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声乐唱法技巧

时间:2022-08-19 15:03:03 声乐器乐 我要投稿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

  中华民族唱法因受其民歌的影响,在唱法上曾是杂乱的繁多的。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才逐步形成了较为统一的格式。下面是民族声乐的唱法技巧,望对声乐朋友们有所帮助。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

  一、歌唱共鸣的原理

  我们在歌唱中声音缺少共鸣往往就会显得单薄无力、缺少色彩。如乐队吹奏的小号。如果我们把号嘴取下来单独吹,声音会很弱小,也传送不远,但是把号嘴装到小号的号身管上吹奏,声音就马上明亮清脆,丰满动人了,而且还

  能传送得较远较广。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声音在号管里得到了共鸣的结果。

  声学中由声波作用引起的“共振”现象叫“共鸣”。歌唱的共鸣,是指歌唱发声时,气息冲击声带振动产生的音波,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和空气的传递,使口、头、胸等腔体里的空气产生共振的现象。声带振动所发出的音叫做“基音”。基音是很微弱的,经过人体共鸣腔体的共鸣使用后,不仅可以变得响亮洪大,优美动听,还可以有穿透力,更远更广。良好的声音共鸣对音量的扩大,音色的改善和声音的传播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歌唱中如何获得运用这些共鸣就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问题。

  二、如何取得良好的歌唱共鸣

  在歌唱中要取得比较好的共鸣,首先要注意各种分发声器官的协调配合。怎样才能使各部分发声器官协调配合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一些歌唱共鸣方法:

  1、口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各共鸣腔体中最方便得到的共鸣和最容易感受到的共鸣,也是声音从喉咙里出来后进入的第一个共鸣腔体。口腔共鸣的要求:口腔按照吸气和打哈欠的状态上下自然张天,下巴,舌头和喉头自然放下,微提笑肌,上口盖有上提的感觉,包括软腭和上舌都有上提的感觉。气息冲击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通过声带附近的肌肉,软骨,气息的传送使声波沿着硬腭向上齿背方向运动,这就使得口腔里的气息离开喉咽部位,流畅向前,引起口腔的前部和上部振动(在硬腭前部集中反射),这种共鸣效果明亮靠前。这样也减少了声音在咽喉部位的振动,减轻了咽喉部位的负担,喉头也就得到了放松,喉头及声带等发声器官也就受到了保护。口腔共鸣使声音丰满,音色优美。

  口腔共鸣是胸腔共鸣和头腔(鼻腔)共鸣的基础,同时歌唱的咬词吐词是由口腔,舌头及咽喉等来先同完成的,所以口腔的张开应该是以咬字吐词的状态为基础适当张开。过分的追求口腔张大会带来歌唱语言的不准确不清晰,造成歌声下语言脱节分离。

  2、头腔共鸣

  头腔共鸣也有称为鼻腔共鸣,头腔共鸣的要求:在口腔共鸣的基础上,把声波在口盖硬腭上的集中反射点稍向后移动一些,把软腭放下来,像是把上牙床往上提高一些,同时软腭和小舌也随之上抬,大舌根下放一些的感觉,这样口、鼻、咽腔之间的通道和空间更宽广,声波便由上腭骨传递到鼻腔及鼻腔上

  部的诸窦里,并回荡在这些腔体中,使整个头腔共鸣比较丰满。但要注意一点,不能把声音直接从鼻腔里送出来,否则就会产生鼻音。头腔共鸣使声音获得明亮的色彩,是有穿透力。

  声波在鼻腔及其上部的诸窦里形成的头腔共鸣是高泛音的共振,使歌声具有丰富的泛音色彩和高位置,音色透明。同时声波共振远离喉头,声带,也就减少了喉部的负担和用力,使演唱的功能持久。

