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春节的作文

时间:2023-10-06 15:47:18 春节 我要投稿

(实用)介绍春节的作文10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介绍春节的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用)介绍春节的作文10篇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1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满入屠苏”春节终于来了,压岁钱,年糕,庙会……这些让我们喜爱的习俗也开始了。可让我最喜欢的是……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把我从睡梦中拉了出来。“表姐,表姐,该起床了!你不去土地庙了吗?”淘气的表弟的楼下大声呐喊着。我不耐烦的捂住耳朵,可土地庙这个词猛然闪过我的脑海,我立刻跳起了床,回答道:“来咯来咯!等等我!”我手忙脚乱的穿好衣服,打着赤脚跑下了楼,冲到卫生间,急急忙忙的洗漱。洗漱完,便飞快的拉着表弟的手,向土地庙跑去。

  刚到土地庙,我们便冲到大门后,急切地用眼睛寻找彩旗。忽然,我的眼中闪现出两面彩旗,幸好,老天可怜我,给我了两面彩旗,我的心中呵呵直笑。我迅速地把它们紧握在手里,跑去告诉表弟。

  “当当,当当”乐队开始演唱起来,欢乐的歌儿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我们拿着彩旗在她们的前面奔跑。鞭炮在我们的身边连连响起,我们连忙左蹦右闪。在快乐的气氛中,我们连走路走了很久了也不知道。

  “咕噜,咕噜”,也不知道,是不是我表弟的'吃饭铃响了,正巧,我们劳作了半天,终于可以到一户人家蹭饭了。这也是我最不解的地方,因为,就在上一年,我们是到我外公家。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一习俗是一家轮一家的呀!

  中午时,下了一场小雨,但依旧没有影响我们蓬勃的兴致。我们下午的目标是一家饭店,还听说他们家的手艺是一等一的好,我的吃货表弟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口水了。因为在饭店在半山腰,所以在泥泞的山路上走,十分得难走。但我们又寻找到了一些乐子,我们把彩旗举得高高的,用力的挥舞着彩旗。在绿油油的山林中,忽然出现了十几只小鸟,有红,有黄,有蓝,有黑……它们在山林中穿梭着,嬉戏着。在我的家乡这也代表着一个寓意:自己就像一面彩旗一样,跑得快,看得远,就是成绩好,有见识,成为社会中的一个亮点。

  彩旗,是一个很普通的一个东西,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也希望我也能像它一样,有本事。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寓意,但是在我的眼中,它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愿望。

  这就是我家乡的一个习俗,你呢?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2

  人们都说中国节日无处不在,比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元宵节,春节……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春节吧!

  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窗花、放鞭炮,大人小孩子们都要穿上新衣服,小的会给长辈拜年收红包,到了晚上的时候就能吃上香香的饺子了。

  一年春节前夕,妈妈给我买了一大堆的新衣服新鞋子,想要好好过一个节日。

  第二天早上,门前的鞭炮声早早便响了起来,我知道春节来了。一大早我们收拾的干干净净,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准备出发了。我去了姥姥和姥爷家拜年,姥爷给了我一个特大号的红包。红包的`颜色是红色的,看着那红色的钱忍不住显摆,收到这些钱我可以买很多我喜欢的食品。然后我还吃了带有硬币的饺子,这样这个春节我就很幸运。我又去了爷爷奶奶家,也吃了饺子,同样收到了爷爷奶奶的压岁钱,我太喜欢春节了。

  同学们,这就是中国的节日,我太喜欢了,你们喜欢吗?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3

  日子一天天过去,春节的气息也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门前都贴上了喜庆的“福”字,而此时家家户户都换上了新的对联,看着一幅幅春联;我不禁想到了“新年纳余庆,春节号长春”。而大街上的人们都忙着买年货,而有的家长领着孩子在服装店买新衣服;有的则忙着大扫除。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春节即将来临。

  在千呼万唤中,除夕终于到了,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每一个角落。放眼望去窗外的草地上已经有许多穿着新衣服的孩子在嘻戏了。

