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2-05-13 14:11:32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年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字

  成功的精彩瞬间来自于日常大量枯燥训练的积累,来自于弯路中的折回,来自于绝不放弃的最后一击,从而成就历史传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观后感,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2017年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字

  【1】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摔跤吧,爸爸》去年在印度上映的时候,就一直希望能“还”阿米尔汗一张电影票。“豆瓣评分9.2”,“阿米尔汗为拍戏猛增猛减50斤”,“女权主义”,这些标签足以令人充满期待。

  电影一开始就很好的展现了底层印度人的生活与精神状态:(1)迷信,总有些稀奇古怪的法子来增加生男孩的概率,对此乐此不疲,当然并不管用,但他们依旧对自己的法子深信不疑 (2)重男轻女,电影用了很多细节来突出 (3)女性的束缚,一生注定与锅碗瓢盆为伴,14岁便要嫁给不认识的人。这也是本片的主题,女性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然还有机制上的问题,国家要求金牌,却不细心培育,官僚既不作为,运动员“失败”后还要被谴责。还有对国家级教练的讽刺,对权威的质疑等等。当然还有父亲深沉的爱。

  电影的立意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披露是很好的。但在构思和表现的处理上还是多了些刻意和俗套。(下面有剧透)父亲是全国摔跤冠军,但屡屡在国际比赛受挫,印度从未获得该领域金牌。父亲很想有个男孩来继承他的理想,但连着生了4个女孩。偶然的机会,让父亲觉得女孩也可以为国争光,于是开始训练。父亲的训练让两个女儿苦不堪言,反抗却被镇压,然后消极怠工,然而在一次婚礼上,电影通过新娘的口点明了传统女性的无奈以及霸道父亲的“伟大”(帮两个小女孩改变命运),然后两个小女孩就开始奋发图强,参加比赛不停得奖牌。。其实父亲只不过是想实现自己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理想,所以非要说帮女儿改变命运多少有些牵强,其次通过新娘直接点明,又多少有些突兀,缺少铺垫。

  女孩获得全国冠军后,开始进入国家培训中心。那里教练要求完全按照他的方法技巧来训练。而这与父亲的训练大相径庭,于是矛盾便萌发了,女孩开始蓄长发,逛街,吃垃圾食品,女孩心中开始认同“更时兴”的方法和技巧。而矛盾的爆发,是在女孩回家后,因为对父亲“过时”方法的不认同,和父亲有了一场“决斗”,父亲被打败了。这里我最初以为是电影想表达权威的终结,但电影只是用来作为铺垫。然后剧情就是,女孩用着教练的一套方法,在国际比赛的不停不停的失败,首轮都赢不了。女孩向父亲承认错误,父亲开始用重新指导她,然后开始不断赢得比赛。这个地方太过牵强,用丑化“国家级专业教练”来美化父亲,太过刻意。这个地方也不知道表达什么?“专业级教练的浪得虚名?”,“父亲被掩盖了的才能?”还是剧情跌宕起伏的需要,是结尾要父女共同获得成功的需要?

  女孩在参加最终决赛前,询问父亲比赛的策略是什么。父亲说,策略只有1个,就是你要知道,人们只会记得冠军,冠军会成为榜样,不会被忘记,而榜样会激励很多很多被看不起的女孩子。所以你打败的不是你的对手,而是千千万万瞧不起女孩子的人。这里可谓是画龙点睛了。不过也稍显刻意和突兀。我最初想,这是女性之间的比赛,无论谁得到冠军,不是都是女性的成功吗?但思考了“榜样”这个词后,会有些改观。这个下面再展开讲。

  这部片子的视觉效果非常棒,摔跤比赛的激烈,力量和技巧的对抗,充满美学意味。立意也很高,剧情紧凑。但不足的还是上面说的,多了些刻意和堆砌。也是是导演想表达的太多了。父爱,爱国主义理想,女性命运的改变(女权主义),教条的官僚体制,更高更强的'体育追求(冠军梦),孩子的教育,权威的打破等等。

