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介绍的作文

时间:2023-04-23 12:10:47 春节 我要投稿

【必备】春节介绍的作文七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介绍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必备】春节介绍的作文七篇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1

  春节快到了,咱们一家人把家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除此外,咱们一家子忙着准备年货,妈妈买来饼干、糖果、水果都是我平时最爱吃的呀!我和爸爸买了对联,然后把它贴在门框上。大年三十,爸爸、妈妈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咱们接着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忽然,外面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嗖地一下冲出去,只见天空多美丽的烟花呀!红的、黄的、紫的、绿的……真是五彩缤纷!我和爸爸急忙拿来烟花,高兴的燃放起来,整个天空被照得像白天那样明亮。

  这个春节过得真有意义!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2

  过年了,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街小巷人山人海,整个中国城热闹非凡。

  我是这样过年的,首先我们买了对联,整理了房间,把屋子装扮的漂漂亮亮,然后就去太太家过年了。

  一进太太家门,就听见“噼噼叭叭”的响声,原来是弟弟奇奇已经在迫不及待的放鞭炮了。

  我赶紧叫爸爸也买了一盒鞭炮,我放了几个鞭炮在地上,点燃了导火线,立刻捂住耳朵飞快的跑进家;“叭叭”几声,鞭炮炸了。我又点燃了一个鞭炮,把他扔向河中,鞭炮将水纷纷炸出水面。

  该吃饭了,满桌的菜可丰盛了,有鱼有虾还有鸡,都是我爱吃的。我们边吃边聊,谈笑风生,说着祝福语,可热闹了。

  吃完了饭我又去放了焰火,我一点导火线,焰火就从管子里喷射而出,在空中炸出一朵美丽的花,真漂亮。玩到很晚我才依依不舍地回了家。

  突然我被几声巨响吵醒了,原来快12点了,到处是“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把天空都映的血红。听着“鞭炮催眠曲”我渐渐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今天我可真兴奋那,因为我又长大了一岁。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得真快,新的一年即将来临。

  新年又到了!“砰!砰!砰!”烟火像花朵一般,开出灿烂的花朵。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有欢喜、有希望、有悲伤……。新的`一年,送走羊年,迎接猴年,我希望我的功课更进步,也希望我的体育变棒!

  我应该努力去追求梦想,向好同学看齐,不要想不劳而获,不要偷懒,不要老是让妈妈碎岁念,因为我长大了,应该更懂事了。

  过年快到了,我期待能领到更多红包。我打算将红包好好利用,一部份存起来,一部份拿来缴学费,减轻妈妈的负担。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4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才刚放寒假,走在街上,到处播放着这首贺年的歌,这让我知道热闹的春节即将到来,这是一年中,我最期待也最喜欢的节日。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全家都忙着整理房子,做大扫除的工作,而逛街采买年货更是过年不可或缺的活动,妈妈一有空就带着我和姐姐去逛街,不但买了新衣服、新鞋子,还采购了一整车的年货,准备带回奶奶家过年。大超市和传统市场里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应景的商品琳瑯满目,应有尽有,香肠、腊肉、瓜子、海鲜、糕饼和水果…等,各式各样的'摊贩前挤满了许多购物人潮,充满了浓浓的年节气氛。

  除夕当天一早,我们开车回中部爷爷家,高速公路上车水马龙,走走停停,当塞车时,整条高速公路像是一个大停车场,好像所有的车子全都出笼了。直到中午过后,我们才到爷爷家。一进门就看到一大盆鲜美的兰花,下面还摆了许多象征财源滚滚的巧克力金币,桌上除了准备好的饭菜,还有许多好吃的糕饼和糖果,令人食指大动。吃完午餐,爸爸忙着贴春联、妈妈帮奶奶准备要拜祖先的东西和晚上的年夜饭,我和姐姐、弟弟则是又吃又玩,看着大人忙进忙出,我们小孩子也跟着兴奋不已。

  拜完祖先接着就是全家围炉吃年夜饭了,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还有许多象征吉祥福禄的年菜,像萝卜糕、长年菜、敦鸡、鲜虾,连平常很少吃的佛跳墙、干贝都出现了。今年有我们和姑姑全家回来陪爷爷奶奶过年,显得相当热闹,大家高兴的举杯庆贺新年,连我也尝试喝了一些红酒呢!最快乐的时刻终于来了,大人们一个个掏出红包,小朋友则排成一列,大家领红包时必须说出有创意的吉祥话,我祝爷爷奶奶岁岁平安,祝爸爸妈妈财源广进,祝姑姑姑丈事业顺利。吃完年夜饭,已经九点了,爸爸负责泡茶,妈妈准备水果,我们大家一起看电视、谈天、吃糖果、喝茶,一直守岁到午夜才上床睡觉。

  年初一的天气跟我的心情一样好,首先我们换上喜气洋洋的新衣服,跟着大人们到寺庙里拜拜祈福,没想到寺庙里更有传统年味,不但请来舞龙舞狮,还有许多国乐的演奏,寺庙里张灯结彩,万头钻动,热闹滚滚的,令人目不暇接。离开寺庙后,我们接着去郊外踏青,游客如织,有来自各地的观光客,更有旅行团,环湖公路上人来人往的,更为新年增添许多热闹气氛。晚上,姑姑特地带了一大袋的鞭炮礼花回来,由爸爸妈妈开车带我们到堤防边施放礼花,看着璀璨的火树银花,真希望春节的脚步能走慢一些!

