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声乐知识

时间:2022-08-19 12:18:50 声乐器乐 我要投稿

儿童声乐知识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声乐知识吧,你所见过的声乐知识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声乐知识,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声乐知识

  儿童声乐知识 1

  童声演唱的正常音域在哪个范围?

  童声的大部分音域都是在小字组的b到小字二组的c之间。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孩子先天性嗓音条件差,音域不到一个八度:有的孩子天生一副好嗓子。音域比一般人 要宽得多。其中,中声区一般都在小字一组d到小字一组a之间。其音色自然、清脆;低声区一般在小字组b到小字一组d之问。其音色稍暗;高声区一般在小字一 组a到小字二组出c之间。其音色高亢、明亮。因此在童声演唱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适于他们的音域及声区。发声练习时更应如此,不要过低,过低会使学生的声带 容易疲劳。也不应过高,过高易使学生造成声音沙哑、发声器官发炎等病变。发声训练和歌唱时,都应在学生能够自然唱出的实际音域范围之内为好。

  童声声乐训练的方法与成年人训练的方法有区别吗?

  童声训练的方法与成年人训练的方法大体上都是一样的。但是二者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相同点是二者都需要良好的气息和合理地打开腔体以及咬字吐字的行腔归韵等歌唱技巧。二者不同的是。成年人的发声器官基本上都比较成熟,相对来说更侧重于中 低声区的练习。并且在学习中也较多强调腔体的运用及融会贯通。但是对于童声来说。由于发声器官还不成熟,声带的发声机能有限,不能较多地训练低音,因为长 时间练低音不但会使儿童的声音变得暗淡。还会导致儿童的声带疲倦。从而引起声带疾病。在童声训练中。更多是在中声区,打开口鼻腔、喉咽腔、头腔使之形成共 鸣。获得自然、清脆的声音。此外。由于儿童的气息比较弱以及声带机能不稳定。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拓展音域的计划。不能盲目地开发低声区和高声 区。

  童声时期的训练方法对其在变声期后的发声有帮助吗?

  童声时期掌握的科学发声方法对其在变声期后的发声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科学的发声方法是建立在科学呼吸和科学打开腔体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变声期过后儿童的 音色会发生变化。但是童声时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却可以帮助变声期过后的孩子在歌唱中避免错误的发声,从而减少对嗓子的伤害。

  科学的发声方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孩子的音色。使其在歌唱时表现出最完美的嗓音。经调查发现,一些人在儿童时期养成不好的发声习惯还影响其在变声期以 及变声后的音色。还有一部分人由于在变声期没有好好保护嗓子。从而造成变声后的嗓音很怪。不具美感。因此。在童声时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也是有益的。

  童声时期的训练方法对其在变声期后的发声有一定的影响,在训练童声时,我们必须先在概念处搞清楚儿童发声与成年人发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要懂得少年儿童每 个不同时期的声音特点和用声方法,千万要避免训练无术,要求无方,损伤声带造成的不良后果。因为少年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成熟。用声纤细,音量较小。音域较 窄,但声音甜美、清脆、明亮。他们只有喉咽腔、口腔、鼻腔和头腔共鸣,但成年人除了具备这四种共鸣外。还有胸腔混合共鸣。所以,在童年时期,我们给孩子灌 输一种正确的科学发声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变声期能唱歌吗?孩子变声期怎么唱歌?

  变声期适当地唱歌是可以的,但在演唱过程中应注意方法和技巧。尽量不要“喊唱”,更不要盲目挑战难度过大的歌曲。

  在实际的歌唱训练中,我们应该做到:

  (1)注重哼鸣和弱音的歌唱训练。

  (2)注重乐感和听觉的训练。

  (3)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适当调整呼吸方法以满足其增长了’的喉头和声带的需要。

  (4)教师在歌唱教学过程中,需选用适当的声乐教材。歌曲的音域不宜过宽。最好不超过九度,音量和力度也不宜过大。曲调要流畅,切忌大跳,以免学生叫喊。练唱时应讲究训练方法。教会学生正确地运用气息来支撑歌唱。

  (5)在教学生使用科学的方法之外。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学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

  总之,变声期是一个孩子声带非常敏感和脆弱的时期。在平时的歌唱过程中,除了要注意以上几个方面外,还应对孩子这一时期的饮食加以足够的重视,避免吃过冷过热或过于辛辣的食物。只有全方位地来保护这一时期孩子的嗓子。孩子才能安全地度过这个声音过渡期。

  学习声乐变声期的界定—男孩变声期及女孩变声期在几岁?

  对于这个问题。最常用的有两种判断方式:

  (1)年龄界定法。这个通常是指男孩大约在十二岁到十五岁。女孩一般在十一岁到十三岁之问,这个阶段就是变声期,也有少部分的儿童变声期不在这个年龄段里 面。那是因为发声器官会受到生理、心理、地理条件、社会环境、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以及遗传基因等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变化。或许提前,或许推迟, 从而影响变声的时间。

  (2)音色的界定法。这也许是人们最常用的辨别方式。因为每个人在变声期都会出现嗓音音色的变化。具体表现为沙哑、粗糙、唱歌时声音不容易控制等。但是这种 界定方法不是很准确。因为变声期时间通常平均一年左右,少数可长至两年以上。在这期间要经历变声初期、变声中期、变声后期几个阶段。通过音色的界定法能够界 定的时候基本上都处于变声中期了。变声最初期和变声最后期都很难通过音色的界定法来判断。此外,还有极少数人变声后的声音跟童声时的音色差不多。这种只能通 过医学方面的技术才能界定。

  变声期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不一,因人而异。总计变声期约一年半至两年。长的可达三年左右。变声之后,男性的音高通常是降低八度。女性则降低三度左右,变声 期完成以后,人的嗓音便逐步分化成男女高、中、低声部。嗓音的音色、音质、音域等特点也逐步成人化,这标志着嗓音生理新阶段的开始。

  儿童几岁学唱歌比较好?学声乐、学唱歌的最佳年龄?

