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

时间:2023-01-14 13:04:36 春节 我要投稿

有关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

  春节,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习俗,在一些农村地方,都有蒸馍这一习俗,那么这习俗有什么讲究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欢迎阅读!

有关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

  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 1

  在农村,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蒸馍都是过春节的头等大事,家家户户都十分重视。一来是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和信奉的神仙要用到;二来白面馍是走亲戚的主要礼物之一,尤其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白面馍更是农村春节走亲戚不可或缺的礼物。

  蒸馍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腊月二十五六之后,先一天,把“馇头”,也就是上次蒸馍留下的发面,用温水化开,拌上面粉,搅成稀水,用老百姓的话讲叫“打面水”,然后把搅好的“面水”放在煤火台上靠近煤火口的地方,等着发酵。这是春节蒸馍的前奏。

  一般第二天晚上和面。白天准备好足够的面粉,然后找个大缸,洗涮干净,准备放面。一般的人家一口大缸就足够,家里人口多、亲戚多的也有准备两三口大缸的。和面要用上等白面,没有面粉厂时,在腊月二十前,家家户户就自己推磨磨面,筛出最白的面粉留作春节蒸馍用。

  到了掌灯时分,就开始和面了。家里的壮劳力负责和面,有蒸馍经验的年长女性负责掌握每次和面放面的多少和放“面水”的多少。和面是重体力活,不一会儿就会腰酸背痛,如果是性子急的男后生,此时往往会问:“怎么还不完?”或说:“完了吧?”而和面、蒸馍最忌讳说话带“完”字,因此,此前家里年长的人就会特意交代,和面和蒸馍时,不能说“和完了”“蒸完了”,要说“和齐了”“蒸齐了”,取“起”的谐音,以图吉利。面和好,放到准备好的大缸里,上面蒙上湿布,放到煤火台上,下一步就是“看面”了。“看面”就是不时地在煤火台上移动大缸,使缸体受热均匀,面发得均匀,不然第二天早上面不起,或起得不均匀,都影响蒸馍的质量。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就开始试碱蒸馍了。蒸馍需要的人手多,如果家里人少,还会两三家在一起合伙蒸馍,今天蒸你家的,明天蒸他家的。蒸馍试碱、做花形一般是家里女性干的活,男性负责干一些粗活,如烧火、装馍、揭馍。

  春节蒸的馍样式丰富,并且每种样式都有一定的讲究。

  一开始第一锅会蒸小馍,小馍也叫小糕。既是试试面发得怎么样,碱试得怎么样,也取“小高”之意。

  接着蒸长条馍,长条馍也叫大糕,其状如布袋也叫布袋馍。布袋馍做工简单,把面搓成长条,七八寸长短一个,切好后再在两边用刀轻轻压一个印,就好比布袋扎住了口。

  大馍,每个要有碗那么大小,形状好比碗倒扣过来。有的大馍上用擀得薄薄的面片切成四瓣放在正上方,然后再摁个枣;有的则在大馍的顶端包上红糖,再用剪刀剪成四瓣,蒸熟时面瓣裂开,里面的红糖显露出来,有白有红,又香又甜,煞是喜人。大馍也叫人口馍,家里有几口人蒸几个,并且只在一个大馍里边包上子钱。大馍等到大年初一祭祀过后才能食用,谁吃到包有子钱的大馍,预示着一年大吉大利。

  大馍蒸齐后,就开始蒸其他样式的馍。刺猬馍,把馍做得像面包一样,然后用剪刀在上面一剪一剪,剪出刺猬的模样,再在前面用绿豆或黑豆装上两个眼睛,喻意像刺猬一样能粘住钱;鱼馍,一般是双头鱼,把面搓成中间细,两头粗的形状,然后折过来交叉起来,用黄豆在两个鱼头处安上鱼眼,一条双头鱼就活灵活现做成了。鱼馍取年年有余之意。小燕馍,把面搓成长条,一头用刀切开,形如燕尾,一头摁上个红枣。这三种馍都是春节期间放在大门口祭祀门神用的,刺猬馍和鱼馍与财富有关,小燕馍则是喻意着燕子飞入家中,来年喜事多多。

  蒸馍最后蒸的是财神盘。财神盘的底座是用将近两寸厚的'面做的,直径有将近一尺那么大,财神盘边沿的上面用手捏成花纹,上面盘着两条龙,两条龙龙嘴里衔着子钱,龙头相对;两条盘龙的正中是用面团成的元宝和金条,取金丝缠元宝之意,元宝和金条要高出龙身,呈麦堆状。这个财神盘的意思是家里的挣钱人,辛辛苦苦挣了一年钱满载而归,过年了,可以安安心心守着财富过个安稳年。

  从除夕夜开始就用馍上供,堂屋里正中的八仙桌或条几案上,摆上蒸的财神盘、大馍、枣花,点上香,边作揖,边给逝去的先人及家里供奉的神仙愿语。除夕夜将供品摆在那儿,从初一到初五的每天早上都要上香愿语。

  过罢初一就开始走亲戚。初二是回娘家,小媳妇会领着女婿和孩子,打扮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用斗篮装着自己蒸的馍,上面盖上花巾回娘家。路上遇见熟人,还会打上个招呼,掀开花巾,对对方蒸的馍品头论足一番。下午闺女要回婆家,这时当娘的要取篮,也就是要把女儿瞧自己拿的馍取下一部分,一定不能取完,否则就有贪财之名。取罢篮,当娘的要把自己蒸的枣花馍和其他礼物放到女儿的斗篮里,这叫做回篮。

