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原文及译文

时间:2022-08-12 14:42:50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原文及译文

  《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原文:

  陈欢乐,潞之长治人。有女慧美。有道士行乞,睨之而去。由是日持钵近廛间。适一瞽人自陈家出,道士追与同行,问何来。瞽云:“适过陈家推造命。”道士曰:“闻其家有女郎,我中表亲。欲求姻好,但未知其甲子。”瞽为之述之,道士乃别而去。

  居数日,女绣于房,忽觉足麻痹,渐至股,又渐至腰腹;俄而晕然倾仆。定逾刻,始恍惚能立,将寻告母。及出门,则见茫茫黑波中,一路如线;骇而却退,门舍居庐,已被黑水渰没。又视路上,行人绝少,惟道士缓步于前。遂遥尾之,冀见同乡以相告语。走数里以来,忽睹里舍,视之,则己家门。大骇曰:“奔驰如许,固犹在村中。何向来迷惘若此!”欣然入门,父母尚未归。复仍至己房,所绣业履,犹在榻上。自觉奔波殆极,就榻憩坐。道士忽入,女大惊,欲遁。道士捉而捺之。女欲号,则瘖不能声。道士急以利刃剖女心。女觉魂飘飘离壳而立。四顾家舍全非,惟有崩崖若覆。视道士以己心血点木人上,又复迭指诅咒;女觉木人遂与己合。道士嘱曰:“自兹当听差遣,勿得违误!”遂佩戴之。

  陈氏失女,举家惶惑。寻至牛头岭,始闻村人传言,岭下一女子剖心而死。陈奔验,果其女也。泣以愬宰。宰拘岭下居人,拷掠几遍,迄无端绪。姑收群犯,以待覆勘。道士去数里外,坐路旁柳树下,忽谓女曰:“今遣汝第一差,往侦邑中审狱状。去当隐身暖阁上。倘见官宰用印,即当趋避,切记勿忘!限汝辰去巳来。迟一刻,则以一针刺汝心中,令作急痛;二刻,刺二针;至三针,则使汝魂魄销灭矣。”女闻之,四体惊悚,飘然遂去。瞬息至官廨,如言伏阁上。时岭下人罗跪堂下,尚未讯诘。适将钤印公牒,女未及避,而印已出匣。女觉身躯重耎,纸格似不能胜,嚗然作响。满堂愕顾。宰命再举,响如前;三举,翻坠地下。众悉闻之。宰起祝曰:“如是冤鬼,当便直陈,为汝昭雪。”女哽咽而前,历言道士杀己状,遣己状。宰差役驰去,至柳树下,道士果在。捉还,一鞫而服。人犯乃释。宰问女:“冤雪何归?”女曰:“将从大人。”宰曰:“我署中无处可容,不如暂归汝家。”女良久曰:“官署即吾家,我将入矣。”宰又问,音响已寂。退入宅中,则夫人生女矣。

  《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译文:

  陈欢乐,是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他有个女儿,又聪明又美丽。有个道士来募化行乞。瞥眼看了看她就走了。从此以后道士每天都拿着钵来附近转游。恰好一个盲人从陈家出来,道士追上去和他一起走,问他干什么来了。盲人说:“刚才是去陈家推八字算命。”道士说:“听说他家有个女儿,我的一个姑表弟,想和她家作亲,只是不知道她的年岁生辰。”盲人便把陈女的生辰八字告诉了他,道士于是告别而去。