  这个问题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问题。学习童声前我们有必要搞清楚童声的几个阶段,童声有稚声期、童声前期、童声成熟期和童声后期之分。稚声期一般在四岁到六 岁,其嗓音稚嫩,气息弱。发声能力较差,音准控制不够好。童声前期一般在六岁到八岁,其发声器官发育相对稳定,声音逐渐清脆明亮,有一定的质感,童声音色 鲜明。童声成熟期大约在八岁到十一岁。童声后期大约是从十一岁到变声前期。此时儿童的声带韧性增强,嗓音音色仍然明亮清脆,但不及中期干净、纯净,偶尔会 有沙哑的音质。嗓音力度、音准控制、技巧和表现能力均明显增强。由于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情况不同,也会有细微的差别。

  在童声训练中,我们不主张孩子在稚声期就接受声乐训练。因为要涉及学五线谱。还有一些需要理解的知识,年纪太小不容易理解。加之年纪太小声带稚嫩稍有不当。便会对其造成损伤。学习声乐最好从八九岁再开始进行声乐初级训练。首 先演唱一些儿童歌曲,进行简单的发声练习,音准和节奏的练习。歌曲表演以及简单的五线谱和简谱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声乐技巧。慢慢接触一些有难度 的儿童歌曲。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儿童不同的声音条件,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选择一些适合个人演唱的曲目,另外可以增加音乐欣赏课,丰富儿童的音乐素养。

  一般来说。经过几年科学正规的学习。孩子们的演唱技巧和音乐修养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能够很好地为成年后的声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儿童声乐知识 2

  1.肩要松弛,不要紧张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肩部要自然、松弛、放下。这样既有利于将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使发声器官处于自然、松弛、放下的状态,有利于正确的发声。反之,如果呼吸时,歌唱者的肩部紧张、耸起,这样必然形成最为表浅的“锁骨式呼吸”,同时也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紧张,从而影响正常的发声。

  2.胸要“微含”,不要挺起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胸部要“微含”,从而使胸部处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这样既有利于将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也可以使发声器官自然、松弛,有利于自由自在地发声。反之,歌唱呼吸时,如果歌唱者的胸部挺起(特别是用力挺起),必然造成“胸式呼吸”。同时,也会引起发声器官的紧张,从而影响正常发声。

  3.背要“微曲”,不要挺直

  人的胸与背本来就是前后相连的,所以胸要“微含”与背要“微曲”(不要“挺胸”与不要“挺背”),本来就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面。所以,背要“微曲”不要挺直的机理与胸要“微含”不要挺起是一样的道理。

  4.颈要“微缩”,不要梗直

  歌唱呼吸时,歌唱者的颈部要“微缩”,不要梗直。是说歌唱者的颈部要充分放松,从而感到颈的后部稍有缩短,而不是挺直(梗直)状态。

  歌唱者的颈部“微缩”,可以使颈部处于最自然、最松弛的状态。这样,一方面可使口、喉、咽腔变得通畅,有利于将气息“悄无声息”地吸入腹部丹田;同时也可使歌唱者的发声器官处于最自然、最松弛、最自如的状态,有利于正确的发声。反之,梗直脖子会造成呼吸通道的梗塞,形成“锁骨式呼吸”,并造成发声的困难。

  5.精神要振奋,不要紧张

  精神要振奋,不要紧张。是说歌唱者的心理要处于积极、兴奋、活跃的状态;而不是处于紧张、担心、害怕、恐惧等消极状态。

  当歌唱者的心理处于积极、振奋状态时,歌唱者的呼吸机能可以被激活。吸气变得通畅且易深入腹部丹田;同时,发声机能也被激活,从而全面提高歌唱者的发声效率。反之,当歌唱者的心理处于紧张、担心、害怕等消极状态时,不仅会感到“提心吊胆”,也会感到因气息上提而无法深入,形成“胸式呼吸”;同时,发声器官也会变得紧张、别扭、发抖,其发声机能和效率会明显降低。这个问题也会随着歌唱者心理紧张程度的加剧而变得更加严重。

  6.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

  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是说当气息吸入腹部丹田之后,歌唱者要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不要向内推挤。

  歌唱者吸气之后,保持腹部轻微的向外膨出状态,“在乐句进行中,总把胃和小腹往外推,不是往里推”。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少气息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可以减缓气息对发声器官的推挤。

  7.要“在气上唱,不要用气唱”

  要“在气上唱,不要用气唱”是说歌唱者吸气之后,要在保持腹部轻微向外膨出的状态时,把声音“放在”“搁在”或“骑在”气息上唱,而不是用气息去推、挤、顶着声带发声。

  呼气肌肉群(主要包括斜肋肌、膈肌、腰背肌、腹大肌等)比声带闭合肌肉群(主要有披裂肌、杓状肌以及颈部少量把喉头向下拉的肌肉等)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所发力量上都要庞大得多。所以,歌唱者要在生理上本来不平衡的情况下,找到机能上的平衡,从而有效地避免引起发声器官的紧张反应。

