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

时间:2022-04-21 10:08:56 项目管理师 我要投稿

项目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

  项目经理不仅要管好人、财、物,抓好进度、安全,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更重要的是要抓好工程的质量,对业主负责,对社会负责。那么项目经理怎么样才可以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摆正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施工效益的相互关系

  在施工过程中,作为一个项目经理,是企业在项目上的全权代表,要同时做到对业主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协调好工程施工的质量、安全、进度和施工效益相互之间的关系。摆正其对应的位置确实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我确信这样一句话“质量是生命,安全是保证,经济效益是中心”。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在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位置,决定了我们的工作方针。国家实行建筑工程质量终身制,就理所当然的将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在质量和工期及成本发生矛盾时,我们优先考虑质量,以质量为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考虑其他因素,使质量目标最大可能的得以完成。

  二、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工程项目开工时,就应该成立质量小组,有组长,副组长负责解决协调整个工程的有关质量问题,各专业成员负责分项工程的质量检查,每周都由组长召开质量会议,分析质量检查结果,总结经验,提出更高质量目标和要求。这样做有效的保证了工程各分部分项工程达到优质标准。

  三、明确职责实行奖惩分明的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是由各个专业共同完成的一个工程产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明确各专业的质量职责尤为重要。实行奖惩分明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家对质量的负责态度,避免不负责任而造成一些质量后果,以达到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一个优质的工程,从基础施工开始就应该与各专业负责人签约质量责任书,明确各方职责,把整个工程的质量责任有效地分摊到各个专业上。

  四、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质量意识,决定质量行为。所以在开工前后,对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及班组长组织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我经常讲,昨天的质量,并不代表今天的质量,更不代表明天的质量。如果不学习,人的思想就会老化,觉悟也会退步,工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随你的思想觉悟下滑。开工前组织大家学习国家、地方的有关文件及业主的要求,对提高大家的质量意识有重要作用。对于一个重点工程,各级首长都十分重视工程的工程质量、工期,项目经理通过学习的方式和大家沟通思想,让大家了解到工程的特殊性,重要性。通过学习、交流,让大家感到肩上的担子和压力,同时让大家变压力为动力,在具体的工作上体现出来。大家共同抱着一个信念,那就是保证工程质量,干出优质工程。

  五、方案在前,施工在后

  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部一开始就应遵守“方案在前,施工在后”的制度。施工方案一定要报监理审核,待业主同意的情况下方可实施。不论是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还是专项的施工方案,我们都要求做到:第一,符合国家的验收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第二,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到切实可行,严禁套用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严禁牛头对马嘴。杜绝边施工边出方案,或施工完了再出方案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六、严把材料质量关

  工程的施工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工程材料的质量。材料质量抓不好,肯定会造成一定的质量事故或隐患。所以,我们把对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作为一个重要的控制环节来抓。主要控制下面几点:(1)掌握材料信息,采用招投标方式优选供货厂家;(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4)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5)重视材料的使用认证,以防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6)加强进场材料管理,严格查验材料的品种、型号、规格、质量等级、数量、外观,同时分批进行取样送检。

  七、注重工序质量,严格过程控制,加强通病防治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加强每一施工环节上的质量管理,注重每一细节的质量控制。在主体施工过程中,应预先拟定工程质量控制的流程,并及时检查工序质量,提出对后续工作的要求和措施。

  其中设置工序质量的控制点是关键,对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个工序或环节,设置技术重点,重点控制操作人员、材料、设备、施工工艺等;譬如:在钢筋保护层控制方面就采取专人检查垫块情况,杜绝钢筋直接与模板接触现象。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经过技术人员进行塌落度检验,检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进行浇筑,对不满足要求的绝不放行。

  针对质量通病或容易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工序,提前制定有效的措施,重点控制。如我们对模板的截面尺寸,平整度和墙柱的垂直度进行严格控制,把误差缩小在规范允许范围之内,一经查出超过允许范围的部位,立即通知所在班组进行整改。待各个环节都检查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还要做到严格控制每道工序质量关,保证工序的质量要求。平时对项目部人员也应严格要求,施工过程中更是强抓细节,抓好每一个分项工程的质量,确保万无一失。另外,根据不同的施工分项,考虑施工的难易程度,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每道工序的交接进行跟踪检查,上道施工质量不通过,绝不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这就把好了每个分项工程的质量关,从而确保整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八、施工技术资料与施工过程同步,确保资料的真实性

  项目部规定,所有施工技术资料和施工过程必须同步,绝不允许提前完成后期资料的实质性内容。施工记录、设计变更、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安装记录、质检报告等我们做到了及时收集整理,按规范要求存档。所以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杜绝伪造、捏造,确保资料的及时性和真实性。

