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之放鞭炮

时间:2023-02-09 10:44:24 春节 我要投稿

春节习俗之放鞭炮

  中国春节放鞭炮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最初放鞭炮主要是用于驱魔除邪,而现在更多的是吉祥、喜庆的意思。

春节习俗之放鞭炮

  春节习俗之放鞭炮 篇1

  放鞭炮的由来

  鞭炮与桃符、春联一样,最早是用来驱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过年时候燃放爆竹就已经形成了习俗。《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这个习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恶鬼。”这也是后来人们在春节燃放鞭炮的由来。

  由此可见,“爆竹”一词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药发明之后,人们不再燃烧竹子了,而是将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烧,产生“爆仗”。不过,这时人们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们用纸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们还是沿用这个方法,只不过在工艺上有所改进,在花样上有所翻新罢了。在宋代,还有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管它叫“编炮”。因为成串的爆竹放起来声音持续时间长,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发出的响声,因此也就称它为“鞭炮”。

  明清两代,爆竹更为流行,花色品种也不断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兴放炮,到子夜零时达到高潮,爆竹声震耳欲聋,响彻天宇。过年,无论贫穷富贵,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旧布新。

  民间的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挨门窜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有一年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放鞭炮是源于驱除鬼怪的行为的,但是今天人们过年放鞭炮是为了喜庆,因为鬼怪被赶跑了,晦气也被赶跑了。

  爆竹的品种相当丰富,最为普遍的是“单响”、“双响”和“鞭”三大类。大个的单响爆竹也叫“麻雷子”,双响也叫“二踢脚”。双响爆竹的纸筒内分两层安放火药,下层火药的作用是将爆竹送上天空,上层火药凌空爆响。在双响的基础上,又研制成多响爆竹,清朝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说:“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飞天十响。”飞天十响今已演变为“闪光雷”——一长纸筒,内装若干药弹,点燃后依次射出药弹,凌空爆炸,并伴有银白闪光,故名闪光雷。因其火力强硬,易伤人。故自1987年春节始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均禁止燃放闪光雷。  鞭炮的名目也很多。钢鞭——用牛皮纸密裹火药,爆响时声音清脆响亮如钢铁。钢鞭一响为一头,“霸王鞭”可多至万头。在一挂鞭中定点加入特殊爆竹则称“节鞭”,通常是十响夹带一个麻雷子。燃放时即可出现响声节奏。南方城镇流行用彩纸裹药的“花鞭”,燃放时被火药崩碎的彩纸纷纷飘落,十分好看。如用粉红色纸裹药即名“遍地桃花”,用淡黄色纸则称“落英缤纷”,用金黄色则名“洒金鞭”。

  春节放鞭炮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是一个汉族传统民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是为了驱赶一种叫年的怪兽。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为什么要放鞭炮?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一书中,对当时除夕爆竹作了如下记载:"除夕之次,子夜相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而爆竹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不停。"《红楼梦》中也有描绘:"院子内安下屏架,将烟火设吊齐备,这烟火俱系各处进贡之物,虽不甚大.却极精致.各色故事俱全,夹着各色的花炮。说话之间.外面一色色的放了又放。又有许多'满天星'、'九龙入云'、'平地一声雷'、'飞天十响'之类的零星小炮仗。"从这也可以看到旧时新春燃放烟花的盛况。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屋里的主人,为了表示欢迎财神,便拿赏钱给来人,送财神的口中,当然总免不了要说些吉利话。例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等等之类的口彩。另外还有一种就是装扮成财神爷的模样,身穿红袍,头戴纱帽,嘴上挂着假胡子,身上背着一个收钱的黄布袋,后面跟着几个敲锣打鼓的,挨家挨户地去散发财神爷像,以便讨赏钱。每到人家门口,就唱起:"左厢堆满金银库,右边财宝满屋堆。"一大堆讨吉利的话,不绝于口,直到主人欢喜地接过那张红纸财神爷像,给他们些钱,扮财神的这些人,连声道谢之后,就起劲地敲打一阵,在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中,转到别家去了。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除夕守岁是整夜不睡、通宵达旦的。是夜,主妇们忙着挂灯结彩,张贴春联,剪窗花,贴年画,红红绿绿把房子装饰得花团锦簇,为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氛。孩子们最盼望的事也许就是压岁钱了。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甚而追讨到爷爷妈妈的卧房,一齐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压岁钱,压岁钱!"老人家还嫌不够热闹,故作小气,由讨价还价到围攻摸索,最后把老祖宗的红包挖掘出来,大家抢掠一空,才呼啸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却乐不可支,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