  3、胸腔共鸣

  不少人认为胸腔共鸣只在低声区运用,其实高、中、低每个声区都包涵有胸腔共鸣的成分,只不过是所含的比例不同。缺少胸腔共鸣的高音,必定是单薄尖锐,僵硬紧张的。

  胸腔共鸣的要求:咽喉腔作半打哈欠状态发声,把口腔共鸣在硬腭声波振动的反射点移动到下牙背上(上胸还有一点下塌的感觉),使声波在喉头和气管附近引起更多的振动,然后再经过管传递到整个胸腔而产生共鸣,感觉好像把声音唱到胸部去了一样,这时手掌按住胸口,会感觉到有种轻微的颤动。但要防止故意把声音下压,过分追求胸腔共鸣,会导致咽喉肌肉紧张,压迫喉头,产生喉音。共鸣度好的声音是共鸣器官的相对放松,使气息自然流动获得的,任何的压迫,绷紧只会适得其反。

  人体的共鸣腔体是一个完整体,在歌唱中这三个腔体是相互联系,互相配合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参与,都会影响整体的共鸣效果。但是在运用三个共鸣腔体时,又必须注意以口腔共鸣为主。原因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基音是很微弱的,首先在声带附近的共振中获得共鸣,而口腔是声音和气息的主要通道,离喉头声带较近,所以口腔共鸣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获得;其次,口腔中的唇、舌、齿、喉、下腭、软腭等都是咬字吐词的器官,在歌唱时,随着语言和情感的变化,口腔内各发声吐字器官也要敏捷灵活地作各种不同的调节,才能把歌词发得准确清楚。只有正确地调节运用口腔共鸣,才能更好地结合头腔,胸腔共鸣,使各共鸣腔体的共鸣保持一定的平衡,使歌声的共鸣比例调配恰当,这样歌声的效果才会丰满优美。实际上,当声音从声带振动发出来以后,经过喉腔、口咽腔、口腔、鼻腔及鼻腔上方诸窦和气管胸腔等共鸣腔体,基音的音波已经不断地扩大美化,当它从口腔发出来时,已经包含着头腔,口腔,胸腔的混合共鸣。只是随着声音的高低、强弱、各共鸣腔体共鸣的比例不同。

  4、关于共鸣区的统一问题

  我个人认为,所谓共鸣区的统一,就是指运用胸声区(低声区),混声区(中声区)和头声区(高声区)来发声时,共鸣腔的使用要调节得当,各个声区的比重虽有所不同,但每个音都要有整体共鸣的色彩。共鸣的调节,是歌唱发声的需要,更是音色变化的需要。因为歌唱的共鸣是以泛音共鸣为主,三个腔体的灵活调节对音色的'影响很大,变化也是多种多样的。中声区缺少头腔共鸣的声音是“扁”的,而高声区只有头腔共鸣的声音是尖锐单薄的,低声压只追求胸腔共鸣的声音是喉音。因此,在歌唱的训练和演唱时,必须注意共鸣区的统一协调,也就是要有比例恰当的混合共鸣。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共鸣区的统一问题就解决了。所以,只有善于调配各腔体的共鸣比例,才可能在统一共鸣区的前提下,进一步发挥各共鸣腔体的特点,使音色具有丰富多彩的变化,较好地达到歌唱艺术的目的。

  在歌唱时如果单纯追求某一咱共鸣,势必会造成声音的单薄乏力,损害歌声的整体效果。如唱低音时,若片面地追求胸腔共鸣,就容易产生压喉的现象反而影响声带的振动,使胸腔副紧,声音粗造发虚。唱中声区,苦片面地追求口腔共鸣,声音就容易“发白”,缺少厚实结实的色彩,也缺少上下声道管道的连接畅通。唱高音时若片面追求头腔共鸣,声音社会缺少扎实的基础而单薄尖锐,甚至出现晦暗的鼻音。特别是女声,如果只运用单一的头腔共鸣或口腔共鸣,就会产生声音声区的不统一,音区音有明显的痕迹,也就是平常大家所说的真假声声结合不好,互相打架。

  歌唱声音整体共鸣的获得,是靠长期的声音训练去仔细体会琢磨,在实践中不断认真总结提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和学习才能达到。

  三、歌唱共鸣技巧运用时应注意要点

  1、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声音提倡明亮靠前的共鸣位置,注意在演唱时不要过份去追求喉咽腔的共鸣,因为喉咽腔紧靠声带,这个部位的共鸣用多了,不仅造成喉音过重,还容易出现压喉现象。更重要的是会使喉部肌内疲劳,并且影响声带,使声带充血失去弹性,失去正常的歌唱机能。因此在歌曲的练习和演唱中,首先要使中声区的声音自然放松,明亮饱满,注意向上与头腔、向下与胸腔联系起来,获得较好的整体共鸣,这样才能使声音的音色,位置,音上下统一,唱出的歌声优美动听。