  过了几天,陈女在屋里刺绣,忽然感到脚有点麻木,渐渐麻到大腿,又麻到腰腹,不久便晕倒在地上。镇定了好一会,才迷迷糊糊能站起来,想去告诉母亲。一出房门,见茫茫一片黑色水波中,只有一条像线一样细的小路,吓得她直往后退。这时大门房舍和自己的住屋,已被黑水淹没。再看那条小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惟有一个道士缓慢地走在前面。陈女就远远地跟随在他的后边,希望能见到本村人对他们说说。走了几里路以后,忽然见有了村舍,看了看,竟是自己的家门,便非常惊讶地说:“跑了这么多路,原来还在村里。怎么先前迷糊成这个样子!”她很高兴地进了家门,见父母还没回家。又回到自己的房问,看见原来没绣完的花鞋,仍然放在床上。自己觉得跑得实在累极了,便坐在床上休息。道士忽然进来了,陈女大惊,想逃走。道士捉住她用力按住。陈女想呼喊,但嗓子哑了喊不出声来。道士急速用快刀子剖开她的心,陈女觉得灵魂飘飘忽忽离开身躯立在一旁。四面一看家舍全没了,只有崩裂的山崖覆盖着。见道士用她的心血点在一个木人身上,又叠起手指念起咒语,陈女觉得木人和自己合在了一起。道士叮嘱说:“从此以后一定要听我的差遣,不得违误!”于是就把她佩戴在身上。

  陈家丢失了女儿,全家惊慌疑惑。寻找到牛头岭,才听到村人传说,岭下有一个女子被剖心而死。陈欢乐急忙奔去查看,果真是自己的女儿。他哭着向县令诉说。县令拘捕了岭下的居民,拷问了多次,终究没有头绪。便暂且把这些嫌疑犯收监,留待查问。

  道士走到几里路外,坐在路旁的柳树下,忽然对陈女说:“今天派你第一件差事,去侦察县衙中审案的情况。去后一定要隐藏在大堂天棚上。倘若看见县令使用大印,必须赶快躲避!切切牢记不能忘了!限你辰刻去巳刻回来。若晚一刻,就用一根针刺在你心中,使你剧疼;晚两刻,刺两针;到第三针时,就使你的魂魄销毁了。”陈女听说后,浑身颤抖,飘然而去。瞬息间到了县衙,按道士所说的那样潜伏在天棚上。当时被拘的岭下居民都排列着跪在堂下,还没有审问。正好遇上要给公文盖印,陈女还没来得及躲避,官印已经出了匣子。陈女感到身体沉重疲软,天棚的纸格好像承担不了她的重量,突然暴裂出声,满堂人都惊讶地抬头看。县令再举官印,暴裂声音又响;第三次举官印时,陈女从天棚上翻坠地上。众人全都听见了。县令起身祝祷说:“如果是冤鬼的话,就应当直说,可以为你昭雪。”陈女哽咽着来到案前,一一诉说道士杀她的经过,派遣她来侦察的情形。

  县令派衙役骑快马去,到了柳树下,道士果然还在那里。捉住他带回来,一审讯就服罪了。那些嫌疑犯于是都被释放了。县令问陈女:“你的冤情昭雪了,要到哪里去?”陈女说:“要跟从大人。”县令说:“我的官署中没地方可以容你,不如还是暂时回到你家去吧。”陈女过了很久说:“官署就是我的家,我这就进去了。”县令再问,已经寂然无声。他退堂后回到自己的住处,夫人刚刚生下个女孩来。

  聊斋志异介绍

  人物介绍

  聂小倩

  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劳善良,深受宁家人喜爱。小倩因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点采臣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宁采臣还纳一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宁采臣

  宁采臣,浙江人,为人慷爽正直。某日他借宿浙江金华北郊的一座古寺,先后结识陕西剑客燕赤霞和女鬼聂小倩。聂小倩被夜叉妖怪驱使害人,但本性善良,不愿助纣为虐。妖怪欲杀害宁采臣,幸在聂小倩和燕赤霞帮助下躲过一劫。宁采臣也助聂小倩逃离魔掌,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宁妻病逝后,宁采臣娶聂小倩作鬼妻。后在聂小倩指点下,宁采臣用剑袋消灭夜叉。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聂小倩也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他还纳了一个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燕赤霞

