等,很好吃。

  那么,胡饼又是如何改称月饼的?

  有一年中秋节,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起吃胡饼赏月,风流成性的李隆基故作风雅,觉得胡饼一名不好听,想改个名字。但起什么名字好呢?一时想不出来。杨贵妃抬头一望,其时高悬空中的一轮圆月,恰如这圆圆的胡饼,遂脱口而出——月饼。李隆基一听,连连拍手叫绝。“月饼”一名,由此叫出来了。

  但这个传说似乎不靠谱,有这样的记载,唐僖宗李儇曾在中秋节赐饼给新科进士,当时此饼并不叫月饼。李儇比李隆基晚生177年,可以肯定在唐代,至少在晚唐,月饼仍不叫月饼的。

  其实,在宋代,人们也不把月饼叫“月饼”,文人喜欢称之为“金饼”。在宋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尚没有普及,到了元代,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才变浓,但多称之为“月糕”。一直到明代,“月饼”才正式定名,中秋节吃月饼风俗也广为流行。

  第三传说:吃月饼与“杀鞑子”

  在元未,天灾人祸连连,民不聊生,蒙古人对中原汉人的统治也更为严厉。为了奴化汉人,有的地方竟然规定,新娘的初夜权要献给主政当地的蒙古人。当时男人娶媳妇是不敢张扬的,不少男女是“偷婚”,以避免被鞑子知道。为防止汉人造反,还不准民间私藏铁器,十户人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这些奴化政策,激起了汉人的不满,民间反抗情绪强烈,各地都在酝酿起义,相约“杀鞑子”,推翻元政权。当时公开聚会是行不通的,为了传递统一行动的信号,保证隐秘,南方的朱元璋,即后来的明太祖,便选择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机会,将写有起义信号的纸条包在月饼里,通过这种传递方式,形成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势力。

  第四传说:嫦娥奔月与“不老药”

  嫦娥,原名姮娥,她是神话人物后羿的妻子。到西汉时,为避汉文帝刘恒的讳,而改称“嫦娥”。

  嫦娥奔月有两种版本,一种版本是,嫦娥偷吃不老药奔月:“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药,贪心的嫦娥背着丈夫偷后吃后,跑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亮女神。

  另一种版本是,嫦娥被迫吃不老药:跟后羿学习射箭术的逢蒙听说后羿搞到了长生不老药,于是前去偷窃。逢蒙未能得手,恶从胆边生,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自己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中秋节的真正起源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祭月节、月娘节、团圆节、月光诞、月夕、秋节、拜月节、月亮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四大节日之一。

  在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传说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长生不死之药,准备和妻子嫦娥共同分享,但是却不巧被邻居看到了,他趁着后羿不在的时候准备强抢,嫦娥被逼无奈之下一个人吞下了药,飞升到了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失去了爱妻,只能每年在中秋月亮最圆的时候,摆下嫦娥最爱吃的圆饼(月饼)和圆圆的蛋以寄托相思之情,希望嫦娥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团团圆圆。

  当然那只是神话传说,而实际上中秋节最初起源于上古时代,是因为对于独特天象的崇拜,古人祭祀月亮而来。古人祭祀月亮,奉上祭祀,以求神灵的庇护,并且以此形成传统。最初是部落祭祀,到后来国家形成后也开始祭祀,到两汉时期,有人专门编撰了《周礼》,对中秋进行文字记载。

  然后到了唐朝,开始把中秋节定为全国性节日,成为固定的节日。在唐都长安和洛阳,每到中秋节,皇帝和后妃、大臣们,先到宫门城楼,歌颂太平盛世,然后宣布昼夜不禁与民同乐,而后皇帝和后妃大臣宴饮,百姓们开始在各个大街猜灯谜、赏灯、放孔明灯、宴饮作诗等。唐朝国力强盛四夷来附,而后又把中秋的习俗传播到了四海。

  到了宋朝,乃至之后的明清,中秋节正式成为大家共同的节日,并且日期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此后,中秋节随着华人往海外的迁徙逐渐传播出去,成为而今东亚和全球华人的共同节日。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象征意义简述

  团圆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中秋节的来历10

  中秋节是我喜欢的节日,人们会吃月饼、挂灯笼、烧烤、观月。

  爷爷奶奶跟我说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传说,远古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民不聊生。人间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站在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这时,我插了一句话,说:“爷爷奶奶,古时候不是有十个太阳吗?为什么后羿只射下九个太阳呢?”爷爷说:“因为后羿觉得,人间没有太阳不行啊!”我恍然大悟,爷爷继续说了起来。后来后羿娶了嫦娥,并把不死药交给她保管。但是嫦娥吃了不死药,飞到月亮去了,后羿只能看着月亮怀念她。所以就有了中秋赏月的习俗。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中秋节有月饼吃,还可以烧烤,中秋节也很美,我爱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11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的来历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中秋佳节时。说起中秋节的来历,很多人都不清楚。古人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三个时间段,这跟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分别把每个季节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而每年的秋天也分为三个时间段,而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正是属于秋天的中间时间段,所以,自然就叫中秋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们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快乐。有的地方喜欢吃月饼,有的地方喜欢吃柚子,有的地方喜欢一起赏月,有的地方喜欢吃团圆饭,总之,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家人的团圆。特别是赏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在外的游子们此时的心情多时感慨万千的,当他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皎皎明月,自然而然会想念家人团聚,他们多是用着朗朗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中秋节旅游好去处