  而大人们在自家的'院子里,欢乐地放鞭炮,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孩子都在旁边捂着耳朵驻足观看,鞭炮响完后,就是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冲到鞭炮堆寻找未燃的鞭炮。比一比谁的多。

  到了大年初一拜年是必不可少的,每当到亲戚家的时候,主人总会端来一杯冰糖茶,让客人们喝,客人们接过茶一口下肚,那个甜味一下甜到心底,接着小孩们就向主人说着吉祥话,拜完年后主人就会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红包塞进小孩们的手里,此时小孩们不用向平时那样看父母的脸色,而是大大方方的接过红包,心里美滋滋的。

  夜幕降临后,人们都在屋外放烟花,这是激动人心的时刻瞬间,烟花四射,仿佛惊雷般的响声出现,一些小孩们迫不及待的跑出来观看,这一看可不得了,天空呈现迷人的景色,再加上灿烂的烟花,让人目不暇接,红的,紫的,黄的,金的五彩缤纷,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高,就像在比美似的,只听见一声“爆”烟花高高的飞起,这五彩的烟花仿佛就印在天上。地上传出人们的欢声笑语,欢呼声随着烟花飘荡在节日的夜空中!

  春节预示着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这一年一定充满朝气,一定充满着希望。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在巴马县的坡帮村,那里的过年习俗可真有趣。如果你不信,就听我说说吧!

  大年三十的早上,爸爸把我和哥哥叫过去说:“你们去河边把咱们家的牛、猪、鸡、鸭……给带回来。”说完,把一个笼子和两条绳子交给了咱们,我就拿了一条绳子,心想:“真刺激,我还是第一次去赶牛呢!肯定很好玩。”这样我就和哥哥高高兴兴地上了路,一路上咱们还看见许多小朋友也跟咱们一样,去要他们家的.牛、猪、鸡、鸭。不一会儿,咱们就来到了河边,我一看河边什么动物都没有,更没见爸爸所说的牛、猪、鸡、鸭……只见河边只有一块块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石头,我就问哥哥:“咱们家的牛、猪、鸡、鸭……在哪?”哥哥指着河边的石头说:“在那里呢。”接着说:“走,一起去把石头装进笼子里,这就是咱们要的鸡、鸭、牛、猪等。”我不懈地问哥哥:“这些是石头呀!怎么是家禽呢?如果把它装进笼子里呢?等真的牛、猪、鸡、鸭来了怎么办呀?”哥哥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跟我说:“因为这是咱们家乡的一种风俗,这些石头代表了牛、猪、鸡、鸭……。每年年三十的早上,这里的人们都会到河边来把它们拿回家,先放在门外,到了晚上12点放完鞭炮后才能拿进门放在家里,表示来年家禽兴旺、有吃有财的意思。”我一听,这才明白。我心想:既然是这样,我就多拿几块石头回家,咱们家明年就家禽兴旺,有多多的牛、猪、鸡、鸭等。于是,我就和哥哥选了几块石头装进笼子里,又用绳子绑了几块石头,就高高兴兴的拿回了家。

  你们说,这样的风俗是不是很有趣?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5

  从“小年夜”到除夕。

  春节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春节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啦。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啦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们喜欢阖家团聚,菜肴中必有“圆子”、“欢喜”,取其团团圆圆,欢欢喜喜之意。这个夜晚,万人空巷,都在家中守岁。守岁时,要把火盆的炭火烧得红红火火,以象征生活岁岁兴旺。当零时一到,老老少少喜气盈盈,以爆竹声声迎接新年。这喜炮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静,人们仍无睡意,炉火依然旺着,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会忘记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种,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种犹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财旺、家旺的好兆头。人们对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许是因为火给人类带来啦文明、带来啦温暖吧。爱火就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6

  春节快到了,爸爸决定带着我们全家回山东老家过年,爸爸说山东老家过年可热闹了,我心里期盼着,老家的春节到底怎么热闹哪?

