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兵铠”中思考9.3阅兵的历史意义

时间:2024-03-21 10:00:02 其他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阅兵铠”中思考9.3阅兵的历史意义

  9.3阅兵在前几日进行了规模盛大的阅兵预演,举世瞩目。世界各国对我国9.3阅兵的看法不一,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抛开这些,跟大家聊聊关于9.3阅兵的历史意义,仅供参考。

从“阅兵铠”中思考9.3阅兵的历史意义

  从“阅兵铠”中思考9.3阅兵的历史意义

  古代阅兵——阅兵铠思考

  今年的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当天,在天安门将举办盛大的阅兵仪式。

  用阅兵式壮军威,古今中外都如此。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君王、将帅检阅军队,是一个惯例,为此还制定了一定的军戎礼仪规范。

  在这些礼仪规范中,在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铠甲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铠甲的外形和作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早期沉重的金属铠甲,逐渐演化出各种轻便、华丽的轻型铠甲,这些铠甲不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还有极强的观赏性。在检阅中,将士们穿着美观的铠甲,能够展示出军队的气势和实力,而铠甲的演化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

  现代阅兵——9.3阅兵的历史意义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早打响、最晚结束,持续时间最长——14年(1931.9.18-1945.9.3)。相比其他主要参战国时间,英国6年,苏联是4年2个月,美国是3年9个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美、苏、英四国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人,英国伤亡120余万人,苏联牺牲2700余万人,而中国伤亡3500余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最大牺牲;中国战场消耗日本主要有生力量,打消日本嚣张气焰,70%的日本兵伤亡在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在1938年抗击了日本海外陆军主力的94%,1940年抗击了日本海外陆军主力的78%;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分别在1942年和1943年抗击了日本海外陆军主力的64%和54%。二战61个国家参战,总人口达17亿,中国参战人口4.5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参加人口最多的国家。1941年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战略反攻,日、德、意法西斯军队达1110万人,中国抗击日军达240万人。全世界61个参战国中,中国抗击法西斯军队兵力最多。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全世界战区总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中国抗日战区面积达600余万平方公里,是战场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的抗战,使日本陆军的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实施“北进”计划,苏联避免了两线作战的致命危险,中国抗战直接决定着世界反法西斯事业的成败。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作战,阻止日本南下,有力配合了盟军对日作战。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表示,假如没有中国抗战,假如中国被打败,有多少个日本兵团可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打下澳大利亚、印度……甚至可能侵占中东。

  不仅如此,中国军民顽强抵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道义上也号召了世界正义力量团结起来,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

  中国举办九三大阅兵,一是纪念历史,珍惜和平。不只是告慰先烈,也为警示后人,尤其是战后出生的日本人、中国人,珍惜和平来之不易,共同维护好和平,天安门城楼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为阅兵精神做了最好诠释。二是昭示现实,启迪未来。抗日战争充分折射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三是显示决心,辨明是非。中国曾经是国际秩序建设者、维护者,现在也是维护战后秩序的中坚力量,指责中国破坏国际秩序是对历史的不敬,也是现实的不公。阅兵凸显中国和平发展、其他国家也要和平发展的主题。

【从“阅兵铠”中思考9.3阅兵的历史意义】相关文章:

阅兵的口号01-10

军训阅兵的口号06-13

艰辛的阅兵日记06-10

胜利日阅兵与国庆阅兵的不同之处06-10

阅兵训练日记06-11

阅兵手抄报内容06-24

阅兵仪式手抄报06-24

9月3日阅兵06-05

历届国庆大阅兵回顾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