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20年展望

时间:2022-11-27 16:03:34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香港回归20年展望

  香港回归祖国20年以来,香港在法律、对外事务、民主自由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下面就为大家收集了香港回归20年展望,仅供参考!

  香港回归20年展望【1】

  由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和香港大学政治学系联合主办的“燕集香江·文化中国”论坛5月20日在香港大学举行。论坛以文化中国为主题,从文化整合的角度出发,探讨香港回归祖国20年以来,两地在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变化,邀请北大及港大校友分享“一国两制”框架下,对两地发展的看法及对未来的期许。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香港特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爱诗,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经济学家刘佩琼及香港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胡伟星发表主题演讲。

  梁爱诗回顾香港回归祖国20年以来,香港在法律、对外事务、民主自由等方面的发展,解释介绍了香港基本法委员会的概况。她指出,香港回归祖国20年以来,香港市民的人权和自由受到基本法的保障,随着诸如种族歧视条例、最低工资水平条例及十五年免费教育等条例的增加,香港市民的权利更是有增无减;香港的体育文化事业发展良好,卫生医疗事业得到改善;香港的人口在20年内增加25%,是全球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梁爱诗表示,这反映出“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实践取得成功。

  梁爱诗指出,国家在“十三五”规划中,将香港定性为金融、经贸、物流、旅游中心,以及法律服务和纠纷解决中心。“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为香港带来大量机遇。她呼吁香港各界要好好把握机遇,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政策优势,为促进香港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构建世界新格局作出贡献。

  刘佩琼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形容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以来,两地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开放的自由经济”来形容香港经济的特点。她指出,香港过去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就是靠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进行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以及金融等方面的活动。这些成功经验表明,由于地域狭小等因素的限制,香港必须发展外向型经济,即香港发展经济一定要靠与世界联系,香港只有与外界有了良好的沟通联系,才能发展好自己的经济。

  她指出,20年以来,香港的主要贸易伙伴从欧洲、美国转变为中国内地。目前,内地占了香港贸易总额的50.8%,而美国和欧洲只分别占到7%和4%。香港的贸易发展对内地的依赖越来越大,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内地的码头数量越来越多,交通建设越来越广,对香港的依赖也在逐渐减少。

  刘佩琼表示,香港有着大量专业的金融服务人才,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她希望香港能够继续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作用,促进内地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同时促进香港经济的向前发展。

  胡伟星从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以来,香港特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落实情况出发,借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的话语,表示应将这三句话详细概述为“以一国为前提和基础的一国两制”,“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以及“中央授权下的高度自治”,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准确落实中央对特区的全面管制权和特区的高度自治权,以及坚持“一国”之本和善用“两制”之利来推动经济向前发展。

 

  香港回归20年展望【2】

  2017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20周年,对香港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自1997年回归祖国以来,中央人民政府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按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全面落实"一国两制"。《基本法》以政治和法律制度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双重保障,同时也在"一国"和"两制"双重优势下支持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20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究竟香港在这20年如何把握了发展机遇?本文将尝试考察中央对香港政策的历史发展,希望通过一些归纳总结,为香港"进入新阶段、把握新机遇"带来一些启迪。

  一、历史发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使中国对香港政策建基於中央对地方关系。由於区域合作的加强,两地重新设立了"香港与内地大型基建协调委员会",具体就西部通道、珠海伶仃洋大桥、铜鼓航道、新机场与珠江三角洲空中管制协调,以及落马洲、皇岗旅客过境信道等项目进行研究和协调,以推动香港与内地邻近地区的合作。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四小龙之一的香港造成了重创。香港楼市泡沫的爆破、外资资金的撤离,股票急跌、市民收入萎缩,使香港经济陷入了困境。在1998年3月30日举行的粤港合作首次联席会议,正好为香港突破内部经济问题提供了转机。例如:延长边界多个关口的通关时间、加强合作,携手保护环境、共同开发旅游业务等措施,期待可帮助香港走出困境。与此同时,香港对自身需要订立长远目标具有较强意识,不但要成为内地主要城市,更加希望成为亚洲国际都会。

