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工尺谱介绍及特点

时间:2023-09-27 09:05:21 晓凤 音乐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23音乐工尺谱介绍及特点

  工尺谱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音乐工尺谱介绍及特点,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音乐工尺谱介绍及特点

  工尺谱介绍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 工尺谱最初可能是由管乐器的指法符号演化而成,由于它流传的时期、地区、乐种不同,因而所用音字、字体、宫音位置、唱名法等各有差异。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相当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同音名高八度,则可将谱字末笔向上挑,或加偏旁亻,如上字的高八度写作上或仩。反之,同音名低八度,则可将谱字的末笔向下撇,如凡、工等。若高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挑或加偏旁彳,如上。若低两个八度则末笔双撇,如上。

  节奏符号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一般板代表强拍,眼代表弱拍,共有散板、流水板、一板一眼、一板三眼、加赠板的一板三眼等形式。散板就是自由节奏;流水板是每拍都用板来记写,一般是1/4的节奏,有实板与腰板两种形式:实板是指与乐音同时打下的板,腰板则是在乐音发出前或后打下的板;一板一眼就是一个板与一个眼合成2/4的节拍;一板三眼就是一个板和三个眼合成的4/4节拍;加赠板的一板三眼,只有在昆曲的南曲中才有,大致相当于4/2节拍。

  工尺谱的历史

  工尺谱历史悠久,唐代即已使用燕乐半字谱,如敦煌千佛洞发现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写本《唐人大曲谱》。至宋代即为俗字谱,如张炎《词源》中所记的谱字,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的旁谱、陈元靓《事林广记》中的管色谱等。一直发展到明、清通行的工尺谱。

  这种记谱法到清乾、嘉年间,出现一种用工尺谱记写的管弦乐合奏总谱——《弦索备考》即《弦索十三套》。 近代常见的工尺谱,一般用“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等字样作为表示音高(同时也是唱名)的基本符号〔可等于sol、la、si、do、re、mi、fa(或升fa)、sol、la、si〕,如表示比“乙”更高的音,则在“尺、工”等字的左旁加“亻”号;如表示比“合”更低的音,则在“工、尺”等字的末笔曳尾。

  工尺谱是为中国所特有的记谱方法。在民间流传甚广。直到今天许多老艺人还是习惯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在研究整理民族音乐遗产、向民间音乐学习方面,它仍有着积极的特殊的意义。

  工尺谱系何时开始创用,已很难考查。根据历史记载,古代对工尺谱各音的写法与今天通用的写法也颇不一致。中国各地所流行的工尺谱,在写法上和读法上也仍然大不相同。详尽地、系统地研究工尺谱,是个专门的学问,也是一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这里所介绍的仅是这方面的一般常识。

  工尺谱在传统写法上是由右而左作直行书写的,也有以简谱的形式横行书写的。在工尺谱中,音的高低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乙”七个汉字及其变体来标记的。根据一般的唱法,它的音高关系与简谱的1 2 3 4 5 6 7相同。即工凡、乙(亻上)之间为半音,其他相邻两音之间为全音。工尺谱中音的长短是用板眼符号(记在每拍的第一个音的右侧。、或×代表板,·或о代表眼。)、每拍中所包含的字数、字体的大小、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来表示的。

  如果一个音的时值超过一拍以上时,那末就在这个字的下面加一直线。直线所占的时间根据音的长短标记的总原则。 在工尺谱的直行书写中,除了以上所讲的音值标记外,往往还在字的左侧或右侧加用纵线来表示。纵线的记写和意义与简谱音符下的横线相同。一拍内包括六七个以上的字或节奏较复杂时,大都用加赠板(拍的细分)的方法来记写。

  在工尺谱中,乐句与乐句之间常留有一定空隙,以表示乐句的划分。乐段的标记则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段与段之间留有较大的空隙,一种是分段记写。 在工尺谱中,音的休止叫做歇板和歇眼。歇板和歇眼的记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写一“勺”字,而在这个“勺”字的右侧注明板或眼的符号;一种是在歇板或歇眼处留出一定的空隙,在这个空隙的右侧,即记板眼符号的地方,记以歇板或歇眼符号。歇板符号用“棥被颉啊痢崩幢硎荆鄯庞谩皲”或“△”来标记。