  一到老家,先看到热情淳朴的老家乡亲们对我们可热情了,家家户户都在门上面贴着红红的对联,家里面都煮着热腾腾的水饺,孩子们在外面放着鞭炮,村里的演出队在大街上敲着鼓,舞着龙,欢庆春节的到来,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鸟儿也飞到了枝头上,叽叽喳喳的唱着歌儿,仿佛在欢庆着我们的到来。

  家乡的变化可大了,晚上是老家的一个堂伯伯请我们去他家作客吃饭,一到他家里,我差点叫了出来,啊,变化可真大啊,原来还是普通的.瓦房,现在竟然都变成了大理石瓷砖的小洋楼,客厅的黑白电视也变成了可以点播的液晶大屏幕电视,挂在墙壁上的空调也呼呼的吹着热风,大家都穿着五颜六色的流行衣服,晚餐开始了,烤鸡、烧鸭样样齐全,可丰富了,大家都围在桌子上喜气洋洋地吃着年夜饭,谈论着家常事,外面的礼花五彩缤纷,鞭炮声都快把耳朵震聋了,孩子们在院子里欢呼着放鞭炮,一个点火,一个看着,个个玩的不亦乐乎,整个村子仿佛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乡亲们就这样一直热闹到了深夜。

  虽然春节过完了,但我还是一直留恋着家乡的一山一水和热情的乡亲们,啊,家乡的春节真美啊,我爱家乡的春节!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7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

  春节,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新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新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新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 ,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新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新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节日的热烈气氛不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8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啦,春节习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啦: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啦!“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啦!当然,吃年饭总忘不啦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席啦。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啦,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啦。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啦,该坐下来休息休息啦,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啦,午夜烟花快燃放啦!“轰!”一个礼炮打响啦,天空顿时蒙上啦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啦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啦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啦!”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习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习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啦,你们也听说啦!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啦啊!”“哎!来啦来啦,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啦不啦。”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们出门啦。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啦。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每个地方的春节习俗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同吧,你们是不是也该让我长长见识啦呢?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9

  每次听到电视上的儿歌声: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买烧酒……每次听到这首儿歌:我就兴奋不已,盼望着新年快快来到。

  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叫大年三十,也叫除夕,家家户户吃团圆饭。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鱼,而且鱼不能吃完,它代表着“年年有余”。餐桌上有糖、有花生,枣也是必不可少,它代表着“春来早”。当然,餐桌上还有柿饼子,它代表着“万事如意”,家里还必须有杏仁,它代表着“幸福美满”,另外团圆饭桌上还有一种豆类食品,没想到吧,它就是豆腐,它表示着“有福气”。下一位就是咱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年糕,不只山西有吃年糕的'习俗,中国人都有吃年糕的习俗,它代表着“年年高”。

  大年三十晚上咱们还要包饺子,晚上十二点吃,它代表着一年和新的一年的交差点,也叫“交子”。包饺子的时候,得少包几个辣椒的、糖块的、硬币的,看谁吃见辣椒,表示他这一年过得红红火火;如果有人吃到糖块,表示他今年过得甜甜蜜蜜;要是谁吃到硬币的,表示财源滚滚。不只这些,山西的农村总会在除夕的晚上十二点点旺火,窗檐上贴吊钱,门前挂灯笼等各种各样的习俗。

介绍春节的作文 篇10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啦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啦“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啦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啦他,他设计啦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啦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啦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啦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啦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啦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啦,祖乙知道后,惩处啦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啦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啦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啦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

【介绍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介绍春节的作文[经典]07-23

【经典】介绍春节的作文07-24

介绍的春节作文【精选】07-25

介绍春节作文[经典]07-25

(精选)介绍春节作文07-20

(经典)介绍春节的作文07-21

【精选】介绍的春节作文09-09

介绍春节作文[精选]09-10

介绍的春节作文[精选]09-10

(精选)介绍的春节作文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