  当声带受到过强气息推、挤的时候,必然会引起发声器官的一种“保护性反射”,此时,声带紧闭,假声带闭合压在真声带之上,舌根会后缩,下颌紧张,颈大肌拉紧……这一连串的紧张反应完全是为了避免声带受到过强气压的伤害。也正是因为这种本能的、必然的“保护性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的“无条件反射”,所以许多习惯用气息顶住声带发声的人只知道嗓子难受,高音上不去,而不知道这种情况完全是由于气息过分推、挤声带所引起的。

  8.呼吸要“生活化”,不要过分地“人为控制”

  呼吸要“生活化”,不要过分地“人为控制”,是说呼吸是人类维持生存的一种本能。人要生存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代谢活动。这种代谢活动一刻也不能中断。而在歌唱活动中,过分地人为控制气息会与人生存最基本的生理代谢需要产生尖锐的矛盾。

  歌唱呼吸一方面要保证歌唱活动的完美进行,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人生有的生理代谢需要。而那种为了歌唱,过分地人为控制气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生理上的生存代谢之需会顽强地打乱歌唱者的人为控制活动。最有效的方法是把歌唱的用气之需与人的生理代谢之需统一起来。换言之,歌唱呼吸不仅要深入腹部丹田,更需要进入人的生命系统。许多歌唱家所说的“呼吸过程要全身参与”应该是对这一认识的最好解释。

  9.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积气息

  呼吸要“按需而入”,不要堆积气息,是说要根据乐句的速度、长短而吸气、呼气。既不要过度吸气,也不要过多地剩余气息。——过度吸气或大吸一口气,会导致“胸式呼吸”,还会因为口、喉、咽腔的过分打开和过多气息的反弹,而造成起唱(起音)的困难,同时,也会加快气息的流失速度。“如果吸气太多,你已经处于困境了。你已经制造了紧张的张力。”而当乐句结束时,如果剩余的气息太多,则会造成重新吸气的困难。

  10.用气要节制,不要浪费气息

  “吸进的气息要适当、要合度,不宜过多”。用气(呼气)则要注意节制,不要浪费气息。节制用气的最佳方法:一方面要注意保持“腹部要向外,不要向内”,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气息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对整个乐句中的每一个字所消耗的气息有所节制。咬字也是节制气息快速流失的一个有效手段。反之,向内推挤腹部,不注重咬宇和过度相信“打开”的歌唱者的气息流失会非常的严重。“所有气短的人是用气量过多的人”。这是许多歌唱家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通过对歌唱呼吸“十要”“十不要”及其机理的论述,揭示了歌唱呼吸中的许多内在规律。认真归纳一下,可以得出以下认识:

  1.正确的歌唱呼吸确实是造就完美、一流歌唱的基础

  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不仅采用了大量的幅来论述歌唱呼吸的重要性,甚至还把歌唱呼吸的重要性强调到了过分的地步。如:欧洲声乐大师伊.舒曼说:“歌唱就是呼吸”。意大利人甚至宣称:“谁懂得呼吸,谁就会歌唱”,“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这些说法看似有些夸张,但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说法是十分有道理的。因为,正确的歌唱呼吸一方面可为歌唱活动提供源源不断、可长可短、可强可弱、收放自如的气息供给,另一方面,又绝不会给发声器官的高效运作带来任何不利的干扰。所以只有正确的歌唱呼吸才能造就完美、一流的歌唱。

  2.深呼吸(腹部丹田式呼吸)是唯一正确的歌唱呼吸

  如前所述,任何能够引起肩、胸、背、颈紧张的呼吸方式,都会造成气息的浅薄和发声器官的紧张。只有腹部丹田式呼吸才能既为歌唱活动提供充分的气息供给,同时又不会对发声器官的高效运作产生任何不利的干扰。所以,这也是世界上各种唱法都在以深呼吸为动力进行演唱的观点上能够达成共识的原因所在。

  3.深呼吸(腹部丹田式呼吸)是在身心处于自然、松弛状态下获得的

  如前所述,当歌唱者做到生理上(特别是肩、胸、背、颈……)自然、松弛的状态与心理上既积极、振奋又自然、放松的状态时,歌唱者的呼吸就会非常自然、松弛地深入到腹部丹田之中,只有这样的腹部丹田气才是正确的深呼吸,“……想着下去并不意味着压迫用力和挤压向下。而是松弛地往下去。”

  这里有必要提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所谓的“腹部丹田气”。许多歌唱者只知道要用腹部丹田气,但却采用了人为做作地把气息强行憋压、推挤到腹部丹田的方法。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许多教师就是用这种错误的方法去教学生的,甚至采用“搬抬钢琴”的方法去让学生体验什么是“腹部丹田气”和“支持”。用这种错误的呼吸方法说话都会很困难,又怎么能唱好歌呢!

  4.正确的歌唱呼吸技术是一种十分复杂,也是难于掌握的歌唱技术

  从前面提到的歌唱呼吸的“十要”“十不要”及其机理,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歌唱呼吸技术是十分复杂、难于掌握的。因为在“十要”“十不要”中的每一个技术细节上出毛病,都会带来呼吸和发声上的许多问题。如果我们认真地分析一些歌唱呼吸有问题的人,可以发现,有的是过分地挺胸,有的是脖子梗直、僵硬,有的则是把气息憋压、推挤到腹部……。

  当然,更多的人则是同时存在几种不同的技术细节上的毛病,从而使得呼吸和发声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了。虽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一样,但最终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那就是,不仅呼吸技术过不了关,同时还会导致发声技术上的种种问题。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由错误的歌唱呼吸所引发的歌唱技术、艺术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各专业院校学生成才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了。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引起声乐教育界同行的充分重视。