  上面所讲的歇板和歇眼的写法,都是表示一拍开始时的休止,但在旋律进行中,往往不是在一拍的开始处休止,在这种情况下,比较清楚的写法是在休止的地方写上一个“勺”字。

  如果要在一拍半的音后面休止半拍时,一般都用歇眼符号“△”写在板的符号“×”的下面来表示。

  特点

  现行工尺谱的调的名称及调的关系,是以小工调为基础,以工音为关键来确定的。例如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六字,便称为六字调,某调的工音相当于小工调的尺字,便称为尺字调。也就是说:以小工调的六字为工,便叫做六字调,以小工调的尺字为工,就叫做尺字调,余类推。

  在民间还有以笛上的按孔或开孔的数目作为调名的。如三眼调、两眼调等。

  工尺谱中的强弱记号、反复记号、表情记号、速度记号等,都是用文字来标记的。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左侧,有的记在板眼符号的右侧,也有的记在工尺音字的行间。

  最后谈谈工尺谱译简谱的问题。

  将工尺谱译成简谱,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前面已经讲过:由于时代、地区的不同,工尺谱有着各种各样的写法和读法,因此,译谱时便不能简单化。例如,五台山僧寺中所流传的宋朝乐谱中,《八板儿》(即《老六板》或 《老八板》 )的开头一句,记作“一一工四合”,其实就是全国通行工尺谱中的“工工四尺上”,译成简谱便是“3 3 6 2 1”。也就是说,译前者要以“合”为“1”,而后者则以“上”为“1”。这是由于新、古音阶的不同而产生的。

  有时为了乐器演奏上的方便,许多工尺谱是采用移调记写的。譬如把正工调的谱翻成小工调记写,即把原来的“上尺工”写成“凡六五”。在这种情况下,译成简谱时便不能译作“4 5 6”,而应译成“1 2 3”。

  初识“工尺谱”

  一、工尺谱

  在这里先纠风一下:工尺谱的“尺”在这里不读“尺子”的“尺”,发“扯”的音。

  工尺谱的记音符号为: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分别对应简谱里面的低音5、低音6、低音7、1、2、3、4、5、6九个音符。也就是说,看到“尺”要记得唱2。

  唱到“五”以后,如果还有更高的音,记谱符号重新从“一”开始(也有写做“乙”的),不过这个“一”和以后的上、尺等等会带个单立人“亻”,或者在这个字的最后一笔加个上翘的小尾巴。同理,低过“合”的音,从“凡”开始往下倒着排,但为了标示是低音,每个字的最后一笔会带个往下耷拉的小尾巴“ゝ”。

  昆曲曲调与音调的对应关系:“尺字调”对应“C调”,“小工调”对应“D调”,“凡字调”对应“降E调”,“六字调”对应“F调”,“五”字调又名“正工调”,对应“G调”,“乙字调”对应“A调”,“亻上”字调对应“降B调”。

  二、板眼

  有了音高,还要有节奏。昆曲的“板眼”主要有“一板三眼”,即4/4拍;一板一眼,即2/4拍,还有全部都是“板”的“流水”,“流水”的节奏比较快,适合演唱情绪激动的唱段。例如《思凡》里面的“[风吹荷叶煞] 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就是“流水”的节奏。

  由于一板三眼的曲子节奏舒缓,所以一折戏用于表达主人公内心思想活动和描述场景的主要唱段都会采用“一板三眼”的曲牌来写。

  “板”用符号“ヽ”(像个大顿号)来表示。“眼”有两种表示方法,头眼和末眼用“.”,中眼(就是4/4拍的第3拍)用“。”来表示。如果某个“上”、“尺”旁边顿了个大顿号,就表示这是起板的地方,一般要唱重音。

  昆曲里同样有半拍,但半拍是用“腰眼”、“腰板”来表示。“腰”,顾名思义,就是中间的意思。腰板用“-”,画在两个音符之间。看到腰板的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前后的两个音符合唱一拍,每个音符唱半拍。但“-”同样可以用来表示曲子或唱句结束的底板。据说多用于散板和引子。