  九、坚持班组自检与项目部专检相结合的检验方式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各班组先对其施工或已完成的工作进行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项目部专派技术人员、质检人员对所有班组进行跟踪检查,发现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并记录在案,最后完成再进行交接检查,确定全部满足规范要求,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正常施工。

  十、协调好各专业施工顺序,尽可能的减少相互之间的质量影响

  工程项目的施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与协调好各专业之间的施工顺序是分不开的。我们坚持“抓主要矛盾”的思路,从整体施工出发,如果局部妨碍整体施工,那么局部施工先叫暂停,待整体施工完之后再行局部施工,如果遇到工期等障碍,项目部主动研讨协调解决。这样保证主次关系后,是主体达到合理的目标的同时,次要矛盾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十一、注重成品的质量保护

  做好对成品的保护是把好最后一道质量关。这也是质量管理成败的直接体现。在安排施工顺序的时候,首先考虑合理性,避免破坏已有产品,必要的时候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

  扩展资料: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EMBA、MBA等主流商管教育均对质量管理及其实施方法有所介绍。

  朱兰对质量管理的基本定义:质量就是适用性的管理,市场化的管理。

  费根堡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发展过程

  质量管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质量检验阶段

  质量管理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20世纪初,以F.W.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促使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产品有了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公差制度(见公差制)也日趋完善,各种检验工具和检验技术也随之发展,大多数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有的直属于厂长领导,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1924年,美国数理统计学家W.A.休哈特提出控制和预防缺陷的概念。他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提出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产品质量的“6σ”法,绘制出第一张控制图并建立了一套统计卡片。与此同时,美国贝尔研究所提出关于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成为运用数理统计理论解决质量问题的先驱,但当时并未被普遍接受。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统计质量控制的推广应用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事后检验无法控制武器弹药的质量,美国国防部决定把数理统计法用于质量管理,并由标准协会制定有关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成立了专门委员会,并于1941~1942年先后公布一批美国战时的质量管理标准。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在管理理论上也有新的发展,突出重视人的因素,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以外,还有“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的兴起,企业之间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美国A.V.费根鲍姆于60年代初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

  中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管理特色

  相关举例:

  长松咨询的质量管理思想集中体现PDCA(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处理)循环上:

  1、计划阶段,看哪些问题需要改进,逐项列出,找出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2、执行阶段,实施改进,并收集相应的数据。

  3、检查阶段,对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用数据说话,看实际结果与原定目标是否吻合。

  4、处理阶段,如果改进效果好,则加以推广;如果改进效果不好,则进行下一个循环。

  PDCA循环:

  是大环套小环,企业总部、车间、班组、员工都可进行PDCA循环,找出问题以寻求改进;阶梯式上升,第一循环结束后,则进入下一个更高级的循环,循环往复,永不停止。戴明强调连续改进质量,把产品和过程的改进看作一个永不停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

  全面管理

  第一,全面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成本质量;

  第二,全过程的质量,指质量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用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第三,全员参与的质量,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强调全员把关,组成质量管理小组;

  第四,全企业的质量,目的是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

  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

  二、排列图法

  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4)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5)栏。

  4、作排列图。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

  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各种意见都要记录下来。

  四、分层法

  分层法又叫分类,是分析影响质量(或其他问题)原因的方法。我们知道,如果把很多性质不同的原因搅在一起,那是很难理出头绪来的。其办法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照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在一起。这样,可使数据反映的事实更明显、更突出,便于找出问题,对症下药。

  企业中处理数据常按以下原则分类:

  1)按不同时间分:如按不同的班次、不同的日期进行分类;

  2)按操作人员分:如按新、老工人、男工、女工、不同工龄分类;

  3)按使用设备分:如按不同的机床型号,不同的工夹具等进行分类

  4)按操作方法分:如按不同的切削用量、温度、压力等工作条件进行分类;

  5)按原材料分: 如按不同的供料单位不同的进料时间,不同的材料成份等进行分类。

  6)按不同的检测手段分类。

  7)其它分类:如按不同的工厂、使用单位、使用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分类。

  总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把不同质的问题分清楚。便于分析问题找出原因。所以,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并无任何硬性规定。

  五、直方图法

  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六、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是以控制图的形式,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常用的质量控制统计方法。它能直接监视生产过程中的过程质量动态,具有稳定生产,保证质量、积极预防的作用。

  七、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是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在生产实际中,往往是一些变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有些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如园的面积和它的半径关系:S=πr2;有些变量之间却存在着相关关系,即这些变量之间既有关系,但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将这两种有关的数据列出,用点子打在坐标图上,然后观察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就称为散布图或相关图。

【项目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相关文章:

如何做好项目的质量管理11-02

企业如何做好质量管理08-10

如何做好现场质量管理08-25

企业如何才能做好质量管理03-08

如何做好班组质量管理10-17

如何做好项目的售后管理11-02

如何做好项目的售前工作11-02

项目经理如何做好自我管理10-06

如何做好一名项目经理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