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时间:2023-02-20 18:35:39 志铠 中小学知识资料 我要投稿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二月二是龙头节,也叫春龙节、春农节或农头节。相传是远古时期伏羲重视农桑,每年二月二都要亲自扶犁耕地,以引导人们开始春耕春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欢迎大家参考!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1

  1、吃龙食

  二月二在饮食上也是有一定的讲究的,这一天的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曰“吃龙鳞”,吃面条则是“扶龙须”,吃米饭名曰“吃龙子”,吃馄饨名曰“吃龙眼”,而吃饺子名曰“吃龙耳”。这一切都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当然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可吃春饼却是普遍习俗,明《酌中志》一书中就有记载:“二月初二日,各家用黍面枣糕,以油煎之,或白面和稀摊为煎饼,名曰‘熏虫’”。

  2、理发

  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特别忙。这一天人人都要理发。有“正月里不理发”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会再理,而是等到“二月二”。

  人们为什么都要在“二月二”这天理发呢?传说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似乎这一天理了发,便讨了好彩头,一年都顺风顺水呢。

  3、接“姑娘”

  二月二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带姑娘”之说。苏北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轻松而愉快。而城里人“带姑娘”则是姑娘、女婿一起带回来吃一顿丰盛的中饭。此习俗在我国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区也很流行,不少地区一直沿续至今。

  4、引龙

  在山西,最重要的习俗是“引龙”,在晋西北叫“司钱龙”,二月二早上太阳没出山以前,家家户户都要提桶到河边或井边取水。汲水时桶里放着铜钱,提上水后边走边洒,到家后将剩下的水倒入水缸,这样就把“钱龙”引回来了。引钱龙时不准说话,以免吓走钱龙。

  在豫东一带,农历二月二的早晨家家必用炉膛里的灰在院子里及大门外打囤,即把草木灰放在长柄铁锨上散落成圆圈,然后圆心处放上不同的粮食,这实际上是庄稼人对粮食丰收的'一种祈愿。

  5、祭社

  南方“二月二”仍沿用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此外就是形成了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如在桂东客家地区。

  土地神古称“社”、“社神”,传说是管理一方土地之神。由于“地载万物”、“聚财于地”,人类产生了对土地的崇拜。进入农业社会后,又把对土地的信仰与农作物的丰歉联系在一起。我国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又称“土神”、“福德正神”,客家人称“土地伯公”。“二月二”社日习俗内容丰富,主要活动是祭祀土地和聚社会饮,借敬神、娱神而娱人。

  6、不能做针线活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2

  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故称“龙抬头”。千百年来,人们把龙视为带神秘色彩的吉祥物。“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民间一个重要节日了,许多习俗也多与龙有关。有人认为,过了二月二才算把年过完,这也未尝不可。本站还是把二月二单为一章来谈。俗话说:“过个大年,忙乱半年,正要消闲,赶上种田。”这是说过了十五元宵节和二十五填仓节,就要下地干活了。过了正月十五以后,年基本算是过完了,各人都要寻正经事去做了。但年的气氛还在,特别是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又让人们重温了一下年时的热闹。

  二月二是龙头节,也叫春龙节、春农节或农头节。相传是远古时期伏羲重视农桑,每年二月二都要亲自扶犁耕地,以引导人们开始春耕春种。到黄帝、尧帝时仍然如此。武王建立周朝后更是大劝农桑,每年二月二举行春耕仪式,而且形成了一项国策。此时临近惊蛰节,中原一带春耕生产渐渐进人高潮,如果干早就不能播种,所以希望老天下雨。伏羲号为龙师,而龙为百虫之首、部落图腾,人们就祭拜龙而希望天龙下雨。河北、山西一带有惊蛰响春雷的说法,春雷一响龙就要抬头,行云布雨,这样春种就能进行了。关于龙头节的习俗有几种值得介绍。