  过罢初二,走其他亲戚,根据关系远近拿的馍也不一样,但也有取篮和回篮的讲究。

  虽说春节前蒸罢馍就不再蒸馍了,但正月十五蒸财神盘是个例外。这天蒸的财神盘大致与春节前蒸的相仿,不同的是两条龙已从相向而卧,变成了龙头衔龙尾,好似你追我赶的模样。意思是春节要结束了,家里挣钱人要出门辛苦挣钱去了。

  在农村有句俗话,叫做“能穷一年,不穷一节”。一般家庭春节蒸的馍不仅能吃到填仓节,而且还有好多家庭到了填仓节蒸的馍也吃不完。这时,天气已经回暖,柳树已经发芽,吃不完的馍容易放坏了。不过不用担心,这些放坏的馍还有用处,等夏天来了,这些长了绿毛的蒸馍就被做成了豆酱,变成了别有风味的小吃。

  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 2

  在农村有过了“小年”就是新年的说法,也就是说过了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就算是正式进入到了新年当中。各地农村虽然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但也都是为过新年而准备着,在我家乡山东菏泽农村,每年一进入到小年之后,基本上都有家家户户蒸馒头的习俗。

  农村蒸馒头的情景氛围很有新年的味道,一家蒸馒头,就要好几家的妇女们过去帮忙,大家围坐在面案板四周,各有分工,有和面的,有揉面的,说说笑笑,一会就是很多冒着热气大的白馒头出来了。

  农村蒸出的馒头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豆馅的,叫“豆馅馍”,一种就是纯粹的馒头,农村也叫“喜团馍”。

  在山东农村蒸馒头的习俗,可谓是历史悠久,农村过年之前蒸出很多馒头来,那可不光是为了吃,馒头的作用和价值远超出了吃的意义,别说过去,即便是现在,馒头在农村还有不少其他的用途。

  一、农民把女儿叫做“馒头篮子”的由来

  过去农村还比较贫困的时候,馒头那就是过年最好的食品了,不仅是自己家改善生活吃,就连走亲访友都把馒头当作了最好的礼物相互馈赠,但是走亲戚拿馒头的多少是有讲究的,根据亲戚的关系远近,拿馒头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

  在所有的亲戚当中,出嫁的女儿过年走娘家带的馒头最多,通常都会带上一篮子,并且还不用再回礼。因此,农村才有了把出嫁的女儿叫做“馒头篮子”的说法,意思是过年的时候,女儿走娘家拿的馒头最多。

  二、馒头也是供品中不可少的食物

  在农村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馒头都是作为供品中不可少的食物,无论是给已故先辈们摆供,还是给神像前上供,都会摆上三堆馒头,摆供的方法通常是下面放三个,上面再放一个, 这种情形在影视剧中也比较常见。

  摆供使用的馒头还必须用圆形的,不能用豆馅馒头或方形馒头,这样叫做心不诚,所以农村蒸馒头的时候,都要蒸一些“喜团”馒头,不仅是为了吃,也是为了摆供使用。其次,在农村还会蒸一些其他造型的面食,通常会点缀上几颗大枣,因此也被叫“枣花”。

  三、农村蒸馒头的来历

  虽然山东农村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有蒸馒头的习俗,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蒸馒头的来历,这也是因为很多口碑相传的历史,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因此农村很多年轻人也就根本不知道蒸馒头还有一段历史佳话。

  馒头一词的来历,据说还是来自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带兵打仗时需要跨过一河流,但是因为那条河内的瘴气比较严重,损失了很多兵卒,正在诸葛亮一筹莫展之际,有手下献策杀死俘虏的“南蛮”士兵,用其头颅和面团一起投到河里祭河神,由此之后,面团就叫成了馒头,这种典故无从考证,也仅仅是一种传说罢了,不过也给馒头增添了一道色彩。

  现在虽然农村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了,日常生活中大家也并不愁吃馒头,但是每逢新年到来之前,农民仍然还都保留着蒸馒头的习惯。农村还流传着一种说法,通过蒸馒头还能透露出接下来这一年中的运气,馒头又大又白,就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会更加兴旺发达,因此,农民也都很重视过年蒸馒头,当打开第一锅馒头的时候,还要搞一次祭祀活动。

  农村在蒸新年的馒头时,往往还会蒸出各式各样的面食品,比如说蒸出桃子形,预示着健康长寿,蒸出鱼形预示着吉祥有余等。馒头作为北方的主要食品,不仅用来日常食用,同时也成为了一种新年习俗,通过蒸馒头也能更加衬托出农村新年的味道来。

【农村春节的蒸馍习俗】相关文章:

宁夏农村春节习俗有哪些10-01

东北春节的习俗-春节习俗介绍10-19

山东农村端午节习俗10-14

春节有哪些习俗?地方春节习俗介绍10-29

春节习俗05-03

春节的习俗11-25

春节习俗之年夜饭的习俗10-21

习俗文化:关于春节的习俗有哪些11-04

农村葬礼习俗调查报告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