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养生之道

时间:2021-03-29 18:09:05 武术培训 我要投稿

武术养生之道

  经常坚持武术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下面就随小编一同来看看武术养生之道吧。

武术养生之道

  武术中的各种拳法、腿法对爆发力及柔韧性要求较高,特别是各关节活动范围较大,对肌肉韧带都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摺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步随身行、身到步到”,对协调性有较高的要求;整套动作往往由几十个动作组成,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所以能使身体各个系统得到全面发展。练习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如太极拳,强调以意引导动作,配合均匀深沉的呼吸,可使周身血脉流通,适合于慢性病患者作为医疗手段坚持锻炼,有较明显的疗效。对抗性的散打、推手、武术短兵、武术长兵等竞技项目,运动激烈,除能增强体质外,还能培养勇敢、机智、敏捷等优良性格。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实践证明,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武术运动讲究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对调节内环境的平衡,调养气血,改善人体机能,健体强身十分有益。

  武术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以技击作为它的中心内容,通过武术锻炼,不仅能够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而且能学会攻防格斗技术,特别是武术功力训练,更能发挥技击的实效性。

  武术的搏斗运动,通过攻防技术练习,拳打、脚踢、快摔等动作的运用,并在文字中互相扬长避短,攻彼弱点、避彼锋芒,讲究得机、得时、得势,从而提高判断力和应变能力。这无疑能提高人们克敌制胜和防身自卫的能力。尤其对公安武警和边防指战员更有实际意义和作用。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练习基本功时,要不断克服疼痛关,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进行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锻炼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经过长期锻炼、可以培养人们勤奋、刻苦、果敢、顽强、虚心好学、勇于进取的良好习性和意志品德。

  “教武育人”贯彻在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情操,还有益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都为人们喜闻乐见。唐代大诗人李白好友崔宗之赞他“起舞拂长剑,四座皆扬眉。”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著名诗篇中有“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的描绘。汉代打擂台,“三百里内皆来观”。都说明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通过观赏,给人以启迪和乐趣。

  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群众性的武术活动,便成为人们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手段。随着武术在世界广泛传播,还可促进与国外武术爱好者的交流。许多国家武术爱好者喜爱武术套路,也喜爱武术散手,他们通过练武了解认识中国文化,探求东方的文明。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武术养生的哲学内涵

  武术养生是其社会功用的重要体现之一。作为一种古老的格斗技术,同时兼有养生之效。即一种“破”的形式涵容了“立”的成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点。

  养生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西方产生了以体育为主流的体育养生方式,而在东方则形成了自我内练为主要特征的养生体系,武术就是这一体系中的重要精品。

  武术具有鲜明的运动特点,拳脚交错,刀剑纵横,但如认为武术只是一种体能意义上的形式表现,那是对武术的曲解。把人视为阴阳复合体,以拳械为符号,达到内心世界对自然的体悟与契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武术养生的最终目的是要超越一招一式的束缚,达到精神、形体的双重冶化,全面改善生理、心理的机能。这也正是武术养生有别于一般体力锻炼的重点之所在。

  武术养生,体现了东方人对生命结构及其运动形态的理解。从其基本原则,到领悟具体技法无不展示出特有的哲学风韵,因此,武术可说是中国哲学的形形。

  品质万变,归根复元,这是武术养生的哲学基础。

  对于人的生命价值及生命构成的认识,是武术养生的出发点,这也正是中国哲学所关注的基本课题。传统的哲学原理,形成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

  1.“重人贵生”。此为武术养生体系产生的认识基础。就形体而言,人不过数尺之躯,但生命的意义并非具体数字所能容纳。中国哲人在很早以前就开始了对人的生存地位的思考,探讨人在宇宙中的价值。产生于周、秦之际的《礼运》中指出,“人才,天地之心也”,推重生命的不朽性。荀子在《王制》中亦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意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意,故最为天下贵也。”明确提出人的核心地位。老子尤有类似的论述。宋代著名学者邵雍在《皇极经世》中分析道:“人之所以能灵于万物者,谓其目能收万物之色,耳能收万物之声,鼻能收万物之气,口能收万物之味。”在这种“重人”的价值观作用下,确立了中国哲学以“贵生”的“人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框架结构。

  “贵生”思想在古代生活实践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也影响到了武术领域。它对习武宗旨,用武规范作了种种界定,更为重要的是极大地促进了武术养生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重人贵生”的观念促使武术在“御敌”的同时,关注“养己”的成分,从而产生了“固本强元”、“健身”与“防身”并举的机制。