  燕赤霞是一位降妖除魔的侠义之士,为人正气凛然,宽和从容,颇有仙风道骨之姿,是一位性格怪异的降魔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黑山老妖

  黑山老妖是妖魔两界之王,黑山也是个千古伤心者,莫问爱,莫问情,过去不再寻,爱过方知情重,一切只因有爱有情。我爱你,你却不爱我,我为爱成魔。据说黑山老妖是怨气与恨凝结所化。很久以前他本来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是突如其来的事情变故让他承受不了重大的打击,没有办法,唯有离开。却因狠心大作怨气太重,本想复仇,想来想去算了罢了,与其遗恨终生,不如选择原谅,居住一座万物不生、荒无人烟的万妖山,是万妖群魔之首。

  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是一个一心为苍生奉献的小狐妖,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作品鉴赏

  《聊斋志异》在艺术上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它博采中国历代文言短篇小说以及史传文学艺术精华,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造奇设幻,描绘鬼狐世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鲁迅说:“聊斋志异虽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屈,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 前”(《中国小说史略》)。这里明确指出了《聊斋志异》一书而兼志怪、传奇二体的特色。“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简单理解为“用传奇的笔法,去表现志怪的题材”,其实,蒲松龄对志怪传统和传奇笔法,既有继承又有超越。

  1、《聊斋》对志怪题材的继承和发展

  六朝志怪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发明神道之不诬”,内容荒诞无稽,情节简略、单调,艺术粗糙平板;《聊斋》虽然也写花妖狐魅的怪异题材,但为的是曲折反映社会现实,抒发自己内心“孤愤”,在内容的深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的志怪、传奇。

  2、《聊斋》对传奇笔法的继承和超越

  鲁迅认为,唐传奇“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婉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可见,唐传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题材内容的发展之外,特别是在艺术上的超越。从情节结构上,它从六朝志怪的“粗陈梗概”发展到丰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语言文字上,从志怪的简率古朴、粗糙平板发展到文辞华丽、形象生动;在表现手法上,从六朝志怪单调平板的如实记述发展为“尽设幻语”的委婉叙写。

  《聊斋》对传奇笔法的超越:

  《聊斋》除了对唐代传奇情节曲折、叙写委婉、文辞华丽等特点的继承,有又对其的超越,具体表现 在:一是从故事体到人物体,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环境、心理、等多种手法写人;三是具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

  《聊斋》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一步一折,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节的复杂性,奇是情节的虚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离真实,这是《聊斋志异》艺术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样,塑造形象

  1、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

  《聊斋志异》所写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赋予它们以人的社会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们某种自然性,写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态,从而显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鱼精素秋的善读书(《素秋》),鼠精阿纤的善积粟(《陶纤》),蜂精绿衣少女的细腰(《绿衣女》)。这就不仅使人物性格特点突出,而且使读者有鲜明的形象感受。

  2、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细节写人。

  《聊斋志异》刻画人物时,或通过人物的声容笑貌和内心活动,或通过生物、准确的细节,往往寥寥数笔,便能形神兼备。例如写婴宁,作家抓住她爱笑、爱花两个特征,加以反复渲染,于是她的天真无邪的性格便跃然纸上。王子服初见她时,她“拈梅花一枝,华容绝代,笑容可掬”。以后她便在各种笑声中出现: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纵笑、狂笑,或忍笑、浓笑、憨笑。

  每一笑又都与拈花、簪花、攀花、种花的行为相配合。作家写婴宁这两个特征,正是为了突出她蔑视世俗礼教,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痛恨丑恶行为的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间的美,她兼而爱之,作家在她身上,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顽皮(《小翠》),小谢的调皮(《小谢》,青凤的庄重(《青风》),孙子楚的痴情(《阿宝》),乔生的真溅(《连城》),杨万石的懦弱(《马介甫》),贾儿的机智(《贾儿》)无不生动真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环境描写映衬人物。

