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活动图片

时间:2020-10-26 19:56:17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2017腊八节活动图片

  腊八节活动开展的过程当然需要一些图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给大家的2017腊八节活动图片。

  2017腊八节活动图片

  腊八来历

  首先说说腊八的起源。腊八,也称为腊日、腊节、王侯腊、君王腊,来源于我国传统的腊日祭祀。当今的腊八节不是个大节,要是大节就和清明、端午一样放假了O__O",但在唐宋以前尤其是先秦、两汉,腊日曾是一个极为隆重的节日,乃是“一岁之大祀”,无论民间还是朝廷都要举行盛大仪式以示庆贺,即使到了腊日节日气氛日益淡化的唐宋时期,每逢腊日,皇家的公务员们还有三天假歇呐。

  最初的腊祭原本是两个,一作“蜡”,虫字旁,预示这一祭祀是与农业生产有关,有祭祀农神以感谢一年收获的含义;一作“腊”,月【肉】字旁,“腊者猎也,因猎取兽,祭先祖也。”目的是为祈求祖先保佑来年收成,同时有息农的寓意。这两个同在岁末的感恩收获的祭祀,战国后逐渐合汇为一,被视为同一项祭祀活动。当时的腊日节,人们都会提前腊制很多肉食,一家团聚祭祀祖先,平时很少能吃到肉的民众,在这一天吃喝庆祝热闹非常,故而腊日在当时是个很受期盼的节日。【腊肉腊肠腊鸡腊鸭都是从这儿来的吧?】又据《搜神记》记载,西汉宣帝时有“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尝腊日晨炊,而灶神现形,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刲以祀之,暴至巨富,子孙职显。后常腊日祀灶,劳农夫。” 由此腊日在民间的传衍中,最晚在西汉时又有了祭灶的习俗。

  三代之际,因为历法不定,早期的腊日并不固定。秦汉以后,腊日开始依据五德制定,即“王者各以其行盛日为祖,衰日为腊。” 像汉朝因是火德,“火衰于戌,故以戌日为腊。” 规定“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 而腊八成为腊祭日,始见于南北朝时期。据由萧梁入仕北周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记载,荆楚地区已经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有人据此以为南北朝后,腊日就固定在了腊八这天,所以腊日就是腊八,这其实是一种误解。腊日在当时还未固定的和腊八合并为一天,像唐朝的腊日就并非定在腊八这天。史载唐朝前期曾分设蜡、腊二祭,其中以“前寅蜡百神,卯日祭社稷,辰日腊飨宗庙。” 玄宗开元年间始定礼,“三祭皆于腊辰,以应土德。”【据《唐会要》卷二十三记载:“太和七年(833)十二月八日季冬,蜡祭百神。”查万年历,此时的“八日”为寅日,如此唐后期仍有在寅日蜡祭者】所以唐代是以“辰日”为腊日的。宋朝为火德,遵用开元惯例,“三祭同用戌腊日,” 又和汉朝一样了。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就曾记载宋代腊日,“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谓之君王腊。” 可见腊日和腊八在宋代仍是不同的节日。

  而上文所述荆楚地区以“十二月八日为腊日”的习俗,有可能和南北朝后期佛教节日腊八节的出现有关。南北朝佛法初盛,有僧徒将佛经所记,佛诞生于二月八日、成道于二月八日,看作是周历,【周历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进而换算为夏历十二月八日,并以这天作为佛祖成道的纪念日。【古人认为佛陀生时相当于我国西周或春秋时期,因此往往用周历来解释佛典上佛陀的诞生和成道之年】 这一说法的逐渐流行,有可能导致荆楚地区腊日开始固定在腊八这天。

  随着时代的发展,唐代开始,腊祭逐渐被定为皇家专享的祭祀,臣民被取消了这一天祭祖的权利,史载当时“天子以四孟、腊享太庙,诸臣避之,祭仲而不腊。” 连大臣都不能在腊日祭祀祖先,老百姓就更没可能了,于是一个原本普天同乐的娱乐色彩浓厚的全民节日,逐渐变成正式严肃的国家级祭典,祭神、祭祖的权利被收归国有,和民众生活慢慢剥离开来。【腊祭对象最初只有八大农神,唐代已达到一百多位以日月为主的各类神祗,这也使得腊祭难以在民间延续】而作为佛祖成道纪念日的腊八节,反而被纳入禅宗戒规,在佛教徒中普及起来。到了北宋时期,随着禅宗在社会上的'盛行,寺院在腊八日频繁举行施粥等活动,对民间产生了极大影响,腊八节开始为百姓所接受,传统的腊日祭祀在民间反而渐渐衰微。它的祭神、祭祖功能被安排到了除夕、春节,祭灶则被安排到了腊月二十四。腊日被呼为“王侯腊、君王腊”,完全成了官家的游戏。虽然宋朝官方仍对腊日进行着国家祭祀,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也自“定德运为土,腊用辰。” 努力延续着腊日节,但入元之后,对“五德学说”并无太多兴趣的蒙古皇朝,却并未延续宋金两朝的腊日祭祀,于是,最后一抹腊祭的余晖,也终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只在一些地方的民俗中偶有残留。如反映了宋元时期社会生活的《水浒传》中,还有“时当腊月初旬。山东人年例,腊日上坟”的写段,依稀可见腊日祭祖的传统遗风。南宋杭州有腊日祭万回的习俗,据明人《西湖游览志》载:“宋时杭城腊日祀万回哥哥,其像蓬头、笑面,身着绿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云和合之神。祀之人,在万里外,可使回家,故曰万回。”这应是前代腊日阖家团聚的神话衍说。明朝时,京城风俗煮好腊八粥,要供奉“户牖园树、井灶之上。”这都和早期的“蜡祭百神”有关。因为元代上层贵族的佞佛,佛教节日腊八节得到统治者的推崇,并逐渐吸收了腊日。腊日也最终固定在了腊八这天,并逐渐失去其最初的祭祀意义,成为一个吃粥庆祝的日子。明朝一代,腊日节完全被腊八节代替,官方所谓的腊日其实就是腊八节。清朝虽在前期实行过“八蜡之祭”,但到了乾隆十年,也正式“诏罢蜡祭”,于是“自是无复蜡祭矣。” 腊日从此再不为人知,腊八节却逐渐普及各地城乡,从一个只在京城和某些大城市盛行的节日,变成了一项全民性质的传统民俗。

  2017腊八节活动图片

  腊八传说

  “腊八传说”——朱元璋版

  腊八朱元璋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未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传说”——岳飞版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腊八传说”——赤豆打鬼版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传说”——释迦牟尼版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 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2017腊八节活动图片

  节日习俗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中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麦仁饭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祭祀

  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叫“七宝五味粥”。中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蒜

  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2017腊八节活动图片】相关文章:

关于腊八节传说的图片01-12

妇女节活动图片11-12

2017安全教育日活动图片11-17

腊八节活动策划方案12-01

学校腊八节活动总结01-06

小班腊八节活动总结12-11

清明节扫墓活动图片11-16

三八节活动图片11-11

女生节活动海报图片11-10

2017年劳动节图片大全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