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双松图》

时间:2020-11-01 14:36:14 我要投稿

郑板桥的《双松图》

  清代著画郑板桥之为作《双松图》1954年藏山东博物馆,纸本,墨笔,画心纵201厘米,横101厘米。书画俱佳,存品相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艺术家启功、谢稚柳、徐邦达等老家在国书画徘徊相中,定其为珍物一级,是郑板桥难见之珍作。

  红竹画 竹报平安步步高升李传波四尺横书法作品《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郑板桥(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江苏兴化人,和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是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郑板桥的诗、书、画俱佳,世称“三绝”。其诗词不屑作熟语,常常出语不羁;擅长画兰、竹、石,尤精墨竹,师法徐渭、石涛、八大山人,主张继承传统,“学七撇三”。其中,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他的书法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书法行笔间亦以画法行之。郑板桥强调艺术创作意在笔先,主张表现“真性情”。他的画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写照。

  郑板桥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偶有画松。此《双松图》就是他画松的妙品,作于乾隆二十三年(1759年),是郑板桥鼎盛时期的绘画代表作品之一。图中一远一近两棵松树擎天而立,旁立三枝细竹,艰瘦挺拔,直冲云天,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出竹的质感。在构图上,郑板桥将松、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更衬托了松的另一番风情。

  《双松图》是现存唯一郑板桥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的作品,不同于寻常应酬之作,是郑板桥送给好友肃翁的作品,感情真挚,尤见珍贵。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郑板桥游历天下,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1736年,44岁的郑板桥考中进士,此后暂留北京一年有余,在此时结识了好友肃翁。此后,郑板桥和肃翁于乾隆十二年、乾隆十五年两次相会,相见如故,友情昭然。郑板桥在《双松图》的题记中讲述了他同肃翁的情意。他以弟自称,对肃翁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形容他“如松柏之在岩阿”,图中挺拔之双松就是肃翁夫妇的写照。另作小竹衬贴于一旁,比拟肃翁之后辈人才辈出,而他自己也以小竹自拟,“竹苞松茂”,环侍双松之边,时时学习双松之“春夏无所争荣,秋冬亦不见其摇落”之精神。

【郑板桥的《双松图》】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