  儿童声乐知识 3

  一、气沉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当然是基础,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

  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所以气不畅顺,唱罢喉咙不可避免的发炎。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而音质好坏则取决于自身的生理条件,对音乐的领悟以及正确方法的使用。

  二、舌平

  口腔是气息流出人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

  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你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

  如果已经养成了这个坏习惯(当初这就是我最大的毛病),介绍一种方法,在练声的时候含上一颗糖,舌自然不敢卷或动弹,而且能成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一但习惯之后,不再用糖的帮助的时候,你会明显觉得收放自如。不过这个过程很苦,要坚持。

  三、腰部力量

  学过声乐的人都知道,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有的人本身生理条件很好,高音亮而饱满,但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唱高音时总会觉得音站不稳,摇摇摆摆,老是不听指挥。就像一个物体能够稳当的摆放在一个地方,必然是因为它有一个支点。而我们的腰部力量就是歌唱的支点。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有兴趣者可以多多体会。当然坚持练习仰卧起坐更是一个直接锻炼腰部力量的方法。

  四、共鸣

  一次好的发声不仅需要口腔的本音,更需要颅腔和胸腔的共鸣。泛音产生于颅腔,使音色饱满,胸腔的共鸣则使音色浑厚。高音用得较多的是颅腔的共鸣,中低音则需要很好的胸腔共鸣。一般人都觉得唱歌最难的就是高音,其实不然。“你能够低到多少,你就能高到多少”,就像拉弹弓,你能够往后拉多少,你就有多少可以爆发的高音力量。当这三个腔体都能互相配合的时候,那就真是如鱼得水,天籁之声。

  五、情

  也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发音技巧中怎么会有情?对所有作品的演绎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纵使有再高的技巧也是枉然。因为,歌唱,本来就发源于人对自身情感的表

  达和释放。从现在的国际歌坛可以看出,最出名的不是音色最好,技巧最高的,而是能够用情用心歌唱的歌手。当然,这也是我们演唱中的致命弱点。一个人如果没有情,怎么能够演绎出作品的真谛。要想唱好,首先得热爱歌唱。

  歌唱中气息状态,呼吸问题。

  唱歌的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

  歌唱中经常感到气短、气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虽然吸气吸的很深,但一唱起歌来,气息很快就浮上来了,或者是很快跑光了。那么,吸气动作完成后,应该如何保持和运用吸入的气息呢?

  (1)歌唱中要保持吸气状态吸完气后,有一个瞬间的停顿,这是吸气后、用气前一个自然的短暂停顿,这个停顿造成了吸气和用气二股力量的对抗,用气时要尽量利用这种对抗力。它不仅可以保持气息的深度,还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仔细体会一下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一种吸气的保持状态。用吸气状态演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便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这种状态能保证声音位置和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保持这种吸气状态。

  呼吸肌肉群(即胸、腹、横隔膜呼吸肌的总称)是一个收缩与放松的循环过程。呼气肌肉群放松时,吸气肌肉群就收缩并吸入空气,吸完气息后吸气肌肉群随即放松,呼气肌肉群随即开始收缩并呼出气息。歌唱时,吸入的空气不能很快被呼出,这需要吸气肌肉群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保持收缩状态。吸气肌肉群的这种收缩的保持,需要意识去控制。当我们在歌唱中保持吸气状态时,就是对呼吸肌肉群的有意识控制。控制气息的部位被称为“呼吸支点”。戏曲称之为“丹田气”。保持吸气状态歌唱的练习:首先做做无声练习,吸完气后,把舌尖轻轻触下门齿,发出“丝丝”声,一口气吐得时间越长越好,要求呼出的气息要均匀、平稳和慢,让“丝丝”声强度一样,不可忽强、忽弱,呼气越慢长,就越能体会到呼与吸的对抗作用,和气息需要有意识控制的力量。传统声乐有一种利用吹蜡烛练气的方法。将一根点燃的蜡烛置于前面,吹蜡烛时,不许将蜡烛吹灭。要求慢慢把蜡烛火苗吹向一个方向,且火苗要平稳,摆动幅度不能大。练习后,如果自己的后腰和背部有酸痛的感觉,说明你找到了呼气时对抗或者说是控制的正确感觉。结合一些歌曲练习,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谁不说俺家乡好》、《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红》。

  (2)歌唱中保持叹气状态

  歌唱中容易出现的气息不够用和憋气现象,除了与吸气状态保持不住有关,还有一点就是与气息不放松有关。歌唱中气息需要被控制,以保持气息通畅持久的使用。但如果气息被过份的控制,则会引起呼吸器官、呼吸肌肉群僵硬、不灵活。导致气息无法通畅,难以持久。怎样做到吸入的气息既能保持又不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放松和叹气。这里所说的放松是对过份僵持而言的。叹气是指用叹气的感觉,而不是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叹气动作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人人都会做,而且比较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在积极兴奋的气息保持中,不可忽略运用叹气的感觉来歌唱,这样,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在使用叹气状态进行歌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气声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也就是说演唱中的叹气状态是和保持吸气状态同时存在的,那一方都不能缺。它们使气息的呼出既能保持但又不僵,既放松但又不是呼吸肌肉群的完全松懈。这种呼气方法也称作“揉气”。

  意思是指:

  吸入胸腔的气息,被腰、腹部的肌肉群犹如揉面似的慢而有韧性地向外“揉”出。

  保持叹气状态歌唱时,如果你感觉腰腹部膨张而不僵,胸部扩展而不憋,气息有控制的流出,这时,你的感觉就基本上对了。继续巩固这种感觉。结合一些歌曲练习,如《红梅赞》、《长城长》、《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声乐中气息运用的技巧:

  首先,把肺里的气全部呼出去,要呼的干净;然后,并住呼吸,把手按在小腹,也就是常说的单田,用力使单田鼓起,手要反作用在单田上,要用力,在鼓起的时候要渐渐用力,不要一下鼓起来从开始用力到用力到极限,大约用五秒钟时间然后到最强的时候,持续五秒钟。

  最后,渐渐放松,也不要一下放松,大约五秒时间整个过程,注意不要呼吸。这是一个循环,每天这样练功两个小时,半年的时间你的唱功一定会很实力,但中间不要停止,特别是第一个星期的七天,一定要坚持下来练自己的肺活量,多游泳,多跑步!多看一些音乐录影带,看一下其他歌手唱歌时的口型,多模仿!多唱,多练最好找一个专业的老师,指导一下,才不会误入歧途,不会把声带损害,要注意唱歌时不要多用自己的声带,要让自己的声音传的远而稳,注意运用气息,否则会使声带生茧。声音忌讳大声喊叫。其实我们都要避免:

  1、大声喊叫;

  2、在具备充足睡眠后,每天用声不准超过两小时

  长期超量用声,必然导致声带病变[坏嗓子]!养成用丹田气说话的习惯。念上,不要用嗓子说话,用小腹[脐下两寸的点]说话。多练仰卧起坐,加强丹田力量[一般女性小腹力量较弱]。口腔要打开[后上下牙距离],整个口腔形成:前紧[开、齐、合、撮]后松[打开后槽牙]之势。长期坚持科学训练。

  情、气、声的训练: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的语言表达训练;

  掌握胸腹联合呼吸法;

  声音的弹性训练。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

  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

  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儿童声乐知识 4

  一、原生态唱法的渊源

  它们是中华民族“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原生态民歌”这个词是近几年出现的,而“原生态唱法”之说则是最近CCTV十二届青年歌手大奖赛才新鲜出炉的。将民间歌手从民族唱法歌手中剥离出来,对作为民族唱法之“根”的原生态民歌的独立呈现和展示,无疑是大有好处的。原生态唱法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这些歌曲直接产生于民间,并长期流传在农人、船夫、赶脚人、牧羊汉以及广大的妇女中间,反映着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各个历史时期人民生活的生动画卷。这些歌由大众口头创作,并在流传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歌词越加精炼,曲调渐臻完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民歌的语言生动传神,它并不是将简简单单的生活语言直接拿来,而是也讲究韵律,讲究比兴等传统的诗歌手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百姓的杰作,是大众语言的精华。

  我国民歌的种类极为丰富,主要有内蒙古的长、短调牧歌,河套及周边地区的漫翰调、爬山调,陕北和山西西北部的山曲、信天游,甘、青、宁地区的花儿,新疆的十二木卡姆,陕南、川北的姐儿歌、茅山歌,江浙一带的吴歌,赣、闽、粤交汇地区的客家山歌,云、贵、川交界的晨歌、大定山歌、弥渡山歌,藏族聚居区的鲁体、谐体民歌,以及其他各民族的山歌等。

  据专家介绍,“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上借鉴而来的。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原生态民歌是老百姓很自然地表达出的东西,而把很多民歌进行改编等则是原生态状况的变异,属于非原生态。原生态唱法只是区别于学院派民歌唱法的一种说法,学院派民歌唱法大多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原生态唱法却是一种原始的未加工过的唱法。原生态唱法从音准和音色上把握外,还应该注意把握本民族风格,应该提倡保护和传承原汁原味的各种原生态唱法。

  二、原生态唱法的特点

  原生态唱法指没有经过任何所谓的“唱法”加工过的唱法,它是一种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唱法,就象地里的庄稼,没有施过化肥,没有喷过农药,没有进过大棚,完全在自然状态下,餐风饮露,日晒雨淋,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成长起来。它经过成百上千年的代代相传,有着悠久的历史,保持着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它质朴得近乎粗糙,简单得近乎透明。但是,正因为如此,它才更接近人的心灵,因而也更接近艺术,更能打动人。

  原生态是老百姓世代相传的文化、无名氏创作、是老百姓用来表达心理情感、生活状态的方式,体现的是“本真”和“原汁原味”、“生活中的歌唱状态”。原生态不在于“唱不唱、怎样唱”,而在于整体性,通过一种和谐的心态来反映最真实的生活。艺术表现是外在的,但文化核心的东西是绝对不能改变的,否则就破坏了内在的和谐。原生态唱法和学院派唱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唱给自己听的,后者是培养出来的表演明星唱给大众听,“功利性”是两者的严格区别,市场是两者的界限。原生态唱法应该以坚定的信心展示最原始的风貌,克服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的“趋同性”,那才是真正地继承和发展原生态唱法。

  原生态唱法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不仅民间歌曲有原生态唱法,各类民间戏曲剧种、说唱曲种也有原生态唱法。从演唱语言来看,民间戏曲剧种、说唱曲种与民歌一样,也均是采用各民族的地方方言演唱。当然,民间戏曲、曲艺演唱的原生态环境与民间歌曲有很大不同,早已从民间的勾栏瓦舍向戏台、茶楼转移,大多在各式各样的剧场环境演出,仅有少部分还以民间街头巷尾、码头广场为表演场所。笔者认为现在已被搬上舞台或电视荧屏已不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民间歌曲了。离开了特定的生态环境,无论在舞台上将原生态民间歌曲形式模仿得如何惟妙惟肖,也只能是在原生态民间歌曲基础上变异的次生态或再生态的生态还原,不可能完全不走样,也不能要求它完全不走样。因为,舞台和荧屏上的“原生态”民间歌曲已不是原来的民间歌曲“原生态”了。