  2、歌唱时共鸣腔体的共鸣运用,必须与咬字吐词结合起来。特别是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是非常讲究字音的清晰准确和演唱时字意的表达。如果只片面强调共鸣,而忽视咬字吐词的准确,就会出现音包字的现象,吐字不清,咬字无力,听众不懂演唱的词意和内容,也就失去了歌唱的目的和意义。所以歌唱的共鸣应该建立在清晰、准确的咬字吐词的基础上,二者是统一的。

  3、良好的共鸣是歌唱发声的各部分器官协调配合,正确运用两肋隔肌式呼吸方法取得的。因此要防止单纯去追求共鸣而忽视其他歌唱发声器官的协调和统一,不然会造成声音不必要的僵硬做作,实际共鸣也就不丰富充实了。正常的歌唱状态和良好的共鸣,是人体整个歌唱器官互相配合协调运动的结果,片面单纯地去追求一部分效果,反而破坏整体的协调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歌唱的共鸣和歌唱的呼吸,发声一样,都是歌唱的一种技能手段,技巧方法,是为表现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服务的。歌唱的共鸣主要以音色的变化来表现和丰富歌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色彩。所以在歌唱时共鸣的运用,必须从歌曲的主题内容和歌曲表现的情感出发,防止盲目片面的追求共鸣,脱离实际内容只去追求声音,在歌唱的吐字行腔中真正达到声情并茂。

  总之,歌唱时能运用好共鸣,能使我们的演唱的声乐圆润响亮具有传透力,传送得即更具有空透力,反之,就会显得又远又宽,并且具有丰富的色彩变化,使我们的演唱更加完美。

  拓展:民族声乐唱法

  我国传统民族声乐是各族劳动人民对现实诸事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具体化,是劳动大众心灵与社会生产实践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体现了人类的心灵与现实世界的特殊纽带关系。民族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是民族声乐创作的源泉,原生态的唱法是艺术家进行演唱的根基。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不断深入,西方流行音乐浪潮以迅雷之势席卷整了华夏大地,在进行民族声乐练习与演唱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开始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技巧和方法,民族声乐演唱中的美声唱法等演唱元素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呈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如何正视西方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的过度引入致使我国民族音乐演唱变味衰弱的问题,是民族声乐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主奴辩证法为研究视角,对民族声乐演唱中原生态唱法和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试图探索一条适合我国民族声乐生存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民族声乐演唱的主奴辩证法原理

  (一)主奴辩证法的心灵与物主奴辩证法认为,生命所涉及的不是精神,而是物,物与生命相关联,人被物性所束缚并执着于物。以物为中介会产生两个自我意识的辩证关系:一个是自我意识克服物,从而成为它的主人;另一个则受束于物,从而成为它的奴隶。这种主人和奴隶的两面性,随着自我意识与物的关系而相互转化,主奴关系是此消彼长的辩证关系。主人所体现的一方决定了人的发展方向和本质,主人一方与奴隶一方相互依存体现主人的价值,奴隶一方则在与主人一方的争斗中慢慢发现自身的价值,力争成为独立的存在,主人与奴隶的这种相互关系构成了个人价值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奴辩证关系民族声乐演唱中美声等演唱元素之所以越来越多,既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又是艺术家期望通过融合原生态唱法和美声等唱法,以更好的满足观众的欣赏口味的要求。因此,市场化所引发的物欲为中介,原生态唱法则为自我意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则面临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自由灵感克服物欲,则成为它的主人;美声唱法发声方法和技巧受束于物欲,则成为它的奴隶。民族声乐演唱的真谛是劳动大众真实情感的自由释放,即原生态唱法克服物欲处于主人地位,不能受束于物欲处于奴隶地位。若原生态唱法处于主人地位,则就能更多的体现出民族文化个性与魅力、民族心灵与意识;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处于主人地位,民族声乐演唱会逐渐丢失其民族特色,从而导致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尴尬局面。