  吃龙头

  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里和以前一样也是讲究吃喝的尤其要吃猪头,称为龙头。但在民国时已不大听见有人吃龙牙、龙发、龙麟了,而且有的地方还稍有变更,要添用些洋酱油或西红柿汁之类的新东西,使之洋化,倒也算是时代特色了。这一天农家以菜作团称“食龙蛋”,用面作汤饼称“食龙须”。此日女子也是忌针的,恐怕刺伤了龙目。

  熏虫

  在这一天为了能驱除家里的娱蚁等物,母亲们还会念叨一些歌谣:“二月二,照房梁,蝎子、娱蛤无处藏。”其效果当然不能如其所愿了,只是表达了人们的一种渴望罢了。与此相似的是击坑的习俗。俗语说:“二月二日打炕沿,蝎子纳蜒不见面,二月二日打炕头,蝎子灿蜒全不留。”另外在这一天还有“熏虫”和“引龙回”的俗例。

  “熏虫”可不是真的去熏什么虫子,而是把初一祭祖的饼子油炸一下吃掉,这称为熏虫。“引龙回”却不是吃东西了,而是用灰从门外撒到屋内的厨房,并绕水缸一周,或者筋门外撒到寝室绕床一周,据说这样能避百虫。在北京这一天还是土地爷的生日,所以各个土地庙都是香火旺盛,一些人会放花盒来酬神的。

  引钱龙

  山东一带二月二这天用灶烟在地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播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江苏南通白天用面粉制作寿桃、五畜,蒸熟后插上竹签,晚上再把它们插到坟地、田间,认为这是供奉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山西人叫二月二为青龙节,有二月二引钱龙的习俗。一般是在太阳未出之前。用草木灰从院外或井边撒一道灰线,一直通到家,围水缸一周,认为将龙引到家了。也有的是到河边或井上担水,水中放铜钱硬币,一路上摇晃不停,洒一条水迹至家,再连钱带水倒人缸中。钱,古称“泉”,即水,水中又放入铜钱或硬币,意味引钱发财。

  河北蔚县几乎村村都有龙王庙,庙后都有水坑,这是人们天旱求雨的.地方。二月二清早,家家都要把自家的水缸挑满,挑水过程中故意洒水,一直洒到家门口,意思是引龙人宫。如果挑的水里有小鱼虾就是接了龙种,将来这家要生龙子,就要召集乡邻庆贺,还要继续养着挑来的鱼虾。这风俗叫喜迎龙抬头。蔚县人还把二月二称做引龙节。

  省亲

  在二月二这天除了要祭土地神外,在各地也有一些特殊的风俗。在南京地区这一天出嫁的女儿是要回娘家省亲的,正如俗谚所说:“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接女诉冤仇。”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叫做接“姑奶奶”。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有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搞劳搞劳她。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聊天儿。

  引龙回

  流行于北京、山东等地。农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以水井为起点开始抛撒石灰,以屋内墙根灶脚为终点,石灰线看起来好像弯弯曲曲的龙蜿蜒人室,预示吉祥发财。也有的人家直接从门外散播石灰进屋。《析津志辑佚》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各家以石灰于井畔周围掺引白道,直人家中房内,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一》也说,在“龙抬头”日,“乡民用灰自门外委蛇布人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

  敲财

  山东济宁二月二有敲财的习俗。这天吃过晚饭,各家孩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木棍,去敲门枕、门框,或其他的物件,边敲边唱:“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二月二,敲门框,金子银子往家扛。”有时各家的孩子会跑到胡同或大街上比赛,看谁敲得、唱得花样多。

  剃头

  北京等北方地区将二月初二理发称为“剃龙头”。这些地方流传一种习俗,正月不能理发,否则会给舅舅带来致命的灾祸。有俗谚说:“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人们纷纷赶在“龙抬头”这天理发,相信这样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二月二,龙抬头,大人孩子要剃头。”二月二剃头是许多地方的习俗,直到今天,每年的二月二这天理发店里还是人满为患。之所以选择这天剃头。

