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师资格考试重点

时间:2023-01-22 16:25:20 中药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年中药师资格考试重点汇总

  为提高同学们对中药师考试重点复习,yjbys为大家整理2016最新中药师高频考点如下,仅供参考!

2016年中药师资格考试重点汇总

  调气散

  【处方】白豆蔻、丁香、檀香、木香各6克、藿香、甘草(炙)各24克、砂仁12克

  【调气散制法】上药为末。

  【调气散功效与作用】主气厥。

  【用法用量】每服6克,入盐少许,沸汤调服。

  太乙膏

  【处方】脑子3克(研)、轻粉乳香各6克(研)、麝香9克(研)、没药12克(研)、黄丹150克。

  【太乙膏制法】上用清油500克,先下黄丹熬,用柳枝搅,又用憨儿葱7枝,先下1枝熬焦,再下一枝,葱尽为度,

  下火不住手搅,观冷热得所,人脑子等药搅匀,瓷器盛之。

  【太乙膏功效与作用】治疬子疮。

  【用法用量】用时旋摊。

  五味消毒饮

  【分类】清热剂-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组成】金银花(15克)、野菊花(6克)、蒲公英(6克)、紫花地丁(6克)、紫背天葵子(6克)

  【五味消毒饮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五味消毒饮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

  【用法】水一盅,煎八分,加无灰酒半盅,再滚二三沸时,热服,被盖出汗为度。

  温胆汤

  【温胆汤组成】半夏(汤洗去滑)、麦门冬(去心)各45克、茯苓60克、酸枣仁90克(炒)、炙甘草、桂心、远志(去心,姜汁炒)、

  黄芩、萆薢、人参各30克

  【温胆汤用法】上药锉散。每服12克,用长流水1升,加糯米适量,煮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

  再入药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温胆汤功用】化痰和胃,养心安神。

  【温胆汤主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五积散

  【五积散组成】苍术、桔梗各600克、枳壳、陈皮各180克、芍药、白芷、川芎、川归、甘草、肉桂、茯苓、半夏(汤泡)各90克、

  厚朴、干姜各120克、麻黄(去根、节)180克

  【五积散用法】上除枳壳、桂两件外,余细锉,用慢火炒,令色变,摊冷,入枳壳、桂令匀。每服9克,水150毫升,姜3片,

  煎至75毫升,热服。

  【五积散功用】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

  【五积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胸腹痞闷,呕吐恶食,头身疼痛,肩背拘急,以及妇女血气不调,心腹疼痛等症。

  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9克 人参9克 生姜18克 大枣4枚

  【吴茱萸汤用法】上四味,以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服三次。

  【吴茱萸汤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吴茱萸汤主治】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

  阳明寒呕。胃中虚寒,食谷欲呕,胸膈满闷,或胃脘痛,吞酸嘈杂。

  厥阴头痛。痛在巅顶,干呕吐涎沫。

  少阴吐利。呕吐下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

  “发病与病机”是《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该部分知识在执业药师的考试中几乎每年必考,尤其是阴阳失调的病机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特在此进行归纳,希望帮助学员梳理考点,提高学习效率。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2. 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①环境;②体质;③精神状态。

  4. 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如“夏伤于暑,秋为痎疟”,“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等。

  5. 合病与并病:指两经或两个部位以上同时受邪而出现病证。

  6. 感邪即发:又称卒发、顿发,指感邪后立即发病。

  7. 实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致病邪气的毒力和机体抗病能力都比较强盛,或邪气虽盛而机体正气未衰,尚能积极与邪抗争,正邪相搏,斗争剧烈,反应明显,可出现一系列病理性反应比较剧烈而有余的证候表现。

  8. 虚的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机体精、气、血、津液等的亏少和功能衰弱,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减退,抗病能力低下,因而正邪斗争难以出现较为剧烈的反应,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证候表现。

  9. 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表现:如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胖嫩而苔润,脉虚而细弱等正气不足病证;同时又可见腹胀满(但时有和缓轻减),腹痛(但喜按)等假实之症。再如老年或大病、久病,气虚推动无力而出现的便秘。

  10. 真实假虚,即“大实有羸状”。“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

  表现:如热结肠胃,里热炽盛,可见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潮热,谵语等实热之症;同时因阳气被郁,不能四布,又可见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之假象。再如小儿食积所出现的腹泻;妇科瘀血内阻出现的崩漏下血等。

  11. 正虚邪恋:指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或由于正气难复,无力驱邪,致使疾病处于难愈的病理过程。

  12. 邪正相持: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正气不甚虚弱,而邪气亦不过强,邪正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邪稽留,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病理过程。

  13. 阳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证。

  14. 阴偏胜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盛而阳未虚的实寒病证。

  15. 阳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16. 阴偏衰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阴气不足,制约阳热及滋养、宁静功能减退,阳相对亢盛的虚热病证。

  17. 阴盛格阳

  ①概念:又称格阳。指阴寒偏盛至极,壅闭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致使阴阳不相维系顺接,而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

  ②特点:阴寒内盛为疾病的本质,由于格阳于外,可表现出某些假热之象,即为真寒假热证。

  ③表现:如极度衰弱之虚寒证,在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靡,畏寒踡卧,脉微欲绝阳虚阴盛基础上,突然出现面色泛红,烦热,口渴,言语过多,脉大而无根等假热之象,即是阴盛于内,格阳于外,并向阴阳离决发展之危重病证。

  18. 阳盛格阴

  ①概念:又称格阴。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从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

  ②特点:阳盛于内,实热炽盛,为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实际是阳气不能外达),可表现出某些假寒之象,即为真热假寒证。

  ③表现:如外感热病,邪热炽盛,可见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症,病势发展较重之时,又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即是阳盛格阴危重病证。

  19. 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①体质因素;②病邪因素;③地域因素和气候因素;④生活因素。

  20. 既病防变包括早期诊治、防止传变(如阻截病传途径、先安未受邪之地)等。

  21. 正治指采用与其疾病证候性质相反的方药进行治疗的原则。又称“逆治”。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原则。

  22. 反治指顺从病证的外在假象而治的原则。又称“从治”。但究其实质,仍是在治病求本原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的治疗。

  主要包括如下四种: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23. 塞因塞用:适用于体质虚弱,脏腑精气功能减退而出现闭塞症状的真虚假实证。

  如血虚的经闭、肾阳虚的尿少癃闭、脾虚的纳呆和脘腹胀满病证、年老或久病精血津液不足的便秘等,均应以补益药进行治疗。

  24. 通因通用:适用于因实邪内阻出现通泄症状的真实假虚证。

  如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其治疗可分别采用消导泻下、清热泻下、活血祛瘀,以及清利膀胱湿热等方法,即属“通因通用”之运用。

【中药师资格考试重点】相关文章:

2017执业中药师考试重点总结08-29

物流师资格考试重点复习资料08-12

中药师考试介绍06-09

中药师考试科目06-02

中药师考试时间06-02

2018初级中药师考试《中药化学》习题(附答案)08-17

健康管理师考试重点08-12

小升初语文考试重点知识06-24

中药师考试题型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