  二、民族声乐演唱主奴辩证法的实证分析

  这里以《辣妹子》为例,来进一步分析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主奴辩证关系。《辣妹子》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作品,是现实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空前的。由于宋祖英是地地道道的湘妹子,她在这首歌中把湘西的地域文化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辣妹子》整首歌曲节奏轻快、语言精炼而富有个性,歌曲的咬字、声调、发音处理得很合理,湘妹子爽朗能干的特色在音乐中非常鲜明地被表现了出来。“辣”字是这首歌曲的主旨,歌曲以轻快的节奏开始,轻快的歌唱以及演唱者清脆甜美的声音,使整首歌曲表现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气氛。歌曲前后部分对比强烈,让整个作品显得火辣又不失情调,清楚的表现出了湘西劳动人民勤劳朴实、豪爽的性格。可以说,《辣妹子》不仅是湘西民族风情的体现,更是与现代生活的完美结合。可见,民族声乐演唱的价值体现在主奴的辩证关系中,原生态唱法是主,与作品相关的时代意义是奴,主奴相辅相成,作品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正如《辣妹子》所体现的主奴辩证关系一样,我国民族声乐演唱也具有同样的关系。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合理吸收与借鉴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但我们必须清楚,民族声乐演唱的根基只能是原生态唱法,民族声乐的价值体现在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巧妙结合,具体到现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民族声乐的演唱应体现原生态与流行的和谐统一,以原生态唱法为主,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为辅。只有民族性而不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只能孤芳自赏,不能体现,中国最强免费!出它最大的价值;而只迎合时代需求的作品犹如没有灵魂的人偶,只能被时代玩弄于鼓掌之中,不能持续发展。纵观我们民族声乐发展现状,虽然作品越来越多,真正能体现两者结合的作品确实凤毛麟角,多数作品只能满足观众一时的审美之需,不能传之后世。时代的发展给民族声乐带来了无限机遇,过于火热和躁动的欧美唱法崇尚情绪会使艺术家的心灵受到束缚,艺术家自身的价值得不到体现,民族声乐的价值也不能最大化。

  三、主奴辩证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指导意义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主奴辩证关系贯穿其中,主奴辩证法对民族声乐演唱的现实也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认为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家应该在加强自身修养的练习,激发艺术灵感的同时,感应时代之需进行演唱。艺术家是进行演唱的主体,艺术家本身的素质决定了民族声乐演唱水平的高低,艺术家素质主要体现在艺术家心灵所处的境界和心灵与物欲相互制衡的情况。艺术家在演唱作品时,应从自己的心灵拷问自己,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必须坚持原生态唱法为主的最基本原则,同时合理运用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把作品的灵魂与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国家相关部门应确立正确民族声乐演唱方向,创造良好的民族声乐发展环境。原生态民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财富。国家应该加大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力度,对一些濒临灭绝的“原生态民族”采取紧急措施抢救。此外,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民族声乐发展原则,合理借鉴和吸收西方流行音乐先进的演唱技法,在兼容并蓄中实现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发展。无论何种文化市场只要过度放任,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民族声乐演唱的原生态唱法与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融合已成定局,合理的吸收与借鉴就显得很重要。民族声乐的演唱应以繁荣民族文化为中心,以艺术家的心灵来丰富这个社会的心灵,而不是毫无选择的借鉴和引入美声唱法等发声方法,却放弃其根本的民族特色,放弃民族特色会使得演唱作品价值量低,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偏离正确的方向。

  (三)真正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应得到社会更多的照顾,使好的民族声乐演唱作品能够大量涌现。民族声乐作品被创作出来以后,也许不会立即得到观众的认可,往往要历经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世人的承认,从而展现价值,包括很多优秀的作品也是如此。因此,整个社会应更多地关注真正艺术家的生存状况,使能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好艺术家能有一个安稳的创作环境。

【民族声乐唱法技巧】相关文章:

民族唱法技巧08-17

民族唱法的技巧09-05

声乐通俗唱法技巧11-11

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训练技巧09-05

民族唱法的几点技巧10-04

民族唱法技巧介绍10-05

民族唱法训练技巧08-15

民族唱法发声技巧10-22

民族唱法训练的技巧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