  三、唱法注意事项

  原生态如果要搬上舞台时,表演者首先要自信,重在回归自然的感觉,在舞台上的加工手段和原生态应该接近,不提倡“改编”,切忌把不该去掉的东西去掉了。在舞台上要淡化“景别”意识,强调“展现”意识,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本身的关系,不要形成一种竞争的概念,重在保护好原生态最本真的也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文化源于相互欣赏,本就不应该对其评论。舞台只是个文化小舞台,和谐的生活才是我们追求的文化大舞台。其次要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要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真正尊重它。如何善待原生态唱法,如何呵护原生态唱法,为我们这个民族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保护、开发古老文化,必须慎之有慎。

  儿童声乐知识 5

  一、学声乐的条件

  要学声乐,就必须要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

  1. 良好的音乐素质

  学声乐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良好的音乐素质。音乐素质指的就是在音准、节奏、乐感方面有敏锐的感觉能力。

  2. 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学声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

  3. 良好的嗓音条件

  一般人认为,学声乐就必须要具备天然的好嗓子,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当然天然动听的嗓音是学声乐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声乐。

  二、如何学声乐

  学声乐包括两个方面的学习:

  1. 歌唱技巧

  歌唱技巧的学习可以通过自学或者跟着老师学习两种方式。自学声乐可以购买一些声乐书籍或者下载一些自学声乐教程来观看。这种学声乐的方法,长时间会导致发音错误无法改正。建议可以报一些声乐学习班,让专业的老师教你系统的学声乐知识。

  2. 声乐理论知识

  要想更好的学声乐,在学声乐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学声乐理论的基础,可多看看声乐的视频,对学声乐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三、声乐训练

  学声乐要有一套完整的声乐训练体系。声乐的训练方法如下:

  1. 呼吸训练

  唱歌呼吸是发声的动力,是学声乐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呼吸方法来控制,也就无法更好的学声乐。

  2. 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学声乐步骤中最基本的练习。实际上是把歌曲最基本的乐句提出来,在合适的音域内作半音上行或下行移动的练唱。

  3. 歌唱语言

  歌唱语言是学声乐中的重要部分。歌唱,就是将音乐化的人声与语言相结合,表达情意的音乐表现。

  儿童声乐知识 6

  把每一首歌曲唱的完美的人, 达到这个要求, 并非易事。因为, 声乐的学习既是一种复杂的体力活动, 又是一种在精神状态中进行思维、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它牵涉到方方面面的问题, 而每一个问题对声乐学习都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声乐入门的学习的方法。本文旨在就声乐教学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谈点声乐入门的学习的方法。

  一、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歌唱发声练习的目的,简要地说,就是将歌曲演唱中对声音所需求的各种技术环节,通过有规律、有步骤的发声练习,逐步提高歌唱发声的生理机能,调节各歌唱器 官的协作运动,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为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服务。 我们练声的目的是要调整巩固科学的发声状态,把良好的歌唱状态保持到歌唱中去,改变平时生活中自然的发声习惯,使之成为符合歌唱发声的习惯和状态,所以必须明确我们练声的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开开声”而已。 歌唱发声练习要求每个歌唱者首先要了解和熟记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部位及其功能,掌握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全面理解其精神实质,通过反复的练声及歌唱实践来 消化和验证其歌唱规律。因此在发声训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每位歌唱者一定要充分理解和运用气息发声和气息控制的方法(即横隔膜的呼吸方法),因为在整个声乐功能系列中,歌唱呼吸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歌唱建 筑的基础,因此必须明确呼吸的重要性,重视练好歌唱呼吸的基本功。

  2)打开喉咙,稳定喉头,是歌唱基本功训练的核心,这是歌唱者声乐技巧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很多歌唱者声音上的毛病,多是由于歌唱时喉头不找开、不稳 定造成的,而正确的喉头位置是协 调呼吸器官的运动,获得稳定、流畅声音效果的关键。

  3)要恰当地运用好歌唱的共鸣,要使声音传得远,充满剧场,且圆润,优美动听,这是要经过专门训练的,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课题。由于共鸣训练 常常与其它发声基础要求分不开,因此要求歌唱者通过母音的转换,稳定喉头打开口腔,调节气息等手段,把声音振响在鼻咽腔以上的高位置头腔共鸣点上,来增大 音量,扩展音域,美化音色,统一声区,使高、中、低三个声区的声音协调一致,天衣无缝,走动自如灵活。

  4)正确的发声要与正确的咬字、吐字相结合。通过字、声结合的练习来提高唇、齿、舌的灵活运动能力,使之更完美而生动地表现歌曲和情感和内容。

  5)在歌唱发声时,还要注意对音准、节奏的训练,通过发声练习,逐步掌握连、顿、强、弱等全面的歌唱发声技巧,丰富歌曲的表现手段,增强歌曲演唱能力。

  6)在每次练习时,都要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正确的歌唱姿势是进入良好歌唱状态的前提。

  7)在练声、唱歌前,一定要摒除一切杂念,稳定情绪,要有非常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良好的歌唱欲望,要充满信心、放松自如地进入歌唱状态,否则是唱不好歌 的。

