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至的习俗

时间:2022-11-08 09:17:50 国学智慧 我要投稿

关于北京冬至的习俗

  冬至节与众多节令一样,在老北京的民间也传承着很多习俗。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北京冬至的习俗,欢迎阅读。

关于北京冬至的习俗

  饮食:过冬至吃饺子 流行核桃、柿饼等零食

  对老北京人来说,过冬至,必不可少的吃食是饺子。不过,刘一达介绍,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也就是说,最早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的食物名字应该叫“馄饨”,至于它的由来,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面粉制成形似如今饺子形状的食物,取“浑”与“屯”之音,就是“馄饨”,以求平息战乱。

  “除此之外,也有一种说法,即馄饨就是浑氏和屯氏两位首领发明的,方得此名。”刘一达介绍,过去,人们认为冬至开始,阳气上升,但天地之气仍处于“混沌”相交的状态,“所以要在这一天吃馄饨,取混沌初开之意”。

  到了后来,馄饨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食物,在大年夜也要吃。刘一达说,按照时令计算方式,民间历来有“新年旧年交在子时”的说法,至此,取其谐音,馄饨也更名为“饺子”。

  “此外,一些材料也提到,旧日北京百姓家像过除夕夜那样,准备节日要食用的‘冬至肉’、‘年糕’、菜肴等,其情景很像除夕守岁,故称为‘冬至夜’。”北京天桥民俗文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兴力介绍道。

  娱乐: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 “拖冰床”为戏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严寒气候的正式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刘一达说,冬至后农事减少,也不利于室外活动,所以,老北京人一般都开始“猫冬”,“讲究一点的游戏,大家会填‘九九消寒图’以供消遣。精力充沛一些的男孩子,会在什刹海、护城河结冰后玩‘拖冰床’的游戏”。

  所谓九九消寒图,刘一达介绍,上下横竖九格,总数为八十一,按照“上阴下晴、左风右雨、雪在当中”的口诀,颜色也有规矩,根据每天天气填描,“这样等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消寒图便大功告成了”。

  相对而言,有些文人、士大夫的游戏,则要更加讲究一些。他们大多会择恰逢数为“九”之日,相约九人饮酒,取“酒”与“九”谐音之意,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仍然是表示“九九消寒”之意。

  “旧时,那些喜爱学习武术的青少年均在冬至日这天拜师开始学艺,老北京称之为‘看冬’之俗。”赵兴力表示,这些民俗在资料上也有记载,但多数属于当时有钱人的娱乐活动,“穷苦人中所见极少”。

  拓展:盘点冬至习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以下为具体归类:

  冬至古代传统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冬至南北地区的'七大传统饮食习俗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饺子。

  3、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5、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6、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7、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北京冬至的习俗】相关文章:

北京冬至习俗有哪些10-01

冬至的习俗09-30

冬至由来和冬至习俗10-01

冬至习俗的俗语10-01

冬至习俗俗语「精选」10-01

冬至的习俗及传统10-01

各地冬至的习俗10-01

东莞冬至的习俗10-01

冬至扫墓习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