  大理洱海

  特色:泛舟洱海对月当歌

  中秋佳节,在洱海中泛舟赏月是一种极好的享受。洱海湖水清澈见底,碧波盈盈的湖水仿佛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沁涌出来的玉液,与迷蒙的天光、幻变的云彩、皎洁的月亮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令人陶醉。

  苍山雪、洱海月、上关花、下关风,是大理独有的四大景色,每个景色都有一段流传千年的传说故事。

  仰望天空,玉镜高悬,俯视湖面,万顷银涛,一轮明晃晃的月亮随波飘荡,极富诗情画意。在洁白无瑕的月色衬托下,帅哥“阿鹏”们引吭高歌,美女“金花”们低声吟唱,一阵阵引人遐想的歌声随着一圈圈荡漾的波光传向遥远的另一方……这是白族年轻人庆祝中秋的传统习俗,他们对月当歌,用自己过人的歌喉,赢得恋人的欢心,也赢得了旁听者的声声称赞。

  西藏林芝

  特色:高原月藏域情

  凭借天然的地理优势,青藏高原无疑是距离天空最近的国内绝佳赏月地点。中秋将至,不妨前往素有“高原小江南”美誉的西藏林芝,参加藏族风情篝火晚会,领略雅鲁藏布江边最美月光,感受别样精彩的中秋之夜。另外,9月15日前后,林芝开始进入秋色正浓的黄金50天,此时入藏最适宜。

  林芝的`月光既不温柔也不幽凉,而是雄浑矫健地洒在高原的每一寸土地上,给人一种孤芳自赏的美感。熠熠生辉的月色仿佛是一枚“照明灯”,将远处的雪山照耀得晶莹剔透、清澈透明,令人感到高原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纯净洁白。中秋之夜,大家可以围坐在餐桌旁,品尝由名厨精心制作的香帕拉藏餐,烤藏香猪、松茸煎饼、人参果炒饭、酥油人参果等等美食让人大快朵颐。晚餐过后,中秋晚会的熊熊篝火在空旷的草地点燃了,温暖了身在异乡的游子之心。大家手牵手,跳起了欢快的锅庄,唱起了高昂的藏歌,向远方的亲人们送去绵绵不断的思念与祝福。

  不同地区过中秋节的习俗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

中秋节的来历12

  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和结晶,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

  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中秋节灯谜: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

  中秋节灯谜答案:

  1、八归

  2、月季

  3、花好月圆

  4、归有光

  5、赏光

  6、水袖

  7、观光

  8、花好月圆

  9、明月清风

  10、日涨盈亏

  11、当归

  12、软盘

  13、第二次握手

  14、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一节复一节

中秋节的来历13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天,人们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亮,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过去过中秋节。比如:香港的舞火龙,广州的树中秋,安徽的堆宝塔……真的非常热闹。

  今年的中秋节,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赏月,吃月饼。从世纪广场方向飘来了无数盏孔明灯,一个个红通通的,照亮了天空。突然,一个孔明灯慢慢地在降落,我感觉快落到我家楼顶了。我张开小手期待着那盏孔明灯降落。果然,那盏孔明灯因为油燃尽而落在我家楼顶。我想:如果在掉下来的孔明灯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孔明灯会不会飞起来?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说:“好,我们试试看!我去拿蜡烛”过了几分钟,经过努力,我们孔明灯重新放飞了。

  一个孔明灯代表了一个愿望,我无意中帮助了他人继续实现了愿望。比我自己放孔明灯还更有意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理解了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中秋节的来历14

  中秋节来历

  1.起源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2.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风俗

  1.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2.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4.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5.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6.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中秋节的来历15

  自古以来,月亮就寄托着人们无限的情感。又是一年中秋节了,举头望月乡愁无限,感慨也颇多。

  中秋节的时候,人们望着难得一圆的月亮,不禁会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李白的诗里时常有月亮的影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亮似水的影子,似梦的颜色,给人的是一种惆怅的美。世人眼中,它是出水的芙蓉,婷婷袅袅,洁净无暇;它是披红的新娘,娇娇柔柔,楚楚动人;它是水里的倒影,隐隐约约,可望而不可即;他是游子思家的心,夜夜拌母亲入眠;它是中秋节挂在天上的灯笼,是闻见甜味的香蕉……

  直到那一天,人类科学家第一次用天文望远镜看到了月球表面一个个凹凸不平的”坑洞“,喔,原来月亮是这样的……她并不是古书中描写的一块完美无暇的玉,也不是传说中天狗喜食的大饼……她没有那么美……

  那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来到了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出乎意料的,这儿不美,一点儿不美,甚至冷清得叫人害怕,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一捧捧无水的沙土,掩埋了人们心中美丽的月亮。那曾经如梦的颜色,在此刻看来,也不过是太阳反射的光罢了,那曾经被看作是嫦娥与月兔的影子,也只是连绵的”环形山“。是的,月亮神秘的面纱被人类一点点地揭开。她不再是令人向往的仙境,而是一块没有味道的糖果……

  人类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假如有一天,人类弄清楚了宇宙间的一切,那么人类必定已经疯狂,这又有何意义呢?倒不如不要把一切事物看得太透彻,守住一份美丽与幻想…

【中秋节的来历】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来历及月饼来历09-28

中秋节的来历11-02

中秋节的来历11-16

中秋节的来历和中秋节拜月的来历09-25

中秋节赏月的来历10-18

中秋节的别称及来历10-18

中秋节月饼的来历10-18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10-23

中秋节的来历简写09-13

中秋节来历简介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