  一方面民俗日“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头发已经长长了;另一方面是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又是龙抬头日,这天剃头、理发能带来一年的好运。内蒙古归绥、河南僵师都将此日剃头称作“剃龙头”。

  踏青

  农历二月二北方仍有些寒冷,但春意已浓,因此呼朋引伴、携子带女到郊外踏青就演化成了习俗。山西新绛这天女子踏青,小儿放风筝。陕西宜川妇女到郊外采野菜,洛川的男男女女或者到野外散步,或者提篮子挖葬菜,华阴的民众携鼓乐到郊外去,朝去暮回,沿路吹吹打打,叫做“迎富”,都含有踏青送瘟的意义。

  避虫毒

  在晋南一带,这天煮蔓著汤,将汤洒到墙角墙缝里,叫禁百虫。有的是用纸剪一个葫芦,葫芦上面画上蛇、蝎、蜈蚣、蛤蟆、蜘蛛等五毒,贴到墙壁或门上,叫避百虫。交城、文水一带是用红纸画剪刀和锥子贴到门上,叫斩百虫。

  有的是拍打簸箕,边拍边念“二月二,拍簸箕,虱子跳蚤不敢上炕”的歌诀,叫驱百虫。河北中南部地区二月二早晨撒草木灰引龙避虫时,有歌谣道:“淋、淋、淋墙根儿,蝎子灿蜒不翻身。”边淋边念,直到淋完为止。承德和东北一些满族地区,也有二月二引龙习俗,主要是用草木灰撒到各处,灰线弯弯曲曲像龙形,以此保佑一家平安。估计这是源于中原汉人习俗。在山东高唐还有吃蝎子毒的风俗。蝎子的毒性是很强的,毒汁能杀死人。所谓吃蝎子毒并不是真的要吃什么毒蝎。而是用盐水把黄豆浸泡24小时,然后滤干,放在锅中炒熟便可以了。“其意以为春雷鸣动,万蛰皆起,而此螫人之蝎子,亦将出蛰。故吃黄豆,托名蝎子毒,谓吃尽其毒,可免为其所螫也。”

  打露天囤

  在阜宁则有打露天囤的习俗:“露天囤者,农人收五谷之时,籽粒甚多,屋内到处皆用芦蔑做成之折子。团团折囤,房中囤满,然后在农场上随折囤,谓之为露天囤。”其实不是真折,只是借此希望一年丰收有余而已。

  送灯还灯

  在这一天有些地方凡是有生子的都要准备12个小红纸灯笼,邀请一些亲友到财神庙烧香,称为“还灯”,然后把灯分赠给新娶之家,称为“送灯”;等到这家也生子女时再去庙里烧香还灯,再行分灯,这样循环不已。二月二张灯(挂灯笼)。在一些地方也比较流行,比如山西和顺、沁源等地这天家家户户在门前挂灯笼以照龙角,又称“挂龙灯”。江苏邢江、盱眙一带,不仅要张灯结彩,而且还有送灯之俗。这天落灯之时,将灯灰放在水里。用澄清的水洗眼,俗信这样可以不生眼病。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3

  1、二月二龙抬头剃头的风俗

  农历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民间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则寓意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兆头、好运气。故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这天,家家理发店都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2、二月二龙抬头吃龙食的习俗

  这一天在饮食上也有一定的讲究,因为人们相信“龙威大发”,所以这一天饮食多以龙为名。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吃猪头称作“食龙头”,吃葱饼叫做“撕龙皮”。农历二月初二还有“龙抬头,吃猪头”的.习惯。人们纷纷购买猪头肉,希望新年有个好兆头。这些习俗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3、二月二龙抬头妇女不能做针线活的习俗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4、二月二龙抬头熏虫、击房梁的习俗

  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有些昆虫对人的健康是有害的,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二月二龙抬头为什么要理发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相关文章: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统风俗03-04

二月二龙抬头理发的风俗10-24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11-02

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11-02

二月二龙抬头的故事10-27

二月二龙抬头的寓意02-17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10-23

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盘点10-27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