  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每年这时候,能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快乐的吃喝玩乐,还可以得到红包,真是难得的幸福,也值得感恩!过完新年,我也长了一岁,新年新气象,我也期望在新的一年中,自己能有更好的表现。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5

  新春佳节是一个美好的节日。在这一天里, 亲朋好友都尽量从各地赶回来,齐聚一堂,大家有说有笑。

  到了新春佳节,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摆满了菜,还没有开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两面金黄的食饼筒,有白花花的水饺和圆圆的汤圆,还有平时吃不到的诱人的小零食……大人也仿佛看见了我们的心事,也会让我们吃。一听这话,我们就会像饿狼扑食一样,大口大口地吃。让我们期盼再次大饱口福吧!

  最开心的是收压岁钱了。看着大笔大笔的钱在我们的手上,十分开心,自然会想到怎么花。我呢,交给妈妈,每年还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测:每一个小孩收到了压岁钱,此时,他们应该也是开心的.吧!

  大过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简单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响,而且响声很大。趁别人不注意,摔在脚下,看到别人吓了一跳,就特别地开心。最特别是水炮,这种鞭炮在水里也能响。棒炮很好玩,用火点燃,会烧出火焰。火焰还有好几种颜色,有绿色、有黄色、还有红色。鞭炮让我们的玩耍更增添了几丝乐趣。

  新年是欢快的,人们对新年充满了憧憬,寄托了新的希望。让我们平平安安,更上一层楼。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6

  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别具一格的新春佳节。

  对于四川人来说新年是很重要的。从初一开始,人们都要“走人户”,互相到亲戚朋友家串门。一家老小都要一起“游喜神方”。在古时候人们都要一起出南门到武侯祠,烧香拜神,吃茶会友……对于四川的新春佳节来说,还有一项不可缺少的习俗——逛庙会。

  在庙会开始时,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穿着崭新的衣服,欣赏着庙会这个盛大的“嘉年华”,在这里艺人们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绝活,变脸、吐火等高难度技巧层出不穷。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滚铁环、做公鸡车、抽陀螺……各种好玩的游戏、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条街上洋溢着喜气。

  初七是人日,据说杜甫曾与他的友人高适等人在这一天到草堂作诗,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们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过;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会点起“天灯”,每到那时,整条街都被照得像白昼一样;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四川的新春佳节与别处不同,正月十七新春佳节才算结束,因为正月十六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游百病”。据说西北一带妇女多操持家务,因此体质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天长日久,形成了“游百病”这个风俗。身体弱的人们登上城墙,据说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当回想起这一切时,就好像自己还留在那时候一样,热闹的大街、特别的习俗、独特的绝活儿,那里的一切都让我无法忘怀。

春节介绍的作文 篇7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上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然后将竹篾扎成的纸马和喂牲口的草料。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让他老人家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话别说。"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在唐代著作《辇下岁时记》中,间有"以酒糟涂于灶上使司命(灶王爷)醉酒"的记载。人们用糖涂完灶王爷的嘴后,便将神像揭下,和纸与烟一起上天了。有的地方则是晚上在院子里堆上芝麻秸和松树枝,再将供了一年的灶君像请出神龛,连同纸马和草料,点火焚烧。院子被火照得通明,此时一家人围着火叩头,边烧边祷告: 今年又到二十三, 敬送灶君上西天。 有壮马,有草料, 一路顺风平安到。 供的糖瓜甜又甜, 请对玉皇进好言。

  送灶君时,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数名,乔装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为"送灶神",以此换取食物。

  送灶习俗在我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他在《送灶日漫笔》一文中说:"灶君上天的那日,街上还卖着一种糖,有柑子那么大小,在我们那里也有这东西,然而扁的',像一个厚厚的小烙饼。那就是所谓'胶牙饧'了。本意是在请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调嘴学舌,对玉帝说坏话。"鲁迅诗中提到"黄羊"的典故,出于《后汉书·阴识传》:"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巳后,暴至巨富。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阴子方看见灶神,杀黄羊祭祀,后来交了好运。从此,杀黄羊祭灶的风俗就流传下来了。

  唐宋时祭灶的供品是相当丰富的。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词》对当时民间祭灶作了极其生动的描写: 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 送君醉饱登天门,勺长勺短勿复云, 乞取利市归来分。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 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上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春节介绍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介绍的作文10-30

介绍的春节作文11-23

春节介绍作文11-14

春节的介绍的作文11-20

春节的介绍作文11-06

介绍春节的作文10-18

介绍春节作文01-05

关于介绍春节的作文11-05

关于春节介绍的作文10-21

关于春节的介绍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