  在2003年,香港爆发了"非典型肺炎",百业萧条。为了让香港走出阴霾,中央对香港给予了四项优惠政策:(1)在2003年6月29日签署《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2)在2003年7月15日实施"内地输入专才计划";(3)在2003年7月28日实施"个人游"及(4)中国人民银行在2003年12月31日委任中国银行(香港)作为在香港的人民币清算行。顾名思义,四项政策力图在经贸、人才、旅游业和金融业刺激香港经济。同年,香港、澳门和广东省政府就港珠澳大桥的兴建更达成初步共识。三地希望大桥建成后可促进珠江三角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生产制造、现代物流、专业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娱乐、消费和个人服务以及信息中心等优势和功能的现代化大型经济区域。

  自2007年底开始,美国出现了波及欧美至全球的金融海啸,香港金融业作为其中一个支柱产业亦被波及。在一定程度上,这影响了香港拟修订上市规则来鼓励更多不同地方具规模和合资格的外国企业前来挂牌招股的计划。另外,也对国务院研究进一步扩大在香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范围,包括允许香港进口商以人民币支付从内地的直接贸易进口带来影响。为了支持香港抵御金融海啸的冲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於2008年12月19日访港时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了"十四项措施",涵盖了金融、基建、珠三角合作、缓解中小企困难、扩大个人游等方面。

  2014年1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广东前海南沙横琴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以协调解决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建设中在政策实施、项目安排、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需要中央政府予以支持的`事项。"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沪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开通,是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及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香港交易所建立技术连接,允许中国内地和香港投资者通过当地证券公司或者经纪商买卖规定范围内的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

  继深圳、北京和上海,福建省於2015年1月22日同意开展闽港合作会议。同一年,继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又增设3个试验区。最终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和深圳前海三个自贸区并於2015年3月1日挂牌。2016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规划)更首次设置"港澳专章"。2016年8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批准《深港通实施方案》。最终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深港通")於2016年12月5日正式开通。

  最近在2017年3月23日致力於促进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正式宣布香港即将加入成为成员。在未来的日子,香港可以为亚投行在项目融资、发债、投资、财务管理及外汇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香港更加可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内地和香港企业开拓新市场。

  二、机遇和建议

  在回归20年来,香港遇到的机遇众多,当中"有危亦有机"。尽管这些机会不以中央对香港政策为限,但是显然地以中央对香港持续施行的政策带来的机遇所取得效果最为明显。旅游业、金融业和服务贸易等得以蓬勃和持续地发展就是最佳例子。其主要原因是中央对特区的施政理念乃至香港处理中央关系本来是具有跨地域、跨制度的因素,如何更妥当地处理是需要时间去理解,也需要经验去沉淀。当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越来越理解"一国"和"两制"的制度特点,逐步形成了科学化管理,便可更顺利地促进内地和香港有关政策的推行及积累更多经验。

  事实上,经过多年来的发展,我们对机遇归纳出几个特点:

  (1)从行政级别看,有关政策区分为国家级、省市级别的;(2)从形式看,有些是国家级规划,有些则是专项规划;(3)从目的看,有些是促进香港对内地贸易,有些则是鼓励内地透过香港平台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发展战略;(4)从时机看,尽管有些是为了解决危机而提出的政策,更多的是透过内地和香港官员长期研究和探讨而得出的政策及发展方向。

  可以看到这些"机遇"绝对不是香港的"运气"或"机会率",而是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政府行使行政权的体现,是统一主权和两种制度的作用和特有效果,十分值得深入探讨,期待作者的后续研究可尽快奉上。

 


【香港回归20年展望】相关文章:

香港回归20年的展望03-08

香港回归20年贺词06-01

香港回归20年视频06-01

香港回归20年的活动06-01

香港回归祝福语06-01

香港回归20年庆典06-02

香港回归20年变化06-01

香港回归20年教案06-01

香港回归纪念日06-03

庆祝香港回归20年征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