  比如《婴宁》,处处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来衬托人物:村外的“丛花杂讨”,门箭的丝柳垂荫,墙内的“桃杏、修竹”,门前的夹道红花,窗下的`海棠繁叶,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与环境十分和谐,相得益彰。婴宁是狐精所生,鬼母所养,从小远离尘世,没有被人间污浊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洁的环境来衬托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征与寄托意义的。

  《聊斋志异》的语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简练典雅,又不失小说语言的生动形象。例如写冯相如见红玉自墙上来窥一段:“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在如此简短的语言中,描写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动作,表现了少女情窦初启时的娇态和冯相如的执着、热烈的爱。

  语言精粹而内含丰富,不仅熔铸了古文语言的精粹,同时还吸收了民间文学和群众口语乃至方言的精华。又如《镜听》中写郑家兄弟赴考之后,妯娌人正冒暑在厨房做饭。“忽有报骑蹙门,报大郑捷。母入厨唤大妇日:‘大男中试炙,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恻。泣且炊。俄又有报二郑捷者。次妇力掷饼杖而起。曰:‘侬也凉凉去。”这里的“汝可凉凉去”,“侬也凉凉去”,都是口头语,用在这里,突出了郑母与次妇的性格,十分生动,如闻其声。《聊斋志异》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征,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写翩翩与花城娘子两位少妇调笑:“一日,有少妇笑入,目:‘翩翩小鬼头快活死!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贵趾久弗涉,今 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睡却矣。’”这里把古语、俚语,熔铸成生动活泼的对话,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斋志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语汇产生活力,生动活泼地表现了现实生活。

  作品评价

  蒲松龄的同乡好友王士祯则为《聊斋志异》题诗:“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时)。”士祯对《聊斋志异》甚为喜爱,给予极高评价,并为其作评点,甚至欲以五百两黄金购《聊斋志异》之手稿而不可得。但此书也有不合常理之处如:《医术》中载:“有病伤寒者,言症求方。张适醉,误以疟剂予之。醒而悟,不敢以告人。三日后有盛仪造门而谢者,问之,则伤寒之人,大吐大下而愈矣。”根据现代医学,伤寒最忌腹泻。

  纪晓岚:“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

  冯镇峦〈读聊斋杂说〉:“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醇正,准情酌理,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顽愚。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醒,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陈廷机《聊斋志异》序:“亦以空前绝后之作,使唐人见之,自当把臂入林,后来作者,宜其搁笔耳。”

  鲁迅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 前;又或易调该弦,别叙崎人异行,出于幻灭,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诞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鲁迅从12岁就读这部书,1921年在《唐传奇体传记(下)》中写道:“清蒲松龄作《聊斋志异》,亦颇学唐人传奇文字,而立意则近于六朝之志怪,其时鲜见古书,故读者诧为新颖,盛行于时,至 今不绝。”

  张爱玲早期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也明显受《聊斋志异》的影响。她在散文《天才梦》中说:“直到现 在,我仍然爱着《聊斋志异》与俗气的巴黎时装报告,便是为了这种有吸引力的字眼。”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莫言曾说他的文学创作受《聊斋志异》影响很大,“我写的《红高粱》一书中,‘我奶奶’这个形象的塑造其实就是因为看了《聊斋志异》才有了灵感。”其实,不独莫言,许多文学大师都或多或少地受到《聊斋志异》的影响。

【《聊斋志异之长治女子》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聊斋志异之连锁》原文及译文08-18

《聊斋志异之武技》原文及译文04-11

《聊斋志异之农人》原文及译文08-19

《聊斋志异之阎王》原文及译文08-19

《聊斋志异之土偶》原文及译文08-19

《聊斋志异之酒狂》原文及译文08-19

《聊斋志异之堪舆》原文及译文08-20

《聊斋志异之新郎》原文及译文08-18

《聊斋志异之画皮》原文及译文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