  人们的传统观念,总是喜欢在过年时,多讨些好彩头,希望一切顺利,这其中有许多旧习俗。如各地都有禁止使用扫帚之俗,以为新年使用扫帚将会把运气扫走,扫去财运,新的一年会难交好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为使此俗流行,还定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新年也不可骂孩子,说话必须特别留意。如果小孩子粗心大意砸碎了饭碗,大家也绝不骂他,反而说他"岁岁平安",因"碎""岁"谐音冲一冲不祥的气氛。新年里,大人最怕小孩子说溜了嘴,开年讲些不太吉利的话,除了横关照竖关照,有的地方还用块红布或草纸向孩子们口上揩抹,其意思是把嘴当作屁股,即使说出不吉利的话来,也等于放屁。还有的人把橘子、荔枝置于枕边,叫做"压岁果子"。橘子、荔枝谐音"吉利",以求来年大吉大利。各地还有不少以物象征吉利的种种习俗,如《西湖游览志》记述:杭州一带置"热栗炭于中堂,谓之旺相;贴青龙于左壁,谓之行春;插芝麻梗于檐头,谓之节节高;签柏枝于柿饼,以大橘承之,谓之万事大吉。"有的地区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偷财神爷像,而且偷到后要把它藏在裤裆里,以取 "财神入库(裤)"这句成语的意思。在这些异想天开的趣俗之中,埋藏着历代多少劳苦百姓献媚命运之神的良苦用心。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期间,各街巷通衢里,大户人家悬灯结彩。街头巷尾,乡里材社,到处百艺杂陈,各献高技,热闹非凡乡间多延请戏班剧团演戏,还开展听道情、扭秧歌、唱花鼓及各式品种的娱乐嬉戏,也有舞狮子,耍龙灯等种种文体活动。人们欢天喜地,共庆新春。

  春节习俗之放鞭炮 篇2

  一、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

  传说里是为了赶走一种叫年的怪兽,后来逐渐发展成人们庆贺新年,营造喜庆气氛的一种方式。

  放鞭炮的历史由来很久,在古籍中有这样的解释:“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说是初一放爆竹是为了驱赶恶鬼,但这是迷信的说法。

  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移,可以看到古人在深山露宿时会点燃篝火,保暖也能驱赶野兽。但有些野兽不怕火,却怕声音,所以人们会把竹子放在火里烧,让竹子爆裂的声音吓走怪兽。

  这种举动会给人带来安全,也是爆竹的来源。后来时间流转,被驱赶的野兽就在传说里变成了叫“年”的怪兽,燃放爆竹似乎更有了神圣感。

  到了唐朝有个叫李田的人发明了硝石爆竹,后来民间又发明了火药,做成了“爆仗”,到宋代人们用纸筒和麻,将火药串编在一起,这就成了鞭炮。

  现在人们虽然都不再相信有恶鬼“年”这些的存在,但过年放鞭炮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这样做更多的是庆祝节日,营造热闹喜庆的氛围。除了过年,婚嫁、升学、开业这些喜庆的事也会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二、过年放鞭炮的由来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关于年兽的故事传说。相传古时候过年为了驱赶年兽人们会亮起灯火,燃烧爆竹用爆竹炸裂的声音将年兽吓走,从此来保证一年的平安。之所以有这样的传说也不是空穴来风。根据古籍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可见,在古时候的正月初一,人们会在鸡鸣天亮的时候在庭前燃放爆竹,而爆竹最初的作用就是用来驱邪禳灾的。

  古时候的鞭炮其实就是源于火烧竹筒之后发出的声响,古时候人们在山里就用燃烧树枝和竹筒这样简单的方式驱逐野兽。后来有了火药,将火药装进竹筒里更获得更大的威力,所以鞭炮也叫最爆竹、炮仗等。在后来有了纸质的爆仗就和现在的鞭炮差不多了。

  到了现在,我们已经不相信有年兽或者是山精鬼魅,但是我们还是沿袭了春节放炮仗的传统。

  三、放鞭炮注意事项

  放鞭炮虽然是传统的过年习俗,但是每年都有因为放鞭炮而受伤或者导致火灾的现象发生。因此,人们应该严格遵守地方法则,在允许放鞭炮的地方才放,不允许放鞭炮的地方坚决不放。同时还要注意以下的注意事项。

  1、孩子必须在父母的看护下放鞭炮。父母应该注意,年龄太小的孩子不宜放鞭炮,而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也应该在长辈的`监护下放,防止发生意外。有的孩子害怕鞭炮等声音,家长在放鞭炮时,还应该将孩子抱离声音源,防止鞭炮爆炸声吓到孩子。

  2、远离易爆物品。放鞭炮时应该远离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气罐等,一旦发生危险后果将不堪设想。

  3、人群远离。燃放鞭炮时,人应该尽量远离,不可因为好奇而凑近。鞭炮声过响的话,还应该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4、放置稳当后再燃放。在燃放鞭炮时,应该将鞭炮高高挂起或者放置在安全的空地上。同时要注意周围是否有人,有人的话千万不能放。在放鞭炮时,千万不能用手拿着放,否则鞭炮在极短的时间内容易燃爆,后果不堪设想。鞭炮通常用香条点燃,很少用打火机、火柴点燃,使用明火应特别注意。

  5、过一会再走近。鞭炮点燃之后可能会存在暂时没有爆炸的鞭炮,要过一会再走近,不要立刻走近,最好过15分钟之后再走近检查情况。

  6、选购正规的厂商生产的鞭炮。在购买产品时要选择经检验合格的正规工厂生产的花炮产品。在放鞭炮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燃放规则进行。由于放鞭炮会给空气带来严重的污染,包括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污染,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人们的听力,影响睡眠,造成疲倦,让人感觉易怒、急躁等。因此,人们应该少放或不放鞭炮。

【春节习俗之放鞭炮】相关文章: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   09-07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11-06

春节放鞭炮习俗的来历10-03

有关春节放鞭炮的习俗01-18

关于春节习俗简介:放鞭炮11-06

放鞭炮的春节习俗有哪些11-03

春节习俗之拜年11-09

春节习俗之耍龙灯11-07

春节习俗介绍之桃符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