  电影看完后,反复思考的是孩子的教育以及体育的意义。当然女权也值得重视,只是要讲的太多,不便展开了。

  片中的父亲是深沉、严厉、固执而权威的。相对于那些为了节省成本而将女儿过早嫁出去的父亲,也许是很好了的。但依旧不是特别认同。父亲将自己的理想贯彻给下一代无可厚非,但强制要求则过于专权。“虎爸虎妈”式的教育好或者坏没有定论。但对我而言,始终觉得过于偏执。片中的女儿成功了,但如果不成功呢?片中的女儿是喜欢摔跤的,如果不喜欢呢?我觉得真正的女权,不是要求甚至强制要求,女性在男性领域做的更好。而是女性可以在一些领域做得更优秀更自由,公平不意味着你能做什么我就能做什么,而是能更自由的选择。想当一个女企业家,想当一个设计师,一个家庭主妇都没问题。所以以摔跤这项运动来表达女权有些矫枉过正。父亲的专权,又何尝不是对女权的捧杀呢。

  反观自身,关于子女的教育。我会倾向传达更本质本真的东西,对爱的理解,美的理解以及世界的理解,体验体味世间的有趣。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兴趣和对生活对世界的热爱,即使无法给予他们更多机会更好的起跑线更优质的生活。即使他没有考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又如何呢,至少从中国现有的教育来看,大学前的应试教育和大学的松垮教育并不很好。我并不期望他成为所谓精英,我更希望他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对世界充满敬畏和热爱,追求自由和独立价值的人。到最后,我们会去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意义是什么,如果只是进阶的通道,敲门砖,未免舍本逐末了。

  其次是关于体育的意义。德智体美劳,体育是对身体的锻炼,也是对更高更强的精神追求,也是团队合作以及娱乐调节身心的一种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但如果只是到了为获奖的层面,又不得不引发深思。金牌对社会对国家的价值是什么?为什么得金牌才值得欢呼和崇拜?不得金牌或者连奖牌都没有的运动员未来的生活是怎样的?

  08年奥运会时,读高中,那时候会因为得金牌而激动。16年里约奥运会,大学毕业了,再看奥运会,不会因为谁为国争光而觉得自豪,而更多关注运动本身以及对获奖运动员的祝贺失败运动员的惋惜。把很多成功,荣誉都与爱国主义串起来,会有点变味。奥运会的本质是世界主义的,是让不同国家在体育竞技中共同追求全人类的和平与福祉。而“体育无国界,运动员则有自己的国家”这样爱国主义情怀的誓言却显得有些狭隘了。

  爱国主义没有错,为着集体而不是个人荣誉而战,也更符合国人的集体主义观。但过多的爱国主义则会让人们忽视一些东西,过多的荣誉感也是。只有成功的人才值得尊敬,只有为国争光的人才能享受几百万的奖金和无数的鲜花,“干掉日本队韩国队”成了多少人的希望。体育运动变成了国家间攀比变成人民之间的“争斗”。从奖牌上来看,中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体育大国,但实际上如何呢。国人的整体体育和身体素质远远落后欧美,而未“成功”的运动员未来的生活往往并不令人满意。只是花重金去培养专门为了夺奖牌的运动员,不如关注更大众的体育普及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当人们不再关注奖牌数,如同学校里不再关注学生排名的时候,也许不是坏事。

  我们一直在说榜样的力量。这部电影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当某运动员或某项运动获得金牌的时候,会带动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因为知名度的原因,也因为受到鼓励。就像很多人因为喜欢科比喜欢詹姆斯去打篮球一样。但我觉得社会应该是多元化的,不会因为得了摔跤冠军,就很多人去学摔跤。又得了游泳冠军,而很多人去学游泳。就像莫言得了诺贝尔,掀起了莫言热,文学热。一个成熟的社会,会逐渐淡化掉榜样这个概念。人们的追求更独立、理性和自由。在非完善的社会,比如电影中的印度,榜样的力量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们要警惕的盲目的追求,比如刘翔热,人们过多关注刘翔个人的成就和国家荣誉,而不能融入体育精神,实践体育运动,就本末倒置了。

  这是一部值得推荐和思考的电影

  【2】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5月11日,和阿米尔·汗的前作《三傻大闹宝莱坞》一样,这一次的《摔跤吧!爸爸》同样是一部让人又哭又笑的电影,也是一部文质彬彬的电影。