  8)从开始练声起,就要同音乐结合起来,即练声也要有良好的乐感。音程、音阶一方面是肌肉、音准、气息、共鸣等方面的技术练习,同时它们又都是乐曲的组成 部分,要给它们以音乐的活力和生命。因此练声一开始,要求每个歌唱者把音程、音阶、练声乐句也唱得悦耳、动听。以上我们可以领悟到,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 呼吸、共鸣、吐字、表现缺一不行,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整体歌唱”的涵义。

  二 、声乐入门学习特点

  学生主观听觉与客观听觉途径不同, 使得唱歌者主观追求与客观旁听效果的不一 致。主客观不易结合导致声乐入门学者对声音优劣判断有误,造成主观与客观感受不一致, 这是所有初学者易犯“ 主观主义” 的缘由, 也是声乐学习的第二大难关。这一特点决定了声乐学习中会出现困难。这时, 学生对声乐的学习既不能失去信心, 更不可自以为是、盲目迷信自我听觉, 要很好地与老师配合, 找出办法来克服攻破这一难关。一方面教师可采取有同一毛病的学生相互听课的方法, 使当事者迷的弊病逐渐为旁观者清的优点所克服; 另一方面, 学生自己可采取多听, 多看名家的演唱, 从观摩学习中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

  三、用心学稳中求进

  声乐学习的特点之三是声乐学习虽有知识的传授,但主要是技能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它的训练内容是由 易到难, 由浅到深, 循序渐进, 永无止境。它的训练形式是一种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要想从这些“ 简单” 的重复过程中达到正确方法的建立, 进而变成学生自己良好的习惯, 最终能够运用娴熟, 离不开课后的勤奋用功。用功最重要的标准是用心, 用心才能得法。要想课后练习得法, 一是要准确记下教师在课堂上教给我们的每一个发声练习和技术要求及练习要领, 保持脑子清醒, 以便课后练习有所遵循。二是课后练习时要遵照老师要求去练, 不能凭自己兴趣, 爱怎么唱就怎么唱, 超出或脱离老师要求, 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三是课后练习要用心用脑, 积极思考。促使大脑能正确理解和指挥各发声器官努力达到老师要求, 开动脑筋用生活中许多可值得借鉴的生动形象语言来进行歌唱体验, 解除训练中的疑虑, 从而达到目的。由于声乐学习是一种技能的训练, 它和许多技能训练相比, 从不会到会, 从会到熟练, 从熟练到精通, 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者由于主客观条件不一样,经历这过程的时间也有长有短, 有快有慢, 但省略或取消是不可能的, 否则就难以达到合乎规格的要求。实际学习中, 不少学生都想尽快找到好方法, 希望把老师所教的方法和别人所有优点都吸收过来, 过早、过多练习高音, 求大音量, 频频更换练唱曲目, 天真地以为通过强力训练或时间的延续会越过“ 暗礁”。无视声乐学习规律, 导致毛病加深、声带受损, 给声乐学习带来苦恼。所以, 无论何人在何种情况下学习声乐, 只能逐渐进步, 不可能一蹴而就, 点石成金, 决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必须服从嗓音科学, 别无捷径可走。这是对歌唱起步时个性品质鉴定的重要提示, 也是声乐教与学中不可忽视的基点!

  儿童声乐知识 7

  什么是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在意大利的传统唱法,并被世界各地的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不断研究探索,推广发展的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其目的是产生优美的音色,流畅的旋律,清晰的语言。它特别讲究声音的连贯统一,气息的有力支持,是世界上许多歌唱家追求的最高声乐艺术境界。

  什么人可以学习声乐?

  具备正常的听说能力,有一定基础的青少年都可以学习唱歌。由于人们生理条件的不同,对音乐感知能力的差异,有的人可以选择歌唱为自己的职业,他们会成为音乐学院的高材生;有的则可能把唱歌选择为自己的业余爱好――艺术特长。拥有一技之长是他们受到各重点院校的欢迎。

  学习唱歌最重要的是热爱歌唱,这种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不可抑制的。是不带功利色彩的。学习唱歌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耳朵,培养自己敏锐的分辨能力:对音的高低,强弱,音色的不同有较强的分辨能力,对不同的语言有清晰,敏锐的辨别力。学习唱歌要掌握一定的基本乐理和试唱练耳知识,如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乐器,将会对日后的声乐学习发展长生积极的影响。学习唱歌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是歌唱的首要条件。体育锻炼不仅使肌肉和内脏器官活动能力加强,使嗓子更加结识,发声更加持久,而且对抵抗各种传染疾病有机记得意义。同样,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歌唱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个精神不振作,爱生闷气,爱发脾气得人,一定会对嗓子产生负面的影响,所以学习唱歌一定要具备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平常的心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能不断的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断的取得进步。

  学习唱歌的最佳年龄:

  接受严格的声乐训练,建议在变声期结束后进行。变声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是由少年时代进入青年时代的标志。在这个时期,无论身体的形态,心里的活动以及人体骨骼的增长都有很明显得变化,这个时期喉部(发声器官)的发育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时期在医学界称为“变声期”。

  变声初期:嗓音无太大变化,有时会感觉嗓子不听使唤,会出怪音。

  变声中期:嗓音的变化明显,男生最为突出,音调变低,唱歌时不易控制,高音唱不上去,有的人则发声嘶哑,音色不干净。

  变声后期:说话的声音变成了成年人,但唱歌的声音还不太稳定,声音不够结实。

  变声期大约为一年左右,最短也要几个月,而到能较稳定地歌唱大约要二,三年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男生变声期的年龄一般在12至14周岁,女生在11至13周岁。在变声期内,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紧张,只要注意保护嗓子,注意休息,不要喊叫,不唱自己不能胜任的歌曲,不吃过于刺激的食物等都可以顺利地度过变声期,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在什么时候学习唱歌好,应该听从有经验的声乐老师的意见。