  2.“气”。此为武术养生的基点。在中国哲人眼中,世界构成的基本物质是“气”,所谓“盖通天地”无非一气而已。事物发展的规律就是“气”的变化规律,即“理载于气”。认为人本身即由“气”构成。庄子明确提出:“人之生也,气之聚也。”“气”是人体内部精微细致的联系,协调各脏器间的功能。生命的盛衰变化都是“气”作用的结果,人体“气”的质量好坏,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之生命状态的优劣。

  因此,“练气”、“养气”成为各流派武功必备的基本功。如《少林拳术秘诀》专章“气功阐微”论述练气要领,太极拳更处处以炼养神气为纲要,在武术内炼功中,普遍要求“气沉丹田”,以培养充实本元之气,达到“中气贯足,精神百倍”的效果。

  3.“阴阳”。此为武术养生的平衡法则。阴阳是中国古人对世界的辩证认识、将气分为阴、阳两大类,阴阳之间的矛盾运动——相互依存、相互排斥、相互转化,乃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

  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存在于一切事物中,自然也包括在人的生命系统里。人体即由阴阳构成,即“生之本,本在阴阳”。健康与疾病的矛盾是阴阳矛盾的具体体现,人的功能优化态即是人体阴阳的平衡态。因此,在武术养生练习中处处以协调阴阳为动作、内功的运动标准,注重均匀全面的锻炼。在拳术套路中讲究上与下的对称练习(上为阳、下为阴),在掌法上注重覆掌与仰掌的交替使用(覆掌为阴、仰掌为阳),而四肢外形与内部脏器结合练习(四肢为阳,脏器为阴),更是为武术养生家所反复强调的。

  人体自身的阴阳相互依存,疾病的产生即是内在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因此,内向性的调节各功能之间的和谐,便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基于这一认识,确立了武术养生以自我康复为主的养生体系。

  武术养生需要注意的地方

  “强度适宜、方法得当、安排合理”的运动有益健康,已被当今越来越多的练功者所认可、接受。然而,有些人同样运动适时定量,方式得法,但始终未得练功之益,反而被一些疾病缠身。追其原因,这多与练功运动后违背科学的做法有关。

  因此,练功运动后人们应注意到以下6个方面:

  1.忌蹲坐休息:运动后若立即蹲坐下来休息,会阻碍下肢血液回流,影响血液循环,加深肌体疲劳,严重时产生重力休克。因此,每次运动结束后应调整呼吸节奏,步行甩臂,并做一些放松、调整活动,促使四肢血液回流入心脏,以利还清“氧债”,加快恢复体能、消除疲劳。

  2.忌贪吃冷饮:运动往往使人大汗淋漓,随着大量水分的消耗,运动后总会有口干舌燥、急需喝水的感觉,然而此时人体消化系统仍处在抑制状态,功能低下。若图一时凉快和解渴而贪吃大量冷饮,极易引起胃肠痉挛、腹痛、腹泻,并诱发胃肠道疾病。

  3.忌立即吃饭:运动时,特别是激烈运动时,运动神经中枢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在它的影响下,管理内脏器官活动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则加强了对消化系统活动的抑制。同时,在运动时,全身血液亦进行重新分配,而且比较集中地供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而腹腔内各器官的供应相对减少。上述因素使得胃肠道的蠕动减弱,各种消化腺的分泌大大减少。它需要在运动结束20~30分钟后才能恢复。如果急忙吃饭,就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多种疾病。

  4.忌骤降体温:运动时肌体表面血管扩张,体温升高,毛孔舒张,排汗增多。倘若运动后立即走进冷气空调房间或在风口纳凉小憩,或图凉快用冷水冲头,均会使皮肤紧缩闭汗而引起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下降而招致感冒、腹泻、哮喘等病症。

  5.忌吸烟:运动后吸烟,吸入肺内的空气混入大量的烟雾,一方面除减少含氧量,不利还清“氧债”,难以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当人体吸入带雾空气,将影响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导致人体在运动后因供氧不足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头晕乏力等。

  6.忌忽略放松整理活动:实践表明,放松性的整理活动不仅可使运动者的大脑皮层兴奋性及较快的心跳、呼吸频率,通过适宜的放松徒手操、步行、放松按摩、呼吸节律放松操等恢复到运动前的安静状态,而且,还有助于恢复肌肉的疲劳感,减轻酸胀不适,并可避免运动健身后头晕。

【武术养生之道】相关文章:

喝茶乃养生之道11-14

红茶的养生之道08-14

中医四季养生之道10-24

武术分类解析03-01

武术擒拿技法03-01

武术怎么压腿09-02

武术基本步法08-30

武术礼仪解析11-09

少林武术技击训练09-22

武术的运动特点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