  腰眼的符号有两种,头眼和末眼的腰眼用“∟”来表示,中眼的腰眼用“△”。

  通过运用腰板和腰眼,昆曲的曲谱可以表现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不过要熟练掌握才能反应得过来。我当时看得晕头转向的,在那里掰着手指头凑拍子。

  如果“∟”出现在音符的左方,就表示换气的“气口”。但杨老师强调每个人的肺活量不一样,“气口”可以根据自己的肺活量来,不一定按照谱子走。

  每一支曲牌的板眼数是固定的,但是,遇到唱词较长的情况怎么办呢?这时候,可以适当加长曲子的唱度,叫做“赠板”,用“×”来表示。遇到一个“×”就表示按照曲子的板眼“赠”了“一板三眼”或“一板一眼”。赠板也有腰板,用“∣×”来表示。

  除了板眼,昆曲还有很多的装饰音,称“某某腔”,来丰富唱腔的表现能力。

  豁腔用“? ”来表示,唱的时候尾音的最后轻轻往上一挑。

  擞腔用“~”表示,唱的时候类似于简谱里面的颤音,要优美地哆嗦一下。

  叠腔用“.”来表示,在一个音符后面点几个点,就表示重复音符几次。例如“. .”表示这个音算上出口要唱三遍。

  ×腔(汗,忘鸟),没有标记,但遇到某个字唱“尺工”、“凡六”等相邻两个音符连成,并且这个字只唱这两个音符时,要重复唱一遍,唱成“尺工尺工”、“凡六凡六”。

  口罕(两个字合一起)腔,没有标记,用于上声字及阳平声浊音字,是一个大滑音,用杨老师的话来讲,“像瀑布一样”。

  【基本谱字】

  工尺谱的音高符号,在我国长期并不完全统一,它与西方简谱音高符号不同,工尺谱有十个基本符号,因为采用汉文书写,所以被称为――“谱字”或简称为“字”,它们是:“合、 四 、一、上 、尺、工 、凡 、六 、五 、乙”

  其中“上 尺 工 凡 六 五 乙”与简谱中的“1、2、3、4、5、6、7”音高相对称,其唱名发音为汉字发音(虽然各地方言发音不同,除了“尺”按传统念为“che”,其余统一按照汉语普通话发音)。“合四一”三个谱字为“六五乙”三个谱字的低八度特殊写法,但在各地的工尺谱中,“合四一”与“上尺工凡六五乙”都是最基本的谱字,所以学习者必须牢固记忆与掌握。

  【高、低八度的表示】

  在上述十个基本谱字之外,高八度的音采用在“上尺工凡六五乙”之左加“亻”来表示,如“[亻上]、[亻尺]、[亻乙]”等,高两个八度则加“ㄔ”,如“[ㄔ五]、[ㄔ六]”等依次类推。低八度谱字除“合四一”以外,则采用末笔加撇的方式表示:如“凡、工、尺、上”等,低两个八度则用末尾加两撇方式表示。

  中国传统音乐用“板眼”这个概念来表示节奏节拍。明清以来以戏曲为代表的民间音乐,长期采用“檀板”和“单皮鼓”作为主要的击节乐器,左手檀板既为“板”,右手鼓键子击打单皮鼓既为“眼”,“板、眼”以此得名板眼。板、眼均有“拍”的意义,一板、一眼都是一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板”、“眼”和“强”、“弱”的对应关系,并非如西方音乐中那般僵硬和固定化,而是经常根据音乐表达上的需要而灵活处理,这和汉语的语言特点有关联。

【音乐工尺谱介绍及特点】相关文章:

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04-01

音乐剧有什么特点08-12

高尔夫运动的特点介绍09-20

扬琴怎样视谱、背谱08-07

网球运动特点介绍08-22

黄茶的介绍、特点及功效08-11

太极拳的特点介绍03-04

速录专业特点及前景介绍10-28

羽毛球运动特点介绍06-21

灰色轨迹贝司谱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