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专)》考前巩固练习题

时间:2023-01-22 13:27:51 自学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自考《大学语文(专)》考前巩固练习题

  2016年4月份自学考试将于16日开考,小伙伴们,你们都准备好了吗?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大学语文(专)》考前巩固练习题,欢迎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2016自考《大学语文(专)》考前巩固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长沮桀溺耦而耕》通过孔子( A )遭讥讽的事例,表现了尽管傲睨孤高的隐士对孔子冷嘲热讽,但他却仍心忧天下,积极进取,并不因人嘲讽而改初衷,执着地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

  A 寻问渡口 B 打听友人 C 评论时政 D 迷路问路

  2、“义”,是金庸新武侠小说之魂,充分体现了金庸小说的( C )精神。《救难》通过对华山派令狐冲偶遇恒山派女尼姑仪琳遭采花大盗田伯光劫持而舍身相救的描述,赞扬了五岳剑派的“同气连枝”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

  A 武侠 B 侠义 C 人文 D 时代

  3、徐志摩曾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的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重返故地,牵引起他无数关于青春、理想、还有对过去潇洒无羁生活方式的回忆。因此诗人告别康桥,也就是和人生中最美好的一个( D )告别。

  A 青春 B 追求 C 梦想 D 梦

  4、国学大师王国维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词喻作为古今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三种境界,并赋予了全新含义:他认为第一种境界是站得高、看得远、立下宏伟志向;第二种境界是要为了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即使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第三种境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要耐得住( A )、淡泊。

  A 寂寞 B 艰辛 C 挫断 D 孤独

  5、《鸭窠围的夜》写作者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与全书一样,它描写了( C )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A 边城 B 深山老林 C 湘西 D 苗族

  6、( B )是一种修辞手法:表面上的评价是提高而实际评价为贬低;或者表面评价是贬低而实际评价为提高。如:根据我的经验,人在年轻时,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决定自己这一生要做什么。在这方面,我倒没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干什么都可以,但最好不要写小说,这是和我抢饭碗。当然,假如你执意要写,我也没理由反对。

  A 幽黙 B 反讽 C 反说 D 讽刺

  7、沈从文《鸭窠围的夜》中“原汁”“原味”“原生态”——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段与美学追求, 通过对 ( B )的人生现象的描写, 流溢着生命的诗意。

  A 世态 B 平凡 C 日常 D 原生态

  8、《金锁记》这篇小说名称的含义:金钱成为七巧的枷锁。七巧被金钱支配的包办婚姻所害。七巧婚后不幸的遭遇。七巧为金钱所异化,心理变态。最后,七巧以其一生幸福换来钱,但终于又是( A ),一生戴上金钱枷锁,又用这枷锁害人害己。

  A 一无所有 B 虚度人生 C 痛苦一生 D 苦不堪言

  9、1925年拍摄的无声片《淘金记》(《The Gold Rush》),据称是( )拍摄的80多部电影中自己最喜欢的电影。讲述了小人物去阿拉斯加淘金,极度饥饿下甚至煮鞋为食、喜欢上舞女乔琪亚却被捉弄,但最终因锲而不舍获得了美人的芳心,并找到了金矿。

  A 鲍特 B 卓别林 C 格里菲斯 D 梅里爱

  10.、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观宇宙之无穷而倍觉人生之短暂,叹世路之险恶而前程实难卜,这种不重( D )但求进取的豁达乐观的胸怀千秋同赞。

  A 名利 B 做官 C 腾达 D 得失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汉语就是“以( 北京语言 )为标准音,以( 北方方言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它是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汉语的现代形式。

  2.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现代汉语方言,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 7 )种。

  3.汉字的构造法有(  象形 )、指事、会意和(  形声 )。

  4.初唐四杰是指( 王勃 )、( 骆宾王 )、(杨炯 )、( 卢照邻 )。

  5.( 陶渊明 )的《归园田居》通过“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等态度明朗的诗句,表达了( 表达了作者归隐之后,轻松、愉快 )的心情 。

  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展开瑰丽的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冬中之春,

  不但使边塞风光披上一层绮丽的色彩,而且使送别环境充满盎然的春意的句子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7.李白在《行路难》中运用比兴手法表现自己人生的理想和前途充满艰险的句子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表示自己对前途充满自信的句子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8.李煜《虞美人》中写亡国之恨的句子:“(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9.明清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三言”是(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 醒世恒言 )三部小说的总称。“二拍”即《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作者是(凌濛初)。

  1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从孔子师徒的对话展开,谈话围绕( 闲谈自己的理想 )展开,反映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观念。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2.元杂剧:元杂剧,中国元代戏曲艺术。以宋金杂剧为基础,融合唐宋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等伎艺而形成。由于用北方曲调演唱,又称北曲或北杂剧。中国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实际上还包括散曲,并不专指元杂剧。宋元南戏与元杂剧的形成,是中国戏曲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

  3.三国演义:四大名著之一,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柳永《雨霖铃》一词的艺术特色。

  答:《雨霖铃》 此词善用点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并茂。

  2.李白的《行路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矛盾心理过程?

  答:诗的一开头,“金樽美酒”,“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抑郁与追求,急遽变化交替。“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

  五、赏析题

  要求: ①在概述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分析、评述作品的艺术特色。

  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⒈ 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赏析:《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

  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的时光如流,人世的生命不永。

  句解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首联开门见山,点明时节、地点,描绘出具有浓重感伤色彩的秋色、秋气,奠起全篇萧飒哀残之基。《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评价这一联:“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草木在秋风中凋落。“巫山”,在今重庆市巫山县。“萧森”,萧瑟阴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江间”,即巫峡:“塞上”,即巫山。“兼”、“接”二字,写出浑莽之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丛菊两开”,指诗人于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原打算很快出峡,但这年留居云安,次年又留居夔州,见到丛菊开了两次,还未出峡。故对菊掉泪。“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随之开。孤舟本来只能系住自己的行踪,却把诗人的思乡之心也牢牢地系住了,故见舟伤心,引出故园之思。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孤独、忧伤之感。

  2.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自考《大学语文(专)》考前巩固练习题】相关文章:

2016年自考《大学语文(专)》巩固练习题与答案06-20

2016年自考《大学语文(专)》考前练习题及答案06-20

2016年10月自考《大学语文》考前练习题及答案08-17

2016年自考《公共关系口才》考前巩固试题08-10

2016自考《大学语文》考前测试题及答案08-17

2016年自考《大学语文》备考练习题06-20

2016成考高起点语文考前巩固练习题08-20

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考前练习题及答案08-14

2016年自考《思修与法律》考前练习题及答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