  发声的基本原理:

  首先,人们通过口,鼻吸气,使自己的肺叶充满空气,当人们呼气时,由于声带闭合阻气,使声带产生震动我们称它为基音,这时的声音力量小,音色也不好听。只有经过身体的共鸣腔体的共振,才能产生自然优美而响亮的声音。歌唱是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协调,科学的运动。

  呼吸器官主要包括:喉头,会厌,声带等。喉头也叫喉结,是重要的发声器官,会厌是长在舌根与喉咙之间的一块半圆形的叶状软骨,它的作用是保护气管与声带。声带是位于喉咙中间的两条白色韧带,当人们吸气时,声门打开,声带自然分开;而当呼气发声时,声带自然闭合*拢,成水平状,气息穿过两条声带间的缝隙,使声带产生震动,产生了声音。

  共鸣器官包括:胸腔,口咽腔,鼻腔,窦腔等。歌唱时依赖人体的这些器官的共鸣作用来扩大,修饰,润色声音。

  除此之外,人们还有咬字的气官包括口腔,唇,齿,舌等。它们是我们演唱时表达感情,传达歌曲内容的重要器官。

  初学者如何确定自己的声部?

  声部的划分是依据演唱者的生理特点来科学划分的,由于每个人的生理条件和发声器官在结构上的差异,人们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音域不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声部。基本划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和男低音。

  初学唱歌的人,不能凭自己的想象和喜欢来确定自己的声部,更不能认为唱得越高越好,或唱不了高音才唱低音是因为条件不好。这些都是对发声的原理不了解产生的错误想法。还有的人故意作出一种或尖或粗的声音来往某个声部上*,也是不对的。对初学者来说建立一个自然的中声区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急于确认自己是那个声部,这个任务应由你的老师通过对你的不断训练和了解来帮助你确认。

  如何选择称职的老师?

  如果你决定学习唱歌,选择一位具有相当专业水准和教学经验的声乐老师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要认为什么老师都可以胜任这项工作。声乐学习的基础非常重要,一般是一对一的上课。有经验的专业老师会针对每个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教法,使学生尽量少走弯路。所以你学习唱歌无论是为了考音乐学院还是做特长生,都应该尽量选择专业老师。在音乐学院,专业艺术团体中会有很多优秀的老师。

  怎样安排练习时间?

  声乐初学入门每周一次专业课,有条件能上两次则更好,每次课通常为30至45分钟,中间应有适当休息。自己课下练习的时间不易过长,可以分两次或三次,每次一刻钟到二十分钟为宜,以后随着能力的提高,再适当延长练习时间。学习唱歌多动脑子多思考,比多花时间更重要,更能进步。相反,过多的练习反而会使嗓子疲劳并引发发声器官的疾病。

  儿童声乐知识 8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 ”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儿童是与音乐最亲近的人群之一,每个儿童都喜欢在音乐中游曳,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这样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

  为了提高学生演唱歌曲的能力,进行唱歌的基本技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发声练习。科学的发声练习在歌唱训练中,是培养歌唱者掌握科学歌唱方法的重要基础训练内容之一,是纠正歌唱者发声方法上的错误概念和不良习惯,并获得纯净,圆润、明亮、统一的音色及更宽广的音域,再将正确的发声方法,运用到歌唱中去,成为艺术表现的有力手段。在我们以前的童声训练发声教学中,很多时候没有照顾到孩子的天性、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让孩子与成人一样得去面对枯燥的发声练习曲,使学生创新意识的热情受到了极大的抑制,还经常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搭建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梦想舞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童声训练课程才能真正焕发活力。

  一、 儿童的音域

  要给孩子选择合适的发声曲,首先要解孩子的音域。儿童的声区是指他们的总音域,根据不同共鸣腔发声,按音色特点分高、中、低三个声区。中声区也叫混声区,因为在低、高两个音区中间,具有混合音色,故被称为混声区,低声区是从小字组a到小字1组的d,高声区则从小字1组的a到小字2组的c。在这里应当说明的是我们在选择歌曲时,要尽量选择适合于少年儿童的音域及声区的歌曲,发声练习训练更应如此,中声区是学生最易于接受的区域,过低会使学生的声音容易疲劳,过高易使学生的声音造成沙哑,发炎等病变。

  二、 发声练习的时间

  发声练习一般都要排在每节课的开头,时间不宜过长,约十五分钟就够了,而且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尽量做到少而精。每支练声曲应注意难易程度,一般由浅入深,每支练声曲都有自己的要求,必须按要求去做,同时要纠正学生经常发生的喉音、鼻音、颤抖音、漏气、白声等毛病,不断给予引导及纠正,还要加以说明讲解。

  三、 发声练习曲的选择

  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 让音乐成为学生人生中最大的快乐,通过不断的接触及参与音乐,让他们深入音乐艺术的殿堂,这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要努力做到的。但就声乐学习来说,大学里教的都是成人的发声方法与发声曲目,这些用到我们的孩子身上显然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那么,怎么样才能使我们枯燥的发声练习曲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儿童声乐知识】相关文章:

儿童声乐教学知识09-30

儿童学习声乐09-21

少儿声乐演唱知识09-15

声乐基本知识09-14

声乐学习的入门知识03-21

少儿声乐训练知识09-20

少儿声乐知识总结09-20

声乐基础知识08-08

声乐的基本知识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