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时间:2022-08-11 00:21:16 公开教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大全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大全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答: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难以鉴别和发现。发病前数天,感染者咽部与粪便就可检出病毒,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流行的?

  答: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1)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传播;

  (2)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也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也可造成传播;

  (4)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可造成传播。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答: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愈后良好。部分病例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三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哪些手足口病病人可能发晨成为重症病例?

  答: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

  (二)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

  (三)呼吸、心率增快。

  (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

  (五)高血压或低血压

  (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七)高血糖。

  手足口病主要在什么时候高发?

  答:全年均可发病,一般4—9月是发病高峰。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答:(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学校和托幼机构做好晨、午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观察与治疗。

  (7)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8)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场所传播。