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放爆竹的习俗

时间:2024-03-12 10:41:37 文圣 春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放爆竹的习俗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间风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做“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放爆竹的习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放爆竹的习俗

  春节放爆竹的习俗

  1.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 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2.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元朝称饺子为"扁食"。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3.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辞旧迎新之际燃放烟花爆竹成为人们情感释放与愿望表达的特别方式。在灿若云霞的焰火与春雷般的爆竹的声色中,人们迎来了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天——除夕。春节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我国很早就有关于爆竹的记载。爆竹起源于人们辟邪驱鬼的目的,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人们相信有声的爆竹能驱赶鬼怪猛兽,扫除人们内心的恐惧。从天然爆竹到火药爆竹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它与人们对火药的认识与使用有关。汉代以后,炼丹家们在进行炼丹实验时,发现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在一起燃烧能引起爆炸,这可能就是最初的火药了。后来有又人将火药装入竹筒内燃放,响声更大,更具威力,于是新的爆竹就产生了。元代以后,爆竹鞭炮盛行于中国的各地春节习俗中,成为节日里不可缺少的声音语言。爆竹经过人们不断的改进,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爆竹。爆竹的种类,小说《金瓶梅》记载的就有霸天鞭、地老鼠、一杖梅、火梨花等数十种。

  正是鞭炮具有驱除邪秽、接神迎神的功能,并能增添喜庆气氛,爆竹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民俗产品。不仅在春节燃放,平时各个节日,红白喜事,爆竹都是增添热闹气氛的不二选择。

  历史传说  

  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这段记载说明爆竹在古代是一种驱瘟逐邪的音响工具,这就使得燃放爆竹的习俗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其实,这完全是由古人的误解所致。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而山中有一种动物既不怕人又不怕火,就是年兽,经常趁人不备袭击人畜。

  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这里所说的动物,名叫“山臊”。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吓跑山臊,即驱逐瘟邪,才可得吉利平安。 人们很早就起来放鞭炮,相传此举是为了驱逐“山魈”。山魈,据说是古时深山里的一种凶恶的独角鬼怪,但是它最怕声响,人们就用烧竹子的爆破声来吓跑它。有了火药后,人们就用火药装入竹筒,做成爆竹,后用纸制筒,也称爆仗或炮仗。到现代,人们已不相信什么“山魈”了,但还是习惯在春节放鞭炮,借以欢庆节日,振奋精神。所以,从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声总是连绵不断。

  春节放鞭炮的寓意

  驱邪避祟:传统文化认为,鞭炮的爆炸声可以驱散邪恶的鬼神、年兽和瘟疫,避免意外和灾难的发生,保护家庭平安。

  迎接新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平安顺遂,因此需要用鞭炮来庆祝、迎接新年。

  表达喜庆:鞭炮的爆炸声可以传达喜庆和热闹的气氛,也象征着迎接春天的脚步。

  祭祀祖先:在一些地方,放鞭炮也被视为对祖先的祭奠和纪念,祈求祖先保佑后人平安健康,家庭和睦。

  春节的习俗

  贴春联

  春联是对联的一种,通常由两句对称的话语组成,寓意新春的喜庆和吉祥。春节前,家家户户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和春联,用以表示欢迎新年的到来。春联的内容通常包括祝福、庆贺、吉祥和预示丰收等等,贴春联的习俗早已成为春节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粘贴窗花

  窗花是一种剪纸艺术,用彩纸剪出各种吉祥图案和图腾,然后粘在窗户上,寓意喜庆和祝福。传统的窗花图案包括蝴蝶、花鸟、鱼虫等,现代的窗花则更具有时尚和创新性。窗花不仅是家庭装饰的一部分,也是对春节的热爱和热情的表现。

  吃团圆饭

  除夕晚上,全家人会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象征全家团圆、和睦幸福。这是春节最重要的一餐,通常菜色丰盛,有鸡鸭鱼肉、蔬菜等等,象征着新年的吉祥和丰收。

  红包

  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里面装有压岁钱,寓意祝福晚辈平平安安、健康快乐。红包的数量和金额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有所不同,但红包作为春节的重要礼物和象征,一直是家庭和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春节放爆竹的习俗】相关文章:

过年放爆竹的倡议书01-10

2023年春节燃放爆竹倡议书01-12

中国春节习俗01-27

侗族春节习俗06-22

满族春节习俗06-22

湖南春节习俗06-26

山西春节习俗06-26

广西春节习俗06-26

台湾春节习俗06-24

潮汕春节的习俗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