  它平实质朴,充满君子之风。反观中国电影,流氓气和铜臭气太足了,要么显得粗鄙,要么显得浮夸。这里边有文采不够的问题,也有质朴欠缺的问题。

  观众不会因为猜中结局而感到沮丧

  有些电影人一旦出手,其作品就有质量保证。印度的阿米尔·汗就是其中一位。他出演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曾在中国引起不小的反响。

  这次《摔跤吧!爸爸》能在中国受到关注一方面是作品本身质量过硬,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阿米尔·汗携《三傻大闹宝莱坞》的余威还在——好电影的穿透力是非常惊人的。

  《摔跤吧!爸爸》所属的主类型是体育和传记,混杂了剧情片和喜剧的类型元素。体育类型电影里最重要的问题是:赢了没有?

  《摔跤吧!爸爸》里边是赢了,作为教练的爸爸赢了,作为场上运动员的女儿也赢了。可以说这是一部明显的'好莱坞式大团圆结局的宝莱坞影片。

  这是一部相当克制而又具有野心的电影。克制在于它尽量减少了宝莱坞影片无处不在的歌舞段落,最大可能地运用了类型的普遍力量。

  而在关键的人物成长的时刻,有几首插曲,都准确诠释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电影插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电影创作手段,但几乎被中国电影摒弃了。

  对于体育类型来说,解答问题必要的铺垫是:怎么赢的?在这方面,《摔跤吧!爸爸》并没有绞尽脑汁地出新,而用的是类型片中的“套路”。为什么大家都爱走套路呢?因为套路是大路,它往往能有效抵达。

  电影的高潮就是很明显的套路:女儿吉塔战胜曾连赢过她两次的一个苦主。

  这里边有两个铺垫:一个是最早在自制的摔跤垫上训练吉塔的时候,爸爸曾说过的得分规则,最高是五分,这很难,但并非没有可能;另一个铺垫是女儿在国家体育学院偷跑出来,又在自制的摔跤垫上,爸爸告诉她关键时刻要用假动作。

  这时候,任何观众都知道吉塔肯定会用五分动作战胜对手。但没有任何观众会为猜出结局而沮丧或不满,因为电影始终不是猜谜,而是一种移情和渴望:移情于自己的情感在主人公身上,渴望看到主人公战胜对手的那一刻。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在《记忆大师》里边,编导生怕对方猜出凶手是谁,故左躲右藏,跟观众玩捉迷藏,把电影的最核心元素情感给藏没了。

  虽略有瑕疵,但质量配得上口碑

  其实在剧情上,影片也有些小瑕疵。比如,爸爸第一次带女儿参加跟男孩子一块角逐的摔跤比赛,被现场裁判员阻止,爸爸火气十足,要揍对方,但终于悻悻放弃离场。

  这时候,在他背后的另一名裁判员跟阻止爸爸的裁判员说应该让这个女孩子参赛,因为会带来门票收入。事情由此转机。

  任何类型电影都有一条守则:重要事件必须由主人公来推动和解决。女儿能否参赛这个事情,必须由爸爸来解决,但是这里的父亲却是被动的。

  另外一次是在女儿决赛时,爸爸因为被锁进房间,不在现场,吉塔在最后一搏之前想起了爸爸曾让她跳进河里,说爸爸不可能每次都来救你,你要靠自己。

  这个信息在影片里是被瞒掉的。当时爸爸说让她们跳,然后就直接是妈妈给瑟瑟发抖的女儿换衣服了。

  在某些影片中,隐瞒信息是必须的,而且用好即好。比如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就有很多隐瞒信息的段落,以丰富的戏剧性保证了最终信息披露时刻的惊奇。

  但成熟的编导一般不隐瞒信息,《摔跤吧!爸爸》的这个跳河的段落就是没有必要隐瞒的。然而瑕不掩瑜,就这部电影剧作的完整性和成熟性来说,中国电影最近几年的剧本很难有与之匹敌的。从目前的结果来看,这部影片的质量配得上它的野心。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600字】相关文章:

学习中国式摔跤的基本要求07-03

百度贴吧推广网站的方法08-10

北京榜样观后感07-14

党员《榜样》观后感07-14

党员观看榜样观后感08-31

2016党员榜样观后感07-14

2017年《榜样》观后感07-14

央视节目榜样观后感07-14

观永远在路上观后感07-14